《经络病因》.ppt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848896 上传时间:2022-01-25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络病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经络病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经络病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经络病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经络病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络病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络病因》.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经 络(The Channels and Collaterals ),2,目的要求,1、掌握经络的定义。2、掌握十二经脉名称分类3、熟悉经络系统的组成。4、了解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3,经 络,一、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人体经脉和络脉的总称。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经脉分为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和十二经别;络脉分为十五别络、孙络和浮络。,4,经络的发现,A、体表反应点和针刺感应现象的归纳,B、穴位主治性能的总结,C、解剖生理知识的综合,D、气功锻炼中“行气”现象的总结,E、病候诊断和治疗的综合,5,针刺感应现象,当针刺一定部位时,会有酸胀的感觉沿着一定的径路放散,温灸时也会

2、有热感由施灸部位向远处扩散,推拿时也会产生温热、酸麻等感觉沿一定的经路传导。“得气” 、“行气”、“针感” “为针之要,气至而有效。”,6,经络系统的组成,7,十二经脉名称分类,8,头胸 手 腹足,手足阴阳经脉走向交接规律示意图,9,十二经脉表里络属关系表,内 脏(阴经) 腑(阳经) 外 手 肺 大肠 手 足 脾 胃 足 手 心 小肠 手 足 肾 膀胱 足 手 心包 三焦 手 足肝 胆 足,太阴 前,阳明 前,少阴 后,太阳 后,厥阴 中,少阳 中,手(食指),足(大趾),手(小指),足(小趾),手(无名指),足(大趾),10,十二经脉循行走向规律:,头,足,胸,手,足三阳经,足三阴经,手三阴

3、经,手三阳经,问2:从头到脚的经脉是?,问3:手与足之间有无经脉的直接联系?,问1:从头到胸的经脉是足三阴经吗?,“头为诸阳之汇”,“阴”,“一脏一腑,表里衔接”,11,经络的功能与作用,(一)生理功能:1.运行气血;2.感应传导作用;3.联络作用;4.调节作用 (二)病理反应 :1.传注病邪; 2.反映病候(三)经络诊断:前额痛属阳明经;偏头痛属少阳经;头顶痛属厥阴经;头后部及项痛属太阳经等。 (四)经络治疗:如胃脘痛取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穴。,12,13,腧穴的含义,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在体表的部位。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同时,亦是针灸和其他疗法施术的部位。俗称“穴位”。“穴位”分三类

4、。,14,腧穴的分类,1.经穴:归属十二经脉及任、督二脉的腧穴,称为“十四经穴”,简称“经穴”。现有309对双穴,52个单穴,总计361穴。 2.奇穴: 因其有奇效,故称“奇穴”。又因其在十四经以外,故又称“经外奇穴”。 3.阿是穴:阿是穴又称压痛点、天应穴、不定穴等。,15,腧穴的主治规律,1.近治作用:如胃部的中脘能治疗胃病等2.远治作用: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3.特殊作用:双向性 ,如天枢能止泻又能通便 ;特异性,如大椎退热、至阴矫正胎位等。,16,腧穴定位方法,17,手指同身寸法骨度分寸定位法简便定位法,18,手指同身寸手指同身寸法:是指依据患者本人手

5、指为尺寸折量标准来量取腧穴的定位方法,又称“指寸法”。中指同身寸拇指同身寸横指同身寸(一夫法),19,中指同身寸图,20,拇指同身寸,21,一夫法图,22,骨度分寸法骨度分寸法:是指主要以骨节为标志,将两骨节之间的长度折量为一定的分寸,用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23,骨度分寸表,24,骨度分寸图,25,头部骨度分寸,26,背腰部定位法,27,下肢部骨度分寸,28,简便定位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 。,29,总结,手指同身寸、简便取穴法应用较便利,但差异较大。取穴时须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选用,某些腧穴可用几种方法相互验证,当发生差异时,应以骨度分寸作为基准。,30,病 因,病因就是发病原因

6、。中医认为,人体正常的阴阳平衡状态因某种原因遭到破坏,又不能自我调节以恢复正常时就会发病。内经云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31,病因分类,外因:如六淫、疫疠;内因:如七情、饮食、劳倦、;不内外因:如跌扑、金刃、虫兽所伤等;可致病的病理产物:如痰饮、瘀血。,32,六淫,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 1.六淫致病多与季节、气候、居住环境有关; 2.六淫即可单独致病,又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邪气同时致病; 3.在发病过程中六淫不仅常互相影响,在一定的条件下还会互相转化; 4.六淫致病多从口鼻、皮毛而入。,33,(一)风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风为百病之长,常兼他邪 .风为阳邪,其性开泄 .风性

7、善行,速变 .风性主动,34,(二)寒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寒性凝滞,主痛 .寒性收引 收引 .寒主清澈,35,(三)暑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暑邪升散,易耗气伤津 .暑多挟湿,36,(四)湿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湿性重浊 .湿性粘滞 .湿为阴邪,遏伤阳气,37,(五、六)燥、火邪,.燥邪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 .火为阳邪,其性上炎 .消灼津液 .火易生风动血,38,疫疠,疫疠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急性致病因素。疫,传染病之意。由于传染性强,伤人极为毒烈,故又曰瘟疫、疠气、戾气、毒气、异气、乖戾之气等。疫疠症状特点 :发病急骤、病情危笃、病状相似、传染性

8、强、死亡率高。,39,内伤致病因素,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情绪反映。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情志病中,以伤及心、肝、脾为多见。,40,七情致病可使人体气机紊乱,素问举痛论曰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41,饮食,1.饮食不节 :过量则易伤及脾胃,出现消化不良。过饥可使人体气血津液生化乏源而生病。 2.饮食不洁 :不洁的饮食可引起胃肠道疾病。.饮食偏嗜: 过食辛辣,则易化火伤阴动血,伤及胃肠。过食生冷,易伤及脾阳,出现腹泻等症。,42,劳逸,劳动过度,则脾肺受损,耗伤气血。劳心过度,易耗

9、伤心血,出现心悸、失眠、多梦等症。房劳过度,易耗伤肾精,久则阳虚火衰,肾阴肾阳两虚。过于安逸。久之则易致气血运行不畅,脾胃呆滞等。,43,其它致病产物一、痰饮,饮溢肌肤,称“溢饮”,可见肌肤水肿;饮在胸胁,称“悬饮”,可见胸胁胀满,咳引胁背作痛;饮停于肺,称“支饮”,可见咳嗽气喘,不能平卧,吐泡沫样清稀痰液;饮在肠间,称“痰饮”,可见腹满食少,肠鸣沥沥有声等。,44,其它致病产物二、瘀血,瘀血的证候特点 1.疼痛 :性质剌痛,固定不移,持续时间长。2.肿块 : 拒按,固定不移。 3.出血 : 多出血不畅,色紫暗等。 4.全身症状 :皮肤紫斑,青筋暴露,干燥粗糙,毛发不荣,脉涩,舌紫暗或有瘀点、

10、瘀斑等 。,45,课后复习思考题1、被称为“阳脉之海”的是: A. 足阳明胃经 B. 督脉 C. 阳维脉 D. 任脉 E. 冲脉2、按十二经脉的流经次序,手少阴经上接: A. 足少阴经 B. 足太阴经 C. 足厥阴经 D. 手太阳经 E. 足阳明经3、六淫致病后易扰乱心神的是: A. 风邪 B. 寒邪 C. 湿邪 D. 火(热)之邪 E. 燥邪4、致病后最易引起疼痛的外邪是: A. 风邪 B. 寒邪 C. 湿邪 D. 暑邪 E. 燥邪5、思虑过度所致的气机失调是:A. 气上 B. 气结 C. 气乱 D. 气下 E. 气消6、头发与何脏关系最密切?A. 肝 B. 心 C. 脾 D. 肺E. 肾,想一想?,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