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说明]初中语文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优秀名师资料.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403146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说明]初中语文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新[说明]初中语文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新[说明]初中语文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说明]初中语文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优秀名师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说明]初中语文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优秀名师资料.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说明初中语文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夫传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注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

2、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注】乐正,乐官之长。夔,人名。 1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3、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正夔一足,信乎 信:相信 B.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 进:进用 C.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 节:关键 D.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 汲:打水 1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闻而审,则为福矣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B.?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C.?有闻而传之者曰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D.?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子孙视之不甚惜 18. 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能体现本文主旨的一项是 ?夫传言不可以不察。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 2、加强基础知识的

4、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特别是加强计算教学。计算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一方面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基本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也通过相应的练习,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同时注意教材之间的衔接,对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 (2)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为圆心。?缘物之情及人之情,此圣人之所以慎也。 (三)实践活动A.? B.? C.? D.? 19.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通过齐桓公、楚庄王、吴王、智伯的故事,说明对

5、别人的话要仔细分析,认真核查。 0 抛物线与x轴有0个交点(无交点);B.第三段与夔、丁氏、子夏有关的文字,说明不结合语言环境,不推究事理,就会造成误解、误传。 4、根据学生的知识缺漏,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补缺补漏。C.本文分别以生活事例、历史事实和寓言故事作为论据,夹叙夹议,深入浅出。 D.文中有的事例“类是而非”,有的事例“类非而是”,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 三角形内心的性质:三角形的内心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三角形的内切圆作法尺规作图)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 16.A【要点分析】这是考

6、察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做这样的题,一定要结合语境,可以把选项给出的解释代入原文推敲。 0 抛物线与x轴有2个交点;17.B【要点分析】A项的“则”是“副词,就”的意思。B项第一个“于”是“介词,从”,第二个“于”是“介词,向”。C项的“而”是“连词,表承接”;根据“结构相同,用法相似”的原则也可推断。D项的“之”是“代词,这件事”。 18.B【要点分析】这是考察学生对选文的理解能力和信息筛选能力。一般用排除法,先确定自己不符合要求的两句,再看选项,答案就出来了。本文主旨是要具有“察”的精神,对人对事要仔细分析、推究事理。 19.D【要点分析】D项,有的事例“类是而非”,有的事例“类非而是”

7、,说法很含糊;“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的说法也欠准确,除了文章开头几个事例有明显的正反论证外,后面提及的孔子辨“一足”、丁氏之井、子夏辨豕等几个事例似乎同时蕴含着正反两个方面。 20.?这是愚蠢的人犯最大错误的原因。 ?所以说“夔一个人足够了”,不是“夔一只脚”(一条腿)。?有读史书的人说:“晋国军队三头猪渡过黄河。” 锐角A的正弦、余弦和正切都是A的三角函数当锐角A变化时,相应的正弦、余弦和正切之也随之变化。【要点分析】第一句是个含有“之所以也”的因果判断句,一般要翻译为“是的原因”。第二句是个含有“非”的否定判断句,一般翻译为“不是”;再者,要根据上下文理解两个“一足”的含义。第三句,

8、“史记”的翻译可能会有些难度,这是个古今异义词,其语境义为“史书”,而不是现在所说的司马迁的史记;另外,“豕”是“猪”的意思,“涉”是“渡”的意思。 【参考译文】 传闻不可以不审察,经过辗转相传白的成了黑的,黑的成了白的。所以狗似玃,玃似猕猴,猕猴似人,人和狗的差别就很远了。这是愚人所以犯大错误的原因。互余关系sinA=cos(90A)、cosA=sin(90A)听到什么如果加以审察,就有好处;听到什么如果不加审察,不如不听。齐桓公从鲍叔牙那里得知管仲,楚庄王从沈尹筮那里得知孙叔敖,审察他们,因此国家称霸于诸侯。吴王从太宰嚭那里听信了越王勾践的话,智伯从张武那里听信了赵襄子的事,没有经过审察便

9、相信了,因此国家灭亡自己送了命。12.与圆有关的辅助线凡是听到传闻,都必须深透审察,对于人都必须用理进行检验。鲁哀公问孔子说:“乐正夔只有一只脚,真的吗,”孔子说:“从前舜想用音乐向天下老百姓传播教化,就让重黎从民间举荐了夔而且起用了他,舜任命他做乐正。夔于是校正六律,谐和五声,用来调和阴阳之气。因而天下归顺。重黎还想多找些象夔这样的人,舜说:音乐是天地间的精华,国家治乱的关键。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和谐,而和谐是音乐的根本。夔能调和音律,从而使天下安定,象夔这样的人一个就够了。所以说一个夔就足够了,不是夔只有一只足。”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

10、打了水井,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都城的人人纷纷传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宋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人使用,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象这样听信传闻,不如不听。子夏到晋国去,经过卫国,有个读史书的人说:“晋军三豕过黄河。”子夏说:“不对,是己亥日过黄河。古文己字与三字字形相近,豕字和亥字相似。”到了晋国探问此事,果然是说,晋国军队在己亥那天渡过黄河。 言辞有很多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是非的界线,不可不分辩清楚,这是圣人需要特别慎重对待的问题。虽然这样,那末靠什么方法才能做到慎重呢,遵循着事物的规律和人的情理,用这种方法来审察所听到的传闻,就可以得到真实的情况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