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管制时代终结.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032129 上传时间:2022-01-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率管制时代终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利率管制时代终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利率管制时代终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利率管制时代终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率管制时代终结.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利率管制时代终结2015 年 10 月 24 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 对商业银行 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这是中 国经济改革的历史性突破,标志着历时多年的利率市场化改 革迈出了最重要也最艰巨的一步,中国利率管制时代终结。义无反顾与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为了实现赶超战略,中国曾经 长期实行金融抑制政策,对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名义利率进行 管制,希望以此压低实际利率,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但金融 抑制的结果却是扭曲了资金价格、损害了市场效率、阻碍了 经济长期增长。对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管制,在保证国有企业能够获 得较大规模且较为廉价的资金供应同时,也造成一些国有企 业的投资依赖、投资饥

2、渴和低效率。同时,由存贷款利率管 制而形成的稳定的存贷差弱化了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改革开 放以来,随着中国发展战略的转变,逐步取消对金融机构存 贷款利率管制成为大势所趋。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取消对金融机构的 存贷款利率管制,让市场在人民币利率形成和变动中发挥决 定性作用。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核心是建立与现代金融市 场发展相适应的利率形成机制和利率调控机制,提高货币政 策有效性。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顺序为:先放开货币市场 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再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最后放开 金融机构存款利率。 1996 年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扬帆启航。20 年来,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一直朝着这个目标、 围

3、绕这一 核心、按照这一顺序稳步向前推进。中国利率市场化是从放开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开 始的,到 1999 年中国基本实现了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利 率市场化,为各类金融产品市场利率,尤其是基准利率的形 成提供了良好基础。 包括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Shibor)、 短期回购利率、国债收益率在内的金融市场基准利率都是在 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中形成和变动的。2004 年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 初步实现了 “贷款利 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阶段性目标。 2012 年 7 月, 人民银行宣布,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可以向基准利率之下浮动, 浮动区间为基准利率的 0.7 倍。2013 年 7 月,人民

4、银行决定, 放开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下限管制,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商 业原则自行决定贷款利率水平。至此,全部放开了金融机构 贷款利率,基本实现了信贷市场利率市场化。2013 年放开贷款利率浮动下限之后, 取消存款利率浮动 上限成为利率市场化的关键一环。从 2014 年起,中国存款 利率市场化进程明显提速。此前, 2012 年 7 月,人民银行宣布,金融机构存款利率可以向基准利率之上浮动,浮动上限 为基准利率的 1.1倍。 2014年 11月,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扩 大至基准利率的 1.2 倍。2015 年 3 月,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扩大至基准利率的1.3倍。2015 年 5 月,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进一步扩

5、大至基准利率 的 1.5 倍。 2015 年 8 月,放开了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期) 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 2015 年 10 月,人民银行决定, 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金融机构不再设置存款 利率浮动上限。至此,历时 20 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历 史性突破。时间窗口2015 年上半年, 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的市场条件已经基本 成熟。金融机构的资产方已完全实现市场化定价,负债方的 市场化定价程度也达到 90%以上。人民银行仅对活期存款和 一年以内定期存款利率保留基准利率 1.5 倍的上限管理。同 时,随着金融改革不断深化,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能力显著 提升,存款定价行为总体较为理性,已经

6、形成分层有序、差 异化竞争的存款定价格局。商业银行对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已 有充分预期并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同时,主动负债在商业银行资金来源中的比重越来越高。 商业银行的主动负债意识不断强化,相关政策也在积极推动。 大额存单的推出为商业银行增加了新的主动负债的途径,存 贷比的取消为商业银行提升主动负债扫清了障碍,使银行可 以采取更加多元化的方式来筹集资金。此时,时间窗口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从理论上讲, 降息周期较为适宜,因为在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管制的初期, 可能会出现短期利率上升趋势,降息周期可以部分对冲短期 利率上升的压力。 2015 年下半年以来,中国通胀率较低,流 动性较为充裕,再加上多次扩大

7、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上限, 已经基本释放了利率上行压力,放开存款利率浮动上限的时 间窗口已经打开。人民银行果断地抓住这一历史机遇,迈出 了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最关键的一步。其实,具体来讲, 2015 年年初,人民银行提出,争取在 当年年内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同时,继续坚持渐进原则,稳 步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 2015 年 3 月,存款利率浮动上 限扩大至基准利率的 1.3倍; 2015年 5月,扩大至 1.5倍; 2015 年 6 月,人民银行发布大额存单管理暂行办法 ,“推 广大额存单在实质上实现了利率的部分市场化,是对全面放 开存款利率管制的必要准备。 ”不少国家在存款利率市场化 过程中都曾

8、以发行大额存单作为加快改革步伐的工具。到 2015 年 8 月,除了活期存款利率和一年期以下定期存款利率 之外,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已经全部放开。2015 年 10 月,人民银行决定,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金融机构 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 至此,中国利率管制时代终结。上浮之忧取消对存款利率上限管制,意味着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市场化和商业化原则,自行决定存款利率。在利率市场化过程 中,社会公众最为担心的问题是,存款利率上限放开之后, 金融机构是否会高息揽储?存款利率上升是否会对贷款利 率进而对实体经济产生冲击?从目前情况看,金融机构存款利率的上浮压力有限。一 是目前中国流动性整体较为宽裕,

9、短期利率不具备大幅走高 的条件。二是自 2014 年以来,人民银行在每次降息的同时, 逐步扩大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在此过程中,金融机构没有出 现“一浮到顶”的情况。 2015 年 10 月 24 日,中央银行取消 存款利率上限管制之后,商业银行也没有出现涨价揽储现象。 从整体上看,中国商业银行已经做好了迎接利率市场化时代 的准备。 实际上,人民银行在宣布放开存款利率浮 动上限的同时, 也推出了相关过渡措施。 一是在一段时期内, 中央银行将继续公布存贷款基准利率,作为金融机构利率定 价的重要参考,为进一步完善利率调控框架提供一个过渡期。 待市场化的利率形成、传导和调控机制建立健全后,将不再 公布存

10、贷款基准利率。二是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利率定价行业 自律作用,指导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按照激励与约束并 举的原则,优先赋予利率定价较好的金融机构更多产品创新, 以及贷款基础利率等市场利率报价资格。三是进一步完善宏 观审慎管理政策,将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定价行为纳入宏观 审慎管理框架中,并通过运用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 再贴现以及差别化存款保险费率等工具,引导银行业金融机 构科学合理定价,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四是继续 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提高自主定价能力,提升风险管控水平, 以更好适应利率市场化的环境。长期以来,存贷比限制与存款利率上限一起,使得揽储 成为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存款利率上限放

11、开之后,“规模即效益”的传统经营模式不再有利可图,“以利润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将逐步得以确立。以存定贷和存款立行等传统做 法,将让位于更为科学、全面的资产负债管理,商业银行经 营将向着更加精细化的方向发展。未来,存款可能不再是商 业银行经营的主要目标,优质的资产端即贷款才是重点所在。 为贷款客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让贷款客户得到更多实惠, 也为商业银行打开了新的盈利空间。任重道远从微观看,利率是资金的价格、投资的成本,它应当由 金融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从宏观看,利率是中央银行的主要 货币政策工具,应当反映政府宏观调控的意图。前者是指金 融市场利率和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后者是指中央银行基准 利率。正

12、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取消存贷款利率管制是中国利 率市场化的新起点。下一步,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其中以下 两个方面尤为重要:一是培育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体系,完善 利率政策传导机制。二是完善金融机构的内在激励和外在约 束机制,提高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能力,提升金融机构的风 险防控能力。建设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体系,旨在以此来引导包括市场 基准利率和收益率曲线在内的整个市场利率。一方面运用短 期回购利率和常备借贷便利 (SLF利率,引导短期市场利率; 另一方面发挥再贷款、中期借贷便利(MLF)、抵押补充贷款(PSL等工具对中长期流动性的调节作用以及中期政策利率 的功能,引导中长期市场利率。同时,加快培育市场基准

13、利 率和收益率曲线,使各种金融产品都有其市场定价基准,在 基准利率上加点形成差异化的利率定价。建立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体系,引导市场利率。在此基础 上,理顺从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到各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从各 金融市场基准利率到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传导机制,让短 期利率变化能够有效地影响各种债券收益率和金融机构存 贷款利率。进一步完善从货币政策到金融市场,从金融市场 到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关于完善金融机构的内在激励和外在约束机制。内在激 励机制主要是指产权结构和公司治理,完善金融机构内在激 励机制主要是指完善金融机构的产权关系和产权约束,优化 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外在约束机制主要是指市场竞争和市 场纪律,

14、包括打破金融垄断,放宽市场准入,打破隐性担保 和刚性兑付,使金融机构能够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里程碑2015 年 10 月 24 日,将作为中国经济改革的一个重要事 件写入中国历史,成为中国利率市场化的里程碑。作为中国 金融改革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利率市场化将给中国的居民、 企业和金融机构带来诸多机遇,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框 架转型创造良好条件。从居民角度看,利率市场化不仅增加了百姓在银行服务 方面的选择,也使金融机构变得更具活力,从而为储户提供 更多的金融产品、更好的金融服务和更加公允的市场收益。 从企业角度看,利率市场化意味着资金可以更加自由地从效 率较低的地方流向效率较高的地方,推动金融资源向有资金 需求和发展前景的行业和企业配置。从银行角度看,利率市 场化将推动商业银行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不断提高自主定价 能力、资产负债匹配能力和流动性管理能力,创新产品和服 务。从货币政策操作看,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推动中央银行的 货币政策工具由数量型为主向价格型为主转变。总之,放开 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不仅宣告了中国利率管制时代终结,更 代表着一个由市场配置资金、市场决定金融产品价格的新时 代的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