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导学案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038210 上传时间:2022-01-3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岳阳楼导学案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登岳阳楼导学案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登岳阳楼导学案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登岳阳楼导学案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登岳阳楼导学案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登岳阳楼导学案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岳阳楼导学案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登岳阳楼导学案 编写付丽芳 审核聂建银1、作者与作品杜甫,字( ),河南巩县人,自号(),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是()、(),真实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和老百姓的疾苦,因而被称为“二他与李白齐名,并称“2、基础积累乾坤(涕泗(乾坤:)戎马()轩: 涕泗:)1、字音积累拆()轩()2、词语解释:拆:戎马:3、名句填空:1、吴楚东南诉,2、戎马关ft北 3、课文探究(一)、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从这句诗中,你读出了什么信息?(二)“吴楚东南拆,乾坤日月浮。”让你联想到了谁的诗句?由此感受到 了怎样的意境?2、这两句中表现力最强的词语分别是哪个?(

2、诉、浮)你能说说这两个词 的妙处吗?(可与“列”“映”比较)3、这两句写景,有没有表现作者的情感?(三)、“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从哪句可以看出?()如果说,前三联是句句写景,句句含情的话,那么这一联则是直接抒情。此时的杜甫不只是感叹自己穷愁潦 倒、O的身世,更为正处在战火中的祖国“涕泗”横流啊。 这两句是两个景象:一个是西北长安附近的战火,一个是岳阳楼上倚窗眺望的老诗人。两者构成了一幅画,前者是诗人(),后者是()长安与岳阳楼相距千里,但在诗人心中却没有这个距离。这真是身在洞庭,心 在长安。孤舟虽小却装着整个

3、天下。衰老多病的躯体中,仍然跳动着一颗忧国 忧民的志诚之心。同时“戎马关ft北” 一句,明确写出了诗人在登岳阳楼时心 中想的是国家的不安宁。这就更可以说明了第二联绝非仅仅是()。第三联也决不只是写自己的()。“凭轩涕泗流” 一句中,则凝聚 着诗人对国家时局、自己孤苦处境比照后,感到无可奈何,感到万分压抑的感 情,非常形象而深刻地显示出杜甫晚年时的精神痛苦。精神痛苦主要是无可奈 何!小结:全诗四联,首联扣住“登”字,着眼洞庭风光的特色“写出了年轻有抱负时向往洞庭湖;而今年老多病时才得以一观的感叹。为下文的写 景、()拉开了序幕。颔联极写洞庭湖水的浩瀚无际,创造了一个无限广阔、()的境界,并暗含着

4、对国家时局的担忧。颈联则借助湖上孤舟,写出了自身遭遇和处境的(),寄托着诗人对不能报效国家和人民的痛苦和不平。尾联则创造了一个身在江湖,心在长安的境界,完成了一个忧国 忧民()的爱国诗人和人民诗人的形象塑造。登岳阳楼主要是塑造了诗人自我形象,集中表现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而且由于这种感情与个人遭遇的悲惨、个人抱负的不能施展,紧 紧联系在一起,所以使全诗在历史与现实、国家与个人种种矛盾之中,显得感 情更加迭宕,更加深切,更加动人。自主赏析:通过登岳阳楼的赏析,我们乂一次学习运用了诗歌鉴赏方法一一置身 诗境,缘景明情。下面请运用这种方法自主赏析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完成后面的几个题目。与夏十二

5、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ft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背景点击】开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 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李白登岳阳楼楼诗,留下了这首脍炙 人口的篇章,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1 .颔联中的“雁引愁心去” 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 哪一句更妙,为什么?2 .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3 .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什幺?抒发了诗人的什幺情感?4 .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你认为本诗第二联的两句中,“诗眼” 分别是哪个字

6、?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案(-)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从这句诗中,你读出了什么信息?诗人对洞庭水大概是久闻大名,今日终于来到。运用的是记叙的表达方 式,没有形容,没有夸张,不见抒情。(二)“吴楚东南诉,乾坤日月浮。”让你联想到了谁的诗句?由此感受到 了怎样的意境?“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比较: 曹操的诗句通过写沧海吞吐日月,写出了自己博大的胸襟。杜甫此诗也有异曲同 工之妙,让我们感受到了洞庭湖的浩翰无边、吞吐日月,同样壮阔。)(意境:博 大壮阔)2、这两句中表现力最强的词语分别是哪个?(诉、浮)你能说说这两个词 的妙处吗?(可与“列”“映”比较

7、)“诉”字,诗人下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 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而“浮”字,具有十分鲜 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 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雄浑壮阔的图景展现在 读者眼前。3、这两句写景,有没有表现作者的情感?对洞庭湖的礼赞,对个人身世飘零的感叹、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三)、“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 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 乘舟出峡以来,

8、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 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4、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不是)从哪句可以 看出?(戎马关ft北,凭轩涕泗流。)如果说,前三联是句句写景,句句含情的 话,那么这一联则是直接抒情。此时的杜甫不只是感叹自己穷愁潦倒、漂泊无 依的身世,更为正处在战火中的祖国“涕泗”横流啊。5、这两句是两个景象:一个是西北长安附近的战火,一个是岳阳楼上倚窗 眺望的老诗人。两者构成了一幅画,前者是诗人心中想到的,后者是诗人自身 实景。长安与岳阳楼相距千里,但在诗人心中却没有这个距离。这真是身在洞 庭,心在长安。孤舟虽小却装着

9、整个天下。衰老多病的躯体中,仍然跳动着一 颗忧国忧民的志诚之心。同时“戎马关ft北” 一句,明确写出了诗人在登岳阳 楼时心中想的是国家的不安宇。这就更可以说明了第二联绝非仅仅是写景。第 三联也决不只是写自己的孤苦无依。“凭轩涕泗流” 一句中,则凝聚着诗人对国 家时局、自己孤苦处境比照后,感到无可奈何,感到万分压抑的感情,非常形 象而深刻地显示出杜甫晚年时的精神痛苦。精神痛苦主要是无可奈何!总之,全诗四联,首联扣住“登”字,着眼洞庭风光的特色“水”。写出 了年轻有抱负时向往洞庭湖;而今年老多病时才得以一观的感叹。为下文的写 景、抒情拉开了序幕。颔联极写洞庭湖水的浩瀚无际,创造了一个无限广阔、 气

10、魄宏大的境界,并暗含着对国家时局的担忧。腹联则借助湖上孤舟,写出了 自身遭遇和处境的孤苦,寄托着诗人对不能报效国家和人民的痛苦和不平。尾 联则创造了一个身在江湖,心在长安的境界,完成了一个忧国忧民感时伤世的 爱国诗人和人民诗人的形象塑造。登岳阳楼主要是塑造了诗人自我形象,集中表现了诗人优国忧民的思 想感情。而且由于这种感情与个人遭遇的悲惨、个人抱负的不能施展,紧紧联 系在一起,所以使全诗在历史与现实、国家与个人种种矛盾之中,显得感情更 加迭宕,更加深切,更加动人。自主赏析:参考答案:1 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 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ft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 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3诗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高”。情感是欢乐喜悦,超脱豁达。4 “诗眼”分别“弓I” “衔“引”形象地写出了大雁懂得人情,把愁心带 走的情境;“衔”形象地写出了ft懂得人的心意,把好月送来,与诗人共享欢 乐的情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