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年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全_图文优秀名师资料.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390859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1.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年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全_图文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最新年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全_图文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最新年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全_图文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年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全_图文优秀名师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年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全_图文优秀名师资料.doc(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WORD)-2016年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全)_图文2016年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全)_图文 生物知识结构网络 第一单元 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细胞中的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生物膜系统和细胞工程) 1.1化学元素与生物体的关系 1.2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 1.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第 1 页 共 1 页 1.4细胞中的化合物一览表 1.5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设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个数m, 构成蛋白质的肽链条数为n, 蛋白质中的肽键个数为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x,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y, 控制蛋白质的基因的最少碱

2、基对数为r, 则 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为 x m,n ?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y ma,18x ? 或者 y 第 2 页 共 2 页 r a,18x ? 3 1.6蛋白质的组成层次 1.7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1.8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特点及多样性的原因 第 3 页 共 3 页 1.9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 1.10选择透过性膜的特点 水 被选择的离子和小分子 其它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 1.11细胞膜的物质交换功能 亲脂小分子 高浓度?低浓度 不消耗细胞能量(ATP 离子、不亲脂小分子 低浓度?高浓度 需载体蛋白运载 消耗细胞能量(ATP) 1.12线粒体和叶绿体共同点

3、 1、具有双层膜结构 2、进行能量转换 3、含遗传物质DNA 4、能独立地控制性状 5、决定细胞质遗传 6、内含核糖体 7、有相对独立的转录翻译系统 8、能自我分裂增殖 第 4 页 共 4 页 1.13真核生物细胞器的比较 1.14细胞有丝分裂中核内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变化规律 注:设间期染色体数目为2N个,未复制时DNA含量为2a。 1.15理化因素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注:, 表示有影响 1.16细胞分裂异常(或特殊形式分裂)的类型及结果 第 5 页 共 5 页 1.17细胞分裂与分化的关系 G 1.18已分化细胞的特点 1.19分化后形成的不同种类细胞的特点 1.20分化与细胞全能性的关

4、系 分化程度越低全能性越高,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 分化程度高,全能性也高 分化程度最低(尚未分化),全能性最高 第 6 页 共 6 页 1.22癌细胞的特点 1.23衰老细胞的特点 1.24细胞的死亡 蝌蚪尾部消失 花瓣凋萎 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代谢减慢 酶的活性降低 色素积累,阻碍细胞内物质交流和信息传递 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体固缩,染色加深 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永生细胞 扁平梭形 如线粒体功能障碍,无氧供能 主要是细胞免疫 可移植在异种生物体内生长,形成癌瘤 成纤维细胞癌变 球形 如癌细胞膜糖蛋白减少,细胞黏着性降低,易转移扩散。 癌细胞膜表面含肿瘤抗原,肝癌细

5、胞含甲胎蛋白等 第 7 页 共 7 页 -溶酶体 - 第 8 页 共 8 页 1.26细胞工程 脱再第 9 页 共 9 页 1.27植物组织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的比较 1.28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融合的比较 第 10 页 共 10 页 第二单元 生物的新陈代谢 ? 植物代谢部分:酶与ATP、光合作用、水分代谢、矿质营养、生物固氮 2.1酶的分类 单纯酶 (蛋白质本质) 仅含蛋白质 如胃蛋白质酶 蛋白质 复合酶 辅助因子离子 唾液淀粉酶含Cl- 细胞色素氧化酶含Cu2+ 分解葡萄糖的酶含Mg2+ 辅酶 NADP(辅酶?) B族维生素 生物素(羧化酶的辅酶) 酶 有机物 存在于低等生物中,将RN

6、A自我催化。对生命起源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RNA 端粒酶含RNA (核酸本质) 2.2酶促反应序列及其意义 酶促反应序列 生物体内的酶促反应可以顺序连接起来,即第一个反应的产物是第二个反应的底物,第二个反应的产物是第三个反应的底物,以此类推,所形成的反应链叫酶促反应序列。如 终产物 酶 意义 各种反应序列形成细胞的代谢网络,使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沿着特定路线有序进行,确定了代谢的方向。 2.3生物体内ATP的来源 第 11 页 共 11 页 2.4生物体内ATP的去向 光合作用的暗反应 细胞分裂 矿质元素吸收 新物质合成 植株的生长 神经传导和生物电 肌肉收缩 吸收和分泌 合成代谢 生物发光 植

7、物 酶 ATP ?ADP,Pi,能量 动物 2.5光合作用的色素 (橙黄色)胡萝卜素 快 (黄色)叶黄素 (蓝绿色)叶绿素a (黄绿色)叶绿素b 慢 胡萝卜素 叶黄素 大部分叶绿素a 叶绿素b 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 胡萝卜素 叶黄素 a b 2.6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比较 第 12 页 共 12 页 2.7 C3植物和C4植物光合作用的比较 2.8 C4植物与C3植物的鉴别方法 2.9 C4植物中C4途径与C3途径的关系 叶肉细胞 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英文缩写为PEP。 维管束鞘细胞 第 13 页 共 13 页 2.10 C4植物比C3植物光合作用强的原因 2.11光能利用率与光合作用效率

8、的关系 2.12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与提高光能利用率的关系 提高复种指数:改一年一季为一年多季 合理密植 套种(不同时播种) 因地制宜:阳生植物种阳地 阴生植物种阴地 红光照,糖类增多 N ATP、NADP+的成分 P K:糖类的合成和运输 Mg:叶绿素的成分 第 14 页 共 14 页 2.13光合作用实验的常用方法 2.14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2.14.1植物对水分的吸收 由细胞膜、液泡膜、两膜之间的细胞质构成 看作一层半透膜(本质是选择透过性) ?植物细胞与土壤溶液之间构成 ?每两个植物细胞之间构成 第 15 页 共 15 页 2.14.2扩散作用与渗透作用的联系与区别 物质由高到

9、低的移动方式,利用物质本身的属性,不需要能量 特指溶剂分子(如水、酒精等)的扩散,需特定的条件 2.14.3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的区别与联系 2.14.4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 产生蒸腾拉力 2.14.5植物体内水分的利用和散失 ?根持续吸水的动力 ?物质运输的载体 ?降低叶片温度 第 16 页 共 16 页 2.15植物体内的化学元素(1) 、 第 17 页 共 17 页 2.17生物固氮 的 过 程 3营养 要作用 2.19三类微生物在自然界氮循环中的作用 酶 NH3?NO2-、NO3- 注意:不同的根瘤菌具有共生专一性。如蚕豆根瘤菌与蚕豆、 豌豆、豇豆共生;大豆根瘤菌只能与大豆共生。 第 1

10、8 页 共 18 页 固氮酶 酶 NO2-、NO3- ?N2 ? 动物与微生物代谢部分:三大类营养代谢、细胞呼吸、代谢基本类型、微生物类群、 微生物的营养代谢与生长、发酵工程简介 2.20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第 19 页 共 19 页 第 20 页 共 20 页 2.24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2.25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的利用情况 2.26新陈代谢的类型 绝大多数动物,腐生的真菌,大多数细菌 多数动植物 一些细菌(如光合细菌,供氢体不是水,不放O2) 蛔虫等 第 21 页 共 21 页 ) 吸收养料营养 产生孢子繁殖 第 22 页 共 22 页 2.28微生物的营养 第 23 页

11、 共 23 页 2.30微生物的生长 第 24 页 共 24 页 2.31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与生长速率的关系 菌体数目 注意 2.32发酵工程简介 (lg) 生长速率,繁殖率死亡率 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产品; 或者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 基因诱变传统,常用。 基因工程 细胞工程细胞融合 工程菌(工程细胞) pH?分装?灭菌 严格杀灭培养基和发酵设备中的各种微生物,保证菌种是单一纯种 选育的良种要经多次扩大培养,才能满足大规模生产需要 pH、溶氧、通气量、转速) 蒸馏、萃取、离子交换等方法提取 过滤、沉淀等方法分离 第 25 页 共 2

12、5 页 啤酒、果酒、食醋等 第三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包括植物调节、体液调节、神经调节、内环境与稳态、水盐调节、血糖调节、体温调节、免疫) 3.1植物生命活动调节激素调节 第 26 页 共 26 页 3.2人和高等动物的体液调节 第 27 页 共 27 页 第 28 页 共 28 页 3.4 3.5内环境与物质交换 3.6水、钠、钾的来源与去向 第 30 页 共 30 页 3.7水盐平衡的调节 下丘脑 下丘脑 产生激素真不少 通过垂体控性甲 有种激素抗利尿 体温调节是中枢 血糖平衡功不小 水盐代谢没有它 什么事都做不了 页 共 31 页 3.8血糖平衡的调节 3.9 第 32 页 共 32

13、页 3.10免疫概述 第 33 页 共 33 页 3.11抗原与抗体 T细胞受体及抗体结合, 10000的物质。蛋白质、脂多糖、多糖等 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取决于抗原决定簇 B细胞只接受一种抗原决定族的刺激 B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球蛋白 3.1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第 34 页 共 34 页 3.13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第 35 页 共 35 页 3.13免疫学的应用(选学) 第 36 页 共 36 页 第四单元 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包括生殖的种类、动物生殖细胞的生成、植物的个体发育、动物的个体发育) 第 37 页 共 37 页 4.2动物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没有交换) 精细胞 第 38 页 共

14、 38 页 四种精子 (一种卵细胞) 4.4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及数目与配子类型的关系 4.5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以动物细胞为例) 第 39 页 共 39 页 4.6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 4.7动物的个体发育 第 40 页 共 40 页 第五单元 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 (包括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规律、伴性遗传、细胞质遗传、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现代进化理论) 5.1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第 41 页 共 41 页 5.2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2)T2噬菌体感染细菌实验 5.3证明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实验 第 42 页 共 42 页

15、 5.4 DNA是遗传物质的理论证据(遗传物质的必备条件) 5.5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5.6 DNA的组成单位、分子结构和结构特点 第 43 页 共 43 页 5.7 由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引起的碱基间关系 第 44 页 共 44 页 5.8 DNA分子的复制 3 5 5端 3端 5.9 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明 ?代 全轻 第 45 页 共 45 页DNA 带 5.10基因的结构及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第 46 页 共 46 页 5.11染色体组与基因组比较 5.12人类基因组研究 第 47 页 共 47 页 第 48 页 共 48 页 5.12.5 人类基因组研究的意义与展望 5.13遗传的中

16、心法则 蛋白质(性状) 5.14基因工程的基本内容 第 50 页 共 50 页 5.15基因分离定律中亲本的可能组合及其比数 5.16基因分离定律的特殊形式 5.17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一般特点 第 51 页 共 51 页 5.18遗传定律中各种参数的变化规律 第 52 页 共 52 页 第 53 页 共 53 页 5.20自由组合定律中基因的相互作用 第 54 页 共 54 页 5.21 杂交育种 5.21.1培育显性基因(A)控制的优良品种 方法同上。纯合更加困难,育种难度大 2n,1r x% (n 100% (n表示自交的代数;r表示等位基因对数) 2 5.21.2培育隐性基因(a)控制的

17、优良品种 Aa aa 自交,选择aa 第 55 页 共 55 页 5.22 人类的X染色体与Y染色体 5.23 人类性别畸型及其原因 5.24性别分化与环境的关系 第 56 页 共 56 页 5.25伴性遗传的特点 说明:这里讨论致病基因的遗传。隐性遗传表示隐性基因致病,显性遗传表示显性基因致病。 5.26伴性遗传中的致死效应 第 57 页 共 57 页 5.28人类常染色体遗传病与伴X遗传病的比较 5.29细胞质遗传的一般形式 母方性状 父方性状 母方性状 5.30核质互作雄性不育遗传情况表 5.31植物的三系配套杂交(选学) S(rr) N(rr) N(RR) ? S(rr) N(rr)

18、? S(rr) N(RR) S(rr) (可育) S(Rr) 第 58 页 共 58 页 5.32判断核、质遗传的方法 5.33人类线粒体基因组 5.34细胞核遗传与细胞质遗传的比较 第 59 页 共 59 页 5.35细胞质遗传与伴性遗传的比较 5.36生物变异的类型 第 60 页 共 60 页 5.37基因突变 受体细胞直接吸收供体细胞的DNA 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通过噬菌体介导,将供体细胞DNA片段 带进受体细胞 5.38基因重组 基因工程(重组DNA技术) 例:抗虫棉 第 61 页 共 61 页 5.39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比较 5.40染色体结构变异 5.41染色体数目变异 第

19、 62 页 共 62 页 5.42四倍体(AAaa)的自交分析 隐性?显性,35?1 5.43三体(AAa)的自交分析 5.44染色体变异的几个概念的比较 第 63 页 共 63 页 5.45普通小麦(异源六倍体)的自然形成途径 AA(2N=14) BB(2N=14) (2N=14) AABB(4N=28) DD(2N=14) (3N=21) AABBDD(6N=42) 5.46单倍体育种 花药离体培养 亲本 F1 花粉 单倍体 5.47 幼苗 植株 ?第一年 种子 植株 第二年 果实 5.48利用遗传学原理的育种总结 5.49人类的遗传病 第 65 页 共 65 页 5.50人类遗传病的预防

20、(优生) 5.51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进化理论的比较 5.52达尔文进化理论的三个原则与群体遗传学 任何一个群体中的个体在形态、生理和行为上的差异 后代与他们亲本的相似性多于无关个体的相似性 在特定的环境下,一些个体总比另一些个体有更强的生存力和繁殖力 第 66 页 共 66 页 5.53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 概念: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是生存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特点:彼此之间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通过繁殖传递基因给后代 概念: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叫基因库 特点:不仅不会因个体死亡而消失,反而在代代相传中保持和发展 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叫基因频率

21、群体中某特定基因型个体的数目占个体总数目的比率 5.54常染色体上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与关系 设 有N个个体的群体中有A和a一对等位基因在常染色体上遗传,其可能的基因型有三种: AA、Aa、aa,如果群体有 n AA+n2Aa+n3aa个个体,则n1+ n2+n3=N。于是 n D 1 ? N n2 H ? N n R 3 ? N 而D+H+R=1,由于AA个体有两个A基因,Aa个体只有1个A基因;aa个体有两个a基因,Aa个体只有1个a基因。因而 2n1,n2p DA 基因频率=配子频率 a 而p+q=1。公式?、?表示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间的关系。 2N2n,n2q 3 R,2N 例

22、 中国汉族人中PTC(笨硫脲)偿味能力分布如下表(T对t不完全显性) p 140011 0.7 或 p D,H 0.49,0.42 0.7 20002260011 0.3 或 p R,H 0.09,0.42 0.3 200022 t基因的频率为 q 第 67 页 共 67 页 5.55遗传平衡定律 ?个体数量足够大 ?交配是随机的 ?没有突变、迁移和遗传漂变 ?没有新基因加入 ?没有自然选择 那么这个群体中的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一代一代的遗传中保持平衡(不变)。这就是遗传平衡定律。 如果一个群体满足以下条件: 例 如果某群体中最初的基因型频率是YY(D)=0.10,Yy(H)=0.20

23、,yy(R)=0.70。 1 0.20 0.20 2 1 y(q) 0.70, 0.20 0.80 2则这个群体的配子频率(配子频率)是 Y(p) 0.10, 于是,下一代的基因型频率是 即子代的基因型频率是 YY=p2=0.04 Yy= 2pq=20.16=0.32 由此可知,该代的基因频率是 yy= q2=0.64 1 0.32 0.202 1y(q) 0.64, 0.32 0.802Y(p) 0.04, 与上代的基因频率达到平衡。可以计算,下代的基因型频率与上代相等,即 YY=p2=0.04 Yy= 2pq=20.16=0.32 yy= q2=0.64 至此,基因型频率也达到平衡。 综上

24、所述,对于一个大的群体中的等位基因A和a,当A基因频率为p,a基因频率为q时, 有 p,q 1 这个群体的基因型频率是 AA p 2? ? ? ? 22Aa 2pq aa q2 2于是有 p,2pq,q (p,q) 1 ? 第 68 页 共 68 页 5.56性染色体上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如果一对等位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在随机交配的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有 雄性个体 雌性个体 XA Xa XAXA XAXa XaXa 基因型 p q 2pq q2 P基因型频率 p q p q 基因频率 p+q=1 p2+2pq+q2=1 基因型频率特点 由此可知, 即 p pX pXX q qX

25、qXX (式中X表示雄性,XX表示雌性) 例 在人群中调查发现男性色盲患者是7%,求(1)色盲基因(Xa)和它的等位基因(XA)的频率。 (2)女性的基因型频率。(3)下一代的基因频率。 解:(1)求基因频率: Xa基因的频率: q,男性个体的基因型频率,男性个体的表现型频率,女性个体的Xa基因频率,7%,0.07。 XA基因的频率: p,1,q,1,0.07,0.93 (2)求女性的基因型频率: XAXA,p2,0.930.93,0.8649 XAXa,2pq,20.930.07,0.1302 Xa Xa,q2,0.070.07,0.0049 (3)求下一代的基因频率 下一代的基因频率,上一

26、代的女性中基因的频率,即 XA 0.8649,1 0.1302 0.93 2 1Xa 0.0049, 0.1302 0.07 2 第 69 页 共 69 页 5.57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5.58选择的类型 选择种群中的极端类型,淘汰多数个体的过程。最常见。 例:桦尽蠖的进化 选择种群中的中间类型,淘汰极端类型。对抗基因突变和遗传漂变。 例:34kg左右的新生儿存活率高,轻于和重于此值的存活率低。 选择种群中的极端类型,淘汰中间类型。较少见。 例:美州白足鼠长尾(LL)和短尾(ll)被选择,中尾(Ll)被淘汰 不随机交配。例:果蝇中有红眼雄果蝇时雌蝇不与白眼雄果蝇交配 按照人的意志保

27、留某性状的个体,淘汰不需要的个体。 5.59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自然选择改变了生物种群的基因频率,从而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5.60改变生物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 突变、选择(包括自然选择、性选择和人工选择)、遗传漂变、迁移 自然选择 5.61突变与选择的关系 第 70 页 共 70 页 5.62隔离的类型 5.62物种形成的方式 地理隔离 生殖隔离 物种形成 例1:同源多倍体四倍体西瓜 例2:异源多倍体六倍体小麦 5.6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1、突变和基因重组 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方向 导

28、致新物种的形成,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第 71 页 共 71 页 第六单元 生物与环境 6.1生态因子的组成 光 热 水 土 气 火 种内斗争 种内互助 共生 寄生 竞争 捕食 6.2非生物因子的作用 第 72 页 共 72 页 沉水植物 浮水植物 挺水植物 水稻 地衣 苔藓 介于湿生与旱生之间:森林植物 大多数农作物 耐受土壤和大气干旱:多浆植物:仙人掌;少浆植物:骆驼刺 6.2生物种间关系比较 第 73 页 共 73 页 6.2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作用的不可替代 ?作用的和同等重要 ?作用的不等价 ?彼此相互影响 各种生态因子 ?对整个环境起主导作用,能引起全部生态关系的变化 ?使

29、生物的生长发育、种群数量和分布情况发生明显变化 限制生物生长或存活(超过生物的耐受性)的生态因子 6.3种群的一般特征 第 74 页 共 74 页 6.4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Nt N0 t J”增长(我国环颈雉刚引入美国时) 时,增长率最大 0 出生率 死亡率 迁入 迁出 凡是影响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的因素都会影响种群数量变化。 包括气候、食物、被捕食、传染病和人为因素。 ?有利于野生生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为害虫的防治提供依据 6.5群落的概念及结构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叫生物群落。 不同生物对不同生态环境有不同的要求和适应性,导致不同生态习性的

30、生物处于 不同的层次。 环境因素在不同地段的不一致性,导致不同生物在不同地段的分布差异。 第 75 页 共 75 页 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6.7生态系统的成分 6.7典型生态系统的特点比较 营养级 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 ? ? ? ? (一般不超过五级) 由食物链构成的网状结构 由食物(营养)关系连接起来的生物组成层次 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6.8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4.坡度:如图2,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坡角的正切称为坡度 (或坡比)。用字母i表示,即6.10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

31、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6.1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生态系统具有的保持或 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53.264.1生活中的数3 P24-295、能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6.12生物圈及其稳态 即;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中有生物分布的圈层组成。 1、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长期保持相对稳定状态的现象 (1)二次函数的图象(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x1,x2是对应一?太阳源源不断的能量供应能量流动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取之不竭的物质来源物质循环 ?生物圈自身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 6.12全球环境问题 土地沙漠化 森林植被破坏 生物多样性锐减 全球气温上升 臭氧层损耗 酸雨 6.12酸雨的成因与危害 (1)一般式:6.13生物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9、向40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