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方法 .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887965 上传时间:2022-01-2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漫谈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方法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漫谈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方法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漫谈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方法 .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漫谈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方法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漫谈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方法 .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漫谈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方法 漫谈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08-0100-01 玉米丝黑穗病是苗期侵入的系统性侵染病害,是北方玉米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本文对冀西北间山盆地区玉米丝黑穗病的病症、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进行了较为细致的介绍,愿与广阔玉米植保界同仁尤其是一线农业工作者探讨。 冀西北间山盆地区北连坝上高原,南至蔚县盆地南缘和小五台山北麓,是冀北山地的西邻。该区地域广阔,地形地貌多样,玉米在这个地区种植面积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从全国来看,玉米丝黑穗病以北方春玉米区、西南丘陵山地玉米区和西北玉米区发病较重。从河北来看,张家口、承

2、德发病率最高。一般年份发病率在2%8%,个别地块达60%70%,损失沉重。据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农牧局环保站、白乐区域站调查:在蔚县一般年份发病率为5%10%,严重时可达30%,个别地块甚至40%以上,严重影响着玉米的产量与品质。现就玉米丝黑穗病的病症、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1 病症特点 玉米丝黑穗病是苗期侵入的系统性侵染病害,主要为害雌穗和雄穗,一旦发病,往往全株无收成。 1.1 果穗: 丝黑穗病穗除苞叶外,整个果穗变成一个黑粉包,其内混有丝状寄主维管束组织,故名为丝黑穗病。受害果穗较短,基部粗,顶端尖,近似球形,不吐花丝。雌穗颖片也可能因病菌刺激而过度生长成管状长刺,呈刺猬头状,长刺

3、的基部略粗,顶端稍细,中央空松,长短不一,由穗基部向上丛生,整个果穗呈畸形。 1.2 雄穗: 多数情况是个别小穗受害变成黑粉包,黑粉常粘结成块,不易分散。 1.3 苗期病症: 受害严重的植株,在苗期可表现各种病症。农民称此病状是:“个头矮、叶子密、下边粗、上边细、叶子暗、颜色绿、身子还是带弯的。具体可概括为六种类型: 、笋状型,茎扁、下宽上尖、竹笋状;、矮缩丛生型,植株矮、丛生、分蘖多;、黄条型;、植株畸形茎扭型;、叶片异常型,叶片变得硬、挺、厚、皱,叶色暗而深绿;、顶叶扭卷,雄穗难以抽出。这些苗期病症因品种、环境条件和发病时间不同易与其他病毒病、生理性病害、根部虫伤、机械伤害以及除草剂药害等

4、病症特征相混淆,只能作为早期诊断的参考,平均确诊率70-90%。如在不同地区有的品种表现为矮化型,在6-7片叶时,节间缩短,茎基膨大如笋状,向一侧弯曲,沿叶片中肋两侧出现黄白色条斑1-4条,抽出的雌雄穗为黑穗。有的品种表现为矮化丛生型,植株明显矮化,节间缩短,叶片丛生;有的品种表现为多分蘖型,每个分蘖茎上大多形成顶生黑穗。 2 发病规律 玉米丝黑穗病的病原菌隶属于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黑粉菌科、轴黑粉菌属的丝轴黑粉菌。主要以冬孢子在土壤中越冬,有些那么混入粪肥或粘附在种子外表越冬。土壤带菌是最主要的初次侵染来源,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那么是种子带菌。丝黑穗病的病原菌有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它虽与高

5、粱丝黑穗病菌同属一个种,但却是两个不同的生理型。据研究,玉米丝黑穗病菌不侵染高粱,高粱丝黑穗病菌可侵染玉米,但发病率很低。 2.1 土壤肥料带菌:玉米连作,玉米丝黑穗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玉米连作时间长及早播玉米发病较重。 2.2 秸秆带菌:用带菌的秸秆饲喂牲畜、带菌秸秆残体沤粪未充分腐熟、秸秆直接还田、病株处理方法欠妥、未能及时拔除病株、农户拔除的病株随意堆放在田间地头等,均增加了病原菌数量。 2.3 品种抗病性:品种之间抗病性差距很大,采用人工接种的方式,高度感病品种或自交系与中抗品种、高抗品种相比,发病率依次平均为大于90%、30%和小于5%。连年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是造成丝黑穗病大

6、发生的主要原因。 2.4 气候条件:在越冬菌原数量较大和种植感病品种的情况下,播种后的土壤温、湿度是决定病害发生的主导因素。墒情差的地块、高寒冷凉地块发病轻。沙壤地发病轻、旱地墒情好的发病轻。 3 防治方法 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应采取以抗病品种为主,减少初侵染菌源,结合种子处理的综合防病措施。 3.1 选用抗病品种。一般来说,双亲抗病,配制出的杂交种也抗病,双亲感病,配制出的杂交种也感病。多数玉米杂交种抗病性介于双亲之间,抗病性遗传绝大多数表现为不完全显性,个别表现为完全显性或超亲遗传现象。所以应选择优良抗病自交系作亲本,以获得抗病的后代。据鉴定,抗病的自交系有吉63、自330、辽1311、获白

7、、7091、武107、单7148、南杂7513、单624、自330、辽64-14-1、HD103、C11-1、英64-7-4、B77、太早26-1、156A4、吉803、吉758、B64、M14、B73、维尔27、八农102-1、铁130、吉 708、W24、吉852、丹3705、丹3696、铁201、铁202、铁204及Mo17等,抗病农家种:白鹤、大粒马牙、野鸡红、高黄、辽东白、暴苞谷、宝清琉球、火苞米、英粒子、笨苞谷、山西二早子等。抗病的杂交种有农华101、郑单958、吉单158、159、303、141、149,四单104、105,长单185及长单62、吉单261、川单15、成单19、海

8、禾1等,感病的杂交种有:先玉335、纪元1号、纪元128、通科1号、银河14、辽单120、奥玉3804、京科665、铁研358、富尔1号、陕科9号等。利用抗病品种,合理配置多种抗原。 3.2 播前种子处理:玉米丝黑穗病的传染途径是通过种子、土壤和粪肥带菌传播。药剂防治应选择药效持续时间长、内吸性强的农药。目前生产上主要推广使用的拌种药剂:用含有萎锈灵、粉锈宁、百穗宁、戊唑醇、烯唑醇及氧环三唑等的种衣剂拌种,还可兼防其他病虫害。 3.3 改良栽培措施,增强玉米的抗病能力。实行3年以上轮作、采用调整播期、选用种穗中下部的籽粒饱满和发芽势强的优良种子、土壤深翻、耙压连续作业,贮水保墒、采用地膜覆盖和拔出田间病株等措施,均可减少病菌侵染的机率。 参考文献 【1】?中国农作物病虫害?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主编1996年4月第二版。 【2】?农业植物病理学?董金皋主编2001年5月第一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