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物理复习之公式及模型大全按知识点分22个公式大全,历届高考试题常用24个模型[精选]优秀名师资料.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395016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8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物理复习之公式及模型大全按知识点分22个公式大全,历届高考试题常用24个模型[精选]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最新高考物理复习之公式及模型大全按知识点分22个公式大全,历届高考试题常用24个模型[精选]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最新高考物理复习之公式及模型大全按知识点分22个公式大全,历届高考试题常用24个模型[精选]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物理复习之公式及模型大全按知识点分22个公式大全,历届高考试题常用24个模型[精选]优秀名师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物理复习之公式及模型大全按知识点分22个公式大全,历届高考试题常用24个模型[精选]优秀名师资料.doc(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考物理复习之公式及模型大全(按知识点分22个公式大全,历届高考试题常用24个模型)精选高考物理复习之公式及模型大全(22个公式大全、历届高考物理试题常用的24个模型)由资料服务库整理,更多资料登录官方微博:目录一、2013高考物理试题整体趋势分析及方法. 3 二、高考物理公式大全 . 4 (按知识点分类整理). 4 气体的性质公式总结 . 5 运动和力公式总结 . 5 力的合成与分解公式总结 . 6 常见的力公式总结 . 6 万有引力公式总结 . 7 匀速圆周运动公式总结 . 7 平抛运动公式总结 . 8 竖直上抛运动公式总结 . 8 自由落体运动公式总结 . 9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总结 .

2、 9 有关摩擦力的知识总结 . 10 能量守恒定律公式总结 . 11 功和能转化公式总结 . 12 冲量与动量公式总结 . 13 光的反射和折射公式总结 . 14 振动和波公式总结 . 14 电场公式总结 . 15 恒定电流公式总结 . 17 磁场公式总结 . 18 电磁感应公式总结 . 19 交变电流公式总结 . 20 电磁振荡和电磁波公式总结 . 20 三、历届高考物理试题常用的24个模型 . 21 超重和失重 . 21 斜面 . 22 连接体 . 23 轻绳、轻杠 . 24 上抛和平抛 . 25 竖直平面圆周运动 . 26 万有引力 . 27 汽车启动 . 27 碰撞 . 29 子弹打木

3、快 . 30 滑块 . 31 人船模型 . 31 传送带 . 32 振动和波 . 33 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 34 电磁场中的单杠运动 . 35 磁流体发电机 . 37 输电 . 38 限流分压法测电阻 . 38 半偏法测电阻 . 39 光学模型 . 40 玻尔模型 . 41 放电现象和核反应 . 42 一、2013高考物理试题整体趋势分析及方法 通过对高考物理试卷的评价,特别是对高考物理试卷的分数结构、内容结构、难度、区分度等进行量化评价和建立在统计数据基础上的质性评价,总体说来,试题注重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考查。在注重对主干知识考查的同

4、时,通过与生活、生产和科技相联系,巧设问题情景,回归经典模型,降低试题难度。在考查理解、推理、分析综合、应用数学、实验等五大能力的基础上,加大了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力度,突出了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作用。在不同题型设置中体现不同要求。 (1)选择题重基础覆盖全,突出主干知识,注重考查综合分析和推理能力 (2)实验题体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考查实验探究能力 (3)计算题注重情境创设,突出过程分析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4)选考题突出选择性,难易度基本均衡。 学生在高考物理学习中的弱项 从统计数据和调卷分析,学生在课程学习和复习备考中存在如下问题: (1)应用数学知识解

5、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偏弱。 (2)试卷书写不够规范,物理过程思考和物理情境建立能力欠缺。 (3)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的理解不够深刻,掌握不够熟练。 (4)实验能力亟待加强。 高考物理复习策略指导 首先要根据学校老师的总复习计划,再结合自己的强势与弱势情况,量身定做一套合适的学习目标及具体计划,以增强综合实力。目标不妨定高一些。 要重视双基训练 纵观近几年各地高考试题,命题体现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指导思想,体现了“基础知识年年考,主干知识重点考”的特点。 高考物理复习要突出五练 练规范、练速度、练重点、练技巧、

6、练能力。练规范是指在解答计算题、实验题时,要坚决做到审题规范、解答规范,做到思路明确、书写认真、步骤清晰;练速度就是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题目,而且一定要保证会做的题目要拿满分;练重点就是要加大重点题型、重点专题、重点知识点的练习力度,熟练掌握这些内容的基本的解题思路和解题规律;练技巧是指在练习的过程中要分析各类题型的隐含条件,巧妙选择解题方法,掌握常见题型的解题技巧,提高考试技术;练能力就是要通过练习逐步培养自己的应变能力,能够沉着冷静地解答好每一个题目。 高考物理复习要有适度的交流 在高三的整个学习过程中,适度的交流是必须的。我想和谁交流取决于交流的主题,和老师、和家长、和同学都可

7、以,交流学习方法、交流复习中暴露的问题,尤其是每次大考后的试卷分析,都是非常专业的问题,和老师的交流会少走弯路,会提高针对性,和同学的交流会更直接,和家长的交流会释放心情,缓解压力。 高三物理复习复习方法指导 (1)重视基本概念、基础规律的复习,归纳各单元知识结构网络,熟识基本高三物理模型,并通过练习完成对基本概念的辨析理解、对基本规律的综合应用; (2)注重解决高三物理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如外推法、等效法、对称法、理想法、假设法、逆向思维法、类比和迁移法等,要认真领会并掌握运用; (3)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等形式,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重点热点知识真正做到融会贯通;

8、(4)用记图方式快速做好笔记,整理易错点,并经常性地针对笔记进行“看题”训练,掌握重要物理规律的应用。如:动能定理的应用、用图象法求解高三物理问题、极值临界问题的分析研究等。 二、高考物理公式大全 (按知识点分类整理) 气体的性质公式总结 1.气体的状态参量: 温度:宏观上,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T=t+273 T:热力学温度(K),t:摄氏温度(?), 体积V:气体分子所能占据的空间,单位换算:1m3=103L=106mL 压强p:单位面积上,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而产生持续、均匀的压力,标准大气压: 1atm=1.013

9、105Pa=76cmHg(1Pa=1N/m2) 2.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分子间空隙大;除了碰撞的瞬间外,相互作用力微弱;分子运动速率很大 3.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1V1/T1=p2V2/T2 PV/T=恒量,T为热力学温度(K), 注: (1)理想气体的内能与理想气体的体积无关,与温度和物质的量有关; (2)公式3成立条件均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使用公式时要注意温度的单位,t为摄氏温度(?),而T为热力学温度(K)。 运动和力公式总结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

10、/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见第一册P67 注: 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力的合成与分解公式总结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 反向:F=F1-F2 (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

11、)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Fy=Fsin(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Fy/Fx) 注: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常见的力公式总结 1.重力G=mg

12、(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 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Q1Q2/r2 (k=9.0109N 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13、) 8.安培力F=BILsin (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 9.洛仑兹力f=qVBsin (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 注: (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 (2)摩擦因数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 (3)fm略大于FN,一般视为fm?FN; (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见第一册P8; (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 (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14、万有引力公式总结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 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GM/r3)1/2;T=2(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

15、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注: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匀速圆周运动公式总结 1.线速度V=s/t=2r/T 2.角速度=/t=2/T=2f 3.向心加速度a=V2/r=2r=(2/T)

16、2r 4.向心力F心=mV2/r=m2r=mr(2/T)2=mv=F合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2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 (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

17、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 平抛运动公式总结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tg=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tg=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注: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

18、,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与的关系为tg=2tg;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竖直上抛运动公式总结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

19、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自由落体运动公式总结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总结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

20、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s=aT2 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

21、-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有关摩擦力的知识总结 1、摩擦力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或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说明: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特别要注意“相对”的理解。 3、摩擦力的方向: ?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

22、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1)“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可能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 (2)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4、摩擦力的大小: (1)静摩擦力的大小: ?与相对运动趋势的强弱有关,趋势越强,静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过最大静摩擦力,即0?f?fm 但跟接触面相互挤压力FN无直接关系。具体大小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动力学规律求解。 ?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在中学阶段讨论问题时,如无特殊说明,可认为它们数值相等。 ?效果: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但不一定阻碍

23、物体的运动,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 公式:F=FN (F表示滑动摩擦力大小,FN表示正压力的大小,叫动摩擦因数)。 说明:?FN表示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更多的情况需结合运动情况与平衡条件加以确定。 ?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情况有关,无单位。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5、摩擦力的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 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

24、无关,只由动摩擦因数和正压力两个因素决定,而动摩擦因数由两接触面材料的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能量守恒定律公式总结 1.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mol;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米 2.油膜法测分子直径d=V/s V:单分子油膜的体积(m3),S:油膜表面积(m)2, 3.分子动理论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4.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1)r10r0,f引=f斥?0,F分子力?0,E分子势能?0 5.热力学第一定律W+Q=U(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在效果上是等效的),W:外界对物体做的正功(J),Q:物体吸收的热量(

25、J),U:增加的内能(J),涉及到第一类永动机不可造出见第二册P40, 6.热力学第二定律 克氏表述: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热传导的方向性); 开氏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机械能与内能转化的方向性)涉及到第二类永动机不可造出见第二册P44, 7.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宇宙温度下限:-273.15摄氏度(热力学零度), 注: (1)布朗粒子不是分子,布朗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越剧烈; (2)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比引力

26、快; (4)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在r0处F引=F斥且分子势能最小; (5)气体膨胀,外界对气体做负功W0;吸收热量,Q0 (6)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所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对于理想气体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势能为零; (7)r0为分子处于平衡状态时,分子间的距离; (8)其它相关内容:能的转化和定恒定律见第二册P41/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环保见第二册P47/物体的内能、分子的动能、分子势能见第二册P47。 功和能转化公式总结 1.功:W=Fscos(定义式)W:功(J),F:恒力(N),s:位移(m),:F、s间的夹角, 2.重力做功:Wab=mghab m:物体的质量,g=9.8

27、m/s2?10m/s2,hab:a与b高度差(hab=ha-hb) 3.电场力做功:Wab=qUab q:电量(C),Uab:a与b之间电势差(V)即Uab=a-b, 4.电功:W=UIt(普适式) U:电压(V),I:电流(A),t:通电时间(s), 5.功率:P=W/t(定义式) P:功率瓦(W),W:t时间内所做的功(J),t:做功所用时间(s), 6.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Fv;P平=Fv平 P:瞬时功率,P平:平均功率 7.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最大行驶速度(vmax=P额/f) 8.电功率:P=UI(普适式) U:电路电压(V),I:电路电流(A), 9.焦耳定

28、律:Q=I2Rt Q:电热(J),I:电流强度(A),R:电阻值(),t:通电时间(s), 10.纯电阻电路中I=U/R;P=UI=U2/R=I2R;Q=W=UIt=U2t/R=I2Rt 11.动能:Ek=mv2/2 Ek:动能(J),m:物体质量(kg),v:物体瞬时速度(m/s), 12.重力势能:EP=mgh EP :重力势能(J),g:重力加速度,h:竖直高度(m)(从零势能面起), 13.电势能:EA=q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A:A点的电势(V)(从零势能面起), 14.动能定理(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 W合=mvt2/2-mvo2/2或W合

29、=EK W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EK:动能变化EK=(mvt2/2-mvo2/2), 15.机械能守恒定律:E=0或EK1+EP1=EK2+EP2也可以是mv12/2+mgh1=mv22/2+mgh2 16.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WG=-EP 注: (1)功率大小表示做功快慢,做功多少表示能量转化多少; (2)O0?90O 做正功;90O?180O做负功;=90o不做功(力的方向与位移(速度)方向垂直时该力不做功); (3)重力(弹力、电场力、分子力)做正功,则重力(弹性、电、分子)势能减少 (4)重力做功和电场力做功均与路径无关(见2、3两式);(5

30、)机械能守恒成立条件:除 重力(弹力)外其它力不做功,只是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6)能的其它单位换算:1kWh(度)=3.6106J,1eV=1.6010-19J;*(7)弹簧弹性势能E=kx2/2,与劲度系数和形变量有关。 冲量与动量公式总结 1.动量:p=mv p:动量(kg/s),m:质量(kg),v:速度(m/s),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3.冲量:I=Ft I:冲量(N s),F:恒力(N),t:力的作用时间(s),方向由F决定, 4.动量定理:I=p或Ft=mvtmvo p:动量变化p=mvtmvo,是矢量式 5.动量守恒定律:p前总=p后总或p=p也可以是m1v1+m2v2=m1

31、v1+m2v2 6.弹性碰撞:p=0;Ek=0 即系统的动量和动能均守恒 7.非弹性碰撞p=0;0EKEKm EK:损失的动能,EKm:损失的最大动能 8.完全非弹性碰撞p=0;EK=EKm 碰后连在一起成一整体 9.物体m1以v1初速度与静止的物体m2发生弹性正碰: v1=(m1-m2)v1/(m1+m2) v2=2m1v1/(m1+m2) 10.由9得的推论-等质量弹性正碰时二者交换速度(动能守恒、动量守恒) 11.子弹m水平速度vo射入静止置于水平光滑地面的长木块M,并嵌入其中一起运动时的机械能损失 E损=mvo2/2-(M+m)vt2/2=fs相对 vt:共同速度,f:阻力,s相对子弹

32、相对长木块的位移 注: (1)正碰又叫对心碰撞,速度方向在它们“中心”的连线上; (2)以上表达式除动能外均为矢量运算,在一维情况下可取正方向化为代数运算; (3)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合外力为零或系统不受外力,则系统动量守恒(碰撞问题、爆炸问题、反冲问题等); (4)碰撞过程(时间极短,发生碰撞的物体构成的系统)视为动量守恒,原子核衰变时动量守恒; (5)爆炸过程视为动量守恒,这时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动能增加;(6)其它相关内容:反冲运动、火箭、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见第一册P128。 光的反射和折射公式总结 1.反射定律=i ;反射角,i:入射角, 2.绝对折射率(光从真空中到介质)n=c/

33、v=sin /sin 光的色散,可见光中红光折射率小,n:折射率,c:真空中的光速,v:介质中的光速, :入射角, :折射角, 3.全反射:1)光从介质中进入真空或空气中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C:sinC=1/n 2)全反射的条件: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 注: (1)平面镜反射成像规律:成等大正立的虚像,像与物沿平面镜对称; (2)三棱镜折射成像规律:成虚像,出射光线向底边偏折,像的位置向顶角偏移; (3)光导纤维是光的全反射的实际应用见第三册P12,放大镜是凸透镜,近视眼镜是凹透镜; (4)熟记各种光学仪器的成像规律,利用反射(折射)规律、光路的可逆等作出光路图是解题关键

34、; (5)白光通过三棱镜发色散规律:紫光靠近底边出射见第三册P16。 振动和波公式总结 1.简谐振动F=-kx 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 2.单摆周期T=2(l/g)1/2 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6.波速v=s/t=f=/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

35、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 电场公式总结 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9.0109N m2/C2,Q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 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 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 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