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言文教学的体会-2019年文档.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855720 上传时间:2022-01-2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文言文教学的体会-2019年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文言文教学的体会-2019年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文言文教学的体会-2019年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文言文教学的体会-2019年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文言文教学的体会-2019年文档.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文言文教学的体会首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真正以生为本 传统的串讲模式,许多老师一讲到底,满堂灌,学生课上记翻译,课后背笔记。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得不到张扬,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笔者认为应将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读书,对照注释自己翻译,有疑问互相讨论,教师只作点拨,强调更正或是对难点、新语言点详细讲解。事实证明,许多简易的文言文,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朗读、理解、探究、讨论、思考读懂课文,学生在这种自学中不光学到了知识,而且还增强了自信心,培养了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在理解了大致文义后, 学生结合写作背景等相关资料, 通过自主质疑、合作探究,解决一些举纲张目的问题。教师可

2、提出一些学生没有注意但必须解决的问题, 并由学生探究解决。 在质疑与解疑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加强对文章的理解和思考。第二,加强诵读,培养语感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是中国古人学习古文的重要方法, 也是现代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 文言文字词组合与现代汉语的差异, 决定了反复诵读是培养语感, 初步把握文义最有效的途径。 学生对文字材料诵读越熟, 体会就越深,意义就越明白。文章的语气、节奏和作者的情趣意旨是通过富有情感的诵读表现出来的。经过反复诵读、反复揣摩、思考、比较,从而得其要旨,知其意味,领略语言之美,正是培养语感的过程。所以在文言文教学时,教师应给学生反复诵读的时间和机会

3、,还应传授诵读的方法和技巧。还可以定期举办诵读文言文的比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第三,注重文章思想情感的把握,不能“重言轻文”传统的串讲模式偏重于对字词句的讲解, “重言轻文”。 著名语文教育家钱梦龙说, 文言文首先是“文”, 而不是文言词语的堆砌。教文言文,当然要指导学生理解词句,但理解词句的着眼点在于更准确、深入地把握文义;反过来说,把握了文义也可以更好地理解词句。文言文的学习必然要经历一个“由表及里,由里及表”的不断反复,逐步深入地理解过程。经典的文言文之所以能历经岁月的洗礼, 流传至今,除了语言的凝练美和音韵美,还在于它传承着一种崇高的思想情感,而这种思想情感又会反过来丰富语言

4、内涵,使其更具生命力。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 美在对仗工整的语言,更美在蕴涵于字里行间的范仲淹的忧国忧民的情怀使整句话读起来慷慨激昂, 朗朗上口。第四,让学生与作者对话、与古人交流文言文中或是塑造了一个又一个个性鲜明闻名于世的典型人物形象,或是淋漓尽致地传达了作者自身复杂细腻而又丰富的内心世界,总而言之,他们的作品中都有一“人”,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就要让这个“人”立起来, 让“他”鲜活地站在我们的面前,让我们感受到他的心跳,感受到他的气息,感受他的喜怒哀乐。方法便是通过对作品背景、 相关历史知识和作家经历的介绍,把这个人物还原到他本来的生活中去, 让他在他原本的生活中鲜活起

5、来, 让他充满自己的个性。 这样我们才能准确地深刻地理解这个“人”。课堂上,学生感受这些“人”的风采,还可以与这些伟大的灵魂对话,与这些文化巨人的心灵交流。学习岳阳楼记时,学生将本文与范仲淹的词“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联系起来,畅谈自己对范仲淹的理解和认识。学习捕蛇者说时,假设自己就是柳宗元,听到蒋氏的悲惨遭遇,你会产生哪些心理活动?让学生设身处地, 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让课堂产生智慧与智慧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交流。从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学生认识到“磨难造就人才”“忧患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学生意识到要居安思危,要在困难中铸造自己钢铁一样的意志。文言文古老的文字、 古老的文化, 可古老并不是意味着衰朽。所以,让我们洒下春雨、吹起春风、撒下春阳,让文言文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