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工程领域培养方案2010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975074 上传时间:2022-01-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环境工程领域培养方案2010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环境工程领域培养方案2010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环境工程领域培养方案2010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环境工程领域培养方案2010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环境工程领域培养方案2010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3. 环境工程领域培养方案( 2010 版)一、培养目标和要求培养全日制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旨在主动适 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环境工程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 求,也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和进一步完善专业学位教育制 度的需要。为此,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应达到以下培养目 标和要求。(一)培养目标 全日制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熟练掌握 环境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宽广的专业知识。 侧重于培养掌 握解决环境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先进技术与方法, 具有创新意识, 能 独立进行环境工程技术研发、 工程设计、运行和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是为本领域

2、覆盖范围内的工业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 工程设计和 研究院所等有关单位培养基础扎实、 素质全面、 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 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二)培养要求 为了达到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 应满 足以下要求: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 工作作风,身心健康。2掌握所从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领域 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 以及工程管理等能力。3掌握一门外国语。二、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

3、习年限一般为 2年,最长不超过 4 年。三、培养方式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1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 实行多学科综合、 宽口径的培养方式。 总学分数最低不少于 24 个学分。2 实践教学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鼓励 工程硕士研究生到企事业单位实习, 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 合的方式。 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 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 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 1 年。3. 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 景。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实行学分制。 课程学习包括公共课程、 基础 理论课程、专

4、业技术类课程、选修课四部分。其中,学位课至少 16 学分,选修课至少 4学分,实践教学 4学分,总学分不得少于 24 学 分。选修课一般由学生自主选择, 导师同意即可修课。 课程设置如下:(一)课程学习(1)公共课程( 5 学分)1. 英语 3 学分2. 自然辩证法 2 学分( 2 )基础理论课程( 6 学分)1. 工程数学2. 环境污染化学2 学分3. 环境监测与评价2 学分( 3)专业技术类课程( 5 学分)1. 环境生物工程 3 学 分2. 固体废物处置与利用2 学分( 4)选修课(至少 4 学分,任选 2 门)1. 环境工程研究进展2 学分2. 废水处理与利用2 学分3. 环境生物学3

5、 学分4. 环境毒理学 2 学 分5. 大气污染治理与技术2 学分6. 生态工程学原理2 学分7. 环境微生物学2 学分8. 环境影响评价2 学分9. 环境管理学3 学分10. 土壤污染与防治2 学分除上述课程外,其它选修课可在全校开课范围内选修相应学分。(二)实践教学( 4 学分) 全日制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读期间至少应有 6 个月以上 的工程实习实践环节 (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不少于 1 年), 可进入校企合作建立的生产实习基地或者学校的中试车间或者相关 领域企业或管理部门学习和掌握工程技术。所获得 4 学分算入总学五、学位论文(一)选题及开题报告1. 选题:全日制环境工程领域

6、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课题应来 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 可涉及环境工程领域的新 产品、新工艺、新过程、新技术、新材料、新软件或新装备的研制、 开发、放大、设计与优化。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也可以是某 一个大项目中的子项目。 论文所涉及的课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 作量,论文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和一定的创新性,必须 要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2. 开题报告:研究生在进入论文阶段前必须进行开题论证,完 成开题报告。在经过阅读大量文献和调研之后,选定论文题目,对拟 完成的论文意义、内容、研究方法、试验手段、理论分析、达到的结 果在校、企导师共同参与下并得到 3-5 人

7、以上的导师小组评议通过后 方可进入论文阶段。 其中,论文自开题后到答辩的实际工作时间不应 少于一年。(二)论文形式与内容1. 学位论文形式本领域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形式可以是工程设计或工程研究论文, 论文要求参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论文撰写 格式与标准”。2. 学位论文的内容论文的内容可以是: 工程设计与研究、 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 研究、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工程管理等。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 术要求和工作量, 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 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 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三)导师制度工程硕士培养尽可能实行双导师制。 即由培养高

8、校和工程硕士研 究生实习所在单位各选定一名指导老师, 所在单位的指导老师为合作 指导老师,联合实施培养, 目的在于选题更加符合企业发展需要、保 证经费支持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论文研究方 向,成立指导小组对学生论文的完成进行集体指导。 论文工作须在导 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六、论文评审与答辩1. 学位论文的评审着重审核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 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审核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 作量;审核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审核其新 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审核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等方面。本领域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形式要求

9、参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职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论文撰写格式与标准” 。2. 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 有的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3. 学位论文实行校内评阅,应有 2 名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 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应有来自工程实践领域的专家,或至少有 1 名校内另一相近、 相邻一级学科的硕士生导师。 其中 1 位不同意答辩 时,可再请 1 位评阅,至少有 2 位专家明确表明具备学位论文水平, 同意答辩时,方可组织答辩。答辩委员会应由 3-5 位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组成(不含作者导 师)。七、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及实习实践环节,取得规定学分,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 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符合学校规定, 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由校学位 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并颁发国家统一印制的硕 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证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