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激励与批评教育法-精品文档.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863354 上传时间:2022-01-2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激励与批评教育法-精品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激励与批评教育法-精品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激励与批评教育法-精品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激励与批评教育法-精品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激励与批评教育法-精品文档.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激励与批评教育法当前,我国的教育模式正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在学生的各项素质中,应该说心理素质居于核心地位,但是长期以来, 由于种种原因, 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严重阻碍了学生地正常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走路 ! ”他一针见血地道出了激励教育成功的秘诀。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经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 每年级抽 3 个班测量学生的智商,并把结果告知任课教师, 以“权威性的谎言”让教师相信班里有哪些学生具有巨大的智能潜力,暗示将来可以成为天才的学者。这引起教师极大的兴趣, 在平时的言行和学习中给这些孩子以

2、极大的耐心和热情。 8 个月后再来测验,这些孩子真的进步很大,连班主任的评语都是优等的。 其实这些孩子的智力和其他人一样。 这说明,教师极大的关心和热情的激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一、激励的方法激励教育是以激发、鼓励、勉励为原则而采取的一定措施,如激发兴趣、提示愿望、给予奖励或荣誉、提供方法或方便条件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和愿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掌握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规则, 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教育方法。在现代教学体系中有着多样的激励法,但是不如让我们用 6 个字来概括:姿态、神态、语言。虽然短短几个字却在实际的教学中时时刻刻被运用:一名女生在“山羊”前练得热火朝天,教师站

3、在“山羊”侧面保护学生,嘴里不停地说:“好 ! 这一次比较好,腿再抬高一点就更好了”“助跑要快,上踏板要果断”“推手要有力”, 他把一个坐在器械上没跳过的女生轻轻扶下,说:“没关系,胆子再大一点就好了,你一定能跳过”,这位女生面带微笑又跑回队尾, 跃跃欲试地等待着下一次; 当一名学生顺利完成动作时, 教师伸出大拇指表示赞扬, 学生心里感到特别高兴, 表现得更加努力; 当一名或一组学生经过努力取得一定的成果和进步,教师面带微笑地向他们鼓掌,表示祝贺,这时学生们感到加倍的喜悦; 在篮球比赛中学生表现积极, 连续抢到不少篮板球, 或在困境时投篮命中, 教师笑容满面再配以轻轻的点头致意和掌声, 表示对

4、他们场上行为的肯定和赞赏, 学生会觉得不知疲劳, 浑身是劲, 他会在场上加倍努力。 教师摆手、 摇头,表示不同意、 不满意,或暗示不要急躁、 不能这样; 教师的眼神,提醒学生运动方向或行动目标;教师突然静止、双目直视,表示对学生行为的惊讶、 好奇或不理解等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体育教师与学生长时间接触和了解, 相互摸透了脾气, 教师在各种不同情境中随心所欲地做出形式各异的举动和富于变化的情态, 学生都能理解, 都能“读懂”。 而教师这些情态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有着直接和巨大的激励作用。 由于激励教学法盛行,加上各项法律、 法规的规定和限制, 许多教师已不愿或不敢采用批评这一教育方法,

5、因为一旦与学生或家长发生矛盾冲突, 受到伤害的总是教师。但是,世上万物都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因此激励教学法也不是万能的。 如果我们只采用激励教学法, 会使学生变成经不起挫折的人。 所以批评也是不可缺少的。 因为批评可以让人清醒,可以让人发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并加以改正和弥补,逐步走向成熟。正常的批评,绝不仅仅是指出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它至少还反映了我们做教师的希望孩子能够改正错误走上正道、健康成长的良苦用心。二、批评的方法被老师批评,怎么说都是一件让人难为情的事。不过,我们应该懂得,让学生适度遭遇挫折, 学会正确对待挫折, 十分必要。因为学校并非他们人生之旅的终点站, 而是刚刚起步的地方。 在他们今后漫长的人生旅途中,被批评这样的小小挫折是免不了的,就是更为严重的挫折,甚至于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遭遇的某种失败,也是有可能的。所以不管是激励还是批评,一定要使用得恰如其分。学生犯了错误,我们不能不管,但是我们又不能一见面就批评, 一定要酌量一下当时的情形,找一个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地点教育一番,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最后,再引用亚里士多德的一句名言“国家的命运, 有赖于青年的教育,而青年的教育,有赖于我们每位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