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测量学综述.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948372 上传时间:2022-01-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测量学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育测量学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育测量学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育测量学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育测量学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测量学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测量学综述.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育测量学综述云南省富源县第一中学 李华一、教育测量的内涵1教育测量的涵义 教育测量学是根据测量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教育现象及其属性进行数量化研究的过 程。是研究如何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思想品德以及教育效益等 问题的一门学科。教育测量是一种间接测量,它运用各种测量手段和数理统计方法等数 学工具,根据教育目标或教学计划或教学计划的要求,研究如何测量和评价教育效果, 如何编制测量计划,各种类型试题的优缺点,衡量一个学业成绩好坏的数量指标,如何 进行测验结果的统计分析,测验分数的解释和评价等。其主要内容包括: 测量原理、项 目分析、效度、信度、标准化测验、测验的设计和编制、测验的常模

2、、测验的实施和评 分、测验结果的解释等。2教育测量的特点 教育测量主要测量学生的内在心理特征,它与物理测量有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以下四个方面:(1)测量结果的间接性 教育测量一般是间接测量,只能通过学生对测验试题的反应和一些行为表现,运用 推理、判断的方法,来间接的测量出他们的知识水平、智力高低的品德好坏。在教育测 量中,除了对学生身体素质和发育的测量可以直接测量外,其余绝大多数是间接测量。(2)度量单位的相对性 教育测量的度量单位一般是相对的,必须对教育测量的数据进行转换,否则,不能 进行代数运算。(3)测量对象的复杂性 教育测量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内在的精神属性,不能直接测量,学生的智力、

3、学业成 绩、品德等各方面情况是在不断变化的、发展的、随着年龄的升高会发生变化,有些主、 客观因素也会影响测量的结果。(4)测量目的的针对性 教育测量必须为实现教育目的服务,为了掌握学生在学业、智力和思想品德等方面 的情况,了解教育和教学的效果,以便更合理地组织教育活动,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 学方法,贯彻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教育测量学的作用 学习教育测量学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学管理水平,进行教育研究都具 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育和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对成果的检验,同时在教育和教学的过程中,也需 要随时了解教育和教学情况,诊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

4、题,实行因材施教,所以这些方 面都需要用到教育测量的理论和方法。因此,正确地利用教育测量,有利于提高教育教 学的水平。(2)有利于提高教育管理的水平 加强教育测量,能提高教育管理的科学性,能有效地改变长期一来形成的凭主观经 验衡量教育效果的做法。 教育测量可以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 编制客观的标准化的量表, 进行广泛的测量,作出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它对于合理地使用教育经费,科学选拔人才, 决定教育政策,进行教育规划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教育管理不可确实的手段。(3)有利于发展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测量的研究是教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测量的理论与方法的丰富和发展 必然会充实和发展教育研究的方法,很

5、多教育问题的研究要直接运用教育测量的方法。二、教育测量的质量指标要衡量教育测量的质量,可以从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四个指标来衡量,信度 和效度是对整个测量而言的,难度和区分度是对测量的项目而言的。1信度 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的程度,即测量的结果是否真实、客观地反映 考生的实际水平。(1)信度指实测值和真值相差的程度 由于各种原因,实测值一般不会等于真值,两者之差称为误差,测量的误差越小, 测量的信度就越高。但是测量的真值是未知的,因此,误差也是无法求出来的,在实践 上不具有操作性。(2)信度统计量与参数之间的接近程度 统计量是指样本上的各种数字特征,参数是指总体上的各种特征,统计

6、量越接近参 数,统计量的可靠性就越高,因此,信度就越高。(3)信度是指两次重复测量或等值测量之间的关联程度 对同一对象进行两次重复测量或等值测量后,计算两次测量的相关系数,相关系数 越高,测量的信度就越高。对于这种信度的理解,有利于信度的计算。2效度 效度是指测量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的程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效度:(1)测量的效度是对测量目的而言的,任何测量都有某种特定的目的和功能,判断效 度的高低就是判断测验达到目的的程度。(2)测量的效度是对测量的结果而言的,只有经过实际测量,才能根据出来的结果判 断它的效度, 所以,可以把效度理解为测量的结果正确反映所测量的特性或功能的程度。(3)

7、 测量的效度只是高或低的问题,测量是针对一定目的而编制的,测量的结果总有 一定的效度,只是效度的高低不同。(4) 在教育测量中,效度问题比其他领域的测量更为重要。3难度难度是测验试题的难易程度。在教育测量中,难度一般用正确回答试题的人数与参 加测验的总人数的比值来表示。难度是试题对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的适合程度的指标。试题的难度不但对试题区分 度有影响,而且对试卷的信度和效度也有较大影响。难度是一个相对概念,难度的高低 与被试的水平直接相关,难度是由参与测量的被试群体的整体水平决定的。难度的计算公式(1) 客观题难度的计算RP 一,式中,P表示难度指标,N表示参加考试的总人数,R表示答对某道客观

8、N题的人数。通过率越高,题目越容易。(2) 主观替的难度计算P = X,式中,P表示难度指标,X表示所以考生在这道题上的平均得分, K表示K这道题的满分。4 区分度区分度是指测验考生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具有良好区分度的测验,实际水平高的 应得高分,实际水平低的应该得低分。区分度又叫鉴别力,它是评价试题质量,筛选试 题的主要指标与依据。区分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测验的信度和效度。区分度的计算(1) 客观题区分度的计算D =Ph - Pl,公式中D表示区分度,Ph表示高分组的难度,Pl表示低分组的难度。(2) 主观题区分度的计算主观题的计算方法与客观题不同,在分组方面,高分组和低分组各取25%的总人数

9、, 然后按照以下公式计算且 ,式中,D表示区分度,Ph表示高分组的难度,Pl表示低分组的 n(H - L)难度,n表示总人数的25%, H表示这道题的最高得分,L表示这道题的最低得分。三、教育测量的编制1 试题编制的质量要求(1) 明确测验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去确定测验目标,以测验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 理论和基本技能为主,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和科学创造能力。整份试卷的结构要有合理的目标层次,各层次试题的比例可根据不同 课程的特点和要求而具体确定。(2)题量尽可能大,试题的覆盖尽量宽测验是从课程全部内容中抽区部分样本考察应考者对本门课程的掌握情况,从课程 抽区

10、的样本数量越大,试题越具有代表性。同时,要突出重点,加大重点内容题量和覆 盖密度,做到试题的测验重点与课程教学的重点相一致。(3)掌握试题的区分度和难度试题的区分度尽可能大,应基本上能区分出考生的上、中、下三中水平。试题应把 不同水平考生在相同知识点上掌握程度的差异区分出来,试题难度大体上可以分为较易、适中、较难和最难四等。(4)注意改进题型一套试题的题型一般不应少于四中,分值比例要恰当,客观题约占60%左右,主观题约占40%作用。题型要灵活运用教材中已阐明的原理或公式,联系实际问题,以便于 考查学生了解和应用知识的能力。(5)每道试题的编写要讲究科学性试题内容要正确,不争议的题不要编入试题,

11、文字表达明确,计算条件充分,试题 分值要合理,各题必须彼此独立,不出现相同或近似的试题,不要有相互暗示或相互启 发现象。(6)指定好标准答案、评分标准和评卷的具体要求标准答案应具体明确,正确无误,答案各层次的分值要明。试题通常采用难度赋分 和时间赋分,即试题难度较大,须花费较长时间回答,分值应大一点。四、教育测量结果的转换与组合1 教育测量分数的转换教育测量所直接得到的分数叫原始分数,由于不同测量的难度不同,导致原始分数 的意义模糊,因此,不能直接比较,必须对原始分数进行转换,常用的导出分数有:标 准分数、T分数、百分等级分数等。(1)标准分标准分是将原始分数与其平均分数之差除以标准差所得的商

12、数。她以标准差的单位 度量原始分数离开其平均数的量数,表示一个原始分数团体中所处的相对位置,即在平 均数之上或之下多少个校长差的位置。标准分的计算公式,其中,Z为标准分数,X为原始分数,X为原始分数的平均分数, S SS为原始分数的标准差,d=X X为原始分数与平均分数的离差。(2) T分数T分数是由标准分数直接转换出来的,它是将标准分数乘以 10,再加上50得到一 个分数。由于标准分数一般在-4到4之间,因此,T分数在10到90之间,比较接近百 分制,克服了标准分数有负数的缺陷。 T=10Z+50 。T(3) 百分等级分数百分等级分数是一种相对地位量数,它把参与擦了的全体人数作为一百份来计算

13、, 从而以某一原始分数换算出其在全体中所占的地位。百分等级表示一个分数在团体中的 地位,还可以比较一个人两种学科测验或两次不同测验的成绩,而且还能比较两个团体 的成绩,因此百分等级分数也是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相对地位量数。百分等级分数的计算公式P. =100一10050,其中,PR为百分等级分数,R为全体分数按大小排列,某N一给定原始分数所占的名次,N为数据个数。2 教育测量结果的组合教育测量通常是用许多独立的试题来测量应试者,有时通过几个测验来进行的,每 个测验都有自己的分数,这些分测验的分数有时需要测验的目的和任务,将它们组合起 来成为一个合成分数。当涉及到要综合的考虑被试者数次不同测量之间

14、分数时,必须对 多次测量的结果进行组合,才能对被试者作出综合的评价,以决定是否作出相应的选择。(1) 直觉判断直觉判断是评价者凭直接经验,主观地将各种因素加权而作出结论或进行预测,能 从整体上对各个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这种方法是针对特殊的个体作出的判断,能考虑到 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但也有明显的缺点,易受评价者偏见的影响,不够客观,并且缺乏 精密的数学分析,没有精确的数量指标。(2) 加权求和权重是指各分量在总变量中所占的比例或比重的大小,加权求和是将各次测量的结 果按照一定的权重相加,采用所得结果作出判断。根据权重的不同可分为等权相加,力卩 权求和,多科测验分数加权平均的标准化。(3) 多重选择

15、在实际工作中,人们选择几个预测源,当几个预测源在某一变量上的低劣无法由另 一个变量上的优势来补偿时,就需要给每一个预测源确定一条分数先,只要应试者的分 数低于任一个变量的分数线时,他将被拒绝。(4) 多重回归在有些情况下,人的某种能力或品质可能补偿其它方面的不足。对于预测源之间有 相互补偿这种情况,采用多重回归是最常用的一种组合分数模式。一个预测源的低分数 可以由另一个预测源的高分数来弥补。但多重回归分析的计算比较复杂,通常由计算机 来进行。参考文献:1孟庆茂.新世纪心理与教育测量展望 M.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2 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3 王汉澜.教育评价学 M. 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54 胡中锋.教育测量与评价 M.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刘本固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田万海.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估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7 戴忠恒.心理与教育测量 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78 张敏强.教育测量学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9 王汉澜.教育测量学 M.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51 0戴海琦等 .现代教育与心理测量学原理 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