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说课稿.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053267 上传时间:2022-01-3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说课稿.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数学五年级下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说课稿一、解读教材 确立目标1、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2、教材简析转化策略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画图和列表、列举、倒推、替换和假设的基础 上进行学习的。转化是一种常见的,但又极其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通过转化 能把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教材首先呈现两个稍复杂、不规则的图形,让学生比 较其面积是否相等,引导学生把它们转化成长方形进行比较, 使学生初步体会到 转化策略化繁为简的作用;再让学生回忆曾经的学习中哪些地方运用过转化的策 略,从而将过去使用过的数学方法上升到策略的高度,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最后通过多组联系,加深对转化的认识,提高运用

2、转化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 灵活确定解决问题 的思路,并能根据题目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回忆、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积累运用转 化策略的经验,从策略的角度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初步掌握转化的方法和技巧。教学难点是: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从不同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 能力。

3、二、依据学情选择教法和学法1、学情分析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 活经验的基础上,并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的 能力和策略意识,在之前的数学学习中已经多次运用过转化, 只是没能上升到策 略的高度,还处于无意识状态。在思维特点方面,六年级学生已从具体形象思维 向抽象思维过度,但仍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所以教材安排了大量的转化 运用实例。2、确定教法基于以上对学情的分析,以“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合 作交流”为指导思想,我将采用:引导发现、合作探究、练习巩固、多媒体演示 等教学方法。3、预设学法新课程标准提倡体验性学

4、习,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 而且 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去说、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 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为了解决小学生思维特点与数学抽象性之间的矛盾,我预设的学习方法有: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等。三、以生为本设计流程1、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和例1的作业纸。2、教学预设:秉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 流程的设计上充分体现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我将教学思路设计 为“故事激趣一尝试探究一回忆旧知一分层练习一自我评价”这五个环节。(一)故事激趣,引入新知著名心理学家希尔博曾说过:“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却

5、往往造成 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是指有无兴趣,巨大的差异则是成功与失败。所以在 课的伊始我给学生带来了爱迪生让他的助手测量灯泡体积的小故事,既可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蕴含转化的策略于其中,使学生初步感受到转化策略的 应用价值,使学生明白:通过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可以使“复杂”问题变得 “简单”。(二)尝试探究感受新知然后出示例1,让学生进行猜想,并提问:你们将如何验证自己的猜想呢 ?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拿出例1作业纸进行尝试操作。尝试教学理论认为:学生 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在此要求学生进行尝试,把学生在第一时间推向学习的主题地位,在尝试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便会主动地学习新知或

6、寻求帮 助,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接着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第一幅图把不规则的图形的上面的半圆向下平 移5格,转化成长方形;第二幅图把两边的小半圆分别向上旋转 180度,转化成 长方形。这时一眼就可以看出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是相等的。“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此处有目的的交流,既可以训练优等生用自己的语言表 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又能避免学困生在之前的验证中没能自主解决问题的尴尬, 保护他们的自尊,培养他们的倾听习惯,提高他们的倾听能力。进而让所有学生 都体会到合作交流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并能在以后的学习中、生活中主动地运 用。在学生交流后,及时反馈。点出本题的实质是把“不规则”图形

7、转化为“规 则”的图形,并点出这样的方法叫做“转化”。(三)回忆旧知构建新知为了帮助学生从策略的高度建构“转化”,在“回忆旧知,构建新知”环节, 让学生回忆以前的学习中那些地方运用过转化的策略。 在次环节,我分别从数与 代数领域和空间与图形领域预设了一下几种学生可能想到的情况:数与代数领 域,分数除法、小数除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等知识的学习 ;空间与图形领域, 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圆形的面积计算等知识的学习。为了引导学生能够 把他们曾经运用的数学方法上升到策略的高度,我追问:这些运用有什么共同点呢?都是把新知转化为旧知。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转化的应用价值,帮助学生构建 “转化”策略,在学生的

8、头脑中植入转化的数学思想。(四)分层练习 巩固新知数学的学习是方法的学习。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常用的转化方法和技巧, 体现 练习的层次性,让不同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的 练习。第一层次,基础题(P71练一练)。这几道题相对比较容易,绝大部分同学都 能够运用平移或是旋转进行转化,独立完成。第二层次,拔高题(P71试一试)。这道题我做了以下三种预设(见课件),第 一种是大部分学生可能采用的办法, 直接对加数进行通分。对于这种情况我会追 问,如果后面还有加64分之一、128分之一等,该怎么办?还是通分吗?通分就 会很“繁琐”。那么自然引出下面的两种办法,这两种方法我重点要介绍

9、的是第 三种一数形结合的办法,数形结合有助于学生的思考,可以把抽象的数字与形 象的图形结合起来。正如华罗庚教授所说“数形结合万般好,数形分离万事休”。第三层次,综合题,我选择了练习十四第一题。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 入深,由4支球队到8支球队再到16支球队,这样层层推进,一步步引导学生 发现,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转化为 4-1 , 8-1 ,16-1这样的减法来解决问 题。按照教材的编写意图,对练习进行重组,尊重学生学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 性,提高练习的实效性,培养学生合理选择转化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五)自我评价升华新知在“自我评价”环节,我

10、出示“对于这节课的学习,你满意吗?为什么?”这 个问题。学生可以谈一谈本节课的得与失,可以谈对于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 习方法、学习状态等方面的看法。旨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评价与自我评价的科 学态度。因为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是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是可以激励学 生后继学习的。课尾,用华罗庚教授的“神奇化易是坦道,易化神奇不足提”的名言来结束 新课,将学生的思维从课本引向浩瀚的数学海洋。四、突出重点设计板书(板书略)请各位评委和专家看看我的板书。有人说: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 板书既反映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重点, 又精简美观、一目了然,而且可以 让学生可以轻而易举的回想起学习的过程。尾记:叶澜教授曾说过: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它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 旅程,随时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或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 而没有激情的行程。他还说: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所以, 在充分做好预设的前提下,我将重视利用生成资源,尤其是错误资源,避免过于理想化的倾向,在不偏离整体目标的前提下,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