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2018届高三语文适应性训练试题201806140143.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1398238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玉溪市2018届高三语文适应性训练试题20180614014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云南省玉溪市2018届高三语文适应性训练试题20180614014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云南省玉溪市2018届高三语文适应性训练试题20180614014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云南省玉溪市2018届高三语文适应性训练试题20180614014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玉溪市2018届高三语文适应性训练试题201806140143.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云南省玉溪市2018年高三适应性训练卷语 文 试 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儒家的重义轻利,是不言私利,反对见利忘义,不想因利而害义的观点。从孔子“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论语里仁)中也可以看出,孔子不反对“求富”、“恶贫”的观点。孟子重“义”轻“利”,提倡“以义为先,不必曰利”的观点,也阐明了人们在待人接物中,只有先讲求了“义”,才可追求没有副作用的大利的道理。后来董仲舒讲的“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与朱熹讲的“必以仁义为先”也都是这个道理。因此,关于人的利欲问题,儒家诸子欲于其中找到一个平衡的支点,那

2、就是重义轻利、以义为先。其主旨就是主张在合乎“义”的前提下,去取得正当的、更长远、更大的“利”,从而在这个支点的基础上平衡社会的利益关系,从而发展出一套修身治国之道。由此可见,孟子的义利观着实开创了义与利理论的新篇章,为后世儒家诸子“义”的学说的生生不息奠定了基础。中国儒家“义”的思想千年不衰,其中必然有值得我们当世借鉴的理论。虽然有人认为儒学只是农业文明的产物,是过时的东西,如同“义”这种准则性的学说于当世已经没有价值,但是这些人忽略了儒学对我们民族性格、生存处世方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没有人文精神的调治,社会的发展可能是畸形的。孟子大义为先的思想,激励着近代革命人士为民族大义前赴后继、舍

3、生取义,让民族于危难中重义轻利,不论是在反封建的斗争中还是在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中,重“义”的思想已然成为中国人血液中的因子,融入到危难之时的志士心中。这些思想精华,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凝结和升华为“见义勇为、大义为先”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浩然正气。然而,当今社会中一些人在价值观念上产生混乱,这些人金钱至上,弃精神道义于不顾,发不义之财,得不义之利。此类以利为上的功利主义,是一种缺乏诚信、道义的危险信号。对于生活在和平时期的我们,我们的“义利观”应该与时俱进,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应该欣赏、钦佩并推崇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行为。退一步讲,我们在

4、生活中面对“义”与“利”的冲突时,我们应该合理地平衡这两者的关系,把“义”放在首位,以义统利。毕竟“好义”和“欲利”是两种人性,其中虽有交集但并不是不可共存。于个人而言,正确地看待和处理义和利的关系是做人、立身的大事,我们不可陷于个人的利欲之中,为人处事应见利思义,应在道德与利益的抉择中站到“义”的一方。正如礼记纂言序讲“其截然而裁制也,谓之义”。对于此处之“义”,我认为,截然者,乃界限分明之意;裁制者,乃束缚之意。“义”于我们,更多的应是一种道德的准则与精神上追求的目标,有了“义”的准则约束,我们在“利”的道路上才不会迷失自我。朱子大学章句序中说“及孟子没而其传泯焉,则其书虽存,而知者鲜矣”

5、,或许也是在表达后世的人们对经典的理解越来越浅薄,知者已鲜矣。而大学的结语又重在义利之辨,颇具深意。或许我们着实需要铭记大学的结语,“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由是则使国人以义为先、见利思义;由是则得以国泰民安而天下平;由是才可以实现“明明德于天下”。我们当今需要传承与发展儒家文化“义”中以仁义为先、利益在后的精华思想,让“义”成为我们的行为准则,用“义”这种价值观来引导社会稳步发展,这无疑对当世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选自杨喆义者,宜也对孟子义利观的思考,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孔子看来,追求富有和高贵的地位,厌恶贫穷和低贱的地位,是由人的本性

6、决定的,合情合理,不主张“重义轻利”。B孟子重“义”轻“利”,提倡“以义为先,不必曰利”,是否定人求“利”,认为“义”与“利”发生矛盾时,应该舍“利”。C董仲舒的“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与朱熹的“必以仁义为先”都阐明了只要先讲求了“义”,就可追求大利的道理。D儒家强调的义利观,可以引导人们在协调自己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时找到一个平衡义与利的支点。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首段提及孔子关于“富贵”与“贫贱”的言论,旨在阐明儒家并不是杜绝求利的欲望,一味追求义的。B文中先贤们有关“义”“利”的观点,内容不尽相同,但都论证了在利欲问题上,儒家倡导重义轻

7、利、以义为先。C文章论述近代革命人士舍生取义之举,为阐述儒家义利观对我们的民族思想性格、行为方式的深远影响提供了例证。D文章运用例证法、引证法,从儒家义利观对各时期人们的不同影响的角度,论述了人们对经典的理解越来越淡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名句,体现了儒家的义利观。B现代的人们应该理解、继承和发扬儒家义利观,从而在思想行为中避免唯利是图,践行以义为先。C儒学对我们民族性格、生存处世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自觉地遵守它。D当今社会,我们不能片面地理解儒家的义利观,鄙视那些追求正当物

8、质财富和社会地位的人们。(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4分)瓦下听风彭家河瓦是乡村的外衣。当再次提起瓦的时候,我已远在他乡,多年没有回老家那个小山村。想起故乡,眼前还是当年离开时的景象。绿水青山不见苍老,而我却早生华发。在延而舒缓的群山中,村落就像灌木丛,一簇一簇地分布其间。远远望去,几面灰白的墙壁和青黑的瓦顶在墨绿的草木间若隐若现,仿佛被弯曲山路串起的萌芦挂在重峦之中。看到了瓦,也就看到了家,心里就踏实了。早年乡下没有通电,在漆黑的房顶上,只有几片亮瓦可以透些光亮进来,不过瓦上的落叶和瓦下的蛛网已让光线更加昏暗亮瓦是玻璃制成的,能透光,但看不到瓦外的天空以及

9、树木,要凭借瓦上的声响,才知道房顶上的过客。如果声音是一路“嘀、嘀、跨”地传过来,那一定是一只无聊的猫;如果是急促的沙沙声,肯定是心慌的老鼠在顺着瓦沟跑。更多的时候,只是听听瓦上难以理喻的风,听风在房顶与瓦说些悄悄话。瓦与风总有说不完的话,人听到的,只是极少极少,瓦与风一般都是轻轻冢语。我想,他们谈论的,无非是坎上庄稼的长势啊、西河里的鱼啊、二帽岭上的花啊,因为每年春节前,我爹都要上房扫瓦,扫下的就是麦子、鱼骨头、小树枝这些。瓦仿佛是从不喜欢外出的主妇,风就是一年四季在外面闯荡的男人,一回来就带些外面的小玩意,讲讲外面的小故事,把瓦哄得服服帖帖。当然,有时候瓦与风也会吵嘴甚至打架,夜里总有些瓦

10、从瓦楞间翻起来,与风纠缠,有的还从房顶上落下,摔得粉身碎骨。听到“啪”的一声刺耳脆响,瓦下的主人都会心头一紧,然后不问青红皂白,对着房顶就大骂风,肯定是风的不对,瓦成天默默不语任劳任怨,风过来一会儿,房顶就不得安宁,瓦还要跳楼寻短,难道不是风的错吗?这些,风能说得清吗?风可能受了委屈,一路呜呜着跑了。落下房顶的瓦摔得四分五裂,拋弃在路边。别的瓦仍然低眉信首,与属于自己的那一绺风继续私语,或许他们对风对瓦的性格早已习惯,总有几片瓦会与风一起私奔,也总有几片瓦会宁如玉碎。乡下的故事,不就是这样的吗?瓦只要上了房,盖在檩椽上,往往就是一辈子。要么是仰瓦,要么是扣瓦,仰瓦要上大下小,扣瓦要上小下大。有

11、时,房脊梁上还会垒一排立瓦。每一片仰瓦的大头都要压在上一片仰瓦的小头下,每一片扣瓦的小头都要压在上一片扣瓦的大头下,而且所有的扣瓦都要压住仰瓦的边沿,这样严严实实,一丝不苟,才能遮风挡雨,营造一个温暖的家。瓦有瓦的命运,瓦也有瓦的规矩,乡下人肯定早就读懂了这些。我在乡下教书时,有年在南充人民中路一旧书摊上买回了所有的十月等文学期刊。有一天,我合上杂志,听着瓦上风声,突然明白,每一个人都在羡慕别人的人生,其实每一个人只能经历一种人生,通过小说,可以品味别人的酸甜苦辣,可以经历各种人生。一个人过好自己的人生,此生才有意义,重复或者模仿别人的人生既不可能也毫无意义。从此,无论是出入瓦屋豪庭、身居陋巷

12、还是穿行都市,我都内心恬淡自信,对世间奢华,心如止水。瓦下的孩子都一辈一辈长大,离开了瓦屋,走出了大山。估计都没有多少闲暇回一次老家,更没有多少机会再在瓦下静坐。我相信,每一片青瓦下,都沉睡着一粒怀乡的种子,总有一天,他们会在风中醒来,听听风中的故事。我相信,每一条都市大街上,都有来自乡下的孩子,总有一天,他们会怀念瓦下听风的日子。(摘自人民日报2018年01月10日24版,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二段写故乡绿水青山不见苍老与自己早生华发对比衬托,抒发了故乡依旧在、年华易消逝的感叹。B“看到了瓦,也就看到了家,心里就踏实了”表现了一个长久远居

13、于他乡之人对瓦的亲切感,回到故乡的欣喜。C本文描写具体细致,表明作者对故乡生活十分熟悉,如凭借瓦上的不同声响就知道房顶上的过客是无聊的猫还是心慌的老鼠。D结尾与开头呼应,写一辈一辈的孩子长大后走出大山、没有多少闲暇回老家,表明瓦下的孩子对大山外世界的向往,对山外美好生活的渴望。5文章结尾处“我相信,每一片青瓦下,都沉睡着一粒怀乡的种子,总有一天,他们会在风中醒来,听听风中的故事”,你如何理解?(5分)6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瓦”在文中的作用。(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2分)材料一:2017年9月21日,7对“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在京沪高铁线以350公

14、里的时速运营,从“和谐号”到“复兴号”,中国铁路事业的巨变让国人为之振奋,更让世界为之惊叹。截至2016年底,中国铁路营运总里程达12.4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2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超过世界其他国家高铁运营里程的总和。中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运营速度最快、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网络。中国高铁凭借自身研发、创新、建设的综合实力有底气、有自信成为世界的“宠儿”,用独特的方式成为印证“中国速度”,成为中国制造走向海外的一张“国家名片”,成为来自20个“一带一路”参与国的青年们最想带回家的“中国特产”。 (摘编自中国高铁缔造强国复兴之路)材料二:材料三:十几年来,中国铁路人将高铁修遍了大

15、江南北,惠及大半个中国。但谁能想到高铁在发展过程中也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因为受地形影响,广东深圳到茂名的高铁选线必须通过小鸟天堂。深茂高铁绝不能惊扰快乐的小鸟!工程涉及桥梁、接触网、结构、环评、材料、运营管理等多个领域,设计、施工及养护维修难度极大。研究团队通过计算机模拟、动力学试验及实测等实验手段,最终推荐了金属吸声板与改性ECC混凝土两种材料,构成三段圆弧状外形,研究设计出的拱形全封闭声屏障,对小鸟天堂核心区的声级仅增加0.2分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12月16日,经环评部门专家严格检验,认为“能基本达到不增加环境噪音的效果,为高铁或城际铁路在城区及邻近环境敏感点的建设扫清了障碍”。严寒

16、地区的高铁就像是修在了冰淇淋上,开化了就会四处翻浆,发生变形。上冻时,土壤中的水结冰膨胀,会进一步将高铁的路基胀裂。这样的反复称为“冻融循环”。在高铁桥跨过洼地时,冻融循环会破坏桥墩基础,使桥墩胀裂,强度受损。高铁穿山时,冻融循环又会使隧道发生裂缝,使隧道在夏天雨季变成“水帘洞”,冬天又变成“冰窟”。因为冻融循环的存在,高寒地区的工程对设计、材料、工艺以及工程精细度的要求都远高于一般地区。科研人员运用创新的无砟轨道、高性能混凝土等,东北高铁在“冰火两重天”里越走越远。材料四:一些批评人士说,中国修建庞大的高速客运网没有实际用处,只会使中国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事实上,修建高铁是对急需升级的中国铁

17、路系统进行的一项长远规划。高铁修建成本溢价不高使得票价较为适宜:比普通火车票价高,但比机票价格低。合理的票价有助于提升客运量。更重要的是,将大部分客运从现存普通铁路线上分流,有助于释放更多的货运空间。火车运力增加将改变这些企业的运输方式,从而节省大量成本。 但这些好处需要多年以后方能逐渐显现。而我们眼下看到的却是,中国高铁项目的成本每天都在增加,而且主要是以大幅增加的巨额债务形式呈现的。这种财务风险是否过高呢?事实并非如此。首先,现在开建高速铁路,中国仍可以维持较低的劳动力成本,这比再等一二十年待薪资上涨推高其他成本之时再建要明智得多。再者,为了长远的经济效益,短期内采用借债的方式进行工程融资

18、,也是值得的。五十多年前美国正是靠修建公路让现代商业在全国变得更加可行,现在中国正在通过高铁技术让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经济一体化来提升综合国力,并且中国的速度要快得多。 (摘编自美国华尔街日报高铁助中国经济走上快行道)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茂深高铁穿过小鸟天堂噪声几乎忽略不计受地形影响通过研究实验A.因冰融循环运用创新东北高铁运营里程增加工程远超一般B.以独特方式证明中国速度中国高铁是走向海外的中国特产C.正通过技术实现从长远经济效益上加快中国发展速度经济一体化中国高铁D.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A截至2016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位居

19、世界前列,拥有规模最大、运营速度最快、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运营网络。B根据材料二可知,随着中国高铁技术的发展,动车运营将成为中国铁路运营的主力,非动车运营将逐渐退出市场。C根据材料二可知,2012年2017年,非动车组的客运量逐年下降,2017年达到历史最低谷,运营增长率同步下滑。D根据材料二中客运量和客流增长率这两项可知,自2013年至今,我国动车组的客运量持续增加,增长速度总体下降。E. 高铁通过合理的票价吸引部分非动车和飞机乘客改变出行方式,提升客运量,释放货运空间,节省高铁运营成本。9结合上述四则材料,概括说明中国发展高铁的积极意义。(4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

20、(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孙绰,字兴公。博学善属文,少与高阳许询俱有高尚之志。居于会稽,游放山水,十有余年,乃作遂初赋以致其意。尝鄙山涛,而谓人曰:“山涛吾所不解,吏非吏,隐非隐,若以元礼门为龙津,则当点额暴鳞矣。”所居斋前种一株松,恒自守护,邻人谓之曰:“树子非不楚楚可怜,但恐永无栋梁日耳。”绰答曰:“枫柳虽复合抱,亦何所施邪!”绰与询一时名流,或爱询高迈,则鄙于绰,或爱绰才藻,而无取于询。沙门支遁试问绰:“君何如许?”答曰:“高情远致,弟子早已伏膺;然一咏一吟,询将北面矣。”绰重张衡、左思之赋,每云:“三都、二京,五经之鼓吹也。”尝作天台山赋,辞致甚工,初成,以示友人范荣

21、期,云:“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荣期曰:“恐此金石非中宫商。”然每至佳句,辄云:“应是我辈语。”绰性通率好讥调尝与习凿齿共行绰在前顾谓凿齿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凿齿曰:“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征西将军庾亮请为参军,补章安令,征拜太学博士,迁尚书郎。扬州刺史殷浩以为建威长史。会稽内史王羲之引为右军长史。转永嘉太守,迁散骑常侍,领著作郎。时大司马桓温欲经纬中国,以河南初平,将移都洛阳。朝廷畏温,不敢为异,而北土萧条,人情疑惧,虽并知不可,莫敢先谏。绰乃上疏。桓温见绰表,不悦,曰:“致意兴公,何不寻君遂初赋,知人家国事邪!”寻转廷尉卿,领著作。绰少以文才垂称,于时文士,绰为其冠。温、王、郗、庾诸

22、公之薨,必须绰为碑文,然后刊石焉。年五十八,卒。 (节选自晋书孙绰传,有删改)【注】龙津:即龙门,位于山西省河津市西北的黄河峡谷。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绰性通/率好讥调/尝与习凿齿共行/绰在前/顾谓凿齿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B. 绰性通率/好讥调/尝与习凿齿共行/绰在前/顾谓凿齿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C. 绰性通率/好讥调/尝与习凿齿共行/绰在前/顾谓凿齿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D. 绰性通/率好讥调/尝与习凿齿共行/绰在前/顾谓凿齿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沙门,本意是指勤修佛道和息诸烦恼,这

23、里是出家佛教徒的总称,现也指佛门。B. 宫商,古音律中的宫音和商音,与“角”“徵”“羽”合称“五音”,也泛指音乐。C. 征,与“辟”同为古代擢用人才的制度,皇帝征召称“辟”,官府征召为“征”。D. 太守,汉朝设立的一郡最高行政主管官吏,隋初存州废郡,以州刺史代郡守之任。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孙绰博学善文,志向高洁。他在会稽十多年纵情山水之间,写下遂初赋,并种上一棵松树来表达自己隐居不仕的追求和理想。B. 孙绰性格直率,言辞犀利。孙绰瞧不起“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认为他非吏非隐,说他如果想鲤鱼跃龙门,会被点额晒鳞的。C. 孙绰忠于国家,直言进谏。大司马桓

24、温欲谋划中原,将移都洛阳;众臣不敢异声,孙绰慨然上书,桓温不高兴,认为他多管闲事。D. 孙绰才华冠绝当世,为时所重。温(峤)、王(导)、郗(鉴)、庾(亮)等人去世,一定要孙绰撰写碑文,然后刻在石头上。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或爱询高迈,则鄙于绰,或爱绰才藻,而无取于询。(2)高情远致,弟子早已伏膺;然一咏一吟,询将北面矣。(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水调歌头 定王台 袁去华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刘。尚想霓旌千骑,依约入云歌吹,屈指几经秋。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登临处,乔木老,大江流。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

25、头。一夜寒生关塞,万里云埋陵阙,耿耿恨难休。徙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注: 定王台:在今湖南长沙市东,相传是汉景帝之子定王刘发为瞻望其母唐姬墓而建。空白九分头:用陈与义巴丘书事“未必上流须鲁肃,腐儒空白九分头”。 云埋陵阙(qu):皇宫与陵寝都埋没在远方的云雾中,词中指宋都汴京沦于敌手。陵阙:帝王陵墓、京都城阙,均为存亡的象征。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本词所选意象多大气开阔,“雄跨”、“大江”、“万里”等词让全词呈现出雄浑壮阔的意境。B.“尚想霓旌千骑,依约入云歌吹,屈指几经秋。”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今昔对比,表现对西汉昔胜今衰的感叹。C. “书生报国无地,

26、空白九分头。”直抒胸臆,表现词人无路请缨的悲愤。D.结尾一个“愁”字,写出了词人对南宋王朝国势日衰的忧愤,充满壮志难酬的绝望。E.本词从深秋登临定王台开始着笔,中间写登临所思所见,最后收回到定王台上,结构紧凑,饶有余韵。15.同为登临之作,本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情感上有何异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劝谏蜀主刘禅应当广开言路,发扬先帝遗德,鼓舞人的志气的句子是“ , , ”。(2)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两句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

27、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中国海军在南海举行的军演,展现出新时期中国军人保家卫国的勇气和决心,即使马革裹尸,也要捍卫主权。中国和越南就解决南海分歧达成了有效共识,希望域外国家支持而不是干扰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努力,不要横生枝节,不要试图破坏这个局面。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涸辙之鲋,急谋斗升之水一样。莫言小说最先征服你的并不是故事和人物,而是语言。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的哀痛和怜爱。日前,一名小伙为了让自己的网络直播更火,铤而走险去直播捅马蜂窝,结果被马蜂蜇成重伤,住进了重症监护室。仿佛昨天才踏进校门,谁料倏忽之间,高中三年已经过去,吉光片羽,无处寻觅

28、,令人唏嘘不已。A B C D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微信、支付宝今年不再鼓动红包大战无疑是一大好消息,因为这能让人们在春节期间少一分浮躁与功利,多一分平淡与从容。B目前,为确保“二十四节气”的代际传承,在文化部等多部门的努力下将联合推出二十四节气五年保护计划。C我国发射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圆满完成了4个月的在轨测试任务,正式交付用户单位使用。D电影七月与安生中的两个女主人公七月与安生尽管天各一方,但纯真美好的友情无时无刻不萦绕在两人的心中。19张华说话喜欢引经据典。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3分)A.长江发生沉船事件,张华沉吟良久

29、,感叹道:“真可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呀!”B.爷爷生日寿宴上,张华激情洋溢地说:“花甲喜循环,风霜变老颜。感谢大家百忙之中来参加我爷爷的古稀寿宴,让我们一起祝福我爷爷生日快乐!”C.儿子想踢足球,张华要他学钢琴,几番争执后,张华摇摇头说: “这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啊!”D.朋友来访,张华走到小院门口迎接,说:“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欢迎你到我家来做客。”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蚊子最喜欢咬什么人呢?大家不难猜到,被蚊子叮咬肯定是由于_ _找到了你,但你一定想不到,指引蚊子

30、的物质竟然如此之多。只要你在呼吸、出汗或是散发热量,你的温度,你释放出的水蒸气、二氧化碳,你汗液中的丙酮、辛烯醇、乳酸等化学物质,林林总总几十种都在诱惑着蚊子,让它们_。在这众多诱惑中,最重要的当数二氧化碳,这是蚊子找到你的主要线索。值得注意的是,吸引蚊子的不是单纯的二氧化碳,而是二氧化碳的气流。_,蚊子才能锁定目标。在野外实验中,添加了二氧化碳的捕蚊器可以比没有添加二氧化碳的同类捕蚊器多捕捉845倍的蚊子。21.所谓“演绎推理”,是指从一般性的前提得出特殊性的结论的推理。演绎推理中最常见的是“三段式”推理,它由两个前提(即一般性前提也称大前提与特殊性前提也称小前提)和一个结论(特殊性结论)组

31、成。请参照以下例句,写出完整的“三段式”推理。(5分)例:贪赃枉法的人是一定会受到惩罚的,和珅一贯贪赃枉法,所以,和珅是一定会受到惩罚的。知识分子是应该受到尊重的,所以,。, ,所以,。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也应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力点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头戏。一个鱼虾绝迹、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的农村,定难承载游子乡愁,更不可能承载起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必须以问题为聚焦,切实解决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不久前,中央电视台就连续曝光了山西三维集团往农村违法倾倒工业废渣问题、陕西四川等地农

32、村垃圾无人管理问题。 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必须以效果为导向,在久久为功中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从2003年到2018年,浙江省扎实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累计有2.7万个建制村完成村庄整治建设,74%的农户厕所污水、厨房污水、洗涤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有效处理的建制村全覆盖,41%的建制村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浙江的示范,正是全国行动的有益参照。 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必须以责任为抓手,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落到实处。从陕北农村到河北正定,从福建到浙江,习近平始终对农村居住环境、生态环境高度重视。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

33、是幸福。让新时代的乡村富起来、美起来,新的征程已然开启。读了上述材料中,你有什么感想和思考?请就此确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合理引用原材料,题目自拟,不得抄袭,不要套作。玉溪市2018年高三适应性训练卷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D(A 项,“不主张重义轻利”于文无据,文中是说孔子不反对“求富”“恶贫”的观点,并非“不 主张重义轻利”。B 项,孟子的观点并没有否定“人求利”,而是说要重义轻利,以“义”为先,再去 追求正当的、长远的利。C 项,二者的话阐明了“只有先讲求了义,才可追求没有副作用的大利的道 理”。) 2D(意在论述人们需要传承与发展儒家文化“义”中以仁义为先、利益在后的精华

34、思想。)3C(“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自觉地遵守它”以偏概全。) 4. D(结尾表现的是瓦下的孩子远离家乡后,内心依然有着对家乡的思念与怀恋。作者相信他们终会怀念瓦下听风的日子,揭示了主题。)5.每个人都有故乡,都有着思乡的情节,这种情结使他们渴望回到家乡,渴望回忆过往,这种也会引发他们对过好自己人生、让人生更有意义的思考。6.瓦是乡村建房的材料,瓦是乡村的外衣,是乡村的象征,是乡村的守护者;文章巧用“瓦下听风”,表达出一种怀乡之情,传递出一个人只能依据自己的特点,经历一种人生并过好自己的人生,不重复或者模仿别人的人生的道理;“瓦”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始终。7.C(原文为“用独特的方式成为印证中国

35、速度,成为中国制造走向海外的一张国家名片,是来 自 20 个一带一路参与国的青年们最想带回家的中国特产”。)8.AD(B 项“非动车运营将逐渐退出市场”于原文无依据。C 项“非机动车组逐年下降”表述不正确,2015 年后才是逐年下降。“运营增长率同步下滑”也表述有误。E 项“节省高铁运营成本”表述有误,原文是 说“火车运力增加将改变这些企业的运输方式,从而节省大量成本”“这些企业”不是指“高铁”。)9.提升了研发、创新、建设的综合实力,并由此产生了民族底气和自信。 是中国制造走向海外的一张“国家名片”。 是对急需升级的中国铁路系统的一项长远规划。 客运分流,释放货运空间,改变企业运输方式,节约

36、企业成本。 通过高铁技术,实现经济一体化,提升中国发展速度。(1 点 1 分。) 10.B 11.C(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 12.A(种上松树并不能表达他隐居不仕的理想追求,只能表明他志向高洁渴望成才。) 13.(1)有人喜爱许询的超逸不凡,就瞧不起孙绰;有人喜爱孙绰的文采辞藻,而不向许询学习。(关 键词“或”“高迈”“取”各 1 分,句子大意 2 分) (2)若论高情远致,我早已自叹不如;但若说吟诗作赋,许询就不如我了。(关键词“伏膺”“一 吟一咏”“北面”各 1 分,句子大意 2 分)【译文】 孙绰字兴公。他学识广博且擅长写文章,年轻的时候和高阳人许询都有很远大的志向。住

37、在会稽, 纵情山水十多年,于是写遂初赋以表达自己的情志。曾经瞧不起山涛,而对人说:“山涛是我所不 能理解的人,官员不是官员,隐士不是隐士,如果想鲤鱼跃龙门,他会头碰石壁、鳞被暴晒。”(孙绰) 住所前种了一棵松树,经常亲自守护,邻居对他说:“这棵树并非不好看,只是恐怕永远没有成为栋梁 的日子了。”孙绰回答说:“枫树和柳树即使有合抱之粗,又有什么用呢!”孙绰与许询是当时的名流, 有人喜爱许询的超逸不凡,就瞧不起孙绰,有人喜爱孙绰的文采辞藻,而不向许询学习。僧人支遁试问 孙绰:“你和许询相比怎么样啊?”孙绰回答说:“若论高情远致,我早已自叹不如;但若说吟诗作赋, 许询就不如我了。”孙绰非常看重张衡、

38、左思的赋,经常说:“三都赋二京赋,是对五经的宣 扬。”曾经做天台山赋,文辞情致非常美妙,文章一写成,就给友人范荣期看,说:“你试试(把 它)扔到地上,应当会发出金石的声音。”荣期说:“恐怕此金石声不合乎音乐。”但是每读到好的句 子,就说:“应是我们这些人的语言。”孙绰本性通达率真,喜欢开玩笑。曾经与习凿齿共行,孙绰走 在前面,回头对习凿齿说:“被沙石冲洗淘汰,瓦石就落在了后面。”习凿齿说:“被簸箕簸扬,糠秕 就飘在了前面。” 征西将军庾亮请孙绰担任参军,补任章安令,朝廷征用担任太学博士,升任尚书郎。扬州刺史殷浩 任命他为建威长史。会稽内史王羲之引荐他为右军长史。转任永嘉太守,升任散骑常侍,兼任

39、著作郎。 当时大司马桓温欲谋划中原,认为河南基本平定,将迁都洛阳。朝廷畏惧桓温,不敢提出异议,并且北 方萧条,人心不稳,虽然都知道不行,但没有谁敢先进谏。孙绰于是上疏。桓温看见孙绰的奏章,不高 兴地说:“问候兴公,为什么不找出你的遂初赋(选择归隐),(你)懂得别人的家事吗?”不久 调任廷尉卿,兼任著作。 孙绰年少时凭借文才闻名,在当时的文士中,孙绰是其中之首。温(峤)、王(导)、郗(鉴)、 庾(亮)等人去世,一定要孙绰撰写碑文,然后刻在石头上。五十八岁的时候去世。 14C、D C项应为借典抒情;D项不是“绝望”而是悲愁。15.(1)同都是登临怀古伤今,袁词“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与苏词的“

40、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都有壮志难酬的无奈。(2)异袁词写于南宋,更多的是感时伤事的爱国情,悲壮苍凉的感情基调一直贯穿始末;而苏词写于北宋,除了怀才不遇的悲愤,更多的是“借自然之景浇胸中之块垒”的旷达与洒脱。16.(1)诚宜开张圣听 以光先帝遗德 恢弘志士之气 (2)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 17. 【答案】B【解析】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沙场。该词是褒义词。横生枝节:比喻意外地插进了一些问题,使主要问题不能顺利解决。涸辙之鲋:比喻处在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穿云裂石:(声音)穿过云层,震裂石头。形容乐器声或歌声高亢嘹亮。此处对象不当。铤而走险:指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此处不合语

41、境。吉光片羽:指神兽的一小块毛皮,比喻残存的珍贵的文物。此处使用对象不当。18. 【答案】A【解析】B成分残缺,介词滥用导致主语残缺,删除“在.的努力下”。C成分残缺,把“发射了”改为“发射的”。D语序不当,应将关联词“尽管”放在句首。19. 【答案】D【解析】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指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的,与语境不合。B“花甲喜循环,风霜变老颜”指人60岁,与“古稀”矛盾。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指不要因为失去而伤心,要珍惜得到的东西,前后内容不对应。D“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指人热情地欢迎来访的朋友。20【参考答案】 你身上的什么东西指引它们 循着细微的踪迹找到你 通过辨别气流方向(每条2分,意思合理即可)21【答案示例】知识分子是应该受到尊重的,人民教师都是知识分子,所以,人民教师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圣贤是不会有过错的,我们不是圣贤,所以,我们不可能不犯错误。22参照高考评分- 1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