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乐趣四时田园杂兴》公开课教案_1.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002489 上传时间:2022-01-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3.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乐趣四时田园杂兴》公开课教案_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乐趣四时田园杂兴》公开课教案_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乐趣四时田园杂兴》公开课教案_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乐趣四时田园杂兴》公开课教案_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乐趣四时田园杂兴》公开课教案_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乐趣四时田园杂兴》公开课教案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乐趣四时田园杂兴》公开课教案_1.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能正确理解诗句;引导学生自读诗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2 .通过反复朗读,了解古诗的内容,感知诗句所描写的情境。3 .品味重点词语,感受诗文意境,体会诗人热爱乡村、赞颂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通过诗歌的描写理解诗意,品味诗句描写的乡村场景,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学突破:1 .以反复诵读的方法,引领学生走入诗文,体会画面。2 .抓住关键字词,感受意境,体验情感。一、谈话交流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诗的王国,古诗词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今天我们就跟随宋朝诗人范成大,走入那诗歌的殿堂。有的同学对诗人范成大比较陌生,请看课件。谁来读

2、读他的简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他的代表作。【 设计意图:摒弃繁杂,开门见山,以简洁的方式进入古诗的教学,带引学生的关注点直接与诗人、诗文碰撞。】二、解题导入1 .板题 : 四时田园杂兴2 .解题:( 1 )指名读诗题。根据学生朗读情况,强调“兴”,应读四声。再读。(2)知道“兴”为什么读四声吗?(根据意思在这里读四声)那么“杂兴”是什么意思?“四时”和“田园”呢?(3)诗题的意思你懂了吗?指名说。(4)小结学法:抓住理解词语,再连贯成句,就可以明白诗题的意思了。(5)在诗人的笔下,田园四时是怎样的景色,带给他怎样的感受呢?【 设计意图:以正确读“兴”为抓手,引导学生对于多音字在不同词语中的

3、读音,可以结合所理解的意思来确定,这既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方法的指导,这也为感知诗句内容做好了能力培养。】三、诵读初解1 .拿出课文纸,自由读读这两首诗,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来。指名朗读,齐读。反复诵读。2 .在读诗的过程中,你发现两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春末夏初)3 .从哪里看出来的?4 .同学们善于从细节中找寻答案,这是一种很好的能力和方法。5 .这两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呢?用上我们刚才说的方法:抓住词语理解,再连贯成句。6 .先跟同桌说一说,互相补充。有困惑的同学可以参照这些词语的理解来说说诗句的意思。(相机理解“昼出、耘田、绩麻、日长、篱落”等词语的意思)7 .指名说说两首诗的意思。其他

4、同学补充。8 .能将古诗说出一幅幅画面,同学们已经有了较好的理解古诗的能力。9 .再指名读这两首诗。齐读。10 熟读背诵,指名背诵,齐背。【 设计意图: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对于古诗的内容理解过程,有放有扶。放的是让学生在读诗过程中的自主思考;扶的是在与同桌的交流中,有同学间的相扶,有资料的辅助,还有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也自然水到渠成。】四、品味诗境1 .这两首虽然语言简练,但内容却很丰富,能将这丰富的内容再精简成一个字或一个词呢?2 .两首诗一行行的读,一行行的想。3 .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4.1. 最想用什么字会或词来概括你读到的画面?预设:感悟第二首诗1 .指名答。从哪里读到了

5、美?美在哪里?(板书: 美) 引导学生抓住 “黄、肥、白、稀”, (出示课件)指导学生理解。2 .教师小结:是呀,这夏季的南方乡村有花有果,有形有色,真是一派美丽的风光。3 .能读出这种美吗?指导朗读。4 .他们读到了“美”,你们还在第二首诗中读到了什么?5 .感知静。说说你的理由?静吗?可为什么还写蜻蜓蝴蝶在飞?指导朗读:轻轻的读读这句诗,读出这份乡村的宁静。6 .教师小结:初夏时节,农村处处显示出它独特的美丽。7 .读读这一首诗(指名),想把作者的什么情感表达出来?7.过渡:在这最为忙碌的时节,乡村却是异常的安静,人们干什么去呢了?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通过直观的课

6、件,古诗所描写的画面在观察与发现中,在品味字词中,逐渐清晰、明朗起来。】预设:感悟第一首诗1 .怎么个忙法?2 .除了这些,还会忙些什么?引导学生想象说话:白天,人们要 ,白天要 ,晚上要 这样忙碌的场景,让我们来夸夸村庄儿女吧。一起读这句诗。3 .看来,我们从这句话里读到了一个 “忙”字4 .是的,乡村儿女们怀揣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期盼,付出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劳,这又怎是一个“忙”字了得。所以才有了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这看似宁静的图景。【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知的古诗句和已有的感性认识,在品味诗句时进行有效的介入,学生理解村庄儿女的忙碌便有了更深刻的感

7、受;对诗句所描写的情境,感悟也会更加深入。】5 .再读这句诗,读出村庄儿女的忙碌。6 .在第一首诗中还读到了什么?指名回答。7 .闭上眼,认真听,想象孩子们的学习种瓜的情景。指名说:你看到了什么?8 .转换角色:孩子们,你们为什么不去玩耍,要在桑树阴下学习种瓜啊?(看得出来,你们是懂事的孩子,知道体谅父母的辛劳。)可你们能学会吗?(经常看到父母种瓜)是啊,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你们只是学到种瓜的本领了吗?(还有勤劳,还有其他的如除草、浇水等)看到自己种下的瓜苗,想象它们将要结出果实,你觉得一一(快乐)看来,一个“乐”字就体现在学习的过程中。 (板书:乐)这是一种怎样的快乐?(学生)对,这是一种学

8、会本领的快乐,是能够为父母减轻负担的快乐,是在游戏中学会劳动的快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转换角色,设身处地才能更真实的感受画面和人物。但如果理解只停留在表面,诗句的意涵也只能是肤浅的。教师层次鲜明的追问,在与学生的谈话中,促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由表及里,逐渐体会到“童孙”在游戏中所追寻的快乐之源一一劳动。 】9 .俗话说农家孩子早当家啊。虽然是笨拙的模仿,但这不就是劳动的快乐吗?一起读读这句诗,读出孩子们的快乐来。10 .回顾古诗:诗人的所见所闻,让他感到乡村的人是一一 (忙碌的,快乐的),请男生读第一首诗。漫步乡村,让他感到乡村的景是一一 (美丽的、安静的),请女生读第二首诗。五、总结延

9、伸古往今来,有无数诗人描写乡村,赞美乡村,歌颂人们的勤劳。(配乐朗读)1 .还记得乡村四月吗?请读乡村四月。2.还记得村庄儿童的欢乐吗?请读宿新市徐公店3 .还记得乡下人家的热情好客吗?请读游山西村。4 .乡村是忙碌的,也是快乐的,更是生机勃勃的,美丽的,齐读四时田园杂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悠长的音乐中,借助朗读这一有声的形式去回顾所学, 再现诗句所描述的意象,显示语言文字所具有的内涵;更在曲调起伏中,向学生传递古诗所表达的情感。】板书设计:四时田园杂兴忙乐兴致美静四时田园杂兴教学反思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第十八小学王健教学重点是教材中举足轻重、关键性的、最重要的中心内容,是课堂结果的主要

10、线索,掌握了这部分内容,对于巩固旧知识和学习新知识都起着决定性作用。古语云“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其实教师在确定教学重点时,也应该做到这样,教学重点是教学目标中所要完成的最基本、 最主要内容,而确定教学重点应该首先以教学目标为根本依据。而要顺利完成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体现在教学策略的使用上。教学四时田园杂兴时,教师首先确定教学的重点是通过诗歌的描 写理解诗意,品味诗句描写的乡村场景,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在教 学中,教师以朗读作为突破重点的基础,以品味“兴”字为突破点。以下 是在教学四时田园杂兴后的肤浅体会。一、以朗读作为突破教学重点的基础朗读是古诗教学的关键,它作为诗歌教学的一种基本的方法

11、和策略, 应该贯穿于整个诗歌教学的始终。针对一篇陌生的古代诗歌,应先让学生 进行认知性朗读,即读准字音,感受节奏。因而,在古诗的教学伊始,教 师让学生自己熟读古诗。首先让学生读正确,正所谓“字正腔圆”;接着引导学生读出停顿,读出节奏,此所谓“有板有眼”。在反复朗读的基础 之上,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朗读也是探究诗歌内容的重要手段,尤其是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古诗 的过程中,实际上都包含了对诗文的恰到好处、 恰如其分的讲解,亦即理 解性朗读。所以,当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感觉时,教师顺学而导:“将这丰富的内容再精简成一个字或一个词呢? ” 在理解了两首诗所描绘的场景 的基础上,就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12、,针对诗歌的内容融入自己的情感体 验,进行情感朗读,增强朗读的感染力。因此,教师指导学生在对每一句 诗歌的反复研读中,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的美丽静谧,体会“村庄儿女”的 忙碌与快乐,读出了诗的韵味。二、以品味“兴”字为教学重点的突破口四时田园杂兴所要表现的是诗人在乡村一年四季的感受,可以说 “兴”字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因此,在教学时,在学生理解了 “兴” 字后,教师紧紧围绕“兴”而展开。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 总结古诗所描写的画面,要求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概括诗人在乡村的所 见所感。“美”“静”“忙”“乐 既简洁又直接的概括了诗人所描写的场 景,从而也激活了对诗句的理解,加深了学生

13、对诗句要表达的情感的理解。 一节课要教学两首诗,易造成了散乱的感觉。但是围绕“兴”字而展开的 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便有了贯穿始终的抓手,就将两首诗的品读紧密的 联系在一起了。教学“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蟆蝶飞”,教师引导学 生体会到了乡村的安静后,顺势而导:“在最为忙碌的季节里,人们干什 么去了”,便巧妙的进入到“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的体会 中了。教学环节的衔接自然而流畅,也使学生的理解和感悟没有出现空白。在对“兴”字的品读过程中,根据诗句所展现的不同意境,教师采用 各种方式,启发引导学生逐步感受诗人的情感。 在学生自主感悟到“梅子 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所描绘的乡村美丽时,教师借助课件,引 导学生说话,在学生的表达中,诗人的情感也便跃然纸上。品读乡村的安 静时,在教师质疑中一一“是静吗?: 便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总结出“日 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蟆蝶飞”,这是以动衬静的写法,从而使学生感 受到乡村儿女的忙碌。以转换角色的方式,在教师连续的追问中,“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所表现出的“童孙”的体谅父母,热爱劳 动的品质,便会深植于学生的心田里。以朗读为基础,以品味“兴”字为教学重点的突破口,在教学田园 四时杂兴时,实效较为明显。当然,在教学中,也存在不少不足,如,学生的朗读还不够充分,对于学生朗读的指导,还应更具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