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导学案0001.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951907 上传时间:2022-01-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导学案000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导学案000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导学案000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导学案000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导学案000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导学案000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导学案0001.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9古诗三首导学案课题古诗三首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 认识“暮、瑟”等7个生字,读准“降”的读音,会写“暮、吟”等13 个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题西林壁.3.能 结合注释理解三首古诗的意思.4.在朗读与交流中体会三首古诗蕴含的道理,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 结合注释理解三首古诗的意思.体会其中的道理.2. 感知三首古诗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课前准备1.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 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设计.(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谈话导 入,激发兴趣 (用时:5分 钟)1. 组织学生交流并背诵 学过的古诗

2、.2. 总结学生的背诵情况, 激发学生继续学习古诗 的热情.3. 板书课题古诗三首,并结合预习明确是哪三 首古诗.1. 自由选择学过的最喜 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2. 以更加饱满的态度投 入到本课的学习活动之 中.3. 齐读古诗题目:暮江 吟题西林壁雪梅.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实 际情况,选择指名背诵 或者小组内背诵,无论 哪种形式,都要积极评 价学生的积累行为,激 发学生继续积累古诗 的热情.1.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 作,学习古诗.(1) 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2) 引导学生再读古诗, 圈画生字,并识记生字.1.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自 主学习.(1) 借助拼音和识字表, 读准全诗.(2) 圈

3、出三首古诗中的生 字,商议识记这些生字的1.学生在自主学诗的 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相 信学生的自学能力,让 他们相互交流,达到学 习成果分享,相互带动 的效果.二、自主学 习,读通古诗 (用时:15分 钟)(3) 组织学生小组内相互 检测生字的认读情况.(4) 引导学生熟读古诗.2.组织学生开展汇报 交流.(1) 利用生字卡片检测学 生识字情况.(2) 针对识记不准的生字 商讨识记方法.(3) 组织学生重点识记多 音字“降” 3.组织学生齐声诵读三 首古诗.方法.(3) 组长利用字卡逐一检 测三首古诗中生字的认 读情况.(4) 小组任选方式,反复 练读古诗,努力做到读得 准确、流畅.2. 汇报交

4、流:(1) 利用字卡,准确认读: 暮、吟、题、侧、峰、庐、 缘、阁、费、须、逊、输、 瑟、骚.(2) 组内交流自己是怎样 记住这些生字的.(3) 利用工具书查找“降” 的不同读音,并根据读音 做扩词训练.3. 准确而流畅地诵读三 首古诗.2. 小组汇报交流的过 程中,教师要重点引导 学生认识“瑟” “骚”“逊”,“逊”不要读成 “孙”.3. 为了巩固多音字,教 师可以利用课件呈现 由不同读音的“降”组 成的词语,组织学生认 读、运用.三、小组合 作,了解诗意 (用时:10分 钟)1. 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学 习活动,借助注释了解三 首古诗的意思,努力说出 三首古诗的大致内容.2. 组织学生进行汇报

5、交 流,说岀整首诗的大致意 思,相互进行补充,指导 学生根据集体的建议修 改自己的发言内容.1. 组长组织小组自学活 动,先选择一首诗,再圈 出诗句中不理解的词语, 然后到注释中查找答案, 最后将整首诗的大意说 清楚.2. 小组代表用自己的话 说一说古诗的大致意思, 并根据同学的回答进行 补充.1. 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小组成员 大胆交流,并认真倾听 同伴的想法,学会合作 学习.2. 学生的理解能力有 限,只要学生能根据注 释说出古诗的大致意 思即可,不要过于提高 要求四、观察交 流,指导书写(用时:10分 钟)1. 组织学生自主观察课 后写字表,找出容易写错 的部分,并进行细致观

6、察.2. 根据学生的发言,确定 最难写的字,并板书范 写.3. 组织学生自由书写生 字,并进行巡视指导.4. 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 的书写成果,并集体进行 评议交流.1. 自主观察课后写字表, 仔细看一看哪些笔画或 部首容易写错,圈出来, 再书空.2. 认真观察老师的范写, 既要看清楚笔画,乂要听 清楚老师的讲解.3. 自由练写,根据老师的 建议进行修改.4. 观察书写作品,说一说 哪里写得好,哪些地方需 要改进.教师要发挥学生自主 性,引导学生细致观 察,发现汉字的书写难 点.例如,“吟”右半部 分不要写成“令”,“庐” 外部不要写成“广”,“缘”右上部分是“豆”,不是“互”.第二课时教学环节

7、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诵读引 入,巩固生字 (用时:6分 钟)1. 组织学生诵读本课的 三首古诗,针对诵读情况 进行订正.2. 利用生字卡片,检测学 生生字认读情况,并通过 组词检测学生对字义的 理解情况.3. 讲清本节课的学习目 的:走进古诗,了解诗中 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1. 正确、流利地齐读本课 的三首古诗.2. 准确认读:暮、吟、题、侧、峰、庐、 缘、降、阁、费、输、瑟、 骚、逊.并口头组词.3.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口 的,做好相应的学习准 备.学生在组词语的过程 中,尽量引导他们多扩 词,提高词语的积累 量,同时可以结合喜欢 的词语练习造句,提高 学生对词语的运用能 力.二、朗读

8、诗 文,理解感悟(用时:28分 钟)1. 组织学生学习暮江 吟.(1) 播放暮江吟音频 文件,引导学生倾听,想 象其中的意境.(2) 组织学生交流想象到 的画面.(3) 利用课件呈现暮江 吟课文插图,组织学生 观察并交流画面.(4) 组织学生讨论江水一 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的 原因.(5) 利用课件呈现“夜晚 月光下的江边”图片,引 导学生观察交流感受.(6) 播放音乐,引导学生 有感情地诵读全诗.2. 组织学生学习题西林 壁.(1) 指名朗读题西林 壁.(2) 利用课件出示从庐山 不同角度看到的不同图 片,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词 汇来表示“远近高低”所 见的不同形态,并用简笔 画的形式画一画.(

9、3) 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前1. 学习暮江吟.(1) 闭上眼睛,静静地听, 一边听一边想象,头脑 中出现了什么画面.(2) 自由交流,大胆说岀 自己的想法,并相互补 充.(3) 细致观察画面,用自 己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4)讨论并交流:因为 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 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 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 色.(5) 看图,交流:夜晚, 在柔和的月光下,一串串 晶莹剔透的珍珠,一弯新 月就像一张精致的弓,多 么可爱!(6) 在音乐中,想象古诗 描写的画面,用朗读表现 出这种画面.2.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 题西林壁.(1) 自由朗读题西林 壁,读准字音,读通句 子.(2) 交流并绘画:横:连

10、绵起伏、重峦叠嶂.1. 学生在交流的过程 中,重点引导学生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 江瑟瑟半江红”的景 象.2. 学生观察画面、表达 画面的过程就是理解 古诗内容、感知古诗意 境的过程,所以教师要 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 让学生充分地观察,充 分地想象,并充分地 表达与交流.3. 教师引导学生有感 情地朗读时,既要注重 古诗本来的节奏,更要 注車古诗传递的情感.4.学生的绘画不在 于生动形象,不在于细 致刻画,而在于抓住各 个角度观察的不同结 果.5.作者喜爱庐山, 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 察了庐山,简洁生动地 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 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 丽景象流连忘返所以 在朗读的过程中,要让 学

11、生用自己喜欢的方两句诗,结合刚才的图片 和交流,说出自己的感 受.(4)引导学生结合生 活实际说一说观察的角 度不同,结果也不同”的 道理.(5)师生釆用问答 式反复朗读后两句,深层 思考:为何身在庐山,却 不识庐山真面目?(6)组织学生有感情地诵 读全诗.3.组织学生学习雪 梅.(1)组织学生自读古 诗,一边读一边想一想: 诗人在诗里想告诉我们 什么?(2)组织学生针对不理解的词语进行 质疑.(3) 组织学生汇报前两句 描写的画面.(4) 组织学生汇报后两句 的意思.(5) 组织学生讨论:雪和 梅争春,为什么比不出高 低?(6) 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 读,要读出梅花和白雪相 互不服输的语气和诗

12、人 为难的语气.侧:高耸入云、高峻挺拔. 远:群山环绕、重峦叠嶂. 近:奇峰罗列、危峰兀立、 奇峰突兀.高:云雾缭绕. 低:高耸入云.(3) 交流:观察的角度不 同,结果也不同.(4) 可回忆课文画杨 梅和“盲人摸象”的故 事来交流.(5) 讨论后归纳:站在任 何位置都有局限性,只有 把各处的景色综合起来, 才能看到庐山的全貌,这 正是当局者迷,旁观者 清”.(6) 朗读全诗.2.学习雪梅.(1) 自由朗读雪梅, 遇到不理解之处看一看 注释,然后说一说这首诗 的大致意思.(2) 质疑并交流:“降”: 服输“阁”:同“搁”, 放下.“逊”:不及,比不 上.(3) 自由交流:梅花和白 雪相互争春,

13、彼此各不相 让,谁也不肯认输,连诗式读出作者的赞美之 情.6.雪和梅争春,为 什么比不出高低?教 师要让学生进行充分 的交流和思考.从而得 知:假如没有梅花,就 不能映衬出雪的洁白 无瑕;没有雪的寒冷, 也就不能显出梅花不 畏风霜,吐露芬芳的高 贵品格.7.学生在欣赏 画面时,重点感受梅花 和白雪相互映衬带来 的美感,从而引导学生 体会到“只有取长补 短,既有晶莹洁白的 雪,乂有暗香浮动的 梅,才是冬天最美的 景,才是最美的报春使 者”的道理.(7)播放视频,引导学生 体会雪与梅互相映衬的 美景.人要评论它们二者的高 下,也需要搁下笔来好好 地想一想.(4) 交流:梅花在颜色的 洁白上要比雪差

14、三分,而 雪在气味的芳香上却要 输给梅花一段了.(5) 自由表达自己的观 点.(6) 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 全诗.(7) 欣赏画面,体会画面 中梅花和白雪相互映衬 的美丽,明白只有取长补 短才能更加完美的道理.三、对比阅 读,拓展延伸 (用时:6分 钟)1.课件出示卢钺雪梅 第二首,引导学生自由阅 读,读准字音,读通诗 句.2.利用课件播放这首 古诗的诗意解读,指导学 生欣赏并理解.3. 引导学生联系第一首 诗,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或 体会.4. 拓展作业:查找另外四 首题西林壁,诵读并 J解人世.1.自由阅读这首古诗: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 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 乂雪,与梅并作十分 春.2.在课件的帮助下大 致了解古诗的意思.3. 自由交流:相互补充, 取长补短才会完美.4. 完成作业.教师引导学生大致了 解诗意:梅花开放时, 如果没有雪,则显示不 出梅的神采韵致.雪虽 有了,若没有诗,更会 使人平庸世俗.梅花开 在傍晚的积雪中,咏梅 的诗恰正作成,梅和 雪,共同构成了最完整 的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