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草原》教学设计范文.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887631 上传时间:2022-01-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草原》教学设计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五年级语文《草原》教学设计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五年级语文《草原》教学设计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五年级语文《草原》教学设计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五年级语文《草原》教学设计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草原》教学设计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草原》教学设计范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语文草原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语文草原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2、学习作者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2、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们的感情。重难点分析:通过阅读想象,展示语言文字蕴涵的丰富形象,进而设身处地地去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

2、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品味,抓住关键词,理解景物特点;通过品读好语段,说出自己的见解,并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掌握作者的写作手法。课前准备:1、课前要学生通过资料的搜集,了解草原的基本特点和作家老舍的有关情况。2、搜集有关描绘草原景色的图片和赞美草原的曲子。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一)播放歌曲,引导想象。(出示视频)(二)教师用赞美的语气描绘草原美景的歌词,并让学生说体会。(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老舍先生的散文草原。(四)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导入:四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到草原参观访问,记下了沿途的所见所闻所感。今天,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草原

3、。(课件出示)(设计意图:在优美动听的歌曲声中欣赏那一望无际的辽阔大草原,学生会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所打动。教师饱含深情的朗诵会进一步激起学生对草原的向往之情。)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一)自读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二)自己轻声朗读课文。(三)同桌互读。(四)检查朗读。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一)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写了哪些内容?分别告诉我们什么?(二)引导交流,理清条理。课文主要写草原的景和草原的事,写草原的景,突出草原景色的美;写草原的事,突出了蒙汉情谊的深。(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针对这篇略读文章,所以用大量的时

4、间让学生沉下心来读书,让学生对文章有整体的感悟,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四、精读细品,感受草原之美。(一)自读想象,还原形象。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读了课文,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看到这画面你有什么想说?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设计意图: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并进入情境去感受,进而借助朗读表达自己的情感。)(二)朗读想象,再现情景。再次自由朗读,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借助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三)细读品味,加深感悟。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自然段。你认为哪句话最美?在相关的句子旁写出自己的感受。2、读后交流,相机点拨。“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课件出示)

5、“茫茫”什么意思?同是写草原,为什么有的说“天苍苍,野茫茫”,老舍先生却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设计意图:联系“天苍苍,野茫茫”对比理解,激疑促思,强化学生对草原总的特征“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理解。)“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课件出示)这句话作者采用什么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想象羊群在草原上的情景。“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课件出示)翠色流,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这不是矛盾吗?轻轻读这句话,看看这“翠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你眼前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6、?(四)配乐朗读,熟读成诵。(课件出示音乐)(设计意图:借助课件展示草原图,并配以轻音乐,让学生边看、边听、边读,最后熟读成诵,促进积累。)五、细细品味,感受草原人民之情。导入:草原的景色让人心驰神往,流连忘返,给初到草原的作者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也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那么草原人民给作者又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一)自由朗读课文26自然段,边读边想:读了课文,在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从这些画面你感受到了什么?(二)交流眼前出现的画面:“迎客会见款待联欢”,并谈感受。(设计意图:让学生说画面,谈感受,并借助朗读,再现情境;抓住重点,拓展情境;准确理解,深入感悟。)(三)自读第二、三

7、自然段,画出最能表现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句子,朗读、感悟,加深体会。(四)学习第四自然段,抓住静态和动态描写,体会“蒙汉情深”。1、课件出示蒙古族同胞款待汉族同胞的画面。2、设置情境,激发读书兴趣。蒙古包里摆上了热乎乎的奶茶、香喷喷的手抓羊肉你们想去做客吗?熟读课文,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3、分角色表演本段内容。(五)学习第五自然段。感受蒙汉两族人民狂欢的欢乐气氛。1、看画面“联欢”。(课件出示)2、出示诗句,再次体会含义,加深理解。3、多媒体出示“碧草斜阳”图,想象“话别”的场面,两人一组进行对话练习。六、拓展延伸,升华内心感受。假如你是个导游,在前往草原的车上,你怎样向游客介绍草原的美好景色

8、和风土人情,让游客对草原产生向往之情。请结合课文和自己了解到的.有关情况,写一份解说词。教育反思:成功之处:一、借助媒体,进入美的意境利用多媒体富有表现力的特殊功能,一下子把“草原风情”草原上的精华景点场面呈现在学生面前,由于本班学生绝大多数没见过草原,因此教学时,我采用多媒体教学。导入时,通过用多媒体播放草原风景图,再配上一首乐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草原的美。使学生很快陶醉在大自然的景色美和音乐美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品读课文,抒发美的情怀上课的过程中,我努力让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通过自己投入地诵读,让孩子们感受本文的语言美,感受课文中作者描述的内蒙古草原的美

9、丽景色。借助音乐,以及与文字内容相符的美丽的草原图片,学生走进语言文字里了,就如身临其境一般来到了草原,和作者在交流感受着草原的无限秀美。然后,我抓住重点语句,如“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绣上的白色大花、翠欲流”等,通过学生的朗读并结合图片让学生感悟、理解。学生通过情感体验,对“文章内容、思想感情、语言文字”产生了自己的读书见解,对草原的景美、作者的语言美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学生经历了这一读书过程,心中自然产生了诸多感受,再安排配乐吟诵这个环节,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把优美的画面、

10、真挚的情感朗读出来,用有声语言再现美,表达美。多媒体的应用,减少了繁琐而徒劳无功的讲解,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三、启发想象,联想美的画面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再启发学生根据积累语言文字想象的画面,唤起学生的直观表象,教学“小丘”“一碧千里”这是一个从语言到表象的体验过程,因为美的本身是悟。在一次次的感悟中,把语言美和自然美融为一体。存在的不足:1、对课文中词语的理解过细,以致教学中时间比较仓促,最后有些“草草收兵”的感觉。比如对重点语句中“渲染”和“勾勒”的理解,时间用得过多。2、由于制作水平有限,不能根据学生回答相机调出图片,只能按照固定顺序出示图片,教学显得不够灵活。3、反馈时提问的面不够广,优等生,中等生提问次数多,没有照顾到后进生。【五年级语文草原教学设计范文】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