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模板.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887704 上传时间:2022-01-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模板.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模板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五篇课文,全部都是以“战争”为题材的文章。本单元的设计意在让孩子们了解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看到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两个极端。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一、导入新课,营造氛围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亲爱的爸爸妈妈”这句话,这种称呼一般会出现在哪里?出现在什么情况下?生1:出现在书信里。生2:出现在诗朗诵里。生3:出现在歌词里,李春波不是有一首歌的开头就是“亲爱的爸爸妈妈”(生唱。众生笑并鼓掌。)师:好,非常好。我们同学都很聪明。的确,这样亲切的称呼本来应该和温暖的家书、美好的诗歌、父母的呵护

2、等等联系在一起的。然而大家想过吗?这稚嫩的呼唤也可能是一个孩子对父母的最后一次呼喊,这美好的称呼构成了他留给世界的最后一行文字。(随着师沉重的话语,教室里开始肃穆起来,空气也仿佛凝重了许多。师故意停顿了片刻。)师:我知道,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你们是很难想象出我所说的这种情形的。不过这不是一个虚构的电影故事,而是发生在历史长河中真实的一幕。有一位善良的华裔女作家真实地记录了这段历史故事。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作家的文字,去重温这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幕吧。(师板书课题、作者。)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读课文先要读提示,看看编者的编辑意图是什么,看看我们应该思考哪些问题。先请一名同学为我们朗读一下课文前面

3、的“阅读提示”。(一生朗读。)师:有了这些提示,一会儿朗读课文时应该注意把握作家的情感,把握文章的语音语调。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准确地传达出作家的心声来。我们请五位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分别来读引文和课文的四个部分。谁对自己有信心?请举手。(五名学生依次读完全文。)师:感谢这些同学的精彩表现。请大家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看看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相比,有哪些不同之处?请各位发表高见。(生分组热烈讨论。)生1:课文分了一、二、三、四,四个部分。一般的课文没有。生2:课文里有引用诗句的地方,结尾还引用了孩子们写的那些话。而且字体与其他文字不同。生3:课文前面有一段名人名言。师:同学们发现得很好。其实,课文前面

4、引用的作家萨特的话是正文之前的引文,它的作用是引出和介绍全文,引发我们的思考。我们不妨就从这里开始研读整篇课文吧。师:请男同学齐读这段引文,请女同学思考:如果只允许你从这段话里选择一个最重要的词语,你会选择哪个词?(男生齐读。)女生1:我选择“痛苦”。女生2:我选择“沉重”。女生3:我选择“美丽”。女生4:我选择“英勇”。女生5:我选择“残酷”。师:我看这些词语都很重要,而且它们之间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关联,谁看出来了?生:老师,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作家萨特是因为南斯拉夫人民“残酷”而“痛苦”的经历才留下了“沉重的记忆”,又因为“整个民族的英勇”而变成了“美丽的记忆”。所以留下了既“沉重”又“

5、美丽”的印象。师:刚才的问题提得很有水平,现在的回答则更精彩。这样看来,我们就理解了什么叫既沉重又美丽的记忆了。我们还可以通过下面对课文正文的学习来进一步理解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的正文部分,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四个部分的内容。(生快速浏览。)生1:第一部分写作者来到坟地参观。生2:第二部分写作者观看朗诵、合唱等演出活动。生3:第三部分写作家们的讨论。生4:第四部分写被残杀的人留下的最后的文字。师:大家概括的很好。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全文的行文线索是什么呢?生5:作者的行踪。作者先参观了被害孩子们的坟地,然后观看了纪念演出活动,接着和世界各国作家进行座谈,最后亲眼目睹了那些人的遗书。师:对,最

6、后一部分应该是作家参观纪念馆的一个特写镜头。作家通过四部分记述了自己在事件发生47年后参加的悼念活动,以此来再现半个世纪前的残酷历史,反衬出法西斯的惨无人道。那么作者为什么要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记述整个活动呢?作家是如何自如地穿梭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呢?生6:我觉得,作家去参观孩子的墓地,当地的人举行各种纪念活动,都是在回顾历史,而作家们的座谈讨论,是在面向现实,指引未来,表达全世界人民呼唤和平的共同心声。师:啊,他不但看出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而且还看出了文章对于未来的指引作用。这么深刻的理解一定是建立在用心阅读的基础之上的。希望我们每个人都用心体会,有所收获。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师:让我们穿越时

7、空隧道,看看距离作者写作的47年之前,究竟发生过什么事件震撼了全世界的人民,以至于当地人们现在每年都要举行各种悼念活动?(师请一生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生1:有300个孩子被纳粹分子杀害了。生2:他们不但杀孩子,也杀普通的市民。一共有七千多人在一天里遇害了。师:这些可以说是沉重的记忆,那么,有没有美丽的记忆呢?生1:那个拒绝与纳粹合作的教师英勇地牺牲了,他给人们留下了美丽的记忆。生2:孩子们发出的最后一声呼喊“亲爱的爸爸妈妈”也很美丽。生3:有两个幸存者现在还活着,也可以算是美丽的记忆。师:这些人顽强不屈的精神的确给我们以美丽的记忆。作家正是要通过回顾这段历史来让人们记住历史,从而激发人们对于和

8、平的热爱,进而珍惜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为了更好地再现历史,作家运用了不少意味深长的语句,我们试着在第一部分里找出一两处这样的语句并赏析其作用。生4:我觉得第一句话就写得很好。它只用了四个词语“凄风”“、苦雨”、“天昏”、“地暗”,就写出了当时的天气,渲染了一种悲哀的气氛。师:有道理。所以,读这句话时一定要放慢语速,读出这种悲情、悲境来。生5:我觉得那位老师所说的“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是很有深意的。这里的“最后一课”让我想到了韩麦尔先生给小弗郎士上的最后一课。而这位老师也是宁死不屈,为自己的学生上了最后一节爱国主义课。师:联想很丰富,而且读出了自己的独特体验,这才是高质量的阅读,我们为他鼓掌。生

9、6:我看了课后的练习题,那里面有一道题,问第8段里的“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这句话里的“全是”表达什么感情,我想这也是作者故意要强调这些被杀的人都是不该被杀害的,这也是意味深长的。师:你分析得很对,作者越是强调被害者的无辜,就越能体现纳粹、法西斯的残暴,也就越能体现文章的主题了。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四、布置作业、拓展学习师:我想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已经对战争的罪恶有了初步的认识。请同学们课后围绕“战争与和平”的主题进行拓展学习,可以观看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可以找找描写战争的古诗词,也可以搜集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名人名言等等,加深

10、我们对战争的理解和对和平的珍爱。第二课时一、温故知新,探究新课教师先请一名学生板书上节课所学课文的题目和作者,然后请一名学生口头回答课文的主题。(请学生板书,可以加深印象,也可以借机纠正一些诸如笔顺等写字上的错误习惯。)二、阅读体验、互动交流师:这是一篇以和平为主题的文章,课文以作者参加的一系列纪念活动为线索,一共分为四个部分。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写了作家来到坟地的所见所闻。现在我们来学习第二部分。请男同学齐读第二部分,其中引用的诗句由女同学来读。(生读课文。)师:第二部分记述了作家参加朗诵、合唱等演出活动的情况。其中有一句话,是对这一活动意义的高度概括。请找出来。生1“:人,是健

11、忘的。”师:哦,那既然“人,是健忘的”,南斯拉夫人民为什么还要年年搞纪念活动呢?这些纪念活动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生2“: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师:很好,这句话在整个第二部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当于中心句。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历史与现实,悲哀与美丽,真实与荒谬,这是三组意思相反的词语,它们怎么能统一于一体,该如何理解?生3:历史是指南斯拉夫人民惨遭杀害的事件已经是历史了;现实是指眼前的纪念活动。二者此刻融合了。生4:悲哀是指人民举行纪念活动时很悲哀;美丽是指师:人民举行纪念活动时肯定是悲哀的,但这种悲哀最主要来自于什么?生4:悲哀是因为历史上的悲惨事

12、件。师:对,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美丽则表现在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是美丽的。悲哀与美丽融合在一起了。真实与荒谬怎么理解?生5:历史事件是真实的,今天的纪念活动是荒谬的。师:是吗?历史事件是真实发生的,今天的纪念活动难道不真实吗?无论历史上的罪行,还是今天的纪念活动,都是真实的。绝不能认为今天的纪念活动是荒谬的。那么,在这一历史事件中,究竟什么是荒谬的呢?(生沉默思考。)师:这一历史事件中最荒谬的因素在于纳粹杀害了无辜的南斯拉夫人民,甚至包括300名儿童。无辜而惨遭杀害,这是最荒谬的!师:作者引用南斯拉夫女诗人迪桑卡的诗是为了表达什么?生6:表达孩子们不久以后就被杀害了。师:你说得不错,但这一点又是为了表达什么呢?生6:表达“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对死亡的恐惧,对亲人的呼唤”。师:非常好,你读书读得很认真。其实作者在文章里已经告诉我们了。作者用这些诗句表达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作者越是歌颂孩子的可爱和希望,越是对纳粹罪行的控诉。【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模板】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