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教学设计方案合集8篇.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991074 上传时间:2022-01-2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6.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合集8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合集8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合集8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合集8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合集8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合集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教学设计方案合集8篇.docx(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有关教学设计方案合集8篇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教学设计方案 篇1设计理念和时间赛跑是一篇清新、淡雅而又略带淡淡优伤痕迹的散文。在这一教学设计中,力求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自读自悟来完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

2、了。”等句子的意思。教学准备词卡、磁带、课件。教学过程一、录音导入,激发兴趣1.CAI播放配乐朗诵匆匆片断(第三节)。2.谈话导入。同学们,每当我们聆听匆匆这一名篇时,总会油然而生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是啊,时光一去不复返!说说看,你每天是怎样安排时间的?你是否想过珍惜有限的时间呢?你是怎样珍惜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看到这个课文标题,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2.自由读课文。(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自学。(2)教师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正确。3.教师利用词卡、CAI课件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4.指导学生当堂正确书写生字。5.指名分节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3、6.想想课文讲了哪些事?作者通过和时间赛跑明白了什么道理?(牵引中心句: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7.听录音,联系实际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的初步感受。三、学习15小节1.默读15小节,说说这部分讲了几层意思。2.指名读一、二两节。(1)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事?(2)这部分的生字新词比较多,请大家小组合作解决,如果仍有困难,请提交全班讨论。(3)你想用什么方法学习这一部分?(引导学生采用“读悟”法来自读自悟。)(4)指导学生用“持续”“与其不如”造句。(5)从一、二节中找一个词来概括这部分的感情基调。(忧伤)(6)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客观评价他人的朗读。3.齐读一、二两节

4、。4.默读三、四两节。(1)画出你最难理解的句子。(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2)先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然后在小组交流、讨论。(3)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文中的爸爸是怎样解释的?(4)文中的小作者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5)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6)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平时生活中,你有过这种感受吗?(7)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三、四两节。5.自读第五节。(1)说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等谚语的意思。(2)你在平时课外阅读中还收集了哪些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成语?全班交流。(3)“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这是一种怎么样的滋味?(对时光流逝

5、的感伤)6.说说看,你平时是怎样珍惜时间的?今后,你准备怎样珍惜时间?四、布置作业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精彩句段。3.收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故事等。教学设计方案 篇2【教学目标】1、借助图画自主认识“酸、葡”等9个生字。会写“串、兔”等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3、懂得做事要敢于亲自尝试的道理。【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懂得故事所蕴含的道理。【用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想】这篇童话故事原自于伊索寓言狐狸和葡萄,是以连环画形式编排的。针对孩子们喜欢故事的特点,要充分利用起班内的插图,把插图做成多

6、媒体课件,仔细观察图中动物们的神态、动作,想像它们的语言,猜猜它们的心理,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趣的文章孩子们都喜欢读,要充分利用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导孩子在尊诶分角色、比塞读等方式多读。在仔细的观察、有感情的朗读感悟中理解“为什么有的人说葡萄是酸的,有的人说葡萄是甜的?”最后,模仿小狐狸的样子演一演,读一读它说的话,把故事演一演,在学生朗读、表演的基础上,让学生看图复述故事,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1、板书“葡萄”,学生认读。2、说说葡萄的味道。3、揭示课题,齐读。结合课题认识“酸”。二、自主识字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连环画认读生字,不会的可以找同学

7、一起商量、交流,可以借助文下的“树叶”中的拼音读准字音。2、小组内互读、互查。3、我会讲:借助连环画讲讲课文中的故事。可以照课文讲,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讲。4、我会读:课件出示生词:酸葡萄 狐狸 一串 硬币 迫不及待 自己读读,不认识的问同桌; 同桌检查; 小老师教; 齐读。过渡:我们把生字朋友送到课文中,你的课文是不是读得更好了?三、朗读感悟1、自己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2、交流汇报: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帮学生感悟课文内容。3、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呢?4、讨论:为什么狐狸、小松鼠、小兔子都说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5、分角色朗读全文。6、重点指导朗读:课件出示:小猴

8、子爬上葡萄架。小猴子迫不及待爬上葡萄架。小猴子吃起葡萄来。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通过表演、反复朗读引导学生理解“迫不及待”,并读好带有“迫不及待”的句子。四、精读课文1、有感情的朗读全文。2、告诉大家你最喜欢那个小动物,为什么?3、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4、你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五、拓展练习续编故事:小松鼠、小兔子和小猴子商量去找狐狸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课件出示生字:在小组内复习巩固生字,组长检查。2、老师抽查,遇有较难读对的字,请小老师来教一教。3、扩词。二、演故事1、朗读课文。2、小组内分角色朗读。3、编演课本剧:以小组为单位,分出各种角色练习表演。指名一组表演出来,全班同学当

9、“导演”。三、讲故事讲讲自己续编的故事:1、在小组内讲;2、讲给全班同学听。四、书写生字课件出示“串、兔、告、诉、狐、狸、猴、颗”:1、练读,扩词练习。2、同位互说那个字最难写,你想提醒你的同桌注意些什么?需要注意哪一笔?3、集体交流。师范写。4、生练写,师巡视。五、扩展活动1、生活中,你犯过像小松鼠、小兔子这样的错误吗?举个例子说一说。2、把这个寓言故事说给你的家人听一听。【板书设计】酸的 和 甜的狐狸 松鼠 小兔 小猴吃不着 听人说 自己尝就说是酸的【教学后记】学生对这个故事非常感兴趣,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插图,学生理解起这个小故事很容易。抓住了重点问题“为什么同样的葡萄,有的人说甜,有的人说

10、酸?”让学生带问题读课文,学生说得也不错,我让学生学完课文后,自己找伙伴演一演,可以加上动作或加入自己的话,学生的兴趣相当高,在教学生字时,对容易出错的“猴、狐”等字,请学生想自己有趣的办法来解决,出错较少。教学设计方案 篇3教材分析:池上描绘了乡村儿童偷采白莲的可爱的形象,体会诗中优美的意境。设计理念:设计本课时,以朗读为主,读中感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从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领悟诗的意境。教学目标:读出诗的节奏与韵味,理解诗意,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重点:感受诗中儿童天真无邪的形象和朴素的美感。重点解决: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中儿童的形象和诗的意境。教具:挂图等过程:

11、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激趣。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有的是从课文中学来的,有的是课后自己学习的,大家愿意把自己知道的,会背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吗?一句两句也行,只要你愿意,就可以把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大家分享。导入。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首诗,那就是:(板书)池上。这首诗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诗人常常临池而立,观察池上独特的风景。本诗就是描写的他在池边看到动人的画面。二、感知的诗歌,了解大意。读。老师读诗题与作者,以及每句诗的后两个词学生:小娃老师:撑小艇偷采 白莲回不解 藏踪迹浮萍 一道开教师再次换方法读池上在师生互动中读出诗的节奏与韵味。品。从反复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可爱师:从哪个字或词中你

12、体会到了?生:“偷”师:“偷”让人觉得讨厌,你读出了可爱,能说说理由吗?生:因为这里的小娃娃也许没有得到父母的允许,私自去采莲,我觉得他很顽皮,很可爱。师:小娃娃的偷是可以原谅的,不知者不为过,不是不光彩的事,其实算不得什么偷,不同于大人的偷。这行为可以说是可爱的,理解得很棒,说明你读明白了。其他同学还能感受到什么吗?生:我能感受到小娃娃非常能干,因为才一个小娃娃竟能撑出小船去采莲,真不简单。生:我能感受到他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如果是我去采莲,家长一定又担心我们的安全啦。师:我听出了你们的羡慕,再读一读诗,读出白己的理解。生:我读出小娃娃有一点“自作聪明”的我从“不解藏踪迹,浮萍一刀开”我觉得他

13、既然是去偷,为何不知掩藏自己?生:这一句中我觉得很美,小船在湖面上穿行,冲开浮萍,池上划出一道水路,加上手忙脚乱的划船的小娃娃,有趣极了。画。多美的画面啊!有绘画才能的同学拿出你手中的画笔,画下你看到的一切吧!可以画湖上飞动的鸟儿、蜻蜓,水中游动的鱼儿,娃娃的神情等。悟:写下对诗的理解,交流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情境。再交流三、拓展与提升。幻灯出示描写儿童的古诗1、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2、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炯。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3、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4

14、、牧童【宋】黄庭坚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5、田家【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附板书:池上撑偷藏开教学设计方案 篇4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讲科学知识的课文,介绍了仿生学的应用人们从蝙蝠身上受到启发,使飞机能安全地夜航。文章一开头描述了飞机夜航的情景,通过设问点出了文章的中心,接着具体地介绍了科学家反复三次试验。发现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然后讲科学家终于揭示出蝙蝠夜间靠嘴和耳朵探路的道理。最后介绍了雷达导航的原理,圆满地回答了文章一开始提出的问题。二、教学目标1、教养目标:(1)理解课文的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15、2)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教育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和爱科学的兴趣,养成为科技事业而勤奋学习的自学性。3、发展目标:知道人类有很多发明创造是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三、教学重难点:1、帮助学生了解雷达与蝙蝠之间的联系。2、抓住重点词句,弄懂科学家是怎样发现蝙蝠飞行的奥秘的。四、教时安排:两课时五、教学媒体1、教学方法:情感教学法。2、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情景激趣,揭示目标。1、复习第一段。2、播放有关录象。3、质疑揭示目标。(二)学习第二段。1、学习第三自然段。(1)自由朗读并思考:蝙

16、蝠在夜里是怎样飞行的,哪个词最能概括这种飞行的特点?(2)理解重点句: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3)指导朗读。2、学习第四、五自然段。(1)四人小组自学。(2)汇报交流。(3)引读: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了(4)指导朗读。3、学习第六自然段。(1)看录象,并思考:蝙蝠是怎样凭着嘴和耳朵探路的?(2)指导朗读。(3)理解重点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4)指导朗读。(三)学习第三段。(1)根据思考题自学。(2)师生共同板书。(3)看录象。(四)总结。(五)扩展。(六)质疑。(七)作业。板书设计:18 蝙蝠和雷达嘴(研究) 蝙蝠 障碍物耳

17、朵(启示)天线(发明) 雷达 障碍物荧光屏教学设计方案 篇5学习目标:1、学会11个生字,认识6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3、明白“知音”的含义:能够懂得对方的思想感情。知音是很难得到的,有了知音,要懂得珍惜。教学重难点:1、感受伯牙和钟子期是知音。2、体会伯牙断琴的意义。教学准备:生字卡片、高山流水的曲子、图片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出示图片)师:同学们,在我们武汉市汉阳区有个地方叫古琴台,你们知道这个名字的由来吗?这里流传着一个优美的故事,那就是高山流水觅知音。知道主人公的名字吗?(板书:伯牙、钟子期)那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古老的故事中去。齐读课题。二、初读感悟

18、1、自由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2、检查字词的自学情况。3、指名学生读课文,正音。想一想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4、指名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师适时小结。三、探究学习1-3自然段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伯牙是什么人?伯牙的高超琴艺是怎么练成的?请勾画相关的句子。2、学生自读自悟,交流,相机强化“伯牙学琴功夫深”的结论。3、出示重点句子:“这里就像仙境一样,伯牙陶醉在美景之中,浑然忘掉了自己。风声,浪声,鸟语,虫鸣,大自然奏起的交响乐,深深地打动了伯牙,他情不自禁地弹起琴来。”、遇到重点句,先别急,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首先,多读几遍句子,再找到重点词来理解,谈体

19、会,最后再美美地读一读。方法:初读理解词美读。用这个方法,自己来试着学习这句话。、学生自学,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师小结:伯牙弹琴很投入,他是情由景生,是触景生情,然后是移情于景,借景抒情,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4、伯牙的琴艺大有长进,这令他十分高兴。然而,没高兴多久,苦恼的事情就来到了,你知道是什么吗?他自己十分陶醉,可是周围的人都听不懂,无法理解他的琴声,这使他陷入了孤独之中。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伯牙遇到了钟子期。四、学习生字1、学生自己观察生字,识记生字4个。2、同学上台当老师,全班交流。3、重点指导书写:勤4、课堂练习。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3自然段,他自己十分陶醉

20、,可是周围的人都听不懂,无法理解他的琴声,这使他陷入了孤独之中。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伯牙遇到了钟子期。二、探究学习4-5自然段1、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钟子期是一个有着什么特点的人?你从哪里可见钟子期特别善于听琴?2、学生交流。(在抓重点词语理解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朗读语感。)方法:初读理解词美读、“高山”这部分,抓住“立刻”和“兴奋”这两个关键词。、“流水”这部分,应该抓住“不住地赞赏”,因为从中可以感受到钟子期反应强烈。、“在下雨的情景”这部分,重点学习三个“时而”的排比句。、朗读感悟。3、紧承提问:伯牙对找到知音的感受是什么?讨论:为什么伯牙的感受是“感动”而不是“激动”呢?谁来读

21、好伯牙的话?4、钟子期去世了,伯牙是怎么做的?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三、总结拓展1、钟子期去世了,为什么伯牙断琴?你怎样看待伯牙断琴?2、知音,是令人向往的,人人都想拥有知音。伯牙断琴,缘于知音难觅。而高山流水也成了千古绝唱,有空,大家也去听听这首古曲,也可以写一写感受,说不定你也能成为伯牙的知音呢!四、学习生字1、学生自己观察生字,识记生字4个。2、学生交流。注意“弦”的拼音。3、指导书写“泰、抒”。4、学生练写。教学设计方案 篇6教学目标1、学会13个生字,读写“自言自语”等11个词语,会用“思考、吸引力”说话。2、会照样子用“为什么”提问题,会读经过改编的课文句子。3、会正确、流利地

22、朗读课文。4、感受牛顿从非常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题,初步养成敢于提问的习惯。教学重点会用“思考、吸引力”说话;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牛顿从非常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题。教学难点感受牛顿从非常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题,初步养成敢于提问的习惯;会照样子用“为什么”提问题。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等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细读课文2-4段,凭借课文内容练习说话。学会相应的生字。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5)1、小朋友都吃过苹果,苹果红红的,圆圆的。可是,你看到过苹果长在树上的样子吗?(出示课件:几棵结满红苹果的苹果树)看图说说成熟

23、苹果的样子。2、我们吃的苹果就是从苹果树上摘下来的,要是不摘苹果熟透了,会怎样呢?(出示课件:苹果落地的画面,并出示课题苹果落地。)3、齐读课题,说说你看到苹果落地有什么想法?有一位小朋友却从苹果落地这个现象中发现了问题,并进行研究,成了一位大科学家。二、自学课文:(6)要求: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想想意思。2、标上节号,想想课文讲了谁,什么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三、检查:(5)1、指名分段读课文,并正音。2、讨论课文讲了谁,什么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四、学习第2-4段:(20)1、那么,牛顿看到苹果落地,他是怎么想的呢?课文是哪几节?找出来读一读,想一想。自由读课文2-4节

24、。2、交流学习:1)、师边叙述,边出示课件:一天傍晚,牛顿坐在一棵苹果树下,忽然发现2)、出示句式说话:一天傍晚,牛顿坐在一棵苹果树下休息,忽然发现_。自由准备,指名说,并同桌互相说一说。3)、朗读课文第2节。4)学习生字“掉”。3、再读课文,思考:牛顿看见苹果落地,他开始怎么想,后来,他又是怎么想的?划出牛顿心里想的句子。4、交流:1)、按要求说话:他想:他又想:同桌互说,指名说一说。2)、读一读3、4两节,说说有没有不懂的地方。结合学习生字“言、而”,说说怎么样是“自言自语”,齐表演。划出自言自语说的话,指导朗读。5、指导朗读这两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五、指导抄写生字,并评议。(4)教

25、后感: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先看图说话,再分学习小组学习2-5节课文,要求想一想学会了哪些生字,用“”划出想的句子,用“”划出怎么做的句子。这样,分组学习时,目标更明确,效果也较好。学文后,小朋友能体会到牛顿从小爱动脑筋,遇事爱问为什么,并能一直为此努力思考研究,对他们有一定的帮助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课文1-5节。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几节课文,学习生字“总、思、考、吸、引”。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6)1、卡片读生字,并找朋友。2、读一读2-4节课文,说说主要讲了什么?3、指导完成作业本题目4,并读一读。二、学习课文第一节:(10)1、再读一读2-4节课文,说说你从这件事中看出牛顿是个怎

26、样的人/2、课文哪一节告诉我们的,自己读一读。3、为什么说“牛顿从小爱动脑筋”呢?出示句式说话:1)、牛顿从小爱动脑筋,因为他_。自由练说,后指名说。2)、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3)、练习:因为今天下雨,所以_。并换一种说法说一说。4、牛顿遇到问题总要问个为什么,说明他5、学习生字“总”,练习用总要说话。牛顿遇到问题总要_丁丁见到老师总要_我做完作业,总要_6、完成作业本题目6。7、齐读课文第一节。三、学习课文第五节:(10)1、导入:牛顿真会动脑筋,遇到问题总要问个为什么。那苹果为什么只向地上落,而不向天上飞,也不向左右抛落呢?这个问题你们想过吗?牛顿想了以后,又怎样呢?请小朋友读课文第五段。

27、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2、交流,结合指导作业本题目5。3、朗读这一段课文。说说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4、结合学习生字“思、考、吸、引”,理解“地球有吸引力”的意思。四、朗读课文1-5节,说一说你有什么想法?(4)五、复习生字:(10)1、卡片认读生字,并说一说注意点。2、指导抄写生字,并评议。教后感:教学时,我重新安排了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学习第一节和第六节。第二课时学习2-5节。同时,在小组学习后交流时,我让学生回答时找一名伙伴合作一起回答,学生兴趣较高。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会照样子用“为什么”提问题。2、学习课文第六段,感受牛顿从非常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

28、题,初步培养敢于提问的习惯。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10)1、自由读一读1-5节课文,说一说你懂得了什么?2、学习用“为什么提问。1)、齐读第一段。师:牛顿从小遇事总要问个为什么,我们也来学习用“为什么“提问。通过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地球有-吸引力-。对这句话,我们可以问:地球为什么会有吸引力?并板书。你们会这样问吗?2)、出示练习提:苹果掉下来。苹果不向天上飞。请小朋友任选一句话练习说话。自由说,指名说。3)、谁能说一句话,让其他同学照样子用“为什么“提问呢?二、学习第六段:(12)1、自由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交流:结合学习生字:世、界、著、名、科1)、齐读最后一句,谁

29、能给“牛顿成了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一句提问?2)、谁能根据课文内容回答这个问题?牛顿_,所以后来成了世界著名的科学家。3、请你再读一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结合理解:“非常普通的现象”在文中指什么?4、按句式说话:_是普通现象。5、指导朗读这一段。三、齐读课文,小结:(8)1、自由读一读课文,说说你有什么体会或想法。2、读一读课后第五题。师小结课文。3、提出不懂的问题,并释疑。四、指导完成作业本:(10)1、抄写生字,并评议。2、读拼音,写词语。3、照样子把词语分成三类。4、书面完成课后题目2、3。板书:苹果落地普通现象看见 想、又想 (提出问题)认真思考专心研究著名科学家教学设计方案 篇7教学

30、目标:1.借助拼音等把后羿射日这篇课文读正确、流利。2.了解后裔与怪禽猛兽等斗争的过程中的神勇无比。了解祖先的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和决心。3.积累,背诵后裔射日教学难点:了解后裔的神勇无比,了解祖先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积累课文。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淮南子中的秦西巴纵麑,谁来背诵给大家听。(指名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交流淮南子里面不仅收集了许多带有哲理性的小故事,而且还有许多的神话故事,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后羿射日课件出示2.学习新课:(1)听老师读,你认真听,不认识的字标上拼音,同时注意老师在哪个地方停顿。(2)刚

31、才同学们都听得很认真,老师发现这些字很难读,老师把它拿出来,大家再读一读。(课件出示)(3)生字读熟了,相信你一定能把课文读熟,自读3遍,找同学起来读。(指名读)(4)小组合作读准字音。展示读。(5)课文读熟练了,尧之时,发生了什么事?找出课文中的有关句子。那你知道文中的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是什么吗?(交流)对,它们是一些危害人类的东西,来咱们一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6)当这些怪禽猛兽危害百姓的生活时,尧是怎样做的?谁来读有关的句子。(7)后羿为人类做了那么多,你想对他说什么?(交流)(8)这个故事发生在上古时期,离我们十分遥远的时候,那时候科技不发达,不能正确认识和解释一些自然现

32、象,便赋予他神话色彩!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看到了我们的祖先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和决心!我们的祖先是勤劳、勇敢和智慧!(9)让我们带着读祖先的崇敬之情再来读一读课文!3、积累、背诵课文分组比赛,看哪个小组最先能背诵。交流展示。教学设计方案 篇8一、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家假想的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来历及假想的依据,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2、朗读课文,练习复述假想部分。3、训练学生思维想象能力。二、教学重点课文第二段,积累语言,体会语言,复述课文。三、教学用具一张展示大象骨骼斜插在河土中脚踏踩石的投影片,一张呈现大象骨架高大完整的投影片。四、教学过程师: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21课黄河象。

33、初读课文时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在谁来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部分内容。请同学们打开书。三部分内容。师:首先讲了什么?生:课文讲了在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陈设着一具黄河象的骨骼,它高大完整(这具骨骼有什么特征?)高大完整打出投影:谁能看着投影再结合书上内容向大家描述一下黄河象怎样高大完整?生:说或读第一自然段。师:古代黄河象的骨架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发现史上是很少见的,你知道为什么能完整地保存下来吗?生:从它各部分骨头相关联的情况可以推想出它死后没有被移动过。另外当地农民保护文物的意识很强,发现后马上报告,在上级的指挥下进行挖掘。师:课文还讲了些什么?生:还讲了

34、科学家假想了黄河象成为化石的情景。师:那么科学家的假想是以什么为依据的?发掘时我们看到了怎样的情景?找出来读给大家听。生:化石全部露出来了,人们可以清楚第看到一头大象情景师:看看投影片听老师把这段话读一遍,体会老师重读的词语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斜斜踩着想象推想)生:使句子的意思更准确,更符合实际。师:科学家根据发现发掘的样子,假想它成为化石的情景,这个故事发生在二百多万年前的一天,读读这个故事,感受一下故事最生动的一幕是什么?你认为描写生动的是哪一节,读给大家听。注:以上是熟读,第五节描写具体,写出了大家失足落水的一举一动,抓住这些词语再读读。师:我们刚才通过有语气的读,体会了科学家的假想是

35、多么生动,那你认为这种想象合理吗?哪些地方合情合理?为什么合理?举例说说。分小组交流,选择汇报形式。以上是体会语气、思维和语言训练。师:科学家的假想是合理、严谨、完整,同时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们能象讲故事一样把它讲出来吗?还可以加上体态语言,自己试着说说,自己练习。师:我给你开个头,请几位同学讲:(1)天气环境;(2)老象失足;(3)成为化石。以上是指导复述。师:除以上外课文还写了什么?大地变化黄河黄河象。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不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有关黄河象的文章。科学家们即生动又合理的想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每一个古生物化石中,都蕴含着深奥的科学道理。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找来这方面的资料读读,也可以推荐给老师和同学。在课下王俊就极力向我推荐了一本书,我觉得的确是一本好书,现在请他把书推荐给大家。【有关教学设计方案合集8篇】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