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2).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950971 上传时间:2022-01-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2).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五年级科学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实验时间: 2012年 2月 11日实验目的: 知道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实验器材: 水槽、橡皮、苹果、小刀、回形针、木块、水。探究过程:1、把橡皮和苹果分别切成二分之一大、四分之一大、八分之一大,直到切得更小,放入水中 观察沉浮情况;2、把回形针两枚或者是更多枚穿在一起放入水中, 观察沉浮情况; 再把同样大的小木块三个、 四个甚至是更多的木块粘在一起,放入水中观察沉浮情况。探究结果: 改变橡皮、苹果、回形针和小木块的体积,它们在水中的沉浮不会改变。我的发现 :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

2、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改变的。实验名称( 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时间: 2012年 2月 12日实验目的: 知道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实验材料: 水槽、相同体积不同重量的球、相同重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带盖小瓶子、水。 实验过程:1、把一组大小相同的球按轻重顺序排列在桌上,推测他们在水中的沉浮,再放进水里观察;2、把一组轻重相同的立方体物体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在桌上,推测他们在水中的沉浮,再放 进水里观察。探究结果: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 ; 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容易浮。我的发现: 体积大

3、、重量小的物体容易浮 ; 体积小、重量大的物体容易沉。实验名称(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时间: 2012年 2月 13日实验目的: 知道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改变 实验材料: 水、橡皮泥、烧杯。实验过程:1、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实心形状,放入水中,观察他的沉浮;2、再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使它浮在水面上。3、比较实心形状和能浮形状橡皮泥的排开水量。 实验结果: 浮的橡皮泥比沉的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大。实验结论: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改变 。实验名称( 4):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实验时间: 2012年 2月 16日实验目的: 学会用测力计测量泡沫塑料块

4、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实验材料: 测力计、泡沫塑料块、水槽、细线、钩码、橡皮泥、水。实验过程:1、用测力计测出泡沫塑料块在空气中的重力。2、在水槽底部粘上钩码,再用一根细线绕过钩码的钩子,一端系住泡沫塑料块,一端挂在测 力计上的钩子,匀速上提测出拉力的大小。3、计算泡沫塑料块的浮力。实验结果: 泡沫塑料块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实验结论: 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实验名称( 5):测量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实验时间: 2012年 2月 16日实验目的: 学会用测力计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实验材料: 测力计、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水槽、细线、钩码、橡皮泥、水。 实

5、验过程:1、用测力计分别测出不同泡沫塑料块在空气中的重力。2、在水槽底部粘上钩码,再用一根细线绕过钩码的钩子,一端系住泡沫塑料块,一端挂在测 力计上的钩子,匀速上提测出拉力的大小。3、计算泡沫塑料块的浮力。实验结果: 泡沫塑料块越大浮力越大。实验结论: 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实验名称( 6):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的大小实验日期: 2012年2月 20日实验目的: 学会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找出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的规律。实验材料: 测力计、钩码、烧杯、细线、水。探究过程:1、用测力计测量钩码在空气中的重量。2、测量钩码分别浸入水中不同位置时的拉力。3

6、、计算浮力:钩码受到的浮力 =重力- 拉力。探究结果: 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 受到的浮力也就越大。探究结论: 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 (排开的水量 )有关,浸人水 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就越大 。实验名称( 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实验日期: 2012年2月 23日实验目的: 通过加热液滴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实验材料: 酒精灯、试管夹、铁片、滴管、浓盐水、清水、烧杯、火柴。 探究过程:1、把同一个马铃薯分别放人装有盐水和清水的水杯中。观察马铃薯的沉浮情况。2、用 2 个滴管分别从清水和盐水中

7、各取一滴液体,滴在铁片上,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 比较液滴变干后的痕迹。探究结果: 马铃薯在清水中是沉的在盐水中是浮的;食盐水加热后会在铁片上留下白色的物 体。探究结论: 物体的沉浮与液体的性质有关 。实验名称( 8):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时间: 2012年3月 6日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认识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材料: 烧杯、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红水、热水、冷水。 探究过程:1、在平底烧瓶中装满红色的水,将插有玻璃细管的胶塞安装到烧瓶口处2、把安装好的烧瓶分别放进装有热水和冷水的烧杯中,观察玻璃细管内液柱的变化。 探究结果: 烧瓶放进热水中,玻璃细管内液柱升高,烧瓶放进冷水中,玻璃细

8、管内液柱下降。 我的发现: 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名称( 9):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时间: 2012年3月 12日实验目的: 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实验材料: 烧杯、热水、常温水、冰水、锥形瓶、气球。探究过程: 把气球套在锥形瓶口上,分别放在装有热水、常温水和冰水的烧杯中,观察气球的变化。探究结果: 锥形瓶放进热水中,气球会胀大,锥形瓶放进常温水中,气球没有什么变化,锥 形瓶放进冰水中,气球会缩小。我的发现: 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名称( 10):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时间: 2012年 3月 15日实验目的: 知道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 实验器材

9、: 铁架台、铁丝、火柴、金属圆片、酒精灯、蜡烛。探究过程:1、观察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 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挂, 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观察哪端的火柴先掉下来。2、观察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 在涂有蜡的金属圆片的中心加热,观察蜡的融化情况,推测热的传递方向和过程。在同样涂 有蜡的金属圆片边缘的一个点上加热,观察蜡的融化情况,推测热的传递方向和过程。 探究结果: 离酒精灯近的火柴先掉下,后面的火柴按这顺序依次掉下;蜡是从热源中心向四 周各个方向逐渐融化。我的发现: 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 。实验名称( 11):传热比赛实验

10、时间: 2012年 3月 19日实验目的: 观察比较铜铁铝三种金属材料的导热性能。实验材料: 酒精灯、蜡烛、火柴、铜棒、铁棒、铝棒、铁架。实验方法: 对比法探究过程 :在铜铁铝三种金属棒上每隔一段距离用蜡向上粘上一根火柴,然后在另一端同时 给三种金属棒加热,观察那个金属棒上的火柴会先掉下来。探究结果: 铜棒上的火柴先掉下来,然后铝棒上的火柴掉下来,最后铁棒上的火柴掉下来。我的发现: 铜、铁、铝三种金属中铜的传热能力最强,铁的传热能力最弱 。实验名称( 12):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实验时间: 2012年3月 20日实验目的: 研究哪种保温方法最好。实验材料: 带盖的不锈钢杯、毛巾、泡沫塑料盒。实验

11、方法: 对比法探究过程 :开始温度10 分钟后温度降温多少无盖的杯子杯上加盖杯外包毛巾杯子嵌入泡沫塑料探究结果: 杯子加上盖包上毛巾后嵌入泡沫塑料保温效果最好。我的发现: 保温杯只能起到尽量阻隔热量传递的作用,实际上还是会发生热量的传递 。实验名称( 13 ):用光影来计时 实验器材:阳光、细木棒、尺、指南针 实验步骤:1、将一根细木棒竖直插在有阳光的地上。2、测量记录细木棒的长度和方向。3、每隔一定的时间重复测量一次。现象和结论:上午,阳光下的物体影子会越来越短,正午达到最短,下午物体影子又会逐渐变长。一天中 阳光下的物体影子方向从西逐渐向北再向东。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方向随着时间的变化会慢

12、慢地发生变化。实验名称( 14 ):滴漏实验 实验器材:盖上有小孔的饮料瓶、量筒、铁架台、计时器 实验步骤:1、把一个透明塑料饮料瓶去掉底部,倒过来盛水,在瓶盖上扎一个小孔,让水可以从小孔中 缓慢流出。2、在瓶子里装 300 毫升的水,下面用量筒接住从瓶子中漏出的水。3、观察记录从瓶中漏出 100 毫升的水需要的时间,重复两次。4、观察记录量筒的水积聚到 10 毫升和 50 毫升时,分别需要的时间。5、观察记录漏完全部 300 毫升的水需要的时间。现象和结论:从瓶中漏出 100毫升的水需要的时间基本相同。量筒的水积聚到 50 毫升的时间比积聚到 10 毫升所需的时间的 5 倍还要多。漏完 30

13、0毫升的水的时间比漏完 100 毫升水的时间的 3 倍还 要多。水滴漏的速度是不均匀的,会越来越慢 。实验名称( 15 ):观察我们的摆 实验器材:铁架台、线、螺帽、秒表等 实验步骤:1、利用螺帽和线做一个摆并固定在铁架台上。2、让摆自由摆动,记录每隔 10 秒摆动的次数。3、整理记录有关数据,进行分析。现象和结论: 同一个摆,相同时间摆动的次数相同。不同的摆,相同时间摆动的次数不同实验名称( 16 ):摆锤重量与摆的快慢的研究 实验器材:铁架台、线、螺帽三个、秒表 实验步骤:1、把细绳固定在挂钩上,下端挂2、测出用 1 个螺帽做摆锤的摆在3、测出用 2 个螺帽做摆锤的摆在4、测出用 3 个螺

14、帽做摆锤的摆在 现象和结论: 摆的快慢和摆锤的重量无关。1 个螺帽,让摆小幅度自由摆动。 15 秒内摆动的次数,重复 3 次15 秒内摆动的次数,重复 3 次 15 秒内摆动的次数,重复 3 次实验名称( 17 ):摆绳的长短与摆的快慢的研究 实验器材:铁架台、线、螺帽、秒表实验步骤:1、测出摆绳长是 15 厘米的摆在 15 秒内摆动的次数,重复 3 次2、测出摆绳长是 30 厘米的摆在 15 秒内摆动的次数,重复 3 次 现象和结论: 摆的快慢和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实验名称( 18 ):金属圆片对摆的快慢的影响 实验器材:铁架台、线、木条、金属圆片、图钉、秒表 实验

15、步骤:1、用长木条做一个摆,然后测出 15 秒内摆动的次数,重复 3 次。2、在长木条的最下端固定一块金属圆片, 然后测出固定住金属圆片的摆 15 秒内摆动的次数3、在长木条的中段固定一块金属圆片,然后测出固定住金属圆片的摆15 秒内摆动的次数。4、在长木条的最上端固定一块金属圆片, 然后测出固定住金属圆片的摆 15 秒内摆动的次数 现象和结论: 加金属圆片会影响摆摆动的速度。金属圆片在最下端时摆摆动的速度最慢 。实验名称( 19 ):昼夜交替的模拟实验 实验器材:手电筒、乒乓球等实验步骤:1、提出昼夜交替的各种假说。( a 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b 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 转。 c 地

16、球自转。 d 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 2、讨论昼夜交替的模拟实验方案。 (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用乒乓球模拟地球,在乒乓球上选 一个点作为我们的观察点。)3、模拟假说 a:乒乓球不动,手电筒围绕着乒乓球转动。4、模拟假说 b:手电筒不动,乒乓球围绕着手电筒转动。5、模拟假说 c:手电筒不动,乒乓球自己转动。6、模拟假说 d:手电筒不动,乒乓球自己转动的同时围绕手电筒转动。7、画出实验的示意图来,用箭头线表示手电筒和乒乓球的运动方式和方向。现象和结论: 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实验名称( 20 ):摆的方向的研究 实验器材:摆、圆形底盘实验步骤: 1、用铁架台做支架,挂上一个摆。2

17、、将铁架台和摆一起放到一个圆底盘上。3、让摆前后来回摆动起来, 然后缓慢而平稳地转动圆底盘, 观察摆摆动的方向是否发生变化4、再做一次圆底盘转动的实验。现象和结论: 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实验名称( 21 ):认识时差 实验器材:世界时区图 实验步骤:1、观看世界时区图,说说发现什么。2、教师介绍时区的知识: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 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 定为 0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 180 度属东经,向西 180 度属西经 经线每隔 15 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 1 小时。3、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顺时针),也就意味着

18、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 黎明。4、看时区图,计算北京和乌鲁木齐、北京和巴黎、北京和纽约的时间相差几小时。 现象和结论:北京和乌鲁木齐的时差是 2 小时,北京和巴黎时差是 7小时、北京和纽约的时差是 13 小时实验名称 (22):没对北极星 “不动 ”的解释 实验器材:篮球、代表人与北极星的纸片 实验步骤: 1、用篮球来代表地球,在球上贴几个小纸片,分别代表居住在地球上的“人2、在一面墙上贴一颗星,代表天空中的 “北极星 ”。3、让球自转起来并把转动的中心点对准墙上的星。4、交流观察到的现象,概括实验结论。现象和结论: 能看到“北极星”不动,而其他星围绕着“北极星”旋转 。实验名称 (23)

19、 :四季成因的模拟实验 实验器材:电灯、地球仪、小标杆 实验步骤:1、把四个地球仪摆成一圈,在圈中放一盏灯当作太阳。 2、在公转轨道上确定 A、 B、C、D 四个方位。3、调整地轴倾斜指向北方。4、在北半球同一地点上都立上一根标杆,标杆正对太阳,观察地球仪上标杆的影长。5、讨论:如果地轴不是倾斜的,还能看到这样的现象吗?现象和结论: 地球公转至不同位置,地球上各地的太阳高度不同,从而有了四季的变化 。实验名称 (24)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实验器材:地球仪、手电筒、中间挖孔的两面色彩不一的纸板、纸张等。 实验步骤: 1、模拟实验。(用手电筒正对着地球仪照射,分别让地球仪北极、南极倾向手电筒。) 2、直观模型演示。 (用一个纸板表示白昼和黑夜的分界线。在纸板中间剪一个和地球仪大小 差不多的圆,在纸的一面涂上黄色,另一面涂上黑色。把地球仪倾斜插进竖直在桌面的纸板 中,让北极圈处在黄色纸板一面。)3、如果地轴倾斜度更大会怎样,学生做实验或简单推理。现象和结论: 地轴的倾斜造成北极和南极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 生的地区范围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