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空气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958729 上传时间:2022-01-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空气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化学空气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化学空气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化学空气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化学空气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空气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空气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化学空气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化学空气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一、教材分析从知识结构来说:空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教材选择了空气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承接了小学对空气知识的介绍,更重要的是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通过对它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而且,选择以空气为主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

2、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从能力培养来说:从看图了解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开始,到做仿照实验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再到看图片认识空气的主要用途和保护空气,可以说教材深入浅出,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一个合理的思维方式。从感情培养来说: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使学生又一次认识到生活中的自然科学知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二、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可以开始尝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但是现时的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调控能力还不够,学习过程中还需要教师的严格要求。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

3、过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要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练习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课题的关键。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2、情感目标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

4、然的情感。3、技能目标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用途,并认识空气污染的危害。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的方法。五、学法指导1、收集有关材料,对有关知识有初步了解。2、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如何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六、教学方法的确定学生对空气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内容的安排既不能与小学自然课中的知识重复,又应以此为基础。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

5、系,并逐步深入。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保护空气(污染与保护)总的来说,本课题教学是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所以,本节课题采用自主学习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1、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可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出主题,并以仿照实验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2、让学生事先收集资料和图片,并根据收集的资料归纳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3、让学生收集有关空气污染的.照片、漫画、短文等资料,完成有关空气污染的调查报告,并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收集本地的空气质量日报,绘制图表。我把本课题分为两节课,下面主要讲述第一

6、课时的教学过程。七、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内容:出示拉瓦锡的照片以及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装置的图片,并讲述拉瓦锡发现空气组成的故事。提出问题:拉瓦锡在实验过程中是如何发现气体减少1/5的?2、通过抢答,巩固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内容:仿照这个著名实验的原则,我们也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展示实验所需的仪器,并组织学生抢答下列问题:(1)有关仪器的(2)集气瓶中有物质吗?(3)谁能说出空气的成分有哪些?要求学生按教材中图23连接装置并实验,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3、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

7、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内容: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分析原因吗?请把看到的现象及你的分析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分析:(1)、实验成功,描述现象;(2)、实验失败,寻找原因。小结: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瓶内的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4、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讨论与思考下列问题(1)该实验装置中,如果烧杯中的水足量,请问水会充满整个集气瓶吗?为什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根据拉瓦锡的研究结果,氧气约占1/5,如果实验时集气瓶中的水面小于1/

8、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不会,因为空气中含有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存在。第二个问题的结果:水面上升不满1/5的原因有:装置漏气或红磷不足等;当氧气含量低时,红磷不能继续燃烧。5、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规范表达能力。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师生共同归纳空气的主要成分:由与红磷反应的气体(氧气)和与红磷不反应的气体(氮气)组成。6、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可清晰地掌握概念。比较: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小结: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这样的物质叫做混合物。而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7、作业:完成课本有关练习。板书设计课题1空气【化学空气教学设计】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