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系统工作者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体会.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404687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电系统工作者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广电系统工作者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广电系统工作者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体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电系统工作者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电系统工作者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体会.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广电系统工作者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体会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研究部署,提出了文化强国的总体目标,确立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战略定位,令人鼓舞,催我奋进。全会确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针,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社会主义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方向和路径,这将成为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必

2、须有力的改变和推动中国文化发展的未来。中华五千年文明发展史充分证明,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广播电视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具有文化传播优势的现代传媒体,它既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宣传舆论阵地,又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作为一名广播电视宣传工作者,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的独特传播优势,争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推动者、引领者和传播者。要担当好这一重要职责。首先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广泛宣传,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重要精神,全面把握文化兴国强国的深刻内涵,开展扎实有效地宣传引导,大力宣传阐释文化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和

3、机遇挑战,宣传阐释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重要方针,宣传阐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现实依据和基本要求,宣传阐释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运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宣传报道全会精神,把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的决策部署上来。其次要始终坚持正确导向不动摇。广播影视是党的重要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处在意识形态领域最前沿,对此,作为广播影视宣传工作者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大局意识,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始终坚持把正确导向放在第一位,始终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始终坚持团结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着力壮大主流舆论,唱响主旋律,占领主阵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4、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三要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营造健康向上,丰富生动的广播电视主流舆论,提高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在及时、公开、透明中更好地宣传党的主张,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发挥好舆论监督积极正面的作用。结合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和走改转活动的深入开展,引导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秉持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真实准确地传播信息,坚决杜绝虚假新闻,坚守新闻真实的生命线。 开展群众观点大讨论学习心得总书记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人民”一

5、词用了次,平均每个字里就有一个,充分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说明党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服务人民,党同人民心连心。总书记动情地说:“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把群众当亲人”,是老一代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宝贵经验,是凝固的历史音符,也是共产党人的必然选择。(一)人民群众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观点谁是历史的创造者?谁是推动历史的决定力量?纵观哲学发展史,对此问题,历来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唯心论者认为,历史是由少数英雄人物创造的,是由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等人的思想、

6、知识和意志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深刻地揭示了在社会生产力一定阶段产生的社会关系体系的客观规律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群众的历史主动精神在历史创造中具有首要意义。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就是唯物者的认识,认为物质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作为物质生产主体的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马列经典及中国几代领导人从哲学等基础科学出发,根据各自时代的斗争和革命实践,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唯物史观,进行了精彩的论述。(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政党是群众运动的领导者,共

7、产党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者19世纪30年代,欧洲工人运动风起云涌,迅速蔓延。然而,没有先进正确的思想引导,便不会有革命的胜利。1845年,革命导师马克思与恩格斯合写了批判青年黑格尔派主观唯心主义和论述历史唯物主义的著作神圣家族。两位历史巨人提出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中起决定作用这一重要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指出,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群众必然会认识到自己的利益同少数统治者的利益相冲突,必然会日益自觉地参加到社会的历史活动中来,群众是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群众队伍将不断扩大。1848年,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问世。宣言系统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

8、人民群众的关系,认为,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领导者和推动力量,无产阶级是无产阶级政党实现领导功能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利益就是人民群众的利益,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当然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政党是群众运动的领导者,共产党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者,科学的哲思,光辉的论断,诞生了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三)只有信任人民的人,只有投入生机勃勃的人民创造力源泉中去的人,才能获得胜利并保持政权列宁,这位俄国喀山大学法律系的学生,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在总结19俄国革命运动失败的教训时指出:“只有以一定的阶级为依靠的政党才是强有力的,才能在形势发生各种各

9、样转变的时期安然无恙。公开的政治斗争迫使政党更紧密地联系群众,因为没有这种联系,政党就没有用处。”在十月革命胜利前夕,列宁进一步强调:“只有信任人民的人,只有投入生机勃勃的人民创造力源泉中去的人,才能获得胜利并保持政权。”在革命的实践中,列宁把群众的概念与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执政活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他说:“数以千百万计的群众哪里有千百万人,哪里才是政治的起点;哪里有千百万人,而不是几千人,哪里才是真正的政治的起点。”(四)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20世纪前50年,中国社会战乱动荡,风雨飘摇,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浴

10、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胜利来之不易,毛泽东同志总结革命工作的“三大法宝”,提出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1943年,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毛泽东谈到:“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做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五)我们必须恢复和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

11、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十年浩劫,给中国带来巨大灾难,党和国家政治生活受到严重冲击和破坏,根本的一点就是脱离了人民群众。1979年11月,邓小平在一次重要会议上坚定提出,“我们必须恢复和发扬党的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1981,中共中央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把群众路线确定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一个方面,进一步强调,“我们党要坚持革命,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就必须坚持群众路线。”邓小平在回顾党史的时候曾深情地说:“我们党同广大群众的联系,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是六十年的斗争历史形成的。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这不是任何力量所能够改变的。”“群众

12、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邓小平同志将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与社会主义本质联系在一起,提出评价一切工作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其中一条便是:“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中国的改革开放,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在新时期的又一次继承和发展。(六)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与时俱进,核心在于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站在世纪之交的历史节点,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时刻思考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推进的伟大历史使命。在建党80周年前夕,江泽民同志完整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他指出:“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

13、,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们的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形势、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呈现出多样化、动态化发展的趋势,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从实际情况出发,在坚持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的同时,把包括私营企业主在内的新社会阶层界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一大胆而符合实际的科学结论,不仅为坚持、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

14、基本经济制度,提供了政治保证,而且为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群众基础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反映了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博大胸怀和远见卓识。(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改革开放让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但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分配的不公也给社会带来新的不安定因素,人民群众对此多有建言。12月6日,上任之初,总书记总书记便来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学习考察。他说:“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就是正确看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

15、掌好权、用好权,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情为民所系,就是坚持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利为民所谋,就是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始终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了能源资源的过度消耗、透支了生态环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非一朝一夕之功,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的发展?4月,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提出“全面的发展观”的概念。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16、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次作为一个科学概念被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和“十二五”规划,字里行间流淌着浓浓的民生情怀,要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并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八)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到列宁对群众观念的发展,再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

17、、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一百多年来,一代代共产党人,一系列科学思想和理论,阐述和丰富了无产阶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具体关系和血肉联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回顾百年既往,党在长期斗争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党群关系密切,我们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不好,党群关系受到损害,我们的事业就遭受挫折。党中央多次强调,要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

18、导水平,其中最重大的问题,就是要通过走群众路线,不断巩固和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了这种联系,我们的各项事业就有了正确决策和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有了这种联系,我们就有了创造和推动历史的决定力量。 黄河治理开发领导干部创新与科学发展培训班学习体会本期黄委领导干部培训班以创新与科学发展为主题,在聆听了构建和谐社会与政府管理创新、科学发展与经济体制改革讲座后,先后实地考察了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继集团有限公司、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特大型航空工业企业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上海建工集团,了解了这些大型企业集团在创新发展、科学管理方面的做法和实效,学习借鉴有关

19、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企业文化建设,以及人才战略发展等方面的成功经验,通过学习和考察,收获颇丰。回顾黄委的水政工作,在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河,维护黄河水事秩序、保障黄河防洪安全,促进黄河水利改革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要发展,我们就必须借鉴先进、成熟的理念,创新思维,建立健全黄河水法规体系,加强水行政执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河,为黄河的治理开发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为实现黄河的长治久安和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一、黄委水政工作面临的形势人水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五”期间,是实现我国建设和谐社会,树立科学发

20、展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实现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重要时期。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作为这一宏伟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人与河流和谐相处,将是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面临的更高层次的神圣使命。依法行政为流域水行政管理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水法明确了流域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为流域管理提供法律保障;行政许可法规范了行政机关的行政许可行为;国务院发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确立了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明确提出了今后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基本原则和要求、主要任务和措施。所有这些给我们依法行政、依法治水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

21、水行政管理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去研究制定促进水利发展的政策法规,探索有利于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的体制和机制,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水利和践行治黄新理念为水政工作提供了宝贵机遇和更加广阔的舞台水利部提出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新思路,黄委党组在总结黄河治理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针对黄河治理的突出矛盾和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出了“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治河新理念,建立了“”治黄理论框架,确立了“稳定主槽、调水调沙,宽河固堤、政策补偿”的黄河下游河道治理方略。这些都要求水政工作紧紧围绕“维持黄河健康生命”这条主线

22、,努力践行治水新思路,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河,通过法律规范来调整水事关系,通过加强监督来规范行政行为,通过执法活动来维持水事秩序,通过转变职能来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依法保障和推进治黄事业的顺利进行。二、黄河水量调度条例的实施掀开了依法治河的新篇章年月日,黄河水量调度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国务院第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温家宝总理签署第号国务院令予以颁布,并于年月日起正式实施。条例是从国家层面出台的关于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第一部行政法规,也是我国关于大江大河水量调度管理的第一部行政法规,是我国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中的一件大事,是提高黄河水资源乃至全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保障。条例在制定过程中

2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以人为本、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以及统筹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地区间、部门间关系和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关系的原则,在把水法规定的基本制度与黄河自身特点相结合的基础上,对黄河水量调度原则、调度管理体制、黄河水量分配制度、正常情况下的水量调度和应急调度制度等做了规范。条例的制定,有利于进一步缓解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有利于把水法规定的基本制度在黄河流域落到实处,有利于减轻和消除黄河断流造成的危害,有利于黄河水量调度长效机制的建立,有利于解决当前黄河水量调度中存在的多种矛盾。条例的颁布实施,在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黄河水量调度与管理有了坚实

24、的法律保障,是依法治水管水的一个新起点。我们要以条例的颁布实施为契机,紧密结合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工作需要,努力建立起以黄河法为主体、以黄河水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相配套的黄河水法规体系,使黄河水事活动和水事行为的各个方面和层面都有法可依,从而保障治黄事业健康、有序发展。三、水政工作的发展思路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黄委水政工作要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三条黄河”的建设,认真学习、宣传、贯彻新水法,切实履行新水法赋予的职责,加快黄河水法规体系建设;加强黄河水政监察队伍建设与管理,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和依法行政水平;

25、进一步强化水行政管理,加大执法力度,不断创新,实现黄河长治久安的目标。抓住机遇,加强基础研究,建立健全黄河水法规体系当前要抓紧做好条例的学习、宣传、贯彻和落实工作,全力做好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与调度工作,加快条例配套的规章制度的制定,调整和规范流域与区域各方面的关系,实现水资源的科学调度、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立法工作体制和工作机制,明确立法工作程序和立法工作部门职责,努力建立起包括立法规划制度、立法调研考察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法规清理审查制度、立法工作的归口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科学的立法工作制度,保障配套法规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按

26、照水利部水法规总体规划,结合治黄实际需要,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注重法制建设、依法调整水事关系、规范水事行为为目标,认真、充分调研,选取当前重大的急需解决的立法项目,如湿地保护与黄河治理开发、东平湖水库运用等问题,开展调研和论证,为立法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全面推进依法治河一是确立以和谐为特征的执法工作新理念。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依法行政构建和谐执法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保障。依法行政能否以公平正义为价值尺度,调整社会关系,平衡社会利益,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秩序,达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直接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成败。确立以和谐为特征的执法工作新理念,

27、把执法工作与科学发展联系起来,与构建和谐社会联系起来,自觉地把行政执法工作上升到构建和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体现科学发展的要求上来。二是创新执法形式,探索水行政综合执法的新模式,注重执法的整体协调。建立水政监察队伍之间的纵向和横向的联合机制。黄河水政监察机构相对分散,加之近年来治黄机构改革对人员的调整,导致了各基层单位水行政执法队伍力量薄弱。面对复杂的执法形势,打破以往各级黄河水行政执法队伍孤军奋战的局面,以本辖区水行政执法人员为主体,联合兄弟单位、甚至上级水行政执法人员,共同构成强大的执法队伍,构筑起空间上纵横结合的联合执法体系,并且在实践中建立了包括预案、组织、实施方案等在内的一整套运作

28、机制,改变执法力量薄弱,提高执法力度和强度。建立水政监察队伍与地方执法部门的横向联合机制。对全局性、影响较大的水事违法案件,争取地方公安、法院的支持和配合,开展联合执法,依法进行查处。三是创新执法方法,以加强执法能力和执法保障两个基础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执法网络。按照“以防为主,打防结合”的方针,建立完善执法责任制度和执法巡查制度,严格执法程序,明确执法责任,加强对重要河段和水事纠纷敏感地区的监督管理,对河道内的违法违章行为,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变被动执法为主动执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发案率,力争将水事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四是进一步加大队伍培训力度,以内

29、强素质、外树形象为核心,强化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水政监察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建立一支公正、文明、高效的水行政执法队伍。四、认真扎实地做好水法规宣传和“五五”普法教育工作要全面提高黄委职工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加强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以及按照公务员管理的机关工作人员学法用法的意识,进一步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努力实现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要全面提高黄河水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办事的水平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努力做到公正执法、严格执法、文明执法,自觉维护国家法制的权威和尊严;要提高沿黄地区群众法制意识,营造良好的学法、守法、用法氛围。不断创新水法规宣传形式,坚持经常性宣传与集中宣传相结合,法制宣传与水利执法相结合,采取灵活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努力形成多方位、多层面的法制宣传态势,进一步增强沿黄地区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为保障和促进治黄事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建立健全黄河水法制,强化水行政执法,积极推进依法治河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创新观念、创新思路、创新机制,以创新求发展,以创新求突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河。为黄河水利改革与发展提供保障,为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新贡献。 17 / 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