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附件1露天矿山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估工作指南、适用对象本指南适用于浙江省境内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按照金 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有关规定开展的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估 工作。矿山企业每年一次的边坡风险系统性研判,可参照执行。二、分析评估单位与工作小组露天矿山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估工作应由具备地质、采矿、 测量、爆破及安全工程(矿山类)等在职在岗专业工程技术人 员和边坡分析评估能力的单位承担。企业自身不具备能力的, 应该委托具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质或者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勘查资质的单位承担,也可以委托具备露天矿边坡稳定性分析 评估能力和经验的科研院所、安全评价单位、设计单位、高等 院校等单位承担。承担露天矿山边坡
2、稳定性分析评估工作的单位应成立项目 工作小组,小组成员至少涵盖地质、采矿、测量、爆破及安全 工程(矿山类)专业。小组成员中,地质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 不少于2人,中级以上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不少于3人,具有 安全评价资质的人员不少于1人,注册安全工程师不少于1人。 工作小组组长应由高级职称的地质专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附件2露天矿山边坡安全专家会诊检查表组织会诊单位:会诊专家:会诊日期: 年 月曰被检查企业名称:被检查矿山(生产系统)名称:一序号会诊项目会诊主要内容会诊结果(符合性或者存在的问题)-边坡风险管控工 作情况1 .是否确定边坡风险等级,并按照风险分级管控要求分别落实管控职责 和措施。2.
3、是否定期(每5年一次)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并确定边坡安全监测 等级。3.是否建立边坡安全管理与检查制度,并予以落实。4.是否绘制并定期更新米场工程平面及剖面图、地形地质图;是否组织 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定期开展边坡风险研判。高风险边坡安全 监测设施建设及 应用情况1.高风险边坡安全在线监测系统的监测项目、监测点布置是否符合金 属非金属露天矿山露天矿山高陡边坡安全监测技术规范。2.局风险边坡在线监测系统运行是否正常。是否有专人负责监测系统管 理;是否定期对系统进行维护、保养。3.是否结合边坡现场检查情况,定期对监测资料进行整编与分析。4.边坡位移安全在线监测系统是否实现三级预警,各级预警是否与
4、应急 响应实现有效关联。一序号会诊项目会诊主要内容会诊结果(符合性或者存在的问题)防范露天矿山边 坡垮塌事故措施 落实情况1 .作业前是否对工作面进行检查,清除危岩和其他危险物体;是否对边 坡重点部位和有潜在滑坡危险的地段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2.是否查清开米境界内的废弃巷道、采空区和溶洞,设置明显的警示标 志,超前进行处理;节理、裂隙等地质构造发育、容易引起边坡垮塌事 故的,是否采取人工加固措施治理边坡。3.是否采用自上而下、分台阶或分层的方式进行开采。4.工作帮坡角是否大于设计工作帮坡角,台阶(分层)高度是否超过设 计高度;最终边坡的帮坡角和安全平台、清扫平台是否符合设计和金 属非金属矿山安
5、全规程要求。5.是否擅自开采或破坏设计规定保留的矿柱、岩柱和挂帮矿体。8.是否有在排土场捡拾矿石的情况。四边坡总体稳定性 评估根据地质资料和现场检查情况,对边坡稳定性和已经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进行评估。五会诊结论(主要对矿山企业边坡风险的管控措施的有效性进行总体评价,并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方向)注:检查结果符合性填写符合或者不符合(不符合的说明存在的主要问题)或者无此项。12三、分析评估工作核心要求根据矿山采掘工程揭露的地质情况,结合地质勘察报告、矿山安全设施设计、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等资料和必要的岩 土试验分析材料,分区评估边坡现状稳定性(重点是最终边坡、 道路边坡等非工作边坡和分层开采的
6、工作边坡),明确各分区 内边坡稳定性等级和安全监测等级,提出有针对性的风险管控 和隐患治理措施,并对下阶段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预判。四、边坡稳定性等级划分参照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高陡边坡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AQT 2063-2018 )、非煤露天矿边坡工程建设规范 (GB51016-2014)等规范要求,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 进行分析评估,按照分析评估得出的滑坡风险等级,结合现场 地质调查和边坡历史风险事件(事故),将边坡稳定性按照以 下标准分为稳定、基本稳定、不稳定、极不稳定等4个等级。稳定:常态下不会发生坍塌,且滑坡风险等级S为4。基本稳定:偶有坍塌,但不会发生安全平台无法承接的坍 塌
7、且滑坡风险等级S为3或者4。不稳定:可能会发生安全平台无法承接的坍塌,但坍塌范 围仅限于单台阶局部边坡破坏,且滑坡风险等级S为2或者3。极不稳定:可能会发生范围超过一个台阶以上的多台阶坍 塌,且滑坡风险等级S为1或者2。五、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估报告编制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估完成以后,应编制矿山边坡稳定性 分析评估报告(简称报告)。报告封面页内容为:报告名称(*企业*矿山 边坡稳 定性分析评估报告)、报告编制单位、报告编制日期。报告次页为署名页,由报告编制单位负责人、编制单位技 术负责人、编制小组负责人及其他成员、报告审核人分别署名, 署名编制单位,并盖单位印章。报告第三页为报告编制单位营业执照(复
8、印件或者扫描 件)、资质证书(复印件或者扫描件)或者相关经验能力的说明 材料。报告正文部分按照以下提纲编写。1前言1.1目的任务(1) 目的、任务及任务来源。(2) 分析评估范围。1.2主要依据(1) 列出矿山相关合法证明文件:营业执照、采矿许可证、 安全生产许可证;其他证明文件。(2) 列出报告编制依据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 章和文件。(3) 列出报告编制采用的技术性标准。(4) 其他依据。主要有:评估项目依据现有的地质报告、 地质勘察报告、试验报告、研究成果及安全论证报告、安全设 施设计、安全评价报告等。1.3分析评估工作概述(1)工作时间。(2)工作范围及工作方法。(3)完成的主
9、要工作量及成果。2矿山企业及区域概况2.1矿山企业概况(1)简要说明矿山企业简介、隶属关系、历史沿革等。(2)简述矿山位置坐标、面积、开采标高、开采矿种,矿 山交通位置(给出交通位置图)。2.2矿区地质(1)说明区域地质构造及地壳稳定性,矿区主要地层、边 坡地质构造、岩浆岩体、影响边坡的风化、蚀变特征。(2)简述矿区水文地质情况,包括气候、地形、地表水的 汇水面积、水位、流量,含水层、隔水层、导水构造的性质、 分布、埋藏条件及与矿体的空间关系等。(3)简述矿区工程地质情况,包括工程地质岩组划分,岩 体质量评价指标,主要不良地质体描述,主要物理力学参数。2.3矿山开采技术条件(1)水文地质条件。
10、说明矿山及边坡评估区域水文地质条 件,给出矿山及评估边坡区域工程地质复杂程度类型。(2)工程地质条件。说明矿山及边坡评估区域工程地质条 件,给出矿山及评估边坡区域工程地质复杂程度类型。(3) 环境地质条件。说明矿山边坡评估区域环境地质条件, 主要包括:指出可能影响矿山或评估边坡区域安全的滑坡、崩 塌、山洪泥石流等地质危害;矿山地形、不良气候情况等自然 环境气候情况。(4) 人类工程活动。旧井巷、老采区、开采边坡、爆破作 业等人类工程活动情况。2.4边坡影响区域概况(1) 周边情况。说明边坡分析评估区域周边情况,包括周 边的工业设施及生产生活场所与本项目的距离及其相关情况。(2) 边坡影响区域情
11、况。说明边坡安全风险可能危及的人 员伤害和生产生活设施。3边坡现状调查与评估分区3.1边坡现状情况调查对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估区域内的最终边坡、道路边坡、工 作边坡、其他边坡等进行调查、测量、计算,查明分析评估范 围内的各类边坡情况,结合相关技术资料,进行分类、分区域 描述。边坡情况至少包括以下内容:(1) 矿山边坡概况(包括边坡类型、几何形状、形成时间 及原因、地形条件等)。(2) 边坡位置及边坡参数现状调查。包括:边坡的形态规 模及产状(走向、倾向、边坡角,坡顶、坡底标高,坡高);分 层及台阶情况。(3) 边坡工程地质特征。包括:岩土体性质(包括覆盖层、 风化层);植被情况;各类岩、土体分层、
12、工程地质特征及物理 力学指标;岩溶(石灰岩矿区)工程地质。(4) 边坡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地表汇水面积及截排水 情况等。(5) 历史上出现的边坡事故、地质灾害以及边坡失稳等风 险事件。对于地质条件比较复杂、边坡危害等级较高的边坡,通过 现场调查和现有资料查阅,无法满足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估需要 的,应该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补充地质勘探和岩土试验。3.2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估分区(1) 工程地质分区:应将岩性、构造、工程地质和水文地 质条件等主要因素基本相同或一致的区域作为一个工程地质分 区。(2) 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估分区:在同一工程地质分区内, 宜将几何要素和边坡产状接近,并能采用同一剖面和相同计算
13、 参数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估的区域,作为一个分区。4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估4.1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按照评估分区描述影响边坡稳定性因素:(1) 内因:岩石物理化学特性、结构构造、覆土、风化程 度、断层及节理裂隙等。(2) 外因:降雨、植被(根劈)、爆破振动、地震及其他 人工(开采)活动等。4.2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计算方法说明本报告采用的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计算方法。应该根据 边坡类型,参照非煤露天矿边坡工程建设规范 (GB51016-2014)等相关规定进行选择。稳定性计算时,应该 采用图解法、工程类比法等对边坡破坏模式、稳定状态和破坏 趋势作出初步判断,再选用相应方法进行计算。4.3边坡稳定性分析按照分
14、析评估分区,表述稳定性分析(计算)过程及结果。 一般应该包括:(1) 各分区边坡现状。包括:现状边坡参数与设计参数对 比;分区边坡岩性组合特征;分区边坡空间特征等。(2) 稳定性计算。包括:阐述分析方法、计算方法和计算 参数、边坡稳定性计算结果;确定边坡危害等级、边坡安全等 级(滑坡风险等级S)等。边坡稳定性计算应分别按照不同的荷载组合进行;对多种 破坏模式或者滑动面的边坡,应分别对多种破坏模式或者滑动 面进行稳定性计算,并以最小安全系数作为边坡安全系数。(3) 结构面分析(采用赤平投影、相关图件分析进行稳定 性分析)。(4) 工程类比分析。4.4边坡稳定性评估依据计算分析结果,结合现状调查和
15、历史资料,依据相关 规范及本编写指南,对各分区边坡稳定性及发展趋势进行定性 判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确定现状边坡稳定性等级(说明主要依据)。(2)边坡稳定性发展趋势(一般预测5年内的,并说明主 要依据)。(3)现状边坡和风险管控措施存在的问题。(4)边坡防治措施对策建议。包括:各区最优边坡角;已 有边坡角调整和修正建议;边坡安全防护工程对策建议;边坡 安全监测等级及监测建议等。4.5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估小结概述各分区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估结果:边坡稳定性等级及 安全监测等级;存在的问题等。5结论总结分析评估主要成果,明确评估结论,说明边坡安全存 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下阶段边坡安全应采取的主要工程技术措 施和安全管理措施。6附图与附件6.1附表计算成果表6.2附图附图应采用原始图幅,图中的字体、线条和各种标记应清 晰可读,签字齐全,宜采用彩图。附图应包括以下图纸(可根 据实际情况调整,但应涵盖以下图纸的内容):(1)具有工程地质分区的工程地质图。(2)具有边坡分区的开采终了地质结构分析图。(3)边坡评估影响区域总平面布置图。(4)各边坡分区计算剖面图。(5)各类相关剖面图及钻孔综合柱状图。(6)综合成果图。(7)其他有关图件。6.3附件(1)边坡评估报告依据的相关文件,主要包括营业执照、 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复印件或扫描件。(2)报告编制小组成员职称等相关资格证书复印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