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整理(生).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883246 上传时间:2022-01-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隆中对整理(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隆中对整理(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隆中对整理(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隆中对整理(生).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隆中对复习 李开菊 (一)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日:“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2、,此能够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

3、飞乃止。1选出解释有误的一项( )(2分)(A)利尽南海 (物资)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锋利)(B)国险而民附(国都) 此用武之国 (地方)(C)贤能为之用(他)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助词,无义)(D)挟天子而令诸侯(表示承接关系) 此能够为援而不可图也(表示转折关系)2句子翻译(2分)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3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用精炼的语言加以概括。(2分)曹操: 孙权: 荆州、益州: 诸戎、夷越: 4“以古为鉴,能够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结合选段内容,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

4、概括三点即可。(3分)选用贤能 体恤百姓 加强民族团结 改善睦邻关系 对内革新政治等5.下列加下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备由是诣亮 诣太守,说如此 B.欲信大义于天下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C.将军既帝室之胄 无丝竹之乱耳 D.信义著于四海 皆以美于徐公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 (1)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 7. 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外交政策是“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其中“结好孙权”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4分)孙权的政权,已历三世,政权巩固;(2分)孙权占据的江东,地形险要(地理条件优越),人才众多(人心归附)。

5、(2分) 8.下面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此诚不可与争锋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国险而民附 益州险塞C.利尽南海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将军岂有意乎 将军岂愿见之乎9.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态度和心情怎样?从哪些行动和语言里能看出来?“凡三往,乃见”,既表现了诸葛亮的谨慎性格,也说明了刘备求贤若渴。针对时局特点,表明平生抱负,询问除奸兴汉的大计。谈话简明得体,语气委婉有致,态度谦虚诚恳,流露了对汉室江山的焦虑心情。10诸葛亮的回答直接从曹操谈起行不行?为什么?不行。由于先分析形势,是针对刘备谈话时对形势的说明而发,同时分析形势是为下文确定策略提供根据。11为什么

6、要分析曹操?摆了哪些事实?得出了什么结论? 由于曹操使“主上蒙尘”,“汉室倾颓”,是刘备“欲信大义于天下”的头号敌人。曹袁并论,用事实有力地肯定了曹操谋略出众,兵力雄厚,政治地位优越。得出强弱悬殊,难与为敌的结论。12诸葛亮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孙权?结论是什么? 从政权、地位、人和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论是孙曹矛盾,可结为外援13.对刘备来说,荆州有哪些有利条件?诸葛亮是怎样暗示刘备的? 荆州的有利条件是物产丰富、军事要塞、刘表无能。所以诸葛亮用反问句的方式来暗示刘备,含蓄而有分寸,巧妙地将荆州可取,勿失良机的信息传给了刘备。14为什么要分析益州,诸葛亮认为益州有哪些优越条件? 由于荆州四通八达,

7、为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只能做外围,不能做主要的根据地,因此最后分析了益州。益州的有利条件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天然粮仓,条件优越;政权动摇,民心已失。因此有机可乘,并且益州可以作为可靠的根据地。15除了“隆中对”,你还知道诸葛亮的其他故事吗?请以小标题的形式写出24个。 (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羽、飞乃止。解释加点字亮躬耕陇庙躬: 将军宜枉驾顾之顾: 欲信大义于天下信: 隆中对对: 非惟天时非惟: 将军既帝室之胄 胄: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存恤: 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好为梁父吟为: 谓为信然为: 以弱为强者为: 贤能为之用为: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为: 先主器之之: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之:

8、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之: 先主解之曰之: 孤之有孔明之: 因屏人曰因: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因: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于: 欲信大义于天下于: 曹操比于袁绍于: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于: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用孟子的话该如何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公元200年,袁绍的几十万大军被曹操的几万兵力打败,成为“以弱胜强”的战例。请再举一个以弱胜强的战例。长勺之战,弱小的鲁国战胜了强大的齐国从文中画线句子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胸怀远大抱负,具有文韬武略,期待着成就 一番大事业的人“三顾茅庐”的故事在本文中只有一句话,请你找出这句话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诸葛亮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当时的形势?

9、从曹操、孙权、荆州和益州的地理位置、民心所向及刘备的“思贤如渴”等方面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诸葛亮为刘备设计了怎样的政治蓝图?(请用原文回答) 文中写刘备听了诸葛亮一番话后,只说了一个“善”字,请你联系上下文,用第一人称描写一下刘备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 “凡三往,乃见”五个字,表现了刘备怎样的态度? (五)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君谓计将安出?”1.选出“于”的意思不同的一项( )A.躬耕于南阳 B.苟全性命于乱世 C.不求闻达于诸候 D.三顾臣于草庐之中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1)益州险塞,

10、沃野千里,天府之土 (2)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3你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 诸葛亮是一位知恩图报、忠诚坚贞、尽心尽职的贤臣4诸葛亮始终以“报先帝,忠陛下”为职分,在心理上体现为: ;在行动上的体现为: ; 在打算上认为北伐时机成熟的是: (摘录原文词、句回答) 5按要求写句子 表述作者志趣(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 。 表述刘备知人的句子: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千古名句,说尽作者一生的句子: 6、诸葛亮“出师”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3分) 7、甲乙两段文字回顾了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三顾茅庐, 临危重任和临崩寄

11、事 。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追述往事表达对氏父子的忠诚和北伐的决心,告诫后主应明确自己的职责8、假如你是某一公司负责人,在选拔、任用人才方面,从先帝三顾茅庐的举动中得到怎样的启示?答: 9.甲、乙两段文字叙述了同一件事,从中可提炼的成语是.三顾茅庐 ,但两文段内容各有侧重,请用一句话概括乙文大意。刘备求贤若渴,三顾茅庐10甲段中的哪句话与乙段中划线句相照应的?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11有人阅读完隆中对后拟一上联,请你根据对出师表的阅读理解对出一下联。上联:隆中对刘玄德问计; 下联: (六)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汉室可兴矣。1.译句: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2将句子“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改成陈述句,并翻译原句。改句: 翻译:_ 3根据下列提示填写相关词句。(1)曹操能打败袁绍的主要原因是: (2)曹操当前的优势在于: (3)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