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口解生名解.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936733 上传时间:2022-01-2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口解生名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完整版口解生名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完整版口解生名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完整版口解生名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口解生名解.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牙冠(dental crown ):牙体外层被牙釉质覆盖的部分称牙冠,也称解剖牙冠,牙冠与牙 根以牙颈为界,是牙发挥咀嚼功能的主要部分。2 .牙根(dental root ):牙体被牙骨质覆盖的部分。3 .牙颈(dental cervix ):牙冠与牙根交界处形成的弧形曲线,又名颈缘或颈线。4 .牙釉质(enamel ):指覆盖于牙冠表层的、半透明的白色硬组织,是高度钙化的最坚硬的 牙体组织,硬度为340KHN。5 .牙骨质(cementum ):指覆盖于牙根表面的矿化硬组织,是维持牙和牙周组织联系的重 要结构。6 .牙本质(dentin ):指构成牙主体的硬组织,色淡黄,牙本质冠部表面

2、为牙釉质覆盖。而 根部表面有牙骨质覆盖,主要功能是保护其内部的牙髓和支持其表面的牙釉质和牙骨质。7 .牙髓(dental pulp ):是牙体组织中唯一的软组织,是疏松结缔组织,位于由牙本质构成 的髓腔中,其主要功能是形成牙本质,具有营养、感觉、防御、修复功能。8 .六龄牙:儿童与 6岁左右,在第二乳磨牙的远中,第一恒磨牙开始萌出,称其为。9 .萌出:牙胚破龈而出的现象称为出龈,从牙冠出龈至上下牙达到咬合接触的全过程。1 .唇面(labial surface )或颊面(buccal surface ):在前牙,牙冠靠近唇黏膜的一面称为唇 面;在后牙,牙冠靠近颊粘膜的一面称为颊面。2 .舌面(l

3、ingual surface )或腭面(palatal surface ):牙冠靠近舌侧的一面均称为舌面,上颌 牙牙冠舌面因接近腭侧,故亦称腭面。3 .邻面(proximal surface ):同一牙弓内相邻两牙接触的面。4 .he面(occlusal surface )和切崎(incisal ridge ):上下颌后牙咬合时发生接触的一面称为he面,前牙无he面,其切端舌侧有切咬功能的崎,称为切崎。5 .中线(median line ):是平分颅面部位左右两等分的一条假想线,该线通过两眼之间、鼻 尖和上颌两中切牙和下颌两中切牙之间。6 .牙体长轴(long axis ):是沿冠根方向通过牙

4、体中心的一条假想线。7 .接触区(contact area ):牙与牙在邻面互相接触的区域称接触区8 .线角(line angle ):牙冠上两个相邻牙面相交处形成一线,在该线上所形成的角称线角。9 .点角(point angle ):牙冠上三个相邻牙面相交处形成一点,在该点上所成的角称点角。10 .外形高点(height of contour ):指牙冠各轴面上最突出的部分。11 .牙体三等分(division into thirds ):为了便于明确牙体各面上某一部位所在,常将牙轴面 在一个方向分为三个等份来描述。12 .牙尖(dental cusp ):牙冠表面近似锥体形的显著隆起称牙尖

5、,常位于尖牙的切崎、前磨 牙和磨牙的 he面上。13 .舌隆突(cingulum ):前牙舌面近颈1/3处的半月形隆起,称舌隆突,是前牙的重要解剖特 征之14 .结节(tubercle):牙冠上釉质过度钙化而形成的小突起,可在he面上或切牙切缘见到。15 .崎(ridge):牙冠表面细长形的釉质隆起,称为崎。16 .切崎(incisal ridge ):切牙切端舌侧长条形的釉质隆起,具有切割功能。17 .边缘崎(marginal ridge ):前牙舌面窝的近远中边缘及后牙he面边缘的长条形釉质隆起。18 .牙尖崎(cusp ridge ):从牙尖顶端斜向近、远中的崎, 称为牙尖崎,后牙颊尖和

6、舌尖的近、远中牙尖崎,分别组成颊he边缘崎和舌 he边缘崎。19 .三角崎(triangular ridge ):从后牙牙尖顶端伸向he面的细长形釉质隆起。20 .斜崎(oblique ridge ) : he面两牙尖三角崎斜行相连形成的崎称为斜崎,是上颌磨牙he面的重要解剖标志。21 .横崎(transverse ridge ):是相对牙尖的两条三角崎,横过he面相连形成的崎,是下颌第一前磨牙 he面的重要特征。22 .轴崎(axial ridge ):是轴面上从牙尖顶端伸向牙颈的纵行隆起,尖牙唇面的轴峭称为唇轴崎,后牙颊面的轴崎称为颊轴崎,尖牙及后牙舌面的轴崎称为舌轴崎。23 .颈崎(ce

7、rvical ridge ):牙冠的唇颊面上,沿颈缘部位微凸的釉质隆起。1 .外展隙(embrasures ):在两牙接触区周围均有向四周展开的呈V字形的空隙, 称为楔状隙或外展隙。2 .根管系统:是髓腔除髓室以外的管道部分,可以表现为根管、管间吻合、根管侧支、根尖 分歧、根尖分叉和副根管等。3 .管间吻合:又称管间侧支和管间交通支,为发自相邻根管间的交通支,可为12支,呈水平、弧形或网状,多见于双根管型。4 .根管侧支:又称侧支根管,为发自根管的细小分支,常与根管呈接近垂直角度,贯穿牙本 质和牙骨质,通向牙周膜腔。5 .根尖分歧:为根管在根尖分出的细小分支,此时根管仍存在。6 .根尖分叉:为

8、根管在根尖分散成2个或2个以上的细小分支,此时根管不复存在。7 .副根管:为发自髓室底至根分叉处的管道。1 .牙列长度(length of dentition ):通常将左右侧中切牙唇侧最突点连线与牙列左右侧最后一 颗牙远中最突点连线之间的垂直距离称为牙列长度。2 .牙列宽度(width of dentition ):通常把过左右同名牙同名解剖标志之间的距离称为牙列宽 度。3 .Terra牙列指数:这是采用牙列宽度与牙列长度比值描述上下牙列大小关系的一种方法,即:牙列指数二牙列宽度/牙列长度*100%4 .He平面(occlusal plane ):从上颌中切牙的近中切角到双侧第一磨牙的近中颊

9、尖顶所构成 的假想平面。5 .解剖学he平面:从下颌中切牙的近中邻接点到双侧最后一个磨牙远中颊尖顶所构成的假 想平面。6 .司匹曲线:为连接下颌切牙的切缘、尖牙的牙尖、前磨牙的颊尖及磨牙的近远中颊尖的连线,该曲线从前向后是一条凹向上的曲线。7 .补偿曲线(compensating curve ):为连接上颌切牙的切缘、尖牙的牙尖、前磨牙的颊尖及 磨牙的近远中颊尖的连线,该连线从前向后是一条凸向下的曲线。8 .咬合(occlusion ):上下颌牙发生接触的现象称为he或咬合。9 .牙尖交错 he ( intercuspal occlusion , ICO ):是指上下颌牙牙尖交错,达到最广泛、

10、最紧密 接触时的一种咬合关系。10 .覆he ( overbite ):指牙尖交错 he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唇面(颊面)的垂直距离。11 .覆盖(overjet ):指牙尖交错he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的水平距离。12 .对刃he ( edge to edge bite ):指牙尖交错 he时,上下牙切缘接触,覆 he、覆盖均为0的咬合关系。13 .深覆he ( deep overbite ):指牙尖交错 he时,上切牙盖住下切牙超过切2/3。14 .深覆盖(deep overjet ):指牙尖交错 he时,下切牙咬在上切牙的切2/3以上。15 .反he ( crossbite ):牙尖交错he

11、时,下前牙咬在上前牙的唇侧,覆盖为负值。16 .开he ( open bite ):牙尖交错he时,上下牙列部分前牙甚至前磨牙均不接触。17 .安氏1类错he:上下颌第一磨牙为中性关系,而其余牙的he关系有异常表现。患者面型多正常。18 .安氏2类错he:上下颌第一磨牙为远中关系,即上颌第一磨牙的近颊尖位于下颌第一磨 牙颊面沟近中至少半个牙尖宽度的位置,下牙列相对于上牙列偏向远中,面型为下颌后缩。19 .安氏3类错he;上下颌第一磨牙为近中关系,即上颌第一磨牙的近颊尖位于下颌第一磨 牙颊面沟远中至少半个牙尖宽度的位置,下牙列相对于上牙列偏向近中,面型为下颌前突。20 .鼻翼耳、屏线、:、指从一

12、侧鼻翼中点到同侧耳屏中点的假想连线,该线与he平面平行,与眶1 .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 position , ICP):指上下颌牙牙尖交错,达到最广泛、最紧密接 触时下颌所处的位置,又称牙位或最大牙尖交错位。2 .后退接触位(retruded contact position , RCP ):从牙尖交错位开始,下颌还可再向后下移 动少许(约1mm左右),后牙牙尖斜面保持部分接触而前牙不接触,同时牌突也受颗下颌韧带水平纤维的限制,不能再向后退,此时,下颌可以做单纯的钱链开口运动,具有可重复性,下颌的这个位置称为后退接触位,是下颌的生理性最后位。3 .长正中(long centric

13、 ):从后退接触位向牙尖交错位的移动范围内,双侧后牙均匀对称接触、无偏斜,称为长正中。4 .下颌姿势位( MPP):当人直立或端坐,两眼平视前方,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时,提 颌肌群轻微收缩以对抗下颌骨承受的重力,上下颌牙之间有一前大后小的楔形间隙,大约24mm ,此时下颌所处的位置称为下颌姿势位。5 .边缘运动:边缘运动为下颌向各个方向所能做的最大范围的运动,代表了下颌、题下颌 关节及其韧带和咀嚼肌的功能潜力。6 .叩齿运动:即习惯性小开闭运动,是一种无意识进行的开闭口运动。7 .下颌运动: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由运动下颌的肌群收缩,牵拉下颌骨的牌状突在关 节窝内运动,并使下颌牙的 he面与

14、上颌牙的he面相接触。1 .咀嚼效率(masticatory efficiency ):机体在一定时间内,对定量食物咀嚼细的程度,称为 咀嚼效率。2 .咀嚼肌力:指参与咀嚼的肌肉所能发挥的最大力量,也称咀嚼力,一般以肌肉在生理状 态下的横断面积的大小来衡量。3 .He力:指上下牙咬合时,牙周组织所承受之力,是反映牙颌系统和全身健康状态的一个 有力指证。4 .最大he力与牙周潜力:最大 he力是指牙周膜的最大耐受力,牙周潜力是指在咀嚼各种食 物时,并不需要很大的he力,而牙齿及牙周支持组织,尚有很大的潜力,是指牙齿的储备力 量。5 .磨耗(attrition ):指在咀嚼过程中,由于牙面与牙面之间或牙面与食物之间的摩擦,使 牙齿硬组织缓慢地、渐进性消耗的生理现象。6 .磨损(abrasion ):指牙齿表面与外物机械性摩擦而产生的牙体租住损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