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说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052796 上传时间:2022-01-3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69.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说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儿童说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儿童说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儿童说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说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儿童说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幼儿说谎行为一般是指所说的话与事实不符,用编造出的话来骗人的一种行为,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正确认识和对待幼儿存在的说谎行为是教师、家长、社会值得关注的问题。我们要全面认识,要学会用不同理论,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认识,弄清其产生的原因、行为表现,出现这种行为反映了什么以及所采取的教育对策,从而达到矫正的目的。一、幼儿说谎类型在有关儿童说谎概念的研究中,比较著名的是皮亚杰在道德发展研究中有关说谎概念发 展的研究。皮亚杰直接问儿童什么叫说谎。从被试儿童的答案中,皮亚杰发现,儿童对“说 谎”概念的理解是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的。具体表现为:年幼儿童似乎把“说谎”

2、与其他 不好的言语行为(如骂人的话)相混淆;6岁左右的儿童尚不能把考虑意图的性质而是将所有 的错误行为或不好的言语 (如骂人的话)视为说谎。而有意性对儿童来说并不是说谎概念的 一部分,后来,不好的言语行为从儿童的说谎概念中排除出去。但仍然发现儿童不能考虑到意图的因素。6至10岁之间的儿童把一个与事实不相符的言语表达说成是说谎,尽管说话 者并不是有意的欺骗(如犯了一个诚实的错误)。在研究的过程中,皮亚杰还得出两个结论: 其一,儿童实际上是能够或多或少的区分有意的行为和无意的错误。其二,这种区分还没有在道德反省的水平上分离出来。也就是说,虽然儿童能把无意的错误从说谎的概念中区分出 来,但错误仍然被

3、认为是谎言。换句话说,儿童是一纯粹客观的方式定义“谎言”的,在儿 童的眼中,不符合事实的话都是谎话。对于以上两个年龄阶段的儿童来说,“有意性”并不是说谎概念的一部分。只有到10至11岁的儿童的谎言中,“有意性”才有所表现出来。从而才有皮亚杰眼中正确的谎言定义,即“任何有意图的错误的陈述都是谎言”。幼儿说谎一般分为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无意说谎是指说谎行为本身不受主体自身控 制,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表现为幻想与现实混同、认识不足而导致理解错误等表现形式。 这类说谎纯粹是无意识和不自觉的行为,而与道德水平没有任何关系, 不必产生恐慌。有意说谎表现为否认错误, 虚夸成绩和有意欺骗等表现形式,它是人们为

4、达到某种目的或满足某种欲望而有意做的。这类说谎如果得不到正确引导,将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二、幼儿说谎表现及原因分析(一)无意说谎及其原因1 .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 造成的判断性失误。 人的大脑皮层是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而幼儿的大脑皮层发展不够完善,造成其判断思维能力不稳定。2 .表达能力限制引起的说谎。由于幼儿词汇量有限,在用词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常常 词不达意,被误认为是撒谎。3 .理解能力的限制引起的说谎。幼儿由于思维水平的限制,理解能力差。如果家长和教 师提问孩子问题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可能会造成孩子不理解,被动撒谎。(二)有意说谎及其原因4岁以后的幼儿在说谎时体现了更多的

5、策略性,说谎的性质也开始有所改变,5岁左右有意说谎开始萌芽,并带有相当的目的性。造成有意说谎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 .自身因素(1)开脱责任,逃避惩罚。幼儿的这类说谎往往是恐惧心理所致。错误的家庭教育, 容易造成孩子的恐惧心理。由于孩子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做错了事情或有什么过失时,为了开脱责任,避免惩罚因而说谎。(2)取悦大人,得到奖励,得到更多关爱。幼儿有时想取悦与家长或老师,往往会出 现有意说谎现象。幼儿的这类说谎,多与成人的教育不当有关。作为教师,应当注意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交流情况,家园配合,正确把握对幼儿的期望,及时批评和教育。2 .成人的影响(1)家长说谎,幼儿模仿。有些幼

6、儿说谎,往往与家长的影响有关。家长是幼儿心目 中的权威人物,如果在孩子面前说了谎,就会使孩子产生说谎也没什么的错觉。(2)教师、父母言语上的误导。我们常说,敢于承认错误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孩子认 为只要承认错误就能得到表扬。三、解决幼儿说谎问题的对策研究对于幼儿的无意说谎一般不必惊慌,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心智水平的提高,这种现象会逐渐消失;而对于有意说谎则应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加以正确引导,使其心理健康发展。(一)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幼儿说谎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 但说谎并不都是损人利己, 有时可能是一种自我显示的 表现。所以家长在处理孩子的说谎问题时一定要公正、 实事求是,保护幼儿的自尊心不受伤 害

7、。(二)信任孩子,与孩子地位平等如果父母能采用理解的方式对待幼儿的说谎,便可避免幼儿出现最初的有意说谎。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该多信任孩子、尊重孩子,学会倾听孩子说话。成人首先要信任幼儿, 并向其说明“做错事不要紧,重要的是如何改正”,让幼儿感到改正说谎的缺点依然能得到成人的信任。(三)引导良好社交,强化诚实行为同伴的交往对幼儿的个性发展和社会化过程起着重要影响,友好的说话会促进幼儿的社交行为向友好、积极的方向发展。幼儿的主要交往对象是同伴,因此,成人要引导幼儿积极地参与社会交往,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四)家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自己首先不能说幼儿模仿能力特别强, 所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一定

8、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谎,更不要为了自己的利益错误地引导孩子。 对于孩子的一些过错和过激行为, 家长要正面 引导孩子改正错误,以免孩子在做错事情以后对家长产生恐惧心理而说谎。父母应采取民主教育的方式,多与孩子沟通交流,感受孩子的心,促进彼此深厚的感情。(五)教师的奖惩要得当表扬奖励是一把双刃剑, 适当的表扬奖励可以使孩子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增强自信和上进心。不当的奖励则有碍其优良品质的形成,甚至还会使孩子形成一些不良的品质。批评惩罚则是为了纠正和防止孩子不良心理行为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如果批评惩罚不 当,则会导致孩子产生更为严重的心理行为问题。(六)家园合作,共育幼儿只有家园合作,才能共同教育好幼儿。面对儿童说谎的问题,教师更应该多与家长交流、 沟通,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家庭背景等。同时家长也要多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只有双方共同了解才能改善孩子的不良行为,从而达到共育的效果。幼儿的说谎现象从身心发展来看, 我们不能盲目地给予定论, 而应该分清是有意说谎还 是无意说谎,并采取不同的科学方法来加以解决。 家长的教养方式、教师的教育方式对于幼 儿的说谎问题起到重要作用。总之,我们通过幼儿展现出来的说谎行为,可以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和内心需要以及我们教育中存在的不足,让孩子们每天都在愉快、爱意浓浓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