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948851 上传时间:2022-01-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册《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历史下册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文明孕育的主要区域及各区域的文明成果,知道文字出现、阶级、等级、国家的形成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探究大河与文明之间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填图学会懂得图说历史的方法,提高信息的摄取能力,在文明起源的探究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大河流域在世界文明起源中的作用,认识到自然环境与人类文明的关系。领略文化遗存感悟人类文明的沧桑巨变,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明保护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列举表明文字出现,阶级、等级和国家形成的实例,知道它们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2难点:

2、理解自然环境对早期区域文明的影响。三、教学策略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2采用读图、填图的方法。准确清晰地知道和描述早期文明孕育的区域和自然环境特征。3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图册,编写学习任务单。4学生准备:预习课本,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单中探究一的1、2小题,探究二表格中的前半部分。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5分钟)活动一: 猜谜游戏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给你的提示猜出国家的名称承接:据考古学家证实人类早期文明就是孕育在这些国家所在的地区。历史真的像考古学家所说的那样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来揭开人类文明孕育的奥

3、秘。学生根据教师所给的提示猜谜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通过活动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然后再从现今学生比较熟悉的国家由今推古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新课教学(30分钟)请学生打开课本103页,看前言部分,解读本课学习的目标。(让学生清楚学习的要求)活动二: 鸟瞰大河流域呈现图(大河流域文明发祥地)1、请学生在课本中圈出四大文明发祥地2、观察课本图8-17,说说这些文明的发祥地在自然环境上有着怎样的共同特征。3、在学习任务单对应的图中填注河流的名称承接:那自然环境对文明的出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分析交流:材料:据史料记载,古埃及位于尼罗河谷地势低平,周围的高山阻挡了外界的骚扰。温暖而又安定的尼罗河每年

4、定期泛滥之后,留下了肥沃的耕地,带来一年又一年的丰收。这样古埃及文明持续了3000年,光辉灿烂,从而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1)从图一中能看到哪些事物?图中人物在从事什么生产?(2)结合图文资料分析自然环境对古埃及农耕文明的出现产生了什么影响?学生分解前言部分的目标描述阅读课本完成任务单上的探究任务一,个别同学上讲台板演,填注各流域的名称。学生读史料并思考交流问题。知晓本课学习的主要任务,把握知识的脉络。通过读图、填图比较直观的掌握大河流域的位置,分析自然环境的共同特点。以分析古埃及的相关图文资料为例,由此及彼,概括归纳,理解大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对农耕文明出现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知

5、识的迁移能力。呈现历史学家分析让学生了解判断文明的起源的依据(标志性事物)人类文明起源包括以物化形态要素为标准和以社会形态要素为标准两种。物化形态要素如文字、城市、青铜器、复杂的礼仪中心等,其中有的也隐含着社会形态因素,特别是城市。社会形态要素如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组织等。让学生比较直接知晓文明的标志有哪些,为下一教学环节做铺垫。活动三: 文明迹象大搜索阅读课本和图册,找一找这些地区其他的文明迹象,并完成表格的内容。合作探讨农耕文明的出现与文字的产生、城市的形成、国家形成有着怎样的关系?小结提升活动四: 感悟文明承接:这些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都曾创造了自己独特而源远的文化,但它们是否都一样的流长呢?

6、现在让我们将目光停留在文明发展的今天。承接:看到这样的结果,你最想用什么词来表达此时的感受?小结:它们都曾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但都因历史(灾害、入侵、内乱等)的中断没能延续至今,成为世界古代文明发展史上的遗憾!人类利用依赖和利用自然,创造和发展了缠烂的文明,但由于人类没有遵循自然规律,过度开发和破坏,又会导致文明的衰竭。所以我们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有文明的延续与发展。阅读课本,完成表格的前半部分,然后组内交流有疑惑或有争议的话题。交流合作成果。学生畅谈感受通过阅读课本自主学习表格的前半部分可以有意培养学生的信息摄取能力。但合作探究涉及的问题较难,学生靠个人力量可能较难完成,所以安排小组探究合作的方式。通过畅谈文明发展的感受,让领略文化遗存感悟人类文明的沧桑巨变,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明保护的意识。课堂小结(5分钟)请学生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总结形成完整板书学生小结整理思路,理清脉络把握内在联系【七年级历史下册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教学设计】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