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设计.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992458 上传时间:2022-01-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察物体》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观察物体》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观察物体》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观察物体》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察物体》设计.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观察物体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名称观察物体教学科目小学数学教学年级五(1 )班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通过观察、拼塔、想象、推理和交流,体会到数学知识来 源于生活,数学与我们息息相关,从而自觉主动的参与到数学的学 习活动中来。2、在学习活动中,学生能克服学习活动中遇到的困难, 勇于探索, 才获得成功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学习就取得进步。3、在学习活动中,享受到与同伴一起学习的喜悦,养成与同伴合 作的意识。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经历观察、想象、交流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 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2、学生经

2、历积累或动手制作学具,养成与同伴合作意识。3、学生经历拼塔、观察、想象、推理等活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三、知识与技能1、认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 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 形状。2、使学生学会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和学习交流的习惯,学生的空 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得到发展。第一课时(40分钟)设计类型详细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38 39页例1、例2和相关的做一做,40页第1、2、3题。学习者分析现在有不少学生厌学,对学习书本知识兴趣不大。但学生好奇 心强,对观察和摆弄体还是很有兴趣的。学生在日常生活

3、中已经积 累了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同时在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从不同 位置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所以本课的学习,是通过观察较为抽 象的几何图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 的形象是不同的。因此课前把全班 53个学生分成6至9组,每组 学生都备有至少一个球体、两根圆柱体、二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 教师要做好多媒体课件或教学楼相片(前后左右各一张)。总之, 要尽量让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尽量的让学生有机会表现自 己,尽量的让学生都学到必须的有价值的数学。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 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2、教学难点:能正确

4、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 的形状。教学资源1、 学生学习课件:每组备有长方体纸盒和正方体纸盒2件、一 大一小球体2个,一高一矮的圆柱 2个。2、教师演示课件:多媒体课件;打印手机拍摄的课桌前面、侧 面和上面各一张,教学楼前面、左面和右面各一张,平面组合图 若干4张(备突然停电时可代替多媒体演示教具),3、上课环境:远程课堂教室,有多媒体大屏幕展示。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描述课前布置要求学生像围桌进餐一样,6至8人一组,全班分为6至9组。教学活动1(一)创设情景1、谈话:学习之前我们先看一段幻灯片。2、依次播放教学楼前面、左面和右面幻灯片,依次提冋:这是什么?3、激趣:冈才我们看到的几幅

5、画都是什么物体?为什么不一样?4、学生交流后,指出: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为什么同一个物体, 在我们的眼里却出现不同的画面。5、板书课题:观察物体教学活动2(二)观察一个物体1、观察长方体(1)各组让学生先把长方体纸盒摆放在桌面上,交流各自看到的 画面:看到几个面,那个面是什么样子,最多能看到几个面?(2)要想看到纸盒的上面,你们有什么办法?纸盒的上面是什么 样的2、观察圆柱这是在什么位置看到的画面? o呢?3、小结:上面的活动,你明白了什么?4、过渡:我们接着来观察。教学活动3(三)作业练习:课件出示页练习八1、2题。第1题:连 连 I1I尸口71 从正面看从右面看 从上面看第2题:在面物体的形

6、状,可能是什么物体?想一想,摆一摆。 口 O?(四)观察两个物体1、学生自学41页内容。教学活动4(1)各组可根据图文,把一个球和一个圆柱摆放在桌子上,本 组内交流各自看到的画面。(2) 演示课件出示:这些图形是从哪些方向看到的?2、改变其他摆设,然后把看到的画面画出来, 是哪些物体?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猜出来的?3、承上启下:既然你们这么有智慧,有想象力,谁能说出下面 的图形可能是什么物体? 4、课件出示:这是从正面看到的物体,可能是那两个物体?5、各小组推荐一个代表,在班上说说自己的理由。 306引导学生区别:圆和球教学活动5(五)课堂作业:课件出示页练习八3题说说下面几幅图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

7、到的?教学活动6(六)课堂小结本课小结:(1)本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学会了什么?(2)你还有那些冋题?说出来大家想办法解决。教学活动7(七)布置预习课后阅读教材41页和42页,按上面的图形摆一摆,你有办法找积木来摆吗?第二课时(40分钟)设计类型简略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41页例1、例2和43-44页练习九。学习者分析本节课主要是通过拼塔活动,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 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要开展好这个学习活动, 关键要有拼塔的模型。由于我校教学用 具非常有限,所以课前一定要发动学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准备好学具。教师

8、除了备有一定数量的积木, 还要做好多媒体演示课件, 把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在拼塔活动与观察活动中,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 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2、教学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 状。教学资源1、学生学习课件:每组备有至少 8个以上相同的正方体模型。2、教师演示课件:多媒体课件;8个粉笔盒、8个小正方体模型。3、上课环境:远程课堂教室,有多媒体大屏幕展示。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描述课前布置要求学生仍然像上一节课围桌进餐一样,6至8人一组。教学活动1教学活动2(一)导入新课1、检测学生准备情况,表扬准备好的学习小

9、组。2、课件提出本节课学习活动的要求。3、板书课题。(二)拼塔活动1、各学习小组根据41页例3,摆一摆,看一看。2、小组交流:在各个位置上你看到了什么情景?3、多媒体课件:下面的图形小华是从什么位置看到的?(教学活动3( ) ( )4、完成41页做一做:下面的图形是小强分别从什么位置看到的, 连一连:从正面看(三)探索规律从上面看1、用上面4个正方体摆出不同的立体图形。能摆出几种形状?从 上面、左面、右面看,各是什么图形?2、把你看到的图形在作业上来下来。3、通过上面的活动,你明白了什么? 学生说,教师板书:教学活动4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四)巩固练习42 页 1、

10、2、3第1题,直接让学生判断。第2题,看谁摆得最快,谁用的材料最少。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看哪个小组完成率最高。全班交流。教学活动5(五)小组学习42页第4题,43页第5题,推荐学得好的两个小组在全班交流。 对学习有困难的小组,邀请好的小组进行“帮扶”。教学活动6(六)课堂小结本课小结:1、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活动,针对观察物体,课你知道了什么?2、在堆积活动中,你还有什么发现?还有什么疑难?3、下去把38页至43页的知识整理一下,同时保管好我们的积木,下节课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次比赛活动,好吗?第三课时(40分钟)设计类型简略教学内容堆积木比赛活动:教材38页至43页的有关知识。学习者分析学

11、生大都喜欢开展活动,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对单纯的学习 书本知识或多或少感到乏味。因此第三课时设计了拼塔比赛活 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 状是不同的,巩固所学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推理能 力。同时通过开展这个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从塔中描出从正面、左面、右面看到的平面图, 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2、教学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平 面图,堆出立体组合图形。教学资源1、学生课件:每组备有至少 8个以上相同的正方体模型。2、 教师课件:多媒体课件;12个粉笔盒、27个小正方体

12、模型。3、比赛环境:多媒体教室,有多媒体大屏幕展示。课前准备1、比赛画图用纸:每组32开纸10张。2、奖品:备有一等奖每人3本作业,二等奖2本,三等奖1本。第三课时教学过程描述明确比赛规则大屏幕出示比赛规则:一个组中每人最多只画 2次,搭塔2 次第一个回合搭塔比赛:大屏幕依次出示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三 个不同的平面图,学生根据画面用规定数量的积木搭塔。每次 完成最快的前三名分获 10分、7分、5分。大屏幕出示正确答 案。第二个回合第三个回合第四个回合画图比赛:大屏幕依次出示三个不同立体组合图,分别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看到的图形。每次完成最快的前三名分获 10分、 7分、5分。大屏幕出示正确答案。第五个回合第六个回合第七个回合挑战赛:每两个组相互堆立体组合图,对方限时画出某一位置 看到的平面图;再画出某一位置看到的平面图,对方用一定数 量限时堆积立体组合图。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完成一方取胜。否则出题方获胜。胜出的一方每次加 20分。第八个回合累计分数“统计员”累计各组最后得分。颁奖活动班长和学习委员给获奖的小组颁奖。比赛小结获奖代表说感言。本教学设计的格式,是根据2010年6月1日至30日本人参加贵州省中小学教 师信息技术培训后的作业格式要求进行编写的,内容也根据班级情况和学校环境进 行设计的,绝不存在下载和复制的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