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防雷检测专业技术人员能力认定考试复习参考题库(仅供参考)防雷检测专业技术人员能力认定考试复习参考题库一、法律法规部分一、填空1、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是国家法律,已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于(2000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2、在我国现行法律中,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明确规定了防雷工作的组织管理部门,即(各级气象主管机构)。3、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规定: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对可能遭受雷击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的(检测工作)。4、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规定:“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应当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5、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规
2、定,使用不符合使用要求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6、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国务院令第570号)已经国务院第98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10年4月1日)起施行。7、雷电易发区内的矿区、旅游景点或者投入使用的建(构)筑物、设施需要单独安装雷电防护装置的,雷电防护装置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由(县级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负责。8、违反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按照权限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1)无资质或者超越资质许可范围从事雷电防护装置检测的;2)在雷电防护装置检测中弄虚作假的。9、按照国家有关规
3、定,建(构)筑物、场所和设施应当安装防雷装置的,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并进行(定期检测)。10、从事防雷装置检测的单位应当取得(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颁发的资质证。11、xx省气象条例规定,不具备防雷装置检测资质,擅自从事防雷装置检测的,处以(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12、根据国家和本省规定应当安装防雷装置的场所或者设施,按照(防雷技术规范、技术标准)安装防雷装置。13、防雷装置的所有者应当加强对防雷装置的(维护、保养),并实施定期检测。14、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经2011年7月11日中国气象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以中国气象局第20号
4、令形式发布,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15、防雷减灾是指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的活动,包括雷电和雷电灾害的(研究、监测、预警、防护)以及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等。16、防雷减灾工作,实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17、防雷减灾管理办法所称防雷装置是指(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及其连接导体)等构成的,用以防御雷电灾害的设施或者系统。18、出具检测报告的防雷装置检测机构,应当对(隐蔽工程)进行逐项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负责。19、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规定:投入使用后的防雷装置实行(定期检测制度)。防雷装置检测应当(每年)一次,对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场所的防雷装置应当(每
5、半年)检测一次。20、防雷装置检测机构在检测过程中,必须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21、从事防雷检测的机构实行(资质认定制度)。22、(防雷装置检测报告)作为竣工验收的技术依据。23、(省级气象学会)负责本省雷电防护装置检测人员能力认定工作。24、防雷减灾管理办法规定被许可单位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资质的,有关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给予警告,可以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已取得资质的,撤销其许可证书;被许可单位(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资质认定。25、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使用要求),并接受当地气象主管机构的(监督检查)。26、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
6、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雷减灾工作。未设气象主管机构的,其防雷减灾工作由(上一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27、防雷装置实行定期检测制度。防雷装置检测(每年)一次。油库、气库、化学品仓库、加油站及其他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销售、贮存场所的防雷装置每(半年)检测一次。28、防雷装置检测单位未按核定的(检测项目、范围和防雷技术规范、技术标准)进行检测的,气象主管机构给予警告,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可并处5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29、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第31号局长令)自(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30、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全国防雷装置检测资质
7、的(监督管理工作)。31、省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防雷装置检测资质的(管理和认定)工作。32、防雷装置检测资质等级分为(甲、乙)两级。33、申请乙级资质的单位应当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人员不少于(一名),中级技术职称人员不少于(三名)。34、申请甲级资质的单位应当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人员不少于(二名),中级技术职称人员不少于(六名)。35、乙级资质检测单位技术负责人应当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从事防雷装置检测等工作(三年)以上,并具备相应资质等级要求的(防雷装置检测专业知识和能力)。36、甲级资质检测单位技术负责人应当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从事防雷装置检测工作(五年)以上,并具备相应资质等级要求
8、的(防雷装置检测专业知识和能力)。37、从事防雷装置检测工作的人员应当具有(从事防雷装置检测的能力)。38、防雷装置检测资质证有效期为(五年)。39、防雷装置检测资质管理实行(年度报告制度)。40、防雷装置检测单位应当从取得资质证后的(次年)起,在每年的(第二季度)向资质认定机构报送(年度报告)。41、取得防雷装置检测资质的单位,应当在资质证有效期满(三个月前),向原认定机构提出(延续申请)。42、取得防雷装置检测资质的单位,应当按照(资质等级)承担相应的防雷装置检测工作。43、禁止(无资质证或者超出资质等级)承接防雷装置检测,禁止转包或者违法分包。44、防雷装置检测单位不得与其检测项目的(设
9、计、施工单位)以及所使用的防雷产品(生产、销售)单位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45、取得防雷装置检测资格证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得同时在(两个)以上防雷装置检测资质单位执业。46、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雷电防护装置的设计、施工,可以由取得相应建设、公路、水路、铁路、民航、水利、电力、核电、通信等(专业工程)设计、施工资质的单位承担。47、油库、气库、弹药库、化学品仓库和烟花爆竹、石化等易燃易爆建设工程和场所,雷电易发区内的矿区、旅游景点或者投入使用的建(构)筑物、设施等需要单独安装雷电防护装置的场所,以及雷电风险高且没有防雷标准规范、需要进行特殊论证的大型项目,其雷电防护装置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
10、收由(县级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负责。48、气象行政许可实施办法规定,气象主管机构在审查气象行政许可申请时,涉及(专业知识或者技术问题)需要评审、评价或者检测的,可以委托专业机构或者专家进行评审、评价或者检测,并由专业机构或者专家出具评审、评价或者检测报告。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参考(评审、评价建议或者检测报告)作出行政许可决定。49、气象行政许可实施办法规定,(涂改、伪造、倒卖、出租、出借)气象行政许可证件,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气象行政许可的,由有关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给予警告,责令改正,撤销该气象行政许可,可以并处三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50、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自(2010
11、年1月20日)经国务院第98次常委会议通过以来,至2017年底共经了(两)次修改。二、选择题(含单项和多项)1、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于(C)开始正式实施。A.1999年10月31日B.1999年5月18日C.2000年1月1日 D.2000年3月1日2、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应当符合( B )规定的使用要求。A.省级气象主管机构 B.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C.中国气象学会 D.中国防雷研究会3、防雷减灾是指防御和减轻雷电的活动,包括对雷电灾害的(ABCD )A.研究 B.监测 C.预警D.防护4、防雷装置检测单位在检测过程中,(C)A.执行自己的规定B.执行本部门技术规定C.必须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和
12、规范D.行业规定5、从事(B)人员必须通过省级气象学会组织的能力认定,并取得其出具的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能力评价证明。A.防雷工程专业设计人员B.防雷装置检测人员C.防雷工程专业施工人员D.防雷装置设计审核人员6、防雷装置检测资质证由下列单位统一印制(A)A.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B.省级气象主管机构C.市级气象主管机构D.省气象学会7、甲级资质单位的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应不少于(B )A.一名B.二名C.三名D.四名8、防雷装置检测资质证的有效期为(C)A.一年B.三年C.五年D.长期9、对从事防雷装置检测的单位实行:(B )A.资格管理制度B.资质管理制度C.行业管理 D.自律管理10、应当安装防雷
13、装置的范围是(ABCD )A建筑物防雷设计范围规定的一、二、三类防雷建(构)筑物;B石油、化工生产或者储存场所;C电力生产设施和输配电系统;D邮电通信、交通运输、广播电视、医疗卫生、金融证券、计算机信息等社会公共服务系统的主要设施。11、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规定,从事雷电防护装置检测的单位应当取得(B ) 颁发的资质证。A.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 B.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 C.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D.市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12、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规定,在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施工、检测中弄虚作假的,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按照权限责令(ABC)。
14、A.停止违法行为,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B.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C.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D.取消设计、施工、检测资质证。13、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规定,无资质或者超越资质许可范围从事雷电防护装置检测的,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按照权限责令(ABC) 。A.停止违法行为,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B.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C.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D.取消设计、施工、检测资质证。14.气象行政许可实施办法规定,超越气象行政许可范围进行活动的,由有关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给予( ABC )。A.警告; B.责令改正,撤销该气象行政
15、许可,可以并处三万元以下罚款;C.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D.取消行政许可。三、简答题1、什么叫防雷减灾?答:雷电灾害防御(或称防雷减灾),是指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的活动,包括雷电和雷电灾害的研究、监测、预警、风险评估、防护以及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等。(中国气象局24号令)2、简述防雷减灾工作的原则。答:防雷减灾工作,实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中国气象局24号令)3、什么叫防雷装置?答:防雷装置是指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及其连接导体等构成的,用以防御雷电灾害的设施或者系统。(中国气象局24号令)4、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在雷电灾害防御中的职责是什么?答:气象法规定
16、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对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管理,并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对可能遭受雷击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的检测工作。5、简述甲、乙两级防雷装置检测资质从事检测的范围。答:甲级资质单位可以从事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的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建(构)筑物的防雷装置的检测。乙级资质单位可以从事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的第三类建(构)筑物的防雷装置的检测。(中国气象局31号令)6、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规定的从事防雷装置检测的单位应当具备哪些条件?答:(一)有法人资格;(二)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必要的设备、设施;(三)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四)有完备的技术和质量管理制度;(五)国
17、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其他条件。7、雷电防护装置的安装应当符合什么要求?答:根据气象法规定,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应当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四、问答题:1、申请防雷装置检测资质的单位应当具备哪些基本条件?(中国气象局31号令)答:(一)独立法人资格;(二)具有满足防雷装置检测业务需要的经营场所;(三)从事防雷装置检测工作的人员应当具有从事防雷防雷装置检测的能力和水平,并在其从业单位参加社会保险;(四)具有防雷装置检测质量管理体系,并有健全的技术、档案和安全管理制度;(五)具有与所申请资质等级相适应的防雷装置检测能力和良好信誉;(六)用于防雷装置检测的专用仪器设备应当经法定计量检
18、定机构检定或校准,并在有效期内。2、申请乙级资质的单位除了符合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管理办法的基本条件外,还应当同时符合哪些条件?(中国气象局31号令)答:(一)具有与承担业务相适应的防雷装置检测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不少于一名,具有中级技术职称的不少于三名;技术负责人应当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从事防雷装置检测等工作三年以上,并具备相应资质等级要求的防雷装置检测专业知识和能力;(二)具有满足相应技术标准的专业设备。3、申请防雷装置检测的乙级资质的单位应当提交哪些书面材料?(中国气象局31号令)答:(一)防雷装置检测资质申请表;(二)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正、副本的原件及复
19、印件;(三)专业技术人员简表,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职称证书、身份证明、劳动合同、社会保险关系证明的原件及复印件;(四)防雷装置检测质量管理手册;(五)经营场所产权证明或租赁合同的原件及复印件;(六)仪器、设备及相关设施清单;(七)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复印件。4、防雷减灾法律法规规定了防雷装置的检测周期,请简述理由。答:理由主要有二条,(1)安全工作责任重大,必须做到万无一失。防雷工作是安全工作的一部分,必须做到万无一失。(2)自然界中能够引起防雷装置失效的原因很多,如:由于修缮建(构)筑物或者建(构)筑物本身的变形使防雷装置的保护情况发生变化;因挖土方、敷设其它管(线)路或者种植树木而挖断接地装置;
20、因锈蚀或者机械力的损伤而折断明装导体;接闪器因接受雷击而熔化或折断;断接卡因为有腐蚀等造成接触不良。鉴于以上原因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等规章都具体规定了防雷装置的检测周期。5、案例分析:某防雷装置检测单位具有雷电防护装置检测乙级资质,在参加防雷装置检测中通过招投标,中标了一预计雷击次数0.25次/a的一般性民用建筑物的防雷装置检测,建筑物完成后该检测单位对全部检测项目进行了检测,相应的检测结果都在允许范围之内,然后向被检单位出具了合格检测报告,检测报告有检测人员、校核人员和现场负责人签字。请问从事项目防雷装置检测单位是否存在违法?答:有以下三个方面存在违法行为:(一)首选是超资质从事防雷装置检测。因
21、为预计雷击次数0.25次/a的一般性民用建筑物,属于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应按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第四十五条、贵州省气象条例第三十二条、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第三十四条相关规定处罚。(二)检测程序不符合标准要求。防雷装置第一次检测并不只是投入使用后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检测,还包括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防雷装置施工过程中的检测。对于竣工验收检测显然属于后一种,即通过过程检测和竣工检测,对原始记录进行综合分析整理才出具检测报告(建筑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 214312015)。该检测没有过程检测,属于在检测中弄虚作假,应按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第四十五条、贵州省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第十六条相关规定处罚)(三)检测报告的
22、签字不符合要求。检测报告除检测人员、校核人员签字外,还应由技术负责人签字,不应由现场负责人签字,现场负责人只能是在检测原始记录上签字(建筑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 214312015)。属于出具不合格检测报告,因没有技术负责人的签字就不能确认该检测报告结论的正确性。应根据情节按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或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第四十五条(二)进行处罚。6、案例分析:某县一县道旁新修一加油站,某一具有乙级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的检测单位通过招投标中标该新加油站的防雷装置检测,但由于加油站的防雷装置检测应当具有甲级资质,于是该中标乙级资质检测单位又将该检测项目转由一省外具有甲级雷电防护
23、装置检测资质单位进行检测(检测报告盖的是一省外甲级检测单位印章,检测人员签名则为乙级资质单位人员),检测后出具合格检测报告,项目业主方根据已取得的检测报告向该县气象主管机构申请防雷装置验收,该县气象主管机构出具验收合格报告。请问该案例中业主方、县气象主管机构和检测单位是否存在违法行为?答:有以下违法行为:(一)业主方:存在建设工程防雷未申请设计审核即施工。业主方新建加油站时其防雷装置未审请设计审核,即进行施工建设;在竣工投入使用前才向所在县气象主管机构提交检测报告等材料申请竣工验收。违反贵州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第三十二条、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第三十四条、贵州省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相关规
24、定,应视情节给予相应处罚。(二)县气象主管机构:存在行政许可未履行法定职责。主要违法事实是:该防雷建设工程在没有申请施工图防雷进行设计审核的情况下,该县气象主管机构受理了该防雷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出具验收合格报告;竣工验收申请材料不全,仅以检测报告作为验收依据(应当提交竣工验收申请表和通过设计审核的施工、竣工图等材料,不需要提交防雷装置检测报告,竣工验收所需检测报告应由气象主管机构委托开展取得),属于不符合法定条件。应按贵州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第三十三条相关规定处罚。(三)检测单位:超资质从事检测。加油站一般至少属于第二类防雷建筑,应由取得甲级防雷装置检测单位承担;借用(挂靠)资质。由于检测单位明
25、知自身资质不具备从事二类防雷装置检测的能力,借用(挂靠)省外甲级单位资质(从检测人员为乙级资质单位人员,而在盖有甲级资质单位公章判定为借用)。因此,应对乙级资质单位按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第四十五条、贵州省气象条例第三十二条、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第三十四条、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对出借资质的甲级资质单位按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管理办法第三十五条、气象行政许可实施办法第四十一条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罚。二、专业知识部分一、填空题1、电磁感应是由于雷电流迅速变化,在它周围的空间产生瞬变的强电磁场,使附近导体上感应出很高的电动势。由雷电引起的电磁感应事故原因有磁场感应和电场感应两种
26、途径。2、不在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防雷类别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宜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3、防雷装置性能检测应施行检测技术规范,当没有相应的检测规范时,可参考施行设计规范。4、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引下线应不少于2根,其平均间距分别不大于12m、18m、25m。采用建筑物柱筋做引下线时,外墙柱筋均为防雷引下线。5、进入防雷建筑物的低压线路至少应使用一段金属铠装电缆或护套电缆穿钢管直接埋地引入,其埋地长度不应小于m。6、当信息系统线缆户外采用非屏蔽电缆时,从人孔井或手孔井到机房的引入线应穿钢管埋地引入,埋地长度应大于等于m,且不小于 15 m。7、等电位连接有
27、M 型和S 型两种基本形式。雷达站、导航台、通信基站架空入户线路铁横担应接地,接地电阻宜小于4或不大于10。8、进行雷达站、导航台防雷检测时,应注意检查埋地敷设线路的 走向 ,是否穿 金属管或金属线槽 。9、金属储罐顶壁厚 4 mm时,应装设避雷针。壁厚 4 mm时,可不装设避雷针,但应不少于2处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10、传统接闪器的 防护效果和保护范围 仍然是技术标准认可的,新型接闪器件的接闪效果和保护范围,在没有国家标准认可的情况下,仍然视为一般 接闪装置 。11、制作长度为1-2m的避雷针,用圆钢时直径不应小于16mm;钢管直径不应小于25mm。12、独立避雷针和架空避雷线(网)
28、支柱及其接地装置至被保护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3m,即针或避雷线支柱与建筑物外墙的距离应大于3m。13、防雷装置现场检测不应少于二人,原始检测数据需经复核无误后,填入检测原始记录表。14、接地电阻的现场测试应在连续天晴三日后才能进行。15、检测原始记录一律用蓝黑墨水或碳素墨水填写,不允许涂改,当经过复核确认有误时,应在有二名检测人员在场情况下,在需修改数据上画两条水平线,将正确的数据填写在被修改数据的右上方,在场人员在原始记录复核栏签名。16、建筑物引下线可采用圆钢或扁钢,宜优先采用圆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17、高度不超过40m的烟囱,可只设一根引下线,超过40m时应设两根引下线。烟囱
29、的引下线采用圆钢时,其直径不应小于12 mm;采用扁钢时,截面不应小于100mm2,厚度不小于4mm。18、当非金属烟囱无法采用单支或双支接闪杆保护时,应在烟囱口装设环形接闪带,并应对称布置三支高出烟囱口不低于0.5m的接闪杆。19、人工雷暴观测资料来源于人工气象观测记录,缺陷是不能确定闪电的经纬度和强度。20、省档案馆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其信息系统机房应按A级雷电防护等级考虑。21、银行金融业省、市级信息系统雷电防护等级至少应为B级,其机房应采取全屏蔽措施。22、易燃易爆场所钢油罐的防雷接地点不应小于两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卸油场地防静电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0 。23、埋于土
30、壤中的人工垂直接地体宜采用角钢、钢管或圆钢;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水平接地体宜采用扁钢或圆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0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100mm2其厚度不应小于4mm;角钢厚度不应小于4mm;钢管壁厚不应小于3.5mm。24、防雷装置检测的项目有:接闪器、引下线、线路敷设、等电位连接、接地装置检测。25、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某油库100吨露天油罐宜按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采取防护措施。26、属于第二类防雷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壁后大于4mm时,可不装设接闪器,但应接地,其接地点不应少于2处,两接地点间距离不宜大于30m,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27、重要的信息系统为减少电
31、磁干扰、雷击电磁脉冲的危害,主机房、电气线路应采取屏蔽措施。28、防雷装置检测单位应具备的基本的技术文件有质量管理手册、检测实施细则、检测报告表。29、检测方案中防雷环境的调查包含建筑物防雷类别、建筑物防雷措施、线路敷设路径等。30、防直击雷接地宜和防雷电感应、电气设备、信息系统等接地共用同一接地装置,并宜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当不共用不相连时,两者间在地中的距离应符合规范的要求,但不应小于2m。31、地区雷暴强度等级根据年平均雷暴日数划分。该数据来源于国家权威部门的公布的当地人工气象观测记录,而非雷电监测网监测统计数据32、雷电防护区的确定是一个理论上的划分,几乎无法对应物理实体。实际操作中,
32、是简易将建筑物外面部分归为LPZ0区,建筑物外墙内划为LPZ1区,内墙内的空间认为是LPZ2区,以此延推。33、当外来导电物、电力线、通信线在不同地点进入建筑物时,宜在建筑物基础钢筋地圈梁上,设置闭合的等电位连接带。34、不合格防雷装置整改不属于新建、改建、扩建,应按照15D500系列“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实施。35、三类防雷建筑物首次雷电流幅值分别为200 kA、150 kA、100 kA,其雷电流陡度di/dt分别为20kA/s、15kA/s、10 kA/s。36、一座48层的高层大厦,在接地装置共用的情况下,应在低压电源线路引入的总配电箱、配电柜处装设级试验的电涌保护器,电涌保护器的电
33、压保护水平应小于或等于2.5Kv,在无法确定保护模式的冲击电流时,每一保护模式的冲击电流值应取等于或大于12.5kA。37、SPD也称电涌保护器,它是一种利用非线性元件,用以限制瞬态过电压和过电流的器件。电源SPD的关键原件是压敏电阻,其正常情况下是高阻状态,泄漏电流仅是微安级。38、大型石油化工总厂的原油泵房,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其内部金属跨接、等电位接地是防雷装置安全检测的重点内容。金属阀门、法兰盘等连接处的过渡电阻大于0.03时,连接处应用金属线跨接。39、接入信号线路的电涌保护器内部一般有一个限流电阻,当该电阻小于1时,对网速几乎没影响,该电阻小于2时,网速显著变慢,该电阻大于2时
34、网络将造成阻塞。40、一般情况下,带视窗的电源电涌保护器视窗颜色为绿色时,表明该SPD模块正常,颜色为黄色时,表明该SPD模块性能已劣化,颜色为红色时,表明该SPD模块已损坏应更换。41、限压型电涌保护器损坏的典型特征是短路,因此,其应安装在空开之后或在其前端设置一个RCD(漏电保护器)。42、架空避雷线宜采用截面不小于50mm2的镀锌钢铰线,每股线直径不小于1.7mm 。43、进入建筑物的外来导电物均应在LPZ0B区与LPZ1区的界面处做等电位连接。金属管道是直接与建筑物基础钢筋相连,信息线路则是通过电涌保护器进行等电位连接。44、测试独立接闪杆接地电阻时,宜在杆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个测试一
35、次,接地电阻值取四次平均值,但最小值方向更反映雷电流入地实际走向。44、测试独立接闪杆接地电阻时,宜在杆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个测试一次,接地电阻值取其中最小值,该值反映入地雷电流实际走向。45、最大持续运行电压UC是220/380V三相配电系统中的电涌保护器(SPD)的一项重要指标,TN制供电系统中安装的SPD的UC不应小于253v。46、新版“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标准图集分别为:15D500 防雷与接地设计施工要点、15D501建筑物防雷设施安装、15D502 等电位联结安装、15D503 利用建筑物金属体做防雷及接地装置安装、15D504 接地装置安装、15D505 古建筑防雷设计与安装。
36、47、烟花爆竹厂火药装填生产车间,属于第一类防雷建筑物,装药工作台面应敷设导电橡胶,且导电橡胶接地电阻宜不大于10。48、防直击雷明敷引下线应在距地面0.3m至1.8m之间装设断接卡,且其人工接地体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不应小于3m。49、信息系统各楼层机房等电位接地端子可由机房内墙柱筋引出,引出连接线应与柱筋可靠焊接。50、多个相邻建筑物涉及同一电子信息系统时,应用两根水平接地体将各建筑物接地装置相互连通。51、粮、棉及易燃物大量集中的露天堆场,宜根据区域防雷技术思路采取防直击雷击措施。52、检测单位应将检测报告连同原始记录及相关资料一并存档,并应保存两年以上。53、防雷装置存在不合格项时,
37、检测单位除应出具检测报告外,还应向委托单位提供整改意见书。54、接闪器应做热镀锌或涂漆等处理。在腐蚀性较强的场所,还应采取加大截面或其它防腐措施。55、采用铜或镀锌扁钢做等电位连接带时,其截面均不应小于50mm2,厚度不宜小于2.5mm。56、GB/T 21431-2015是推荐性国家标准,且仅适用于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检测,因此,防雷检测还应配合使用地标DB52/T537-2008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技术规范等标准。57、测得某防雷设施接地装置的工频接地电阻为15,土壤电阻率为900.m,实际接地体长度为38m,则其接地体有效长度le为60 m,接地电阻换算系数A为1.5,冲击接地电阻为10。58、
38、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QX/T 1102009)是气象行业标准,在其他行业进行这种环境防雷装置检测时,如没有国家标准和其相应行业标准情况下,可以使用该规范。59、金属油灌必须作防雷接地,其接地点不应少于2处,其弧形间距不应大于30 m 。60、等电位连接带与接地装置之间的接地引下线宜采用截面积不小于50mm2的铜芯线或镀锌扁钢。61、防雷电感应措施应符合下要求:当长金属物的阀门、法兰盘等连接处有不少于5根螺栓连接的法兰盘,在非腐蚀环境,可不跨接。62、电源电涌保护器核心元件是压敏电阻,信号线路电涌保护器核心元件是陶瓷放电管;电源电涌保护器测试的是动作电压或称启动电压,信号电涌
39、保护器则是点火电压。63、2010年前投入使用的防雷建筑物,当其防雷装置不符合类别要求时,不应判定其防雷装置不合格,可建议产权单位参照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整改或保持原状。64、利用钢筋混泥土框架结构内金属柱筋做防雷引下线的建筑物,在其断接卡处测试接地电阻时,可不必断开断接卡进行测试。65、高层建筑屋顶的较大金属体可不装接闪器,但应与屋面防雷装置相连;屋面不在直击雷击保护范围内的太阳能热水器、小型卫星接收天线等家用电器,应单设与其不相连的避雷针保护。66、建筑屋顶小型卫星天线(直径小于2m)应设防直击雷接闪杆,接闪杆与卫星天线距离不小于3m且卫星天线基础不应与接闪杆基础相连
40、但宜共用接地装置。67、明敷引下线与电气和电子线路平行敷设时的最小距离不宜小于1m,交叉敷设时宜不小于0.3m。68、信息系统是指建筑物内许多类型的电子装置,包括_计算机、通信设备、控制装置等的统称。69、信息系统宜采取以下的基本屏蔽措施:建筑物和房间的外部设屏蔽措施,以合适的路径敷设线路及线路屏蔽。70、建筑物的防雷应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要求分为三类。建筑屋面避雷带宜闭合敷设,避雷带的截面积、直径(厚度)应符合标准规定的最小值。71、测量变电站、发电厂的大型接地地网时,应使用大电流接地电阻测试仪,且测试电流不宜小于5A。72、直线三极法测试接地装置接地电
41、阻时,电流极与地网边沿的距离为地网对角线长度的4-5 倍,电压极位于电流极与地网边沿之间0.5-0.6处。73、测试线型接地装置接地电阻时,应在接地装置的法线或尾端方向布置测试仪表线。7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击电磁脉冲的措施有:等电位连接和接地、电磁屏蔽、合理布线和安装电涌保护器。75、架空进入住宅小区或建筑的电源线路,入户(小区)线杆铁横担应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最好不大于4。76、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应和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共用,其工频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与防直击雷的接地装置之间的最小距离为3m。77、一般民用炸药仓库是没有炸药的,仅在炸药使用前
42、两小时才临时存放,因此,该处仅仅按照要求设置独立避雷针,进入仓库的通道敷设一定厚度的砾石即可。78、单支避雷针地面保护半径在避雷针高度等于滚球半径情况下为最大,其最大值为滚球半径。避雷针之间的距离等于2倍滚球半径时,两支避雷针互为独立避雷针。79、除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外,金属屋面的建筑物宜利用其作为接闪器,但金属板下面有易燃物品时,其厚度,铁板不应小于4mm,铜板不应小于5mm,铝板不应小于7mm。80、有一座属于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高层大厦,高度超过45米时,尚应采取防侧击雷和等电位的保护措施。可燃性气体放空管路必须装设避雷针,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应高于管口不小于2m,避雷针距管口的水平距离不得小于1
43、m 。81、防雷装置检测仪器应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规定,并在计量检定合格有效期内。82、检测完成后,防雷装置检测单位应出具检测报告,存在不合格项时,还应同时出具整改意见书,并一并交付检测委托单位。83、8/20s冲击电流是指:试验冲击电流脉冲的波前时间为8s,半峰值时间为20s,冲击电流脉冲幅值则根据试验要求确定。84、线型接地体的有效长度按确定,超过有效长度的接地体对雷电几乎泄流效果。85、等电位连接的过渡电阻的测试应采用空载电压4V24V,最小电流为0.2 A的测试仪器进行测量,过渡电阻值一般不应大于0.2 。86、GB50057规范将建筑物防雷措施分为防直击雷、防闪电感应和防雷击电磁脉冲
44、87、某地年平均雷暴日为20天/年,要建一座30米高的水塔,应按第三类防雷建筑物进行设计防雷装置。88、汽车加油加气站内建构筑物,宜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应和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共用,其工频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89、建筑物的接闪器可采用接闪杆、接闪带、接闪网之一或任意组合,新建建筑物竣工后,屋面自然构成组合的接闪网。90、在接闪杆、接闪线的支柱上严禁悬挂电话线、广播线、电视接收天线及低压架空线等。91、信号电涌保护器造成的能量损耗称为插入损耗,其对信息网络危害是:网速减慢、网络难于进行信息传输、彻底断网。92、第一、二类防雷建筑物防雷电感应的措施,当平衡敷设的管道、构架和电缆
45、金属外皮等长金属物,其距净距小于100m时应采用金属线跨接,跨接点的间距应大于30m 。93、TN、220/380V三相系统中的SPD最大持续运行电压Uc应不小于标称电压(Uo=220V)的1.15倍。94、没有劣化显示的模块式电涌保护器,其表面温度接近或大于人体温度时,应请立即更换。95、人工垂直接地体的长度宜为2.5m,人工垂直接地体间及人工水平接地体间的距离宜不小于5m。96、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当其壁厚不小于4mm 时,可不装接闪器,但应接地,且接地点不得少于2处,两接地点间距离不宜大于30m,接地 电阻不应大于30。97、接地装置接地点电阻测试布线方法有直线法和夹角法两种,常用的是直线法。98、金属油(气)罐罐顶金属栏杆宜作为接闪器,利用罐顶作引下线,金属罐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