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设计方案锦集十篇.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957008 上传时间:2022-01-28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3.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锦集十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锦集十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锦集十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锦集十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锦集十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锦集十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教学设计方案锦集十篇.docx(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关于教学设计方案锦集十篇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方案,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方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教学设计方案 篇1一.教学目标:1.继续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了解汉字的特点.2.初步感知形容词的特点和作用.丰富学生词语.3.引导学生仿照练习“那么那么”说、写句子。4.背诵古诗,积累语言。5.阅读短文,拓展阅读。6.继续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综合提高学生的能力。二.教学准备:课件、词语卡片三.教学时间:两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语海畅游:课件出示“脚往城墙里伸”的图,

2、请学生观察:图上画的什么意思,谁能看懂?古时候的人用这种图形表示一个意思,是什么呢?课件出示象形文字“足”:这就是象形字“足”。引导观察每部分像什么。后来足又经过了哪些变化呢?课件分别出示小篆“足”和楷体“足”。你还知道哪些汉字的演变过程?出示字卡片:跑、跳、踩,指名认读。提问:你们发现这几个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意思上有什么相同的吗?你还知道哪些带有足字旁的字?二.读词语,说词语.课件出示两组词语: 尾巴长长的牛角尖尖的泡泡圆圆的 雪白的浪花蔚蓝的大海金色的沙滩自由读两组词语,思考:每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两组之间对比有什么不同?启发思考:你还能仿照两组不同的词语说一说吗?学生板书自己知道的词语

3、。全班学生齐读进行积累。三.读句子,写句子.课件出示例句。指名读,其他学生思考:这句话有几部分组成?(泡泡怎样了?什么样?)仿照句式说一说。填空练习,指名读自己写的句子,小组互查。四积少成多:读读背背:看书自由读宿新市徐公店,读准字音。熟读、练习背诵。互相检查。四.阅读平台:回忆读书的方法:有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如何读准生字字音?有不理解的词语怎样做?按学过的阅读方法自学短文:(自由读快乐的回忆,圈出不认识的字,标出自然段,查阅自己不懂的词语的意思。)读中思考阅读思考题:贴鸡毛多有趣呀!请你按顺序说一说这个游戏怎样玩?小组讨论交流。师生总结归纳: 板书:选鸡毛大找门一手按,一手抚摸使鸡毛发电,同

4、时唱歌松手贴住鸡毛,比贴的时间长短。第二课时语文大课堂: 玩得真开心一谈话激趣:同学们,你们一定会玩很多游戏吧?都玩过什么呢?能说一说吗?(丢手绢、老鹰捉小鸡、切西瓜)二小组讨论:想玩什么?怎样玩?三组合玩游戏,同时注意观察。1学生讨论:我们要观察哪些内容? 游戏前有什么准备?各自什么心情? 游戏过程中人物做了哪些动作? 说了什么? 什么表情? 什么心理? 游戏结果怎样? 各自什么心情?2思考:要想把游戏说好还得把哪些内容说清楚? 游戏名称是什么?游戏规则是什么?四选择喜欢的进行小组游戏。五小组交流你看到的情景,注意把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说具体。板书学生说话时带出的好词佳句,反复诵读,进行

5、积累,强化合作学习的意识。六小组汇报,学生评议,老师点拨。七练习把游戏写下来或者画下来。八指名读写好的内容,进行评议。九布置作业:完成习作。板书设计玩得真开心人数游戏名称、游戏规则玩法胜负游戏前(准备、心情、表情、语言)游戏中(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游戏后(胜负双方什么样?动作、神态、语言)教学设计方案 篇2教学目标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连贯、通顺地复述“我”开学第一课的情景。3培养学生尊师、爱师、亲师的感情。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导入:同学

6、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几位好老师,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他(她)为什么会让你难忘2指名作答。3揭题: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板书课文标题,播放课文录音。二、初读全文1自学生字词。自由读。指读,齐读。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三、略读课文第一部分1读一读。2想一想: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3说一说。四、细读课文第二部分1速读第3至7自然段,找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笔画下来。同桌讨论,指名汇报。2你不想听一回田老师的国文课吗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指名朗读。3小组研究: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4反复阅

7、读第5自然段,然后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说说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五、美读课文第三部分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2指导朗读:怎样读才能传达出作者对田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同桌讨论;自由练读;指读,相机引导。3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六、总结全文1再读全文:跟着课文录音轻声读课文。2纵观全文,说一说:田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把你心中的感受用一二句话说出来。你还想对作家刘绍棠说一二句话吗七、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娓、姥、炊、歇、叨、诲”。2指读。3观察字形,想一想: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一个共同特点是什么4描红临写。5评价:学生互评看看临写的字和范

8、字像不像,像的就用红笔把它圈起来,不像的字请你告诉他(她)哪儿不像,指导他(她)再写一遍。师总结,表扬红圈较多的同学。八、布置作业1迁移练习: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她)的一件事写下来。2实践活动:自制贺卡,在教师节前夕送给你现在和以前的老师,写上你由衷的祝福,表达对老师的敬意。教学设计方案 篇3第一节一切情语皆可用景语教学设计设计思想: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形成一种意识人类的一切意识思想都可通过自然景观来传达。我想只有学生形成了这种意识,才会在平常生活中自觉把自我的情与自然映照、类比、融合,才会在阅读中真正体悟“一切景语皆情语”,才会把“一切情语皆可

9、用景语”运用于言语实践中。要达成这一目标,就要让学生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形成总体观。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主分两部分:一是让学生有个理性的认识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二是把人类的情分为情、理、志三种,每种配以古诗文和现代文实例,以实例让学生相信“一切情语都可用景语”。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2、举抒情、喻理、言志三种抒情方式,让学生形成一种意识:人类的一切意识思想都可通过自然景观来传达3、丰富学生自然文化底蕴二、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人类的一切意识思想都可通过自然景观来传达的意识三、教学难点:同上四、教学过程:(一)人与自然的关系1、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导入

10、。图片猿人、现代人类社会)科学家表示,人类是从一种3亿多年前漫游在海洋中的史前鲨鱼进化而来的。根据最新研究,这种名为棘鱼属的原始鱼类是地球上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颌类脊椎动物的共同祖先。自然通过长期进化,孕育出各种各样的生物,人类只是其中的一个物种。人类由自然孕育,自然是人类的母亲。2、人类社会只是自然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人类始终同自然之间保持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甚至可以说,人类一切合理的道德准则、法令制度都是自然规律的延伸。所以,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一类学说。因为人类来自于自然,所以会情不自禁地产生回归自然的渴望。古往今来,多少文人仕子处境困窘时,会有归隐泉林的意

11、愿,这就有如落叶归根、游子思乡,痛极呼母般自然。自然大地,是人类的母亲。(二)文学中的自然历代文学作品都有大量自然景物的融入。文学就是人学,既然人类以大地自然为母,在文学作品中当然会有大量自然场景的融入。请看诗经楚辞诸子百家、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现代文学,每一时代的文学作品中,无不有借景以抒情、借物以喻理、托物以言志之作。可以说每一个文人雅士,都用一颗敏感的心,与自然万物沟通交流,并借以传情达意。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反过来也可说,一切情语皆可用景语。如果我们把人类的思想情意分为情、理、志三个方面,那么借景抒情、借物喻理、托物言志这三种抒情方式就正好对应人类的三种主要情意

12、。也就说,人类的情意都可与景交相辉映。1、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特点是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此景此物中。特点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1)古诗文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注:本诗写于杜甫在饱经历乱后,诗人暂且在成都草堂有了一个安身之地。提问:诗人心情如何?是如何表现这一心情的?这样表现心情与直抒胸臆比有何好处?明确:其心情是愉悦安宁的。这首诗通篇写景,景色浓丽、美好,传达出作者愉悦欣喜的感情。这是乐景写乐情。更具体形象可感,避免了苍白的抒情。(

13、2)现代文:飘落心灵的秋叶(附于学生资料)提问:1、第段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2、第段作者悟出了什么样的道理?是怎样悟出的?明确:第二段:枯黄的树叶,扬扬洒洒,飘落在地,与作者失落、彷徨的情绪一致。起到了渲染氛围,烘托作者情意的作用。第四段作者明白了:其实生命在为难你的同时也在给你生存的暗示。梧桐叶与自己的命运十分相似;而那顽强生长的另一片小树叶,却启示我“应该振作起来”,这种启示使我作出了正确的选择。2、借物喻理作者心中有“理”,借物态以喻之;或是作者见到某景物,思考感悟到某“理”。以下作品选择性鉴赏,重点鉴赏其一,主要让学生说说从中悟到了什么理,如此喻理有何妙处。其余可只让学生说说其中悟到的

14、道理。(1)古诗文题西林壁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名句格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2)现代文:叶子的风姿(附于学生资料)3、托物言志对物品进行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以下作品鉴赏时,主要让学生说说从中悟到作者何种志趣,“物”和“志”有何相通之处。石灰吟 (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

15、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画眉鸟 (欧阳修)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爱莲说 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三)用景语替代情语的效果总结1、引发想像,再现形象,形成意境,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2、含蓄隽永,意味无穷(四)作业:阅读三种抒情方

16、式经典作品,完成后面的练习。附:板书设计一切情语皆可用景语关系: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借景以抒情一切情语皆可用景语 借物以喻理托物以言志效果:1、引发想像,再现形象,形成意境,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2、含蓄隽永,意味无穷教学设计方案 篇4教材分析:题目是一个主谓短语,主语是“小乌龟“而谓语是”笑了“,可以看出这是一篇用拟人的手法写的童话。那么小乌龟为什么笑了呢?这是题目给我们的悬念,这篇童话讲了发生在小乌龟身上的两件事。所以学习时要抓住事件的来龙去脉和事件过程中人物的表现。这样才能很好地领悟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学到做人的道理。教学理念: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交流合作的机会与氛围。2、让学生在交流

17、与合作中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9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3、通过阅读、领悟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学习做人的道理。教学重点:认识个生字,领会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体会小乌龟为什么笑了。教具准备:课件、动物头饰课时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题目质疑,激发兴趣出示多媒体课件,请同学们看看图中都有谁?发生了什么事?小乌龟为什么笑了?让我们一起走入“快乐读书屋”看看。二、初读感知,自悟解题。、 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 小组同学合作识字。、 默读课文,说一说小羊、小公鸡和小猴为什么不理小乌龟了?、 小组内交流,小乌龟为什么笑

18、了?小乌龟是怎条一个人?(全班汇报)、 说说你从课文中学到了什么?三、分角色朗读、表演,体会人物个性特点。、 同桌对话练习。在全班分角色读。(学生体会叹号所表述的语气,例如:小乌龟难过说:“唉,我爬得太慢了!”引导学生用低且缓的声音读出小乌龟的自责。又如:小公鸡感谢地说:“谢谢!” “谢谢!”用急切、感动的语气来表现小公鸡的感受激之情。)、 学生戴头饰分角色表演,大家评价。四、拓展延伸小乌龟被人误解了,该怎么办?说说你在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或者是亲身经历的别人误解你的事,你会怎么办?能说会写教学设计方案 篇5一、教材内容说明:荷花这篇精读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按看荷花的顺序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

19、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二、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掌握生字词。2、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情感目标:体会荷花的美,了解“我”以为自己是荷花的原因是荷花太美了。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方法目标:通过学习感受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三、教学重点:理解白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幅活的画”;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四、教学思路与过程(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创设语境。学生齐读课题后提问,教师:“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学生:亭亭玉立

20、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教师:“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看的时候,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交流。”(随后用呈现多幅荷花的图片并播放背景音乐。)教师作随机点评,相机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出示生字卡片,读,组词,读生字词)(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教师:“同学们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请大家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学生读,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学生:作者迫不及待地看荷花、作者津津有味地看荷花教师:“请你说说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组织学生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教师:“作者是这样看荷花的,

21、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组织汇报交流。对学生的汇报只要学生有所感悟且言之有理,就给予肯定,但不作充分展开,视学生的感悟情况,作相应点拨。教师: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学生: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朗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教师: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教师:“自己用心读读前生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要求学生

22、分别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来读读体会。)教师: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冒出来的白荷花。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学生:美、可爱教师:这里一共写了几种样子的荷花?学生:三种。(半开、全开、含苞)教师:这几种荷花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学生:美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注意读出荷花的美丽可爱。(四)抒情表达,丰富语感 教师:“让我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的、地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美丽的荷花。”用呈现荷花的照片,并播放背景音乐。看后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要求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荷花!”板书:叶 挨挨挤挤荷花 半开花 全开含苞教学设计方案 篇6【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

23、地朗读课文。2、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3、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文章第二至八自然段。【教学准备】鲁滨孙漂流记原著、夏令营的较量、其他有关资料。【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板书课题:鲁滨孙漂流记鲁滨孙漂流记。同学们,你们看过鲁滨孙漂流记吗?有谁能告诉大家这篇长篇小说的作者是谁?板书:英、笛福2、解题:“漂流”什么意思?(随着水浮动。)3、这部长篇写的是一位叫鲁滨孙的英国人,在一次航海中船翻漂流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种种困难,历尽磨难,生活了二十多年之久,最后终于获救回到英国的一件事。本课是该

24、书的缩写,所谓缩写就是略去具体情节及细节描写,留下主干部分。4、鲁滨孙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居然生活了二十八年。你能想像一下荒无人烟的小岛是怎样的吗?用自己的话来描绘一下。5、刚才同学们通过想象,自己描绘了一幅荒岛风景图,真的是很荒凉,很艰苦。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鲁滨孙来到的是一个怎样的荒岛(引读第二自然段) 。6、课文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个荒岛:没有名字、没有人居住,到处都是乱石野草。如果是你在这样一个荒岛上,你会怎样?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那么,鲁滨孙又是怎样在这一个小岛上活下去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把课文中描写鲁滨孙在岛上惊险经历的部分找出来。2、思考并交流:

25、鲁滨孙在荒岛上生活碰到了哪些困难?交流时随机板书:住、吃、安全、孤独3、这些困难都是常人难以想像的,这关系到他的生死存亡,要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而且生存了28年,需要怎样的意志和创造力啊!这简直就是一个生命的奇迹!让我们细读课文第48自然段说说鲁滨孙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板书:搭起帐篷、打猎捕鱼、养羊种麦。住所前空地插树桩,羊群分养,救下“星期五”为伴。三、围绕重点,读书讨论1、鲁滨孙在岛上的经历艰难、惊险,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难,“难”中处处透着“险”,而鲁滨孙面对困难毫不畏惧,想尽办法,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历尽艰难,勇敢地活着,对于这样的鲁滨孙你佩服吗?请同学们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有

26、感情地读一读,并读给你的同桌听,说一说:你佩服鲁滨孙的什么?为什么佩服?而同桌在听完后对其进行评价。2、指名朗读,并谈感受。3、鲁滨孙孤身一人在岛上历尽千难万险,除了书上讲到的这些困难,肯定还有其它困难,请你想像一下鲁滨孙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呢?请学生讲讲原著中的故事。(种麦子、做陶器、做独木舟。)4、通过学习,同学们对鲁滨孙的了解更深了,那么他究竟是靠什么在荒岛上生活了这么多年?(坚韧不拔的意志、丰富的知识技能。)5、鲁滨孙从遇险上岛到回到故土,想尽办法,积极改善生存环境,全是靠了这种生存的勇气和经历。这对于处于生存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启示。1992年的8月,77名日本

27、孩子来到了中国的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参加了一次草原探险夏令营,他们年龄在11岁至16岁之间,在夏令营中他们进行了一场较量,是一场怎样的较量呢?请看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文章最后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思考:中国的孩子应该如何“学会生存”?中国怎样才能不落伍?阅读资料后四人小组讨论。派代表总结发言。6、教师总结:在当今的社会中,只要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掌握的知识,不向恶劣的环境低头,不轻言放弃,就能克服任何困难。四、课外拓展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或世界名著历险故事大观。教学设计方案 篇7一、游戏导入,做好铺垫我说你做,如:向左转,向右转等,有个朋友你走哪他到哪总是跟着你,猜猜他是谁?(设计意图:营

28、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巩固学生前后左右方位感,为学习课文密切联系新知作铺垫)二、引发课题,鼓励交流、激发兴趣:体育课说的“踩影子”游戏,好玩吗?找两个同学表演。(设计意图:以有趣游戏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产生感性认识,从而乐于参与教学活动,探求新知)、揭示课题:读题;随机识字:用最好的办法记住新字。三、充分朗读,整体感知,自主识字、鼓励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创设情境读儿歌。、讨论识字,用多种方法记,组词,多读几遍。自读;开火车;指名读;赛一赛,谁是识字小能手。、小结、读课文,同桌互读互相学习。(设计意图:把学生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定教,灵活调整策略,学生兴趣盎然,方法多样,扎实有效)四、细读课文,

29、指导朗读、仔细看图。、想象说一说影子象什么?、听老师范读。、试读、指名读、比赛读、各小组齐读,全班齐读。五、感情诵读,实践运用、自己带动作表情读课文,背一背。、配乐唱歌,情感升华。、动手影子、分学作品(设计意图:让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知识过程内化,鼓励学生创新,将语文与美术,音乐等学科知识进行整合,让语文学习变成一种科学性学习活动。)六、扩展练习、读学习园地三的儿歌东南西北并观察学校方位。、自己观察影子的变化,并能用语言说一说,看谁说得好。(设计意图:拓宽了学习方向和空间,打破课内外界限,开放利用了课程资源)教学设计方案 篇8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课文描绘了松坊溪冬天美丽动人的景

30、色,抒发了作者热爱山村、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设计意图:1、通过语言文字的赏析,让学生体会文章蕴含的意境美和情致美,努力使阅读过程成为审美的过程。2、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尝试探索课内特别是在独立阅读中如何丰富学生阅读材料、扩大阅读量的方法和途径。教学目标: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松坊溪冬天景色之美,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2、了解作者抓住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的品味,感受松坊溪冬天的美。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看图片填空:()的冬天。2、引入:老师今天要带大家去看看松坊溪的冬天,想去吗?3、读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4、这节课

31、我们就去感受一下松坊溪雪景,好吗?二、初读课文,体会美。1、理清脉络。(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松坊溪的雪景。(2)先写了(雪中的景色),再写了(雪后)的景色。2、初读感悟美。(1)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9-18自然段,感受一下松坊溪的冬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反馈。(3)、用不同的句式说一句赞美松坊溪冬天的话。3、过渡:松坊溪的冬天美在哪里呢?三、研读课文,感悟美。(一)研读“下雪了”一层1、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9-18自然段,请你选择你认为写得最美的一个句子,读一读,想一想,美在哪里呢?把你读懂的,体会到的告诉大家。2、朗读、交流。重点点拨:(1)、像棉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

32、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课文把“在风中飞舞”的雪比作棉絮、芦花、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连用三个比喻写出了雪花轻、柔而洁白的特点,还写出了雪下得很大,雪在空中飞舞有许多种姿态。(2)、溪中的大溪石上和小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增强了动感,把溪石写得栩栩如生。(3)、好像松坊村有一座白玉雕出来的桥,搭在松坊溪上了。想象“白玉雕出来的桥是什么样子的?这样比喻有什么作用?(石桥落满雪,洁白如玉,描写出了雪中石桥的美丽。)3、齐读9-13节(二)、研读“雪止了”

33、一层。1、师:雪中的松坊溪多美啊,那么雪后的松坊溪又美在哪里呢?我们分小组研读。2、明确研读任务:(1)第14-18自然段总写了(),按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先写(),再写(),最后写了()。(2)16、17两个自然段作者是站在(),先向()看,再向()看,最后向()看。(3)我还从()(词、句、或段)体会到了雪后松坊溪的美,因为()。3、学生分学习小组研读。4、讨论交流。重点研读:(1)“我看见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发亮的白雪世界”是指远山、石桥、溪石的雪影倒映在溪水中的美丽景象。(2)水中的溪鱼有什么特点?(一群又一群、多;色彩艳丽、美;姿态、动作迅速、活。要求读出情趣。)分两大组

34、比读,比比谁读得有情趣。(3)为什么写雪后景色要写溪鱼?(静中有动、寒中有暖、洁白中有色彩,严寒中蕴含着生机。预示春的到来,使人回味无穷。)指导感情朗读。四、小结课文。五、读读背背,积累语言。自读9-18自然段,下面的三道题目任选一题。1、选择喜欢的段落或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在座的老师或同学听。2、选择其中一句或几句有感情地背一背。3、选择其中一两句特别喜欢的句子抄在日记本上。六、欣赏描写冬天的段落。1、简介郭风。2、配乐读郭风的诗。3、配乐读雪夜的小山村七、小结延伸。这节课我们欣赏了松坊溪美丽的雪景,那么课文中其他的段落在写些什么呢?也有这么美吗?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八、布置课外作业。任选一题:

35、完成时间:一星期完成方式:独立完成或小组合作完成。作业内容:1、收集有关描写冬天的文章或句子,编成文集或小报。2、模仿课文的写法,选一处景物有详有略地介绍家乡冬天的景色。教学设计方案 篇9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阮恒无私奉献的品格。2、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3、学会本课11个生字,掌握“孤儿院、休克、输血、颤抖、迫在眉睫、草垫、擦拭、呜咽、抽泣、竭力、轻柔”等词语。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的复杂心情;继续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其中,前者还是教学难点。三、课时:2课时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第一课时基本教法:指

36、导学生用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方法读懂重点语句,进而读懂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名言导入,揭示课题1、导语:我们中国有句古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思是说,有朋友自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写的就是朋友间的故事。2、揭示课题:20、她是我的朋友二、检查预习效果,教学生字1、检查朗读课前老师要求大家读读课文,现在就请两个组的同学用开火车的形式读。一个同学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字音都读准了吗?(注意正音)2、教学生字这一课共有11个生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把它记住(重点指导读准“输”、“试”的读音)。3、再读课文三、

37、引导学生交流初步的阅读感受,并质疑问难。1、请同学们再看看课文,想一想,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要点:知道小女孩伤势严重,要马上输血。知道了小男孩为小女孩输血。)2、小女孩伤势严重,输血迫在眉睫,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3、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想还有什么疑问,把你最想知道的问题提出来。(主要问题:小男孩在献血时,心里怎么想?)(板:内心活动)四、探究小男孩献血时的内心活动1、要想知道小男孩献血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就要从小男孩献血过程中神态、动作入手。(板:神态、动作) 预习时,同学们已经把有关描写小男孩动作、神态的句子画了出来,现在同桌交流一下,看看找的是不是一样。2、我们要从小男孩的神态、动

38、作去想象他的内心,思考练习2的句子可以帮我们的忙。出示课件1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来,然后又举起来。(阮恒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先指名读重点句,再问课文提了什么问题。2、请同学们再把这个句子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模仿阮恒的动作,想象阮恒的内心,他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让学生在读句和动作的模仿中体会到:阮恒心里很害怕,举手时才会发抖,才会把手放下,但一想到如果没有马上献血,小女孩就会死去,所以又把手举起来。联系爬天都峰理解犹豫的心情。(板书:举放举犹豫)3、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阮恒的心情。(1)指名读。(

39、2)老师范读。老师也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大家比一比,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读。你们自己再把句子读一读,体会小男孩害怕、犹豫的心情。(3)再指名读。(4)从同学的朗读中,老师仿佛看到了小男孩输血前的害怕、犹豫,却又不乏勇敢,全班一起把这个句子有感情地朗读一遍。(三)重点句2、3、41、终于有个孩子愿意为小女孩输血了,他就是阮恒,输血前,他害怕过、犹豫过,但是仍然数他最勇敢,只有他愿意为小女孩献血。在输血过程中,他又是怎么想的?请同学们分小组学习,一组讨论一个重点句,先提问题,再想答案。等会儿,每组一个同学在班上汇报。2、小组讨论。3、重点句2(1) 课件2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

40、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疼吗?阮恒?”医生问道。阮恒摇摇头。(2)哪个小组汇报一下,刚才你们提了什么问题?找到什么答案?(问题:阮恒为什么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发抖?为什么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板:啜泣、捂)(答案要点:阮恒心里越来越害怕,所以他突然啜泣一下,而且全身发抖;他想掩饰自己的害怕,所以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板:害怕、掩饰)(3)小结。血就从阮恒的身上抽出来了,此时,他心里越来越害怕,越来越痛苦,但是为了救那个小女孩,他却在掩饰自己的这种害怕和痛苦,多么可爱可敬的小男孩啊!4、重点句3(1) 出示课件3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医生又问是不是针剌疼了他

41、,他又摇了摇了头。(2)哪个小组来说一说?(问题:阮恒过了一会儿,为什么又哭了?为什么又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板:呜咽、掩盖)(答案要点:阮恒心里越来越害怕,越痛苦,所以又哭了。他不想影响给小女孩输血,所以又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板:更害怕、又掩饰)5、重点句4(1)出示课件4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2)哪个组要汇报?(问题:他那不时的啜泣为什么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为什么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答案要点:阮恒心里更害怕,更痛苦,所以总是不停地哭,但是他仍然在想救小女孩,所以竭力制止抽泣,掩饰自己的

42、害怕。)(板:非常害怕、竭力掩饰)6、小结。阮恒在献血的过程中,从啜泣一下,到又开始呜咽,到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说明什么?他一次又一次地掩饰自己的害怕,又说明什么?7、感情朗读。(1)出示课件5请同学们看屏幕,仔细观察小男孩的神情、动作,想象他可能在想些什么,然后把这几个重点句有感情地读一读。(2)谁来读给大家听,把自己认为读得最好地方读出来。五、人物评价阮恒在献血的过程 有过害怕,甚至是非常害怕,你认为他可爱吗?说说你们的看法。六、布置作业回去把课文读熟,也可以把课文中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教学设计方案 篇10一、导语激兴同学们,在唐代的诗坛上,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几乎一生都在流浪,成都的一个草堂成为他短暂安定生活的见证;他几乎终生都在痛苦,沉郁顿挫成为他诗歌风格的最权威的概括。一场战争撕碎了他的心,带给他常人难以忍受的折磨;多种疾病毁灭了他的躯体,最后病死在湘江的一叶小舟上。他,就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诗:登高。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要领悟这首诗歌的意境,总结领悟诗歌意境的一般方法。读这首诗,我们能看到诗人焦虑的目光,能听到诗人无奈的叹息,更能感受到诗人心灵的震颤,现在,就让我们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