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雨点儿教学设计(精选3篇).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885321 上传时间:2022-01-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语文雨点儿教学设计(精选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一年级语文雨点儿教学设计(精选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一年级语文雨点儿教学设计(精选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一年级语文雨点儿教学设计(精选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一年级语文雨点儿教学设计(精选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语文雨点儿教学设计(精选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语文雨点儿教学设计(精选3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年级语文雨点儿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语文雨点儿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一年级语文雨点儿教学设计1教材简介:雨点儿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才有草长花开的美丽景象。课时目标:1、认识12个生字,学写“方”、“半”两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雨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教学重点:1、认识12个生

2、字,学写“方”、“半”两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识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引入,课件出示雨。2、板书课题雨点儿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小组其他同学。2、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三、自主合作。学习生字词1、出示文中的生字词:数不清 飘落 云彩 半空 问 回答 地方(1)加拼音认读,教师请小老师教读。(2)去掉拼音认读,开火车认读。2、出示生字:数 清 飘 落 彩 空 问 回 答 方(1)借助生字卡片小组内互读,并讨论识记方法。(教师提示记字方法)(2)将字宝宝张贴在黑板生上,

3、请记住这些字宝宝的同学将其领“回家”。(3)在组内给领回去的字宝宝组词。(4)将字宝宝组词后送回黑板。3、同桌互相读课文,读完后指名接读课文。(教师提示自然段)四、读文感悟1、教师结合图片边范读第五自然段,让学生初步感受雨点儿给植物带来的变化。2、结合图片齐读第五自然段,讨论交流:这都是谁的功劳?你想对雨点儿说些什么?大家为了感谢小雨点,专门做了一首歌送个他们。播放小雨沙沙沙3、带着对小雨点的喜爱之情在小组内读读课文,等会一组为单位进行展示五、指导书写生字“方”“半”1、看一看,让学生观察范字,弄清每一个部件2、找一找,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3、说一说,怎样才能把字规范、写美观4、写一写,学生动

4、笔写,教师巡视发现好的及时表扬,并提醒学生写字的姿势。六、总结下课。同学们,一节课马上结束了,谁来告诉老师你都有哪些收获?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下节课我们再去走进雨点宝宝,感受它的神奇与可爱。一年级语文雨点儿教学设计2教材分析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在空中的对话,说明雨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滋润环境才会变得更美了。教学目的:1、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3、联系生活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之间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联系生活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的之间的密切联系。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教学方法:

5、激趣引导、组织讨论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一些生字宝宝,今天我们再来与它们见见面好吗?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读。师:小朋友们真棒,这些生字宝宝已经是你们的朋友啦,你们千万别忘记它们,接下来,我们一起去听听雨点儿在空中聊些什么?二、学习课文(一)学习第一段1、学生自由读第一段2、出示下雨课件。师:这些雨点多么可爱,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有多少,好吗?(学生数)师:哎呀,老师眼都数花了也没数清有多少雨点儿,你们数得清吗?(学生回答;数不清)3、除了雨点儿:“数不清”还有什么数不清?学生汇报。师小结:数不清的东西真多,我们再来看看这些数不清的雨点从哪来的?(空中飘

6、落下来的)“飘落”是什么意思?你们知道还有什么东西从空中落下来也可以用上“飘落”?(树叶、雪花、羽毛等)是啊,这些东西可轻了,从空中飘落下来时都是慢慢的,所以这段该怎样读?(生读后评价:听着你读,我仿佛看见了雨点儿从空中飘落下来了,你读得真棒。)4、练习仿写句子课件出示: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来。(1)请学生读以上句子。全班齐读。(2)出示句子:小草从 。师质疑:小朋友,你看这个句子说完了吗?谁帮老师来说完?(3)进一步出示: 从 。谁再老师说说这个句子。师小结并过渡:小朋友真会仿写句子,“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它们要到哪里去呢?(二)学习2-4段1、老师范读2-

7、4段。2、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2-4段3、读了这三段话?你知道它们要到哪里去吗?(学生回答师板书:小雨点 有花有草 大雨点 没有花草)4、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从文中找出有关句子吗?(找出后全班齐读)5、大雨点是怎么问小雨点儿的?小雨点儿是怎么回答的?“你呢”?(小雨点儿反问)大雨点儿又是怎样回答的?(这一问一答就叫做对话)6、指导朗读小雨点儿与大雨点儿这间的对话。7、生生对话。(同桌两个小伙伴一个当大雨点儿,一个当小雨点儿进行角色朗读)8、师生对话。(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读,我当水雨点儿,你们当小雨点儿,好吗?)(三)学习第五自然段1、师:通过刚才对话,我们知道小雨点要到有花草的地方,你知道他们要

8、去干什么吗?想象一下,小雨点儿来到有花有草的地方,这里会发生什么变化?2、播放课件(感受小雨点给花草带来的变化)3、齐读:“不久,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4、师:小雨点的功劳真大,我们真该谢谢小雨点儿。那么大雨点儿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那地方又会变得怎样呢?5、播放课件:你们看到什么啦?(生齐回答:“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师:大地变得好美呀,蝴蝶也高兴地飞来和花儿交朋友了,大地一下子充满了生机,大雨点儿真了不起呀!我们再来一起读读第五段吧)三、总结全文1、假如你是花草,你想对雨点儿说些什么呢?(赞雨点、谢雨点)2、是呀,花草离不开雨点儿,在雨点的滋润下花才

9、会更红,草才会更绿,大地才会变得生机勃勃,其实,何止是花草,世界上任何植物都是离不开雨点的。让我们带着对雨点儿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吧3、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四、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和小伙伴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板书设计:12、雨点儿小雨点 有花有草 大雨点 没有花草 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一年级语文雨点儿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认识“彩、半”等12个生字和三撇、穴宝盖、立刀旁3个偏旁,读准多音字“数、长”的字音。会写“问、有”等5个字和横钩笔画。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逗号和句号的停顿。3.在读中感受雨点儿给大地带来的美好变化。教

10、学过程:一、关注儿化,读有情趣1.出示雨的象形字,猜一猜:这是什么字?为什么?2.想不想让“雨”读起来更可爱,小眼睛看好,老师要变魔术,你还认识吗?(出示:雨点儿)3.“雨点儿”是儿化音,听老师读,谁来试试?4.小结:中国的汉字就是这么有趣,一个“儿”字能让事物变得更加惹人喜爱。再读读“雨点儿”。(板书课题:雨点儿)5.你看,雨点儿来啦!(出示大、小雨点儿卡片)大的雨点儿我们可以称呼它“大雨点儿”,小一些的雨点儿我们可以称呼它“小雨点儿”。二、立足学情,读有侧重1.雨点儿想带我们一起去旅行,你们愿意吗?(播放课文朗读音频)2.自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画自然段。3.读准生字词

11、,读通句子。(出示)彩 半 空 问 到 方 沒 更 绿 出(1)这些生字有你认识的吗?你是怎么认识这些生字的?(生认读自己认识的生字并当“小老师”带着大家学习这个字)(2)识字游戏:“小雨点飘走了”。(3)瞧,调皮的生字宝宝跑到词语里,你还认识它们吗?(出示)云彩 半空 要到 地方 没有 更绿了 长出(1)生认读词语,师正音。(2)认识新偏旁。“彩”字的右边是我们要认识的一个新偏旁三撇。“空”字上半部分是要认识的第二个新偏旁穴宝盖,仔细看看穴宝盖和我们之前学过的哪些偏旁特别像?(板书:宝盖、秃宝盖)这儿有一首儿歌可以帮大家区别它们:房顶平平秃宝盖,加个烟囱是宝盖,住进八人穴宝盖。“到”字右边是

12、要认识的第三个新偏旁立刀旁。(3)跟着老师一起再来读读这三个新偏旁的名字。(4)齐读生字词。(设计意图:采用梯度设计,从字到词,层层深入,为学生学习搭建有序的学习阶梯。在识字环节中,选择学生喜欢的游戏方式进行,立足儿童认知的现状,联系生活,主动识字,将课堂与课外有机结合,让一位位“小老师”真正站立于“课堂中央”。)三、聚焦对话,读有策略1.全文有5个自然段,你标对了吗?雨点儿分别去了哪里呢?请5位同学来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2.交流并板书:小雨点儿 有花有草大雨点儿 没有花没有草3.仔细比较他们要去的地方,你有什么发现?猜猜他们为什么会选择去完全不同的地方?让我们带着问题再次走进课文。(设计

13、意图:“雨点儿”是故事的主角,聚焦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两个角色,为学生搭建富有前瞻性的学习支架。学生通读课文后,对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通过主问题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提炼主要内容,用追问的方式继续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激起求知的欲望,提升课堂的张力,逐步推进学生的思维发展。)4.学习第1自然段。(1)出示: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2)谁来读读这句话?哪个词表示雨点数量很多?(数不清)“数不清”的“数”是一个多音字,你还在哪里见过这个字呢?(数学)(3)除了数不清的雨点儿,还有数不清的什么?(数不清的树叶、数不清的雪花、数不清的星星等。)(4)雨点儿从云彩里怎样下来?(飘落)“飘落”是一种什

14、么样的姿态?你还见过飘落的什么?(飘落的雪花、飘落的树叶、飘落的花瓣等。)(5)闭上眼睛,想象这雨点儿飘落的美丽画面,谁再来读读这句话?(6)学习生字“从”。“从”是本课要学习的一个生字,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它吗?这两个“人”在写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师范写并讲解:左边的“人”比右边的稍窄一点,捺变成了点,右边的“人”撇要穿插在第二笔点的下方。生描写“从”。)练习说话:数不清的雨点儿,从数不清的雪花儿,从数不清的树叶儿,从5.学习第24自然段。(1)自由读第24自然段。出示:半空中,大雨点儿问小雨点儿:“你要到哪里去?”小雨点儿回答:“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你呢?”大雨点儿说:“我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

15、地方。”(2)这是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他们要去的地方有什么不同?(师生合作读他们的对话)(3)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一问一答,还记得前面学过的问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吗?(疑问,语调上扬。)谁再来问问小雨点儿?(4)像刚才这样一人扮演一个角色进行对话,叫分角色朗读。除了对话内容,前面的这部分叫“旁白”,下面老师来读旁白。男生读大雨点儿的话,女生读小雨点儿的话,注意问句的语气,试着再读读这段对话。(5)指导朗读:大雨点儿大,读的时候声音响亮些,小雨点儿小,声音可以天真些,同桌分角色练习读。(6)创设情境读:如果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离得距离很远,他们会怎么说话?如果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都急着要去自己想去

16、的地方,他们又会怎么说话?再次练习读这段对话。(7)如果你现在是雨点儿,你想要去有什么的地方?为什么?(设计意图:课堂中采用对比练读的方式一步步感知问句、陈述句的语气不同。虽是一年级学生,但他们依然能结合文本,运用想象,打开思维,不断实践,明白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选择不同,但滋润万物的结果是一致的。)6.学习第5自然段。(1)出示:不久,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2)谁来读一读?这段共有几句话?(3)在第7课我们认识了两个标点符号,小蝌蚪要当的是什么,水泡泡要当的是什么?听老师读读这段,注意感受逗号和句号之间的停顿。谁能学着老师的样子再

17、读这段话?(4)在运用中理解“更”。如,太阳出来了,花儿的脸更红了。几年不见,她长得更高了。(5)联系比尾巴区别多音字“长”。(6)虽然他们选择去了不同的地方,但他们都滋润了花草,给大地带来了变化,雨水冲洗过的一切显得那样生机勃勃。(生齐读第5自然段,注意逗号和句号的停顿。)(设计意图:朗读的指导需要精心、细致、扎实。从儿童出发,聚焦角色,联系旧知,展开想象,将课后习题教学与文本理解有机融合,在一次次朗读训练中感知逗号、句号的差异。学中有思,启迪智慧,催生出生机勃勃的语言力量,将言语实践落到实处。)四、自主識记,写有规律1.学习生字:问、有、半、你。2.你有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如儿歌记忆法

18、:“口”字进“门”张嘴“问”。)3.指导书写:(1)比较:“有”“半”的写法:两个字书写中都有一长横,长横的位置分别在两个字什么位置?“有”长横上方平又直,“半”长横下方稳稳托,“半”字的点、撇不要贴在竖和横的笔画上。(2)指导“你”字的写法:这个生字中有一个新的笔画横钩,起笔要稍重,拐弯处稍作停顿。(3)指导“问”的写法。4.做写字操,完成作业。(1)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带着我们进行了一场别样的旅行。这个故事是著名作家金波爷爷创作的,他还写过很多有趣的故事,课后我们可以找来读读。(2)做写字操。(3)完成课后生字描红、书写,注意写字姿势。(4)师巡视,反馈评价。【一年级语文雨点儿教学设计(精选3篇)】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