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范文.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947016 上传时间:2022-01-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范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熟练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2.让学生学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活动,进行归纳,概括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有探究的欲望。二、教学问题诊断分析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各部分名称和特征,理解了周长概念,掌握了简单的测量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周长的认识教

2、学中,学生已经对长方形、正方行的周长有了初步的认识,不排除有部分学生对周长的概念理解不透彻,为本节课的教学带来一些阻力,可以通过旧知复习来排除。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进行猜想验证,通过归纳总结,概括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体会数学的简洁性和抽象性。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能熟练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四、教学准备教具:课件、长方形和正方形。学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直尺、绳子、方格纸。五、教学过程(一)旧知复习,相机导入1.回忆旧知(1)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谁能运用教室里黑板的表面,

3、说一说什么是周长?指名说一说,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并倾听。让其他同学看清从哪开始,绕边一周,回到起点,头尾相接,手指要紧贴黑板的边缘。如告诉学生不能说黑板的周长,而应该说成“黑板面”的周长。(2)课件出示:例4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指名用手比划出它们的周长。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复习周长的相关知识,充分唤起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学生在用手比划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同时,悄无声息地搭建了新旧知识间的桥梁,为接下来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做好了知识上和情感上的准备。(二)自主探究,发现新知1.操作活动(1)观察猜测看课件:如果把

4、这个长方形和这个正方形的周长进行比较,你认为是什么结果?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三种情况:a.长方形的周长长一些,b.正方形的周长长一些,c.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我们认为可能出现这3种结果,到底谁的猜测正确呢?我们必须要进行验证。(2)动手验证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和例4一样大小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验证的工具。先和同桌指一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分别是指哪里的长度,再同桌合作验证并做好记录。(3)汇报小结交流汇报。哪个小组愿意向大家汇报一下你们组的验证结果,并说说你们是用什么办法进行验证的?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用绳子绕图形一圈,测量出绳子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把图形放在尺子上滚动一圈,读出尺子所对准

5、的刻度就是图形的周长。将图形放在方格纸中,数一数周长有多少格就是多少厘米。用尺子分别量出图形每条边的长度,再相加算出图形的周长是多少。比较优化。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比较好?为什么?(先量再计算的方法,测量起来比较快,结果比较准确,使用起来更方便。)【设计意图】通过先观察猜测,再动手验证的操作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了学生测量周长的操作技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优化意识。2.探究活动(1)探究长方形周长测量数据。师课件出示新的长方形:师: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测量哪几条边?为什么?(只要测量出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根据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让学生拿出学具中的长方形,动手测量。计算周长。怎么求长方

6、形的周长呢?请你自己在随练本上算一算。交流汇报。你用什么方法计算的,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学生出现的算法可能有:10+10+6+6,10+6+10+6,102+62,(10+6)2。观察分析。师:你能根据你的观察,说出这些算式分别是什么意思吗?根据学生回答,用箭头表示出他们之间的联系。课件动态演示:复制出长方形四条边,然后合并起来的过程,展示学生的四种不同算法。在理解前三个算式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第四个算式表示的意思。比较优化。上面这几种计算方法,你喜欢哪种?请说说你的理由。得出结论。长方形周长=长2+宽2,长方形周长=(长+宽)2【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

7、课件动态演示,让学生观察不同的算法之间的内在联系,经历思考与分析,运用箭头图展示分析结果,学生很快就明白那种计算方法最好,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即时练习。经过探究,我们已经会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了,在实际练习时,要根据具体题目选择合适的方法。但无论运用哪一种方法进行计算,都必须知道什么条件?(长方形的长和宽)课件出示: 学校有一个花坛,长10米,宽7米,求花坛的周长。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再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设计意图】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及时练习巩固,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与吸收,强化学习效果,并为学习正方形的周长做准备。(2)探究正方形周长课件演示:将上面的长方形的长逐渐缩短,变成正

8、方形的过程。现在是什么图形了?让学生拿出学具中的正方形。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吗?那只要测量它的几条边呢?请你自己测量并计算一下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交流汇报。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方法?学生出现的算法可能有:6+6+6+6, 62+62,(6+6)2,64教师要肯定学生的想法,并让学生说说每种方法表示的意思。自主优化。 师:用第四种方法计算的同学请举手。你为什么采用这种方法计算呢?(64这种方法好,因为比较简便,做起来快。)仔细观察这四种方法,他们表达的意思一样吗?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出:正方形周长=边长4。师: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它们

9、的边长。)【设计意图】学生已经经历了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有了一定的基础,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不同,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样的。通过课件演示把长方形的长逐渐缩短变成正方形的过程,学生已经感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之间的内在联系,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究正方形的周长,通过大多数学生的认可,自主得出计算方法。看似教师“无为”,实则“有为”。教师想方设法设置好探究的环节,充分让学生感受研究性学习的乐趣,享受成功的体验。这样设计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机会,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的研究能力。即时练习。课件出示:一块正方形土地,边长是8米,要在它的四周围上篱笆

10、,篱笆至少长多少米?先让学生明白:要求篱笆的长度,其实就是求什么?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在随练本上做一做。3.再次验证还记得刚开始上课时老师出示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吗?现在你能运用我们刚学的知识,很快地比较出它们的周长吗?课件出示图形及表格:学生拿出相应的学具。长方形长正方形边长宽周长周长结论【设计意图】再次验证,与课首相呼应,通过简洁明了的表格,引导学生有序思考,明确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既巩固了新知,又稍有提高,让学生感受了表格的特点,增加了一种习题答案的呈现方式。(三)实践应用,综合提升1.基本练习(1)完成教材第85页的做一做。让学生互相说说,求花边的长就是求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将生活中

11、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2)完成教材87页第1题。让学生在测量时,尽量减少误差。2.提升练习(1)选择。课件出示王伯伯有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10米,宽6米,如果要围上篱笆,篱笆至少要多少米?A.(10+6)2 B.(10+6)2-10 C.10+62 D.102+6“一面靠墙”“至少”是什么意思?怎样围才能做到篱笆长度最少?【设计意图】因为本节课刚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学生的理解还不太透彻。通过选择,出示几个算式,引领学生不断思考,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提升。另外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要具体思考,找到合适的计算方法。(2)完成教材第87页的第3题。先让学生自己试一试,再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为什么可以做?【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利用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还可以求出它的边长。重视知识的活学活用,拓展学生的思维。(四)全课总结,学生质疑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如何?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对自己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总结反思中,不断地成长,不断进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范文】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