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873042 上传时间:2022-01-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17.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1 .外部条件: 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2 .自身条件: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前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形成并存在液态水。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 .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活动的 11年周期有一定相 关性。2 .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3 .对地球磁场的影响: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4 .在两级地区出现极光。考点二地球的自传一、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与周期1 .地球自转方向2 .地球自转的速度(1)除南北两极外,地球自转时球面上各

2、点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相同,约为157h。这是因为地球自转 3600所用时间约为24小时。(2)自赤道向两极,纬度越高,自转半径越小,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弧线越小,即线速度越小。 地表任一纬度线速度: V。=2HRCOS24 自地表h高度上线速度: V。=2口(R+h) COSf)24(3)在南、北极点,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零。3.周期:1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 .昼夜更替现象2 .地球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3 .时间计算: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所以东面的时间较早。(1)所求地的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 划地经度差X4分钟(2)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班地时区差XI小时(3

3、)时间与经度的计算模式 一一求某地的时间或经度,需要确定一条经线的经度和时间,如下图:在四个量中,往往要确定三个量是已知的,即根据每15。相差1小时或每1度相差4分钟可求出任一个。(4)时区数与中央经线度数的求算:经度数除以15,余数小于7.5度,时区数即为得数;余数大于7.5度,时区数即为得数加 1。时区数*15即为中央经线度数。4 .两个日期的划分(1)日界线(2)两个日期划分:180度经线和地方时为 0: 00的经线三、航天发射中心场址选择1 .位置:地球上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为了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线速度,加大发射的推动 力,发射场地纬度越低位置越优越。2 .方向: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4、, 借助于地球运动惯性的航天器的发射方向一般应朝向东方。3 .天气:多选在气象条件较稳定、云雾天较少的地区,因为晴天多,空气透明度好,有利于 跟踪观测。4 .时间:一般选在夜间,因为夜晚发射升空时,地面光学跟踪测量设备易于捕捉跟踪目标。5 .地形:地形开阔地区较理想,便于对卫星的踪观测。地势较高较为理想,地球自转线速度 较大。考点三地球的公转一、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与周期1.地球运动的轨道与速度图3如上图所示,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是一个近圆椭圆,地球在1月初位于近日点附近,7月初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在近日点附近快,在远日点附近慢。易错点提示1 .应注意地球公转示意图中地轴倾斜方向与近、

5、远日点的配置关系,如图 2中所示配置是错 误的。2 .冬、夏至日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与近、远日点的位置不同。如图3所示,b、e分别为远、近日点,而c、f分别为夏、冬至日。3 .周期:1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二、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回归运动1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地球公转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特点:(1)地球总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的,地轴与公转轨道斜交成66.5。的倾角;(2)地轴在宇宙空间的倾斜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地轴的北端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以上两个特点引起了地球在绕日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3月21日前后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6月22日前后夏至日,太阳

6、直射北回归线;9月23日前后秋分日,太阳再次直射赤道;12月22日前后冬至日,太阳直 射南回归线。由于太阳直射点这种位置的变化, 引起了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也从而产生了四季的变化,划分了五带。2 .黄赤交角与五带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大小,也就决定着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南北回归线的度数;南北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理解黄赤交角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关键是理解几种数据间的关系。如图:? 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 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 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 最大夹角。3 .黄赤交角与季节变化黄赤交角是形成地球上四

7、季变化的根本原因。若是黄赤交角等于0,就没有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也就没有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也就不可能有四季的变化。三、太阳直射点在一天之中,太阳依次直射南北回归线间的某条纬线上的所有点。但在某个时刻,则只直射其中一点,该点地方时为正午 12: 00。1 .太阳直射点位置的求算:(1)直射经度的求算: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在日照图上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所在经度,即地 方时为12: 00的那条经线。(2)直射纬度的求算:即8的确定。可通过如下途径得到:特殊日期:依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可以确定特别日期太阳直射纬度。3月21日和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8、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极昼极夜范围:等于 90- 8。2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太阳直射点以一个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故直射点大约每个月移动纬度为8,每移动1。大约需要4天。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 .昼夜长短及其变化(1)晨昏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其判断方法是:东昼晨,西昼昏”(2)昼夜长短,即昼与夜的比例关系(昼弧与夜弧比例),昼长+夜长=24小时:(3)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时刻:由于昼是以正午 12: 00点为中间,上午与下午对称于正午,则:日出时刻=12-昼长/2;日落时刻=12+昼长/2(4)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变化: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该半球为夏半年

9、)昼长夜短,并且越向高纬昼越长,极地附近出 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相反。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方向移动,哪个半球的昼就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特别提示 赤道终年昼夜平分; 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2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纬度分布: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2)季节变化: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越小。对于最大值:在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在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因有太阳直射现象,在直射时达最大值,且此最大值 为90。即:离太阳直射点

10、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最近时达到最大。对于最小值:北半球,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的最小值;南半球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的最大值。误区警示认为某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该地昼一定最长是错误的,因为这一结论不适用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如20N昼长最长的时间是 6月22日,但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为太阳直射该 地的时间。(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运用计算公式:H = 90。-两地纬度差,即:H= 90- (。)6 运用三角涵数:tanH =h/L3 .太阳方位与影子朝向及长短变化:(1)日出、日落方位:日出、日落方位是站在晨线、昏线上看到的太阳所在方位

11、。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2)正午太阳方位正午太阳方位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密切相关,在太阳直射点以北各地,正午太阳位于正南;在太阳直射点以南各地,正午太阳位于正北。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则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总是位于正南;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总是位于正北;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正午太阳有时位于正南, 有时位于正北,直射时位于头顶。(3)影子朝向及长短变化:影子朝向与太阳方位相反,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4 .对称现象:(1)日出时间、日落时间关于当地正午(12: 00)对称。(2)在同一天中, ”的昼长等于 旷的夜长;旷曲勺夜长等于 ”的昼长。(3)关于夏至、冬至对称的两个日期,其昼长、夜长、日出时间、日落时间相等。因为关于夏至或冬至对称的两个日期,其太阳直射点在同一条纬线上。见下图?(4)关于春分、秋分对称的 A、B两天,则A昼长等于B夜长,A夜长等于B昼长。 因为关于春分或秋分对称的两个日期,其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关于赤道对称。见下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