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 第三单元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第 1 课时.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943573 上传时间:2022-01-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 第三单元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第 1 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 第三单元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第 1 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 第三单元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第 1 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 第三单元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第 1 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 第三单元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第 1 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 第三单元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第 1 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 第三单元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第 1 课时.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第 1 课时教案【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2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消费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2.过程与方法1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2采取比照的方法认识对一样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2树立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学重点】1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教学难点】1对溶解过程的理解。2从微观上认识溶液【课前准备】多媒体、演示实验材料及器具【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海水、河水、湖水和地下水等天

2、然水即使非常清澈,也不是纯洁的水。这是因为水中溶解了许多 物质。物质是怎样溶解到水里的?二、新课学习 一、溶解的过程活动天地:观察食盐的溶解视频:观察食盐的溶解在一只盛有约 50 mL 水的小烧杯中,参加一小匙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用玻璃棒搅拌。仔细观察发生的变化,直至食盐颗粒在水中消失。触摸烧杯,感 受温度变化。*;第 72 页氯化钠溶液的温度没有明显变化。1.食盐颗粒为什么不见了?氯化钠溶解2.想一想,这杯食盐水的上部、中部和下部,任一处,是否都一样咸?氯化钠溶于水各部分的液体都具有了咸味,且咸的程度一样3.假如把得到的食盐水密封,保存一个月、一年、两年你猜测会不会从中析出食盐颗粒来?不会

3、从水中别离出来。像这种,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溶液的特点是什么?均一性、稳定性氯化钠溶液就是由钠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组成的混合物。在此混合物中,各种粒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直径一般不超过 10-9m,彼此之间存在着互相作用,并且都在不断运动。取出氯化钠溶液的任意一部分进展比较,会发现其组成完全一样。这是溶液的均一性。不管放置多久,只要水分不蒸发,外界条件不改变,氯化钠不会从溶液中别离出来。这是溶液的 稳定性。均一、稳定是所有溶液的共同特征。从定义中我们还可以看出溶液的组成。像水这种起溶解作用的物质叫做溶剂,像氯化钠这种被溶

4、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也就是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像溶液这样物质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的混合物有许多,不全是像溶液这样均一和稳定,主要有两种,它们是悬浊液和乳浊液。像泥水这样固体分散于液体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称为悬浊液。像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振荡,植物油的小液滴也悬浮在水中,像这样液体分散于液体形成的浊 液为乳浊液。悬浊液和乳浊液都不是均一、稳定的,放置久了就会沉降或分层。 视频:氯化钠的溶解过程当把食盐颗粒参加水中充分搅拌后,看起来食盐颗粒好似消失了一般。其实,那是在水分子的作 用下,氯化钠解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扩散到水中,形成了氯化钠溶液。在氯化钠溶于水的实验中,用手触摸烧杯,感觉

5、不到明显的温度变化。然而,很多物质在溶于水 时,会使溶液产生比较明显的温度变化,这是因为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实验探究: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视频: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温度的变化取两只小烧杯,分别参加约 50 mL 蒸馏水,用温度计测量水温T1。向一只小烧杯中参加约 5 g 氢氧化钠固体,搅拌,测量溶液的温度T2。温度明显升高,说明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出热量 视频:硝酸铵溶于水温度下降向另一只小烧杯中参加约 5 g 硝酸铵固体,搅拌,测量溶液的温度T3。温度明显降低,说明硝酸铵溶于水会吸收热量溶液温度变化了,说明物质在溶于水时可能从水中吸收了能量,也可能向水中释放了能量。你同 意她

6、的观点吗?不同意在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二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溶质不同,这两种过程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同,从而使溶液的温度发生不同的变化。在形成溶液时,溶剂只可以是水吗?溶质只能是固体吗?不是,如我们常见的碘酊它的溶剂是酒精,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的溶剂就是二硫化碳。 我们常见的酒精溶液中溶质为酒精为液态,盐酸中的溶质为气态的氯化氢。所以形成溶液时,溶剂可以是汽油、酒精等液体,甚至是固体或气体。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也就是说溶剂是多样的,溶质也是多样的,所以溶液也是多样的。

7、有时我们要确定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通常确定方法如下1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2两种液体互溶时:量少的为溶质,多的为溶剂;3有水存在时:水是溶剂。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假如不加以说明,通常所说的溶液都是指以水作溶剂 的溶液。酒精、汽油等也是常用的溶剂。溶液的命名方式为溶质的溶剂溶液如:食盐溶于水“食盐的水溶液。简称:“食盐溶液。想一下,40 克酒精和 60 克水混合与 60 克酒精和 40 克水混合所得的两种溶液分别叫什么溶液?酒精的水溶液和水的酒精溶液指出以下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溶液溶质溶剂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水碘酒碘酒精糖水糖水溶液对于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

8、人类消费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土壤里的各种营养物质只有溶于水、形成溶液,才能被植物根部吸收。动物摄取的养料,也要先变成溶液,才能被吸收利用。医疗上 广泛使用的葡萄糖溶液和生理盐水、各种抗菌注射液等,都是按一定的要求配成溶液使用的。维持人 体生命和安康的化学反响多数是在水溶液中发生的。人类利用化学反响创造和消费物质、开展科学实 验,很多是在溶液中进展的。交流共享:人们改造物质,除了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外,还可以通过对物质进展别离、提纯、混合等手段实 现。说说看,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例分别运用了上述改造物质的方法。天然水通过蒸馏的方法别离出纯水95%医用酒精与蒸馏水混合后 75%消毒酒精利用沸点的不同从空

9、气中别离出氧气利用过滤法除去水中杂质 二、乳化现象视频:乳化生活经历告诉我们,油类物质与水形成的混合物久置后会分层,这类混合物不具备均一性和稳定 性,不属于溶液。用什么方法可以将油和水混合得更加均匀,且放置更长的时间也不会分层呢? 活动天地:观察乳化现象1.向一支试管中参加约 1/3 体积的水,然后向试管中滴入两滴食用油,用力振荡,观察现象。静置一段时间,再观察现象。油与水分层2.向另一支试管中参加约 l/3 体积的汽油,重复上述操作,观察现象。形成均一稳定混合物3.在步骤 1 中的试管里参加几滴洗洁精,用力振荡,观察现象。混合物变得澄清食用油能溶于汽油,却不易溶于水。而洗洁精、洗衣粉和洗发液

10、等物质可以使食用油以细小液滴 的形态分散在水中,形成不易分层、比较稳定的混合物,这种现象叫做乳化现象。乳化现象在消费和生活中很常见,如用洗涤剂清洗餐具和衣物,调配化装品,配制农药、涂料等。 多识一点:洗发液是怎样去污的洗发液中含外表活性剂,其分子的一端亲近油分子,另一端亲近水分子。洗发液中的外表活性剂分子使紧紧沾在头发上的油污开场松动,外表活性剂分子将油污分成许多小块,水将被外表活性剂分子包围的油污冲洗掉。在这种外表活性剂分子的作用下,油污被渐渐地“拉 入水中,经屡次揉搓、冲洗,头发上的油污就被逐渐去除了。课堂练习:1.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D A任何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B泥水中泥是溶质,

11、水是溶剂C溶液中只能含一种溶质D假如温度不变,溶剂也不蒸发,溶质是不会从溶液中析出来的2.关于溶液和乳化的以下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 C A.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乳化现象D.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3.将家庭生活中的四种调味品分别取少量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D A.蔗糖B白醋C.味精D花生油4.向图试管里的水中参加某种物质后,U 形管左端的红墨水液面降低,那么参加的物质是 A A.氢氧化钠B.食盐C.硝酸铵 课堂小结:本节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溶解就是在溶剂分子的作用下,溶质分子或离子均匀分散到溶剂中的过程。物质的溶解通常 伴随着能

12、量的变化。2.溶液是溶质的粒子分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稳定是溶液的重要特征。3.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溶液对于生命活动、工农业消费、科学研 究和我们的日常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板书设计】【作业布置】1.P62 在线测试2.在家中尝试配制溶液【教学反思】虽然学生对溶解现象并不陌生,但是将溶解这一宏观现象提升到微观角度去理解分析,就显得比 较困难。通过学生的活动与探究并结合多媒体动画模拟,使学生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离 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稳定的、均一的混合体系,在此根底上使学生可以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 为系统且科学的概念,进而认识溶质、溶剂及其辩证关系。最后通过实验简单介绍了乳化现象及其原 理,以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本课题内容因为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使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溶液 的形成和乳化现象有一定的难度,故在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并注意与学生生活 经历相联络,使学生体会化学在生活和消费中的作用,让学生意识到只有从微观去分析才能从根本上 真正把握化学问题的本质,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化学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