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云》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934690 上传时间:2022-0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火烧云》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火烧云》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火烧云》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火烧云》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火烧云》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火烧云》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火烧云》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火烧云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笑盈盈、茄子、跪着、凶猛、庙门、蹲着、威武、镇静、恍惚、揉眼睛、偏偏。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读文章,想画面。了解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是怎样变化的。4、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教学重点:1继续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2了解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教学准备:朗读动画录音、图片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你们见过火烧云吗?你能说说她给你的印象吗?今天我们就来

2、学习这一课。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词义。三、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按一定顺序分段,概括段意。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这篇课文讲的是日落时的火烧云,主要讲了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及变化。)2指导学生分段、概括段意。通读全文是正确划分段落的基础,然后理清文章的脉络,弄懂自然段间的关系。分段之前教师指导学生讨论,“日落时的火烧云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课文的哪部分讲到了这一点?”(课文的第3、4、5、6自然段讲的是火烧云的样子。)第1自然段讲的是火烧云吗?(不是火烧云,是火烧云到来之前的霞光。)最后一个自然段还在讲火烧云吗?(这个自然段讲火烧云不见了,看不清了。)现在请同学

3、们考虑本文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应该按什么顺序分段。(这篇课文是按照火烧云到来前、出现时、消退后的顺序来写的,因此应该分为三段。)教师板书“三段”,学生讨论段意。四、请同学熟读课文,为进一步理解火烧云的变化做准备。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了解学生对火烧云的认识。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齐读课题,并以课题为题。请同学讨论,以达到了解学生对火烧云认识程度的目的。什么叫“火烧云”?你见过火烧云吗?你见过的火烧云是什么样子?当时心情怎样?(火烧云是日落或日出时天空出现的红色云霞,色彩非常美丽。)2明确结构,抓住特点。已故作家萧红通过仔细观察对火烧云做了生动的描绘,语言精练准确,使人读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那么作

4、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火烧云”的呢?(课文是按照火烧云到来前、出现时、消退后的顺序写的。)板书:到来前出现时消退后请同学们听配乐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抓住火烧云的什么特点来写的?哪一段主要写了这一特点?(作者抓住了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来写的,课文第二段主要写了这一特点。)二、以读促讲,启发想象。1学习第一段。火烧云出现之前,天空及周围的景物是怎样的?读一读,想一想。(火烧云出现之前,天空布满霞光,周围的人和动物在霞光的照耀下呈现出各种颜色。)板书:霞光照耀“霞光”使哪些景物发生了变化?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火烧云到来之前这些景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同样的景物为什么会有不

5、同的颜色?提示同学把“小孩”、“大白狗”、“红公鸡”、“黑母鸡”、“小白猪”、“老头儿的胡须”的颜色变化前后的情况对比着想象。(由于霞光照在它(他)们身上,使颜色发生了变化。但是因为底色不同,所以变化之后的颜色也不同。)指导朗读,体会火烧云到来之前人们的喜悦心情。2学习第二段。电脑出示图片,配合图片理解火烧云的美。(1)默读,画出说明火烧云出现的句子:(“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想一想火烧云是什么样子?(火烧云是红通通的,好像着了火。)板书:红通通像着火(2)理解“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这句话中的“烧”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别的词吗?为什么?(“烧”是烧火、着

6、火的意思。在这句话中,任何字都不能替换“烧”,因为“烧”既写出了火烧云上来时的颜色和动态,又写出了火烧云上来时的气势,而且还与后面的“着了火”相照应,更重要的是“烧”字在这里点了题。)(“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中的“一直”说明火烧云的面积大,而且是运动的,“烧”字本身就给人一种跳动的感觉。)指导学生朗读,体会火烧云的动感和美丽。(第二自然段)请同学在课文中找出一句话准确地概括火烧云的特点。(这个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极”是什么意思?“极多”又是什么意思?(“极”表示程度深,多到了极点。“极多”就是很多、十分多、特别多、非常多。)课文中连续出现的“一会儿”说明什么?(说明火烧云的变化不仅多而且

7、也很快。)板书:多、快火烧云变化多主要是讲颜色和形状变化多,请同学们根据小黑板上的问题,边读边想。出示电脑课件:火烧云的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要求学生高度概括出颜色多,变化快。然后具体说明。(颜色多表现为:火烧云不单是红色,还包括金、紫、黄、灰、百合色等说得出名的有九种,“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可以组织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葡萄灰”、“茄子紫”,以增强学生对火烧云颜色多的认识。(变化快表现为:“一会儿一会儿”说明各种颜色交替出现,持续时间都很短,转换频繁而迅速。)指导学生朗读,注意“一会儿”,不一定读得很快。为背诵做准备。板书

8、:颜色变化启发学生用合适的词形容火烧云的颜色特点。(绚烂多彩、五光十色、五颜六色、色彩斑斓)板书:色彩斑斓火烧云的颜色多变化快,火烧云的形状怎样呢?请一位同学改动小黑板上的问题,要求同学们用学习描写火烧云颜色部分的方法自学描写火烧云的形状部分。出示电脑幻灯片:火烧云的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火烧云的形状多,变化快。作者描写了马、狗、狮子的形象,但很快就不见了。)板书:形状变化(3)教师在同学们自学这部分内容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合上书,看幻灯片,把同学们带入火烧云的情景中,让他们感受火烧云形状的变化。这对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好词好句有帮助。出示描绘火烧云变化各种形态的图片。教师一边

9、演示一边提问:图上画的像什么?(马、狗、狮子。)教师把一种形状定格在幻灯机上,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用适当的修辞手法描述图意,尽量按照作者描写马、狗、狮子的方法来说。提示:作者是按照怎样出现什么样子怎样消失来写的。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这样写火烧云形状的好处。电脑出示一段话:火烧云一会儿像马,一会儿像狗,一会儿像狮子。真是形态万千,变化多端。请同学读一遍之后,结合课文内容比较哪种写法好。发散思维。(书上的内容写得生动具体,因为不仅写出了火烧云的静态,也就是像什么,还写出了火烧云的动态,也就是为什么像。因此火烧云的形象才会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指导学生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想象天空中出现的其他动物、人物或植

10、物,以此来训练学生的想象及说话能力。启发学生用合适的词形容火烧云形状的特点。(形态万千、形状各异、变化多端、千姿百态)板书:形态万千(3)小结第二段,使学生对第二段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火烧云的颜色色彩斑斓,火烧云的形状形态万千。作者细致地观察了火烧云,抓住了变化极多这个特点,不仅写出了火烧云的静态“像什么”,还写出了火烧云的动态“怎么像”,使人感到火烧云不仅美丽,而且非常神奇。遗憾的是火烧云不能像一幅画可以长久保存。板书:奇3学习第三段请同学齐读第三段,想一想,此时的火烧云又具有什么特点?(火烧云在迅速变化中消退了。)“恍恍惚惚”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样?(“恍恍惚惚”就是模模糊糊、看不清楚、若

11、隐若现,虚虚实实。因为火烧云变化极快,所以人们的肉眼就会有这种感觉。)这时人们的心情怎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火烧云消失时,人们非常留恋。从“揉揉眼睛”,“沉静了一会儿”,“可是”,“偏偏不等”这些词语可以看出来。)请同学们带着留恋的心情朗读这一段。板书:留恋(三)总结全文,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1作者是怎样观察火烧云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板书来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通过讨论完成。作者在写火烧云的过程中,始终抓住火烧云的特点,从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两个方面进行了细致地观察。2启发学生讨论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体会。提示学生抓住两点:一是观察事物要抓重点;二是观察事物时,既观察静态,也要观察动态,做

12、到静动结合。(四)结合板书,练习背诵。【板书设计】8、火烧云地:小海、狗、鸡、猪、老爷爷红通通、金灿灿色 半紫半黄 、半灰半百合 多、不断变化美火烧云 天: 葡萄灰 、梨黄、茄子紫形 马、狗、狮课后小记:【小资料】火烧云火烧云是日出或日落时出现的赤色云霞。火烧云属于低云类,是大气变化的现象之一。它常出现在夏季,特别是在雷雨之后的日落前后,在天空的西部。由于地面蒸发旺盛,大气中上升气流的作用较大,使火烧云的形状千变万化。火烧云的色彩一般是红通通的。火烧云的出现,预示着天气暖热、雨量丰沛、生物生长繁茂的时期即将到来。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女作家,原名张迺莹,曾用笔名悄吟,黑龙江呼兰县人。幼年丧母。1930年,为反对封建包办婚姻,逃离家庭,开始过流浪生活。1932年到达上海,与鲁迅相识,来往密切。1933年写了跋涉、旋风等短篇。1935年她的代表作中篇小说生死场出版,这是最早反映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生活和斗争的作品之一。它引起当时文坛的重视,鲁迅为之作序,给予热情鼓励。抗日战争爆发后,她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应李公朴之邀到山西临汾,在民族革命大学任教。她于1940年去香港,抱病勤奋写作,完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作品。1942年病逝于香港。她的作品还有马伯乐、小城三月,短篇集牛车上、朦胧的期待等。1958年出版了萧红选集。【火烧云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