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册亿以内数的读法(习题精选)_四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915237 上传时间:2022-01-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册亿以内数的读法(习题精选)_四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七册亿以内数的读法(习题精选)_四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七册亿以内数的读法(习题精选)_四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七册亿以内数的读法(习题精选)_四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七册亿以内数的读法(习题精选)_四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册亿以内数的读法(习题精选)_四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册亿以内数的读法(习题精选)_四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七册亿以内数的读法(习题精选)_四年级数学教案一模板习题精选1.读数练习(1)我国的领土面积约 9600000平方千米。(2) 1991年我国生产照像机 4730000架。(3) 1991年我国水果总产量是 20580000吨。2 .填空练习(1) 一个数最高位是万位,它是()位数。(2) 一个数最高位是千万位,它是()位数。(3) 一个九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4) 753000是()位数,最高位是()位,它是由()个十万()个万()个 千组成的。(5) 30853400这个数要读出()个零,请标出所读的零。3 .思考题用三个6和两个0组成一个五位数,使它们分别符合下面的要求(1) 一

2、个0都不读出来;(2)只读出一个零来;(3)读出两个零来;参考答案1. (1)九百六十万(2)四百七十三万(3)二千零五十八万2. (1)五 (2)八 (3)亿 (4) 6;十万;7; 5; 3 (5) 1 308534003. (1) 66600 (2) 60660; 66060; 66006 (3) 60606教学内容:教材第126127页例1、练一练,练习二十六第15题。教学目标:1 .使学生能根据要求正确地运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2 .使学生初步了解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时表示的精确程度,理解求得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3 .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旧知和类比推理

3、的能力。教学重点: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区别求近似数与改写求准确数的方法。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 .把下面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卡片出示)986534 58741 3120050047 398010 148702 .下面的匚里可以填上哪些数字?32 645P 32? 47 口 05 P 4万学生填完后,说一说是怎么想的.(二)探究新知1 .导入新课:我们学过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在实际应用小数时,往往也没有必要说出它的准确数, 只要它的近似数就可以了.如:量得大新的身高是1. 625米,平常不需要说得那么精确,只说大约1. 6米或1

4、. 63米,那么如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内 容.(板书课题: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2 .教学例1: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1)教师谈话: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同求整数的近似数相似,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2)出示例1。4. 962保留整数、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它的近似数各是多少?教师提问:保留整数,要看哪一位?怎样取近似数?使学生明确:4. 962保留整数,就要看十分位,十分位满 5,向前一位进一,求得近似 值数5.学生讨论:4. 962保留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要看哪一位?怎样取近似数?使学生明确:4. 962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看百分位,百分位满5,向十分位

5、进1,求得近似数5. 0. 4. 962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看千分位,千分位上不满5,舍去.分组讨论:保留一位小数 5. 0十分位上的“鹤总不能去掉?为什么?教师总结说明: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保留 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3)讨论分析:5. 0和5数值相等,它们表示精确的程度怎样?教师出示线路图:(投影出示)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确保留一位小数是 5. 0,原来的长度在4. 95与5. 05之间.保留整数为 5, 原来的准确长度在 4. 5与5. 5之间,所以5. 0比5精确的程度高一些.也就是小数保留 的位数越多,精确的程度越高.(4)小结:教

6、师提出问题: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应注意什么?引导学生讨论知道: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要注意两点: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取近似值,如果保留些数,就看十分位是几;要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百分位是几 然后按 四舍五入法”决定是舍还是入.取近似值时,在保留的小数位里, 小数末一位或几位是 0的,0应当保留,不能丢掉.(5)练一练”分组合作学习.(三)巩固发展1 .填空: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要根据需要用()法保留小数数位.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位2 .填空:近似数的结果一般地说 6. 0要比6精确.因为6. 0表示精确到了()位,6表示精确到了()位,所以6

7、. 0后面的“0不能丢掉.3 .练习二十六第1题.按照四舍五入法写出表中各小数的近似数.保留整数保留 一位小数 保留 两位小数 保留三位小数3 . 82519. 96741. 04954 .练习二十六第 4、5题学生口答。(四)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与求整数的近似数相似.要用 四合五入”法保留小数位数.要注意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程度越高.(五)布置作业练习二十六第2、3题.小学数学尝试教学探讨教案三角形的分类 作者:薛翠玉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16更新时间:2004-8-10 文章录入:搂着月亮的猪:小学数学尝试教学探讨教案三角形的分类大连

8、市满家滩镇中心小学薛翠玉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本第八册三角形的分类。教学目的:1 .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三角形角和边的特征,会给三角形分类,理解并掌握三角形 的种类特征,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形象灵活的思维能力。3 .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自我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重点:会按角和边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难点:区别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关键:引导学生自己观察、操作、比较、发现三角形角和边的特征。教学过程:一.准备练习:(自制课件)1、看大屏幕填空:( ) 等于叫做直角。( )叫做锐角。( )叫做钝角。2 .三角形有三个特点:有()边,()角,(

9、)顶点。依据这个特点指出下列图形中的三角形3 .在三角形这个大家族里,你若仔细观察,会发现它们的角和边各有特点,这节课咱们根据三角形角和边的特点给它们分分类,好不好?二.尝试探究、总结规律1.取出第一个信封里的三角形卡片,认真观察它们的角有什么特点,再分类摆放,并说说你 分类的依据是什么?1.独立尝试,看一看、比一比、分一分。2.小组内交流分几类,依据什么。3.集中汇报,到前面视频展台演示分法,说明依据。此处注意点拨不同分法,激发学生探索求异,勇于创新的精神。板书锐角三角形:三个锐角三角形按角分直角三角形:一个直角钝角三角形:一个钝角4.看课本体验成功感,小结填表格(计算机课件大屏幕出示)三角

10、形2.再取出第二个信封里的三角形卡片,小组内动手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看一看各边有什么关系?再分类。小组派代表汇报(视频展台演示直尺量,细线比,对折)1.三边都不等。2.两边相等,相机认识等腰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及特点(课件演 示) 。再填空练习,进一步掌握(课件演示)3.三边都相等,认识等边三角形的特点。板书:4.小结填表格(计算机课件大屏幕演示)5.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看书自学,再到黑板上画高找底。三.再次尝试,巩固练习1 .请用线连接正确答案(看大屏幕,自制课件)2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吗?(自制课件)(1) . 一个三角形里如果有两个锐角,必定是一个锐角三角形。()(2).所有的等边三角形

11、都是等腰三角形。 ()(3) .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4) .等腰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3 .拿出一个三角形卡片,分别从各个角的顶点向对边作高。4 .哪种物体的面既是直角三角形又是等腰三角形? 哪种物体的面既是钝角三角形又是等腰三角形?5 .思考题图中分别有()个锐角三角形,()个钝角三角形,()个直角三角形。四.全课总结,强化新知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自主作业:(略)减法的性质教学实践与反思教学内容:浙江省编教材小学数学第七册P42例4、例5教学对象:奉化市实验小学三(4)班教学目标: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归纳,让学生经历探究发现减法的性质并选择运用进行简算的过程,有机

12、渗透数学推理思想、应用意识与反思意识。教学历程一、引入1、教师谈话切入师:走进奉化实验小学,宋老师的第一感觉是这里的人气特别旺。我从奉化实验小学网页中了解到,本学期实验小学学生数为1875人,宁波东方外国语学校小学部男生有 525人,女生有475人(出示信息);如果想知道实验小学比我校小学部 学生数多几人,你能用不同的综合算式来计算吗?看谁写的算式多。2、学生列式交流:1875-525- 475= 8751875 ( 525+475) = 8751875-475- 525= 8751875 ( 475+525) = 875师:能看懂这些算式吗?你也是这样想的?2、师生过渡小结学生简介列式思路,

13、教师指出:不管是先减去男生还是先减去女生,都要连续减去两个数; 不管是男生加上女生再减还是女生加上男生再减都是减去两个 数的和。今天我们研究的话题与这有关。【教师巧妙地抽取学生熟悉的学校总人数比较引入,亲切自然,在引入环节进行适时小节点拨,为学生进一步开展学习活动指明了方向,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得以呈现。】二、展开3、对比计算感知3206436 =320-(64+ 36)=1003745=100-( 37+45)=1474778 =147 ( 47+ 78)=1872887 =187 (28+ 87)=在同桌校对中,你发现了什么?生:每组的答案一样。师:计算结果一样,我们可用什么符号连接

14、?生:等于号。教师板书等于号,使等式成立。师:还有什么想说的吗?生:每组左右两边的算式数字相同,运算符号、顺序不同。师:谁听懂他的意思?能说得再具体一些吗?生:他的意思是左边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师:是这样吗?其他算式也符合他的意思吗?师:这位男同学给大家一个很大的启发,左右联系看可以看出一条规律来,真不简单!不过,刚才大家是从左往右看的,如果从右往左看,你能看出些什 么?生:从右往左看,我发现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可以一个一个减去。师:同学们,真的很厉害,把老师要讲的心里话也说出来了。【借助于对比计算, 引领学生发现规律, 并组织相互交流,抽象概括出猜想的雏形,显

15、得自然、大方。】4、举例验证猜想师:刚才从三组计算中大家发现了一条规律,这仅仅是大家的猜想而已。是不是这三道算式凑巧呢?其他算式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存在呢?我们还得进行验证。大家说,如何证明我们的发现?生:再多举一些例子试试看。师:这倒是一个比较好的主意。谁先带头给大家作个示范?学生举例,师生一起验证。师:现在,能写类似算式的同学请举手。全体学生举手。师:那好,给大家两分钟,看谁写的算式多。学生两分钟写算式,自我验证。师:你写的算式与我们前面的猜想相符的同学,请朝老师笑一笑。全体学生笑脸,以示意认同。教师指向一名男生,问:老师发现你笑得特别开心,你写对了几道?生:我写了 4道。师:写对了 4道

16、及4道以上的同学请举手。全体学生举手。师:刚才每位同学在两分钟里都平均写对了4道,全班40位同学就写了近160道。如果再给大家一些时间,你还能写吗?写的完吗?想象一下,这些写不完的算式与我们的猜想相符吗?师:通过无数多的算式验证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你能用字母把写不完的算式写完吗?学生用字母表示规律。 交流:生 1: a-b-c=a-(b+c)生 2: x-y-z=x-(y+z)师:大家用自己喜欢的字母表示出了这条规律,在表示过程中,你有什么经验可向大家推广一下?生:我先想好三个字母来表示三个不同的数,再写出规律。看书深化规律。【从 特殊 一般”不完全归纳法思想对于还处在三年级的小学生而言是陌生

17、的,教师力图将这一理念予以渗透, 通过引导组织学生大量举例论证,在限时举例验证活动后, 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推想, 直至推想极限,从而让学生充分经历不完全归纳法的全程,最后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字母来表述心中的规律、看书整合规律,促使学生从感观的体验上升到理性的思考,将观察到的外化现象建构到学生原有的认知体系中去。虽然,学生对不完全归纳法的做数学思想是肤浅的,但对于学习个体来说却是终身受益的,经历、体验、探索”过程性目标较好地得以达成。】5、变式深入感知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变式游戏,好吗?老师写出左边的算式,你马上写出右边的算式; 给你右边的算式,你很快写出左边的算式,最后计算出结果。愿意

18、试试吗?出示变式练习:5137624=513 (十 )=188 ( 89+ 46) = 188=2847 ( 847+629)=师:现在你有什么感受?生1:我发现第一道运用规律特方便。生2:第三道计算也简便。教师引导学生说说一、三两道简算意识和方法。师:第二道感觉怎样?使用规律前与使用规律后有没有找到特 顺手的感觉?生1:第二道用与不用是一样的。生2:找不到感觉。师:谁愿意把做完三题的感受小结一下?生:运用规律有的时候可以使计算简便,有的时候也派上用场。【从追寻规律到运用规律实质是一个学生自悟的历程,否则对运用规律使一些计算简便的预期目标感知是不充分的。往往教师直接指明规律的功效性,再进行题量

19、训练,造成学生一看到类似的算式马上运用性质予以简算,未能辨证地认识规律,常走入盲目运用规律的误区,简算意识与技能被扭曲。此环节教师通过变式练习过渡,不着痕迹地落实了 体验”的过程性目标,促使学生自主地进行数学化思考。】6、判别选用规律 出示:576 133 672791 (791 + 652)458 ( 87+ 258)965 (266+ 134)逐题反馈交流,对 “458 ( 87 + 258) ”简算进行质疑,借助于引入部分的 “1875- (525 + 475)1875-525-4751875 475 525”进一步理解;对 “965- (266+ 134) ”进行反思性辨识。师:现在,

20、你有什么想说的?生1:要先看数字特点,再选择方法。生2:我认为书上讲的 依次减去”不妥,有的时候可以调个 头。生3:不要看到减去两个数的和就马上连续减去两个数,要先 看看能不能简便再作决定。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要运用火眼金睛善于观察数据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不要盲目运用规律;同时还要敢于向书本、老师提出质疑,这些都是学好数学的优秀品质。【简要的巩固练习,一改大题量训练的常规做法,引领学生通过实例联想、反例对比、看 书质疑等学习途径将数学主题思想予以纵深,学习数学的一些优良品质得以有机渗透。】三、反思师:刚才大家一起通过几道简单的计算题提出了自己的猜想,再通过举例验证发现猜想成立,最后还

21、运用规律进行了简算。其实许多数学家也是这样发现数学规律的,以后在学习其他内容时,大家不妨再试试看。还有一点,老师要告诉大家,今天研究的数学问题是我们下学期四年级要学的内容。 学会的同学为自己鼓鼓掌,庆贺一下!老师在恭贺大家的同时,还有一 点小小的请求:根据学校的安排,下学期宋老师可能也要带四年级。渡过一个暑假,同学们 马上要学习这块内容,现在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介绍介绍,可以吗?生1:在计算时要学会观察,再决定方法。生2:多猜想,多验证,就有很多的规律发现。生3:课本上所说的方法也可以怀疑。师:同学们这么多宝贵的经验,宋老师一定带回去转告,再次谢谢大家!【别居心裁的小节,促发学生在分享学习成功的同时,不仅让学生以成功者的身份介绍提炼知识点,而且着重组织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的回忆,数学思想予以关注。这样,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整合体系得以较为完美的呈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