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884602 上传时间:2022-01-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欢迎大家分享。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情朗读课文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3、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愿意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使学生初步懂得学有所成,应当报效祖国的道理,激发学生爱国情感。教学重点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华罗庚的话,感受人物情

2、感。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相关资料、音乐)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出中心句。1.揭题:齐读课题,回自己的祖国去。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课文有了哪些了解?引导学生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注意说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板书:华罗庚)【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顾,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把握,同时也使三年级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训练。】3.(出示课文插图)1950年3月16日,初春的霞光倾泻在美国旧金山海湾的水面上,华罗庚携夫人领着三个孩子快步登上船舷,迎着海面的春风踏上了归程。他的脚步这么匆忙,你们知道他要去哪儿?(回自己的祖国去)他为什么要回自己的祖国?让我们赶快打

3、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找答案。【设计意图:通过教师适当提示,使学生在浏览全文,感知整体的基础上,巧妙地抓住了文本的中心,使学习有了明确的方向。】二、精读课文,体会情感1.出示自学问题:默读课文,思考:他为什么要回自己的祖国?画出课文相关语句。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中国解放了!我们的祖国解放了!这一天总算盼到了!(出示学生交流的语句,学生自由朗读)问:你从这几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激动、高兴、急切)2.你还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华罗庚的激动、急切心情,划出文中语句,和同桌交流自己的感受。根据学生交流,相机出示句子,指导朗读。(1)华罗庚下了车,急步走进客厅,冲着他的妻子喊了起来:“中

4、国解放了!”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华罗庚的激动的?(急步、冲、喊了起来、“!”)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把华罗庚的激动情感表达出来吗?指名读,齐读。(2)“我们的祖国解放了。”华罗庚扬了扬手中的报纸,“这一天总算盼到了!”说说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华罗庚心情激动的。(扬了扬、总算、盼)指导朗读。3.听到祖国解放的消息,除了华罗庚非常激动,还有谁?(他的妻子)哪些句子能体现出来?出示句子:“什么?”他的妻子惊喜地叫了起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读解决:既然还在问“什么”,为何已“惊喜”,从而感受妻子惊喜得不敢相信自己耳朵的激动心情。指导读好这句话。妻子快步迎上前去,接过报纸,心情激动地边看边说指导学生读好“

5、快步、迎上前、心情激动”等重点词语。【设计意图:通过研读描写华罗庚及妻子的句子,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以及标点中体会华罗庚内心的激动与喜悦,突出文本重点,为理解下文作铺垫。】4.是啊,令华罗庚和妻子如此激动的“这一天”就是中国解放的那一天。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一天去看看吧!(多媒体播放开国大典实况片断)(1)师激情引读:啊,那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啊,这举国欢庆的场面深深的感染着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身居海外的华罗庚,他日思夜盼的那一天,终于到来了,他的心情怎能不激动万分呢!心情那么的激动,是因为“中国解放了!”是因为“我们的祖国解放了。”是因为“这一天总算盼到了!”是因为他终于可以(引读中心句)

6、“回自己的祖国去!”(2)小结:透过这激动的神情,让我们分明看到了他那颗赤诚的爱国心啊!(板书:爱国心)【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播放开国大典实况片断,激起学生的感情共鸣,把学生更好的带入文本所描写的情境之中,也突出了文本主题。】5.你们可知道1950年的中国是怎样的生活面貌吗?预习时你们通过调查采访知道哪些?请简单谈谈。(学生先交流,师出示图片,简单解说)而他在美国的生活又是如何呢?(出示文字及图片)天壤之别的生活环境,却丝毫没有动摇他回国的念头,你体会到了他的什么?(奉献精神、回国的决心)在课文中找找还有哪些句子表现了华罗庚回国的坚定决心?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出示句子,指导朗读。(1)“我们?”

7、华罗庚斩钉截铁地说,“回去,回自己的祖国去!”(2)“嗯,回自己的祖国去!”(3)“不!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永远不会遗憾。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斩钉截铁”“遗憾”的意思,读好这三句话。6.现在你是华罗庚,你会怎样读课题?(坚定)【设计意图:通过美国舒适生活和中国贫穷生活的对比,使学生更深切的体会到华罗庚的一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1.就这样华罗庚告别了优越的生活,坚定地回到自己贫穷落后的祖国。于是就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出示书中插图,教师深情地叙述)1950年初春的那一天,船慢慢驶离了码头,华罗庚一家人迎着海上的春风站在船头,深情地望

8、着轮船开往的地方我们的祖国的方向此时,他们心中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说话练习:先自由说,再出示句式指导说话。祖国啊,我_!祖国啊,我要_!祖国啊,你现在虽然_,但我_!2.孩子们你觉得华罗庚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怎样就是爱祖国呢?3.布置作业:从新中国成立到今天,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像华罗庚那样的爱国科学家,像地质之父李四光,两弹元勋邓稼先,导弹之父钱学森为新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无私奉献,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课后请你收集这些科学家的故事,读一读。【设计意图:收集查阅爱国科学家的故事,使学生知识由课内延伸到课外。】附板书设计回自己的祖国去华罗庚爱国(奉献)回自己的祖国去

9、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2教育学生树立为祖国服务的志向。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运用自学结合老师指导的方法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教学重点:1默读听读,思考并理解课文内容。2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生字教学难点:1默读听读,思考并理解课文内容。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方法:通过各种方式朗读,领会含义。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板书课题:回自己的祖国去自读课题,思考: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2学生质疑:(谁回祖国

10、去?为什么要回祖国去?回祖国去干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回祖国去?)二、学习新课(一)认字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拼音、猜、问)2指名读全文,正音。学生评议,解决“华、冲”在文章中的正确读音。3同桌互读。4生字卡片测读识字情况,将不认识的字贴在黑板上,并提醒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注意不认识的字的读音。(二)介绍时代背景,初步解答质疑1出示主题图,师讲解:中国解放后,许多旅居海外的爱国人士都纷纷回国。华罗庚就是其中的一位。当他听到祖国解放的消息后,心情异常激动,毅然放弃在国外的舒适的生活,优厚的待遇,拒绝了朋友的挽留,等上了回归祖国的轮船,准备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

11、。2了解到这些之后,该用什么语气读这个题目呢?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课题。3.你对华罗庚了解多少?谈谈他的主要科学成就。(三)进一步理解课文。1学生再次自己默读课文,勾画不理解的词。2介绍语文天地中的“金钥匙”: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3指导同学们用这种方法解决刚才理解词语上的难题。4教师就难点提问:(1)“这一天总算盼到了”中“这一天”指哪一天?该怎样读?(2)华罗庚为什么回国?(通过阅读,要让学生明白华罗庚要把自己的学识献给祖国。)(3)课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把华罗庚回国的决心和当时激动的心情?画下来,并有感情地读一读。学生汇报中就应该指导朗读,尤其是“回自己的祖国去”这句话,一定不能理解为

12、简单的重复。5.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并适当加动作表演出来。三、全课总结“把自己的学识献给祖国,永远不会遗憾。我是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这就是一个爱国科学家的满腔热情。四、布置作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找找其他爱国科学家的故事,读一读。板书设计:回自己的祖国去华罗庚为祖国尽力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了解华罗庚热爱自己的祖国,愿意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初步懂得学有所成,应当报效自己祖国的道理。2在老师的指导下,能理解华罗庚说的话,能理解他说话是的心情,再有语气的读出来。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教学重难点:理解华罗庚的话教学用具:教学挂图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

13、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情况预习时提示学生查资料,了解华罗庚的有关情况。可有学生根据资料自己介绍对华罗的了解导入,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致。二、学习课文1教学时,注意朗读指导,特别是华罗庚与妻子和美国教授的对话要指导学生读出语气。此时,可结合“语文天地”中3的要求让学生读中体会,体会后在读。2重点指导第三五自然段华罗庚的话。“这一天总算盼到了”这一天是指哪一天?(是指祖国解放的这一天)引导学生体会“疾步”“坚定”“喊”等词语的意思。再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语气。3学习课文第1013自然段华罗庚又一次说:“回自己的祖国去”是否只是简单的重复?读的时候应读出怎样的语气?4学生反复朗读华罗庚的话,体会他说话

14、时的心情。三、学生谈感受。第二课时一、复习1朗读课文2提问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国?二、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在识字教学中要注意以下指导:处:左边是衣字旁,不要少写一个点。令:与“今天”的“今”区分,不要少写点。冲:“冲着”的“冲”读chong不读chong憾:“遗憾”的“憾”与“感”字比较,加深记忆。授:“授”可与“受”比较,加深记忆。三、思考交流为什么华罗庚放弃那么优厚的待遇也要回国回国?看一看“语文天地”中表现中国人骄傲的几幅图,完成“笔下生花”。教学后记:教学中我抓住文中人物对话来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华罗庚的爱国热情。在指导时,抓重点词语,引导学生体会情感,反复朗读,训练后效果较好,学生大多能够读出气势。【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