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品】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草原》的教学设计和反思3优秀名师资料.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405731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精品】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草原》的教学设计和反思3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精品】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草原》的教学设计和反思3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精品】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草原》的教学设计和反思3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精品】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草原》的教学设计和反思3优秀名师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精品】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草原》的教学设计和反思3优秀名师资料.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草原的教学设计和反思3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草原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草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绿线内的4个字,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3(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4(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文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 2(具体体会课文中的静态、动态描写。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

2、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3、弄清课文记叙顺序,给课文分段。 4、学习课文第1段,体会草原静态的美并尝试背诵。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还记得描写草原的古诗吗,谁来背给大家听听, 交流背诵赋得古原草送别、敕勒歌 2、诗中的草原什么样,想看看吗,多媒体课件展示草原的美丽风光和人土风情的画片,请学生谈谈观后的感受。(放课件) 欣赏着草原美丽的画面,此时你有什么想法, 3、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一起走进草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一边读一边想象

3、:1(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 2(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下面生字、新词:“渲染、勾勒、迂回、鄂温克、天涯?”,指名认读 先正音、正形、再讲词义。 (2)(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生字、新词交流理解。 (有些词让学生互学互帮,教师给予适当的指点;有些词语留到讲读时解决;有些词语课后个别解决。) (3)、弄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 1(这篇访问记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 (这篇访问记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写了访问的过程: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里?告别草原。)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并说说每一段段意。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默读,分层次。思考:课文

4、第一段写了什么,分几层,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课文第1段写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景象。课文分两层写。先写看到草原的景象,后写产生的感想。) 2(再读,思考: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样,作者是抓住哪些景色来写的,为什么抓住这些景物写, (读后讨论。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丽景色,他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来写的。因为这些景物显示了草原的特色。) 3(细读、思考: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景物的, (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 (2)作者运用了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你最喜欢哪一句,把它找出来多读几遍。 (让学生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 (3)体会重点句子

5、的含义。 指名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说一说为什么喜欢。(相继出示多媒体图片)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通过欣赏图片加深理解,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默读、思考、朗读: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说一说“境界”一词的意思。读时注意理解“既又”的并列关系;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表达作者感受的两个句子。) 4、指导学生背诵第1段课文。 (1)让学生按课

6、文描写顺序和景物特点,边读边想象,把这段课文熟读成诵。 (2)指名尝试背诵 5、小结:祖国的草原这么美。这段课文思路清晰,从看到的到感受到的,按从上到下的观察顺序描写景物。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就能抓住景色的特点来写,把景物和感受联系在一起,即景抒情,情景交融。同学们如果学会了这种写作方法,一定会使作文增色不少。 四、作业。 1(在作业本上练习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背诵课文第1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2、3、4、5段。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草原不仅景色美,而且草原的人更美。 2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课文的生字新

7、词。 2、背诵课文的第一段。 二、讲读第2段。 1(指名读第2段。思考:作者访问陈巴尔虎旗途中,看到了什么, (?初入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快到公社,主人到几十里外迎接客人。) 2(讲读草原景色。 (1)作者乘汽车进入草原,最初有什么感觉,(草原十分辽阔。)从课文哪些语句看出草原十分辽阔,(“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洒脱”是什么意思,(不受拘束。课文指行动自由,不受限制。) (2)“初入草原,听不到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这些描写说明草原环境有什么特点,(十分静寂。) (3)初入草

8、原,环境的特点是辽阔、静寂。后来呢,草原环境有什么变化,从什么地方开始变化的,(看到了河,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4)说明了什么,(说明有了河流、水草长得茂盛,蒙族人民就会把牛、羊、马群赶到这儿来放牧。) 3(讲读主人迎客。 (1)指名学生读描写主人迎客的句子。 (2)“疾驰”、“襟飘带舞”是什么意思, (3)作者为什么用一条彩虹比喻来欢迎远客的蒙族男女老少, (因为他们突然出现在远处的山丘上,而且都穿着颜色鲜艳的衣裳,这样既恰切又形象地表现了蒙族人民欢迎客人的热情。) (4)当主人见到客人时,草原的环境有什么变化,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

9、一片。”) 4.小结:作者初入草原,看不见什么东西,听不见一点声音,处在这种环境使人产生一种辽阔、静寂的感受,接着作者快到公社时,看到了牛羊成群,主人热情迎客,听到了各种声响,自然引起一种兴旺、热闹的感受。作者的感受是由静到动,让我们齐读这一段感受这种变化。 三、讲读3、4、5自然段。 1(让三名学生各朗读一段课文,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1)这三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2)主人热情好客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表现蒙族人民热情好客的词句。 2(读后讨论交流。 (1)主客是怎样见面的,作者运用哪几个动词来表现激情洋溢的气氛,手是怎么握的,怎么笑的,怎么说的,这些表现什么,你体会到主客见面时大

10、家的心情怎么样,用欢乐、热情的感情朗读这一节课文。 点在圆外 dr.(2)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招待客人的,从这节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蒙汉两族人民情谊很深,为什么“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6.方向角:指北或指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小于90的水平角,叫做方向角。如图4,OA、OB、OC、OD的方向角分别是;北偏东30,南偏东45(东南方向)、南偏西为60,北偏西60。(3)客人告别时的情景怎样,“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诗句中的“何忍别”是什么意思,第1句怎么讲,(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如此深厚,怎么舍得分别呢,)第2句中的“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怎么讲,(“话”是互相攀谈,

11、送别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互相攀谈,依依不舍地告别。)用在诗句结尾的作用是什么,(这两句诗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2、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获得数学知识,初步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4)哪些地方体现了蒙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表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穿着各色的民族服装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用手抓羊肉和奶酒招待客人,席间姑娘们还要唱民歌;?饭后表演套马、摔跤和民族舞蹈。以上这三方面表现了蒙古人民的风俗习惯。) 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2、.四、总结全文。 3、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1(从全文看,课文主要分成哪两个部分, 3、学习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课文前两段主要讲草原景物的美,后三段主要讲草原人民的美,说明蒙汉两族人民感情深厚。) 2(你是怎样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 小结:这

13、篇课文主要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中心是表现蒙汉人民的友好情谊,歌颂各民族的团结。作者以写草原之美衬托蒙族人民的心灵之美,民族团结的精神之美。同时,也写出了草原的独特的风光形成了蒙族人民独特的风俗,独特的民族气质热情豪爽。作者描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接、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静态美和蒙族人民欢迎客人的热烈欢腾场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作业。 5.方位角:从某点的指北方向按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的水平角,叫做方位角。如图3,OA、OB、OC的方位角分别为45、135、225。1(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读一读,想一想把什么比作什么,然后抄写在摘抄本上。 (5)直角三角形

14、的内切圆半径2(练习课后练习题第4题。 教学反思:本篇课文主线清晰,文字优美。针对六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的特点,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以读促解逐步深入课文。多媒体的使用让学生更直观地欣赏到了草原的美,对于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很大帮助。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明显感到内容多、时间紧,由于讲解过细,提问琐碎,所用时间远远超过了两课时。长文如何短教,回顾教学过程,我觉得这篇课文的两个部分在讲解上不该平均用力。第一部分“草原美”的讲解不要过多,是以学生读、悟为主;10、做好培优扶差工作,提高数学及格率,力争使及格率达95%。第二部分“蒙汉情深”是重点,要让学生细读文本,抓住描写蒙古人民热情好客的句子,品味感悟“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含义。因此,要相信学生有能力分析课文,老师不要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学会放开保护的手,才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教学也是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