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必备】高考化学核心知识点解读优秀名师资料.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406226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DOC 页数:70 大小:1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必备】高考化学核心知识点解读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最新【高考必备】高考化学核心知识点解读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最新【高考必备】高考化学核心知识点解读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亲,该文档总共7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必备】高考化学核心知识点解读优秀名师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必备】高考化学核心知识点解读优秀名师资料.doc(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考必备】2011高考化学核心知识点解读2009高考化学核心知识点解读 第一部分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一,掌握基本概念 1.分子: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单原子分子如:He、Ne、Ar、Kr 双原子分子如:O、H 、HCl、NO多原子分子如:H O、P 、 2 224C H O 及高分子如:CH CH 、CH CH= CHCH 6 1262 22 22.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

2、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阳离子:Li + 、Na + 、H + 、NH +4 阴离子:Cl - 、O 2- 、OH - 、SO 2- 4 ,2,存在离子的物质:?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 2 、Na 2 SO 4 ?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等?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等 十大名校推荐的115位高考状元学习法(考上名牌大学绝佳途径) 官方网站:4.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

3、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5.同位素: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如H有三种同位素: 11 H、 21 H、 31 H,氕、氘、氚,。 6.核素:核素是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

4、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包括复杂离子机基。如:SO 2- 4 、OH - 、CH 3 COO - 、OH、NO 2 、COOH等。 8.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仅是物质形态的变化。化学变化:变化时有其他物质生成又叫化学反应。化学变化的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伴有放热、发光、变色等现象 十大名校推荐的115位高考状元学习法(考上名牌大学绝佳途径) 官方网站:变化本质:旧键断裂新键生成或转移电子等。二者的区别是:前者无新物质生成仅是物质形态、状态的变化。 9.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1,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一般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5、,2,典型混合物:?溶液:溶剂+溶质 如:盐酸、碘酒等?胶体:分散质+分散剂 ?空气:N 2 78%、O 2 21%、稀有气体0.94%、CO 2 0.03%、其他0.03%,体积比, 10.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它可以是单质、化合物如果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那纯净物就是指同种分子组成的物质。 【注意】由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如红磷和白磷。由同位素原子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如H 2 O与D 2 O混合为纯净物。 1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如O 2 、Cl 2 、N 2 、Ar、金刚石、铁,Fe,等。HD、 16 O 18 O也属于单质单质分为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两

6、种。 1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从不同的分类角度化合物可分为多种类型如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酸、碱盐和氧化物等。 十大名校推荐的115位高考状元学习法(考上名牌大学绝佳途径) 官方网站:13.酸:电离理论认为:电解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 + 的化合物叫做酸。常见强酸如:HClO 4 、H 2 SO 4 、HCl、HNO 3 常见弱酸如:H 2 SO 3 、H 3 PO 4 、HF、HClO、H 2 CO 3 、H 2 CO 3 、H 2 SO 3 、CH 3 COOH 14.碱:电离理论认为电解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

7、- 的化合物叫碱。常见强碱如:NaOH、KOH、Ba,OH, 2 常见弱碱如:NH 3 ?H 2 O、Al,OH, 3 、Fe,OH, 3 15.盐: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NH +4 ,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盐的分类?正盐:如:,NH 4 , 2 SO 4 、Na 2 SO 4 ?酸式盐:如NaHCO 3 、NaH 2 PO 4 、Na 2 HPO 4 ?碱式盐:Cu 2 ,OH, 2 CO 3 ?复盐:KAl,SO 4 , 2 ?12H 2 O 16.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氧化物的分类方法按组成分金属氧化物:Na 2 O、Al 2 O 3 、Fe 3 O 4

8、 非金属氧化物:NO 2 、CO、SO 2 、CO 2 按性质分不成盐氧化物:CO、NO 成盐氧化物酸性氧化物:CO 2 、SO 2 碱性氧化物:Na 2 O 2 、CuO两性氧化物:Al 2 O 3 、ZnO 过氧化物:Na 2 O 2 超氧化物:KO 2 17.同素异形体:由同种元素所形成的不同的单质为同素异形体。,1,常见同素异形体:红磷与白磷;O 2 与O 3 ;金刚十大名校推荐的115位高考状元学习法(考上名牌大学绝佳途径) 官方网站:石与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二,正确使用化学用语 化学用语是指化学学科中专门使用的符号它包括以下

9、几种: ?元素符号 ?离子符号 ?电子式 ?原子结构示意图 ?分子式,化学式, ?结构式和结构简式 ?化学方程式 ?热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电离方程式 ?11电极方程式 1.四种符号 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表示一种元素的一个原子。离子符号: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电符数及正负号“1”省略不写如:Ca 2+ 、SO 2- 4 、Cl - 、Na + 价标符号:是在元素正上方标正负化合价、正负写在价数前。“1”不能省略。如:H +1 Cl -1 Na 2 +1 S +6 O 4 -2 核素符号:如 27 13 Al、 32 16 S、 16 8 O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 2.化合价的

10、概念。 化合价是指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他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在离子化合物中失去电子的为正价失去n个电子即为正n价;得到电子为负价得到n个电子为负n价。?在共价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数值就是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跟其他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用电子对的数目、正负则由共用电子对的偏移来决定电子对偏向那种原十大名校推荐的115位高考状元学习法(考上名牌大学绝佳途径) 官方网站:子哪种原子就显负价;偏离哪种原子、哪种原子就显正价。?单质分子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3.电子式的书写: 电子式是元素符号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的式子。用电子式可以表示以下内容: ?原子的电子式:H? ?

11、N? Cl ? Na? ?离子的电子式:H + Na + , S , 2- , Cl , - ,H N H H H, + 阴离子、复杂阳离子要用中括号。 ?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H Cl O C O H O H ?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Na + , Cl , - ,H N H H H, + , Cl , - ?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如:Na+?Cl Na + , Cl , - ?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如:H+ F H?F 4.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 原子结构示意图是表示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的图示。 如硫原子结构: 其中圆圈表示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号代表原子核带正电荷。弧线表示电子层数字为该

12、层的电子数。要求熟练掌握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5.分子式,化学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用元素符号表示单质分子或化合物分子组成的式子是分子式,分子晶体,在离子晶体和原子晶体中用元素符号表示其物质组成的式子称为化学式不表示分子组成有时亦称十大名校推荐的115位高考状元学习法(考上名牌大学绝佳途径) 官方网站:分子式。用短线表示一对共用电子对的图示用以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的结合方程和排列顺序,不表示空间结构,。叫作结构式一般用来表示有机物如: H C H H C H H O H、H C H H C O O H结构简式是简化碳氢键和碳碳单键突出官能团的式子。如:CH 3 CH 2 OH CH

13、3 COOH CH 3 CHO CH 2 =CH 2 CH?CH 6.质量守恒定律。 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原子个数守恒。 ?氧化还原反应还遵循得失电子守恒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即离子电荷守恒。 7.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作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书写原则如下: ?只能将易溶、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式;如NaCl、Na 2 SO 4 、NaNO 3 、CuSO 4 ?将难溶的,如BaSO 4

14、、BaCO 3 、AgCl,难电离的,如HClO、HF、CH 3 COOH、NH 3 ?H 2 O、H 2 O,易挥发的气体,如SO 2 、CO 2 、H 2 S,所用化学式表示。?微溶物:若处于混浊态要写成分子式澄清态改写成离子十大名校推荐的115位高考状元学习法(考上名牌大学绝佳途径) 官方网站:式。?弱酸的酸式盐酸根不可拆开。如HCO -3 、HSO -3 、HS - 。?碱性氧化物亦要保留分子式。 8.热化学方程式 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方程式叫作热化学分方程。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 ?用H来表示反应热、放热H为负吸热H为正。 ?热化学方程

15、式的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故可以是分数。对于相同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也不同。如:H 2 ,g,+Cl 2 ,g, 2HCl,g,;H=-184.6kJ?mol -1 12 H 2 ,g,+12 Cl 2 ,g, HCl,g,;H=-92.3kJ?mol -1 其他如电极反应式内容将在电解质溶液中有叙述。水解方程式。【注意】化学用语的正确使用是学好化学科的基本要求考生应特别注意。 二、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掌握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 1.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作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即A+B+C=E 如:CaO+H 2 O Ca,OH, 2 4NO 2 +O 2 +2H 2 O

16、=4HNO 3 2.分解反应:一种物质经过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即A B+C+D 如:CaCO 3 高温 CaO+CO 2 ? 2KMnO 4 ? K 2 MnO 4 +MnO 2 +O 2 ? 十大名校推荐的115位高考状元学习法(考上名牌大学绝佳途径) 官方网站:置换反应: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2Mg+CO 2 2MgO+C 4.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gNO 3 +HCl=AgCl?+HNO 3 ,二,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 1.基本概念 ?氧化反应:物质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17、。还原反应:物质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被氧化:物质失去电子被氧化。,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被还原:物质得到电子被还原。,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 ?氧化剂:得到电子的物质。还原剂:失去电子的物质。 ?氧化性:物质得电子的能力。还原性:物质失电子的能力。 ?氧化产物:氧化反应得到的产物。还原产物:还原反应得到的产物。 ?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移,的反应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特征是化合价的升降。 2.概念间的关系 3.“双线桥”法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 ,1,连接反应前后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 ,2,线桥跨跃等等。 ,3,得失电子总数相等。 十大名校推荐的115位高

18、考状元学习法(考上名牌大学绝佳途径) 官方网站:,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1,吸热反应:化学上把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称为吸热反应。如C+CO 2 ? 2CO为吸热反应。 ,2,放热反应:化学上把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称为放热反应。如2H 2 +O 2 点燃 2H 2 O为放热反应。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有关。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放出热量;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吸收热量。 3.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热

19、化学方程式 ,1,反应热:在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叫反应热用H表示。单位:kJ?mol -1 。 ,2,燃烧热: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能量叫该物质的燃烧热。 如:101kPa时1mol H 2 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5kJ?mol -1 的热量这就是H 2 的燃烧热。 H 2 ,g,+12 O 2 ,g, H 2 o,l,;H=-285.5kJ?mol -1 ,3,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 2 O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H + ,aq,+OH - ,aq, H 2 O,l,;H=-57.3kJ?mol -

20、1 十大名校推荐的115位高考状元学习法(考上名牌大学绝佳途径) 官方网站:附:化学反应的几种分类方法: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2.根据反应中物质是否有电子转移分为: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 3.根据反应是否有离子参加或生成分为:离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4.根据反应的热效应分为: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5.根据反应进行的程度分为: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 三、化学中常用计量 ,一,掌握基本概念 1.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以 12 C的一个原子质量的112 作为标准其他元素的一种同位素原子的质量和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为

21、该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一”一般不写。 2.平均相对原子质量,即元素相对原子质量,。 由于同位素的存在同一种元素有若干种原子所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即按各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各天然同位素原子百分比乘积和计算平均相对原子质量。 3.相对分子质量 一个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的总和称为相对分子质量。 十大名校推荐的115位高考状元学习法(考上名牌大学绝佳途径) 官方网站: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SI,的7个基本单位之一符号是n。用来计量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的多少。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用mol表示。

22、 ?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粒子的种类:原子、分子、离子、电子或其他微观粒子。?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 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N A 通常用6.0210 23 mol -1 这个近似值。?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粒子数,N,有如下关系:n=N N A 5.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作摩尔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1 或kg?mol -1 。 ?任何物质的摩尔质量以g?mol -1 为单位时其数值上与该物质的式量相等。?物质的量,n,、物质的质量,m,、摩尔质量,M,之间的关系如下:M=m n 6.气体摩尔体积: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的体积叫作气体摩尔体积。用V

23、m 表示V m =V n 。常用单位 L?mol -1 。 ?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 -1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会有相同数目的分子。推论如下:?同温同压下:V 1 V 2 =n 1 n 2 ?同温同压下:P 1 P 2 =M 1 M 2 ?同温同体积时:n 1 n 2 =P 1 十大名校推荐的115位高考状元学习法(考上名牌大学绝佳途径) 官方网站:P 2 7.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C 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符号C B 。,2,B =n B ,mol, V,L, ,n B

24、 是溶质B的物质的量V是溶液体积,单位是mol?L -1 。,3,溶质的质量分数w溶液密度,g?cm -3 ,。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B 关系如下:C B =1000mL/Lg/mLw Mg/mol ,M是溶质的摩尔质量, ,二,掌握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熟练应用于计算。 四、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1.原子, AZ X,原子核,Z个正电荷,质子,带正电,:Z个 中子,不显电性,:,A-Z,个电子,带负电,:Z个 2.原子中各微粒间的关系 ?A=N+Z,A:质量数N:中子数Z:质量数,?Z=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M Z ?M N ?1836Me - ,质量关系, 3.原子中

25、各微粒的作用 ,1,原子核:几乎集中原子的全部质量但其体积却只占整个体积的千亿分之一。其中的质子、中子通过强相互作用集合在一起使原子核十分“坚固”在化学反应时不会发生变化。另外原子核中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原子能,即核能,。 十大名校推荐的115位高考状元学习法(考上名牌大学绝佳途径) 官方网站:,2,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质量为1.672610 -27 kg相对质量1.007。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3,中子:不带电荷。质量为1.674810 -27 kg相对质量1.008。中子数决定同位素的种类。 ,4,电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质量很小约为11836 1.672610 -27 kg。与原子

26、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及排布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4.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能量最低原理: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再由里往外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里即依次K?L?M?N顺序排列。 ,2,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n 2 个即K层2个L层8个M层18个N层32个等。 ,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注意】以上三条规律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理解其中某条。如M层不是最外层时其电子数最多为18个当其是最外层时其中的电子数最多为8个。 ,二,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 1.原子序数:人们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给元素编号这种编号叫

27、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 2.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十大名校推荐的115位高考状元学习法(考上名牌大学绝佳途径) 官方网站:的变化这一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具体内容如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最外层电子数从1?8个的周期性变化。?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的周期性变化。?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正价+1?+7负价-4?-1的周期性变化。 ?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的周期性变化。 【注意】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递增呈周期性变化的本质原因是元素

28、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3.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周期表 结 构周期,共7横行,短周期,一、二、三周期,长周期,四、五、六周期,不完全周期,七周期, 族,共18纵行16个族,主族,?A?A,7个, 副族,?B?B?B?B,7个,?族,8、9、10纵行,1个,零族,稀有气体元素,1个, ,2,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与元素周期表关系的规律?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 ?电子层数=周期数,电子层数决定周期数, ?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最高正价数?负价绝对值=8-主族序数,限?A,?A,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逐渐增强则非金属元素单质

29、的氧化性增十大名校推荐的115位高考状元学习法(考上名牌大学绝佳途径) 官方网站:强形成的气态氧化物越稳定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增强其离子还原性减弱。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金属元素单质的还原性增强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3,“位”“构”“性”之间的关系,4,判断微粒大小的方法 ?同周期元素的原子或最高价离子半径从左到右渐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如:NaMgAl;Na + Mg 2+ Al 3+ 。 ?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或离子半径从上到下渐大如OSSeF - Cl - Ca 2+ 。?核电荷数相

30、同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如:Fe 2+ Fe 3+ 。 ?电子数和核电荷数都不同的一般可通过一种参照物进行比较如:比较Al 3+ 与S 2- 的半径大小可找出与Al 3+ 电子数相同与S 2- 同一主族元素的O 2- 比较Al 3+ O 2- 且O 2- S 2- 故Al 3+ r Cl - r k + r Ca 2+ ,5,电子数相同的微粒组 ?核外有10个电子的微粒组: 原子:Ne;分子:CH 4 、NH 3 、H 2 O、HF;阳离子:Na + 、十大名校推荐的115位高考状元学习法(考上名牌大学绝佳途径) 官方网站:Mg 2+ 、Al 3+ 、NH +4 、H 3 O + ;阴离子:N 3

31、- 、O 2- 、F - 、OH - 、NH -2 。?核外有18个电子的微粒子: 分子:SiH 4 、PH 3 、H 2 S、HCl、F 2 、H 2 O 2 ;阳离子:K + 、Ca 2+ ;阴离子:P 3- 、S 2- 、HS - 、Cl - 、O 2- 2 。 ,三,化学键和晶体结构 1.化学键:相邻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作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和共价键,金属键,。 2.离子键:,1,定义: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离子键。,2,成键元素:活泼金属,或NH +4 ,与活泼的非金属,或酸根OH - ,。,3,静电作用:指静电吸引和静电排斥的平衡。3.共价键 ,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

32、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作共价键。 ,2,成键元素:一般来说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或不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共用电子对达到稳定结构。 ,3,共价键分类:?非极性键:由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不偏移,如在某些非金属单质,H 2 、Cl 2 、O 2 、P 4 ,共价化合物,H 2 O 2 、多碳化合物,、离子化合物,Na 2 O 2 、Cal 2 ,中存在。 ?极性键:由不同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一方,如在共价化合物,HCl、H 2 O、十大名校推荐的115位高考状元学习法(考上名牌大学绝佳途径) 官方网站:CO 2 、NH 3 、H 2 SO

33、 4 、SiO 2 ,某些离子化合物,NaOH、Na 2 SO 4 、NH 4 Cl,中存在。 4.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 ,1,非极性分子中整个分子电荷分布是均匀的、对称的。极性分子中整个分子的电荷分布不均匀不对称。 ,2,判断依据:键的极性和分子的空间构型两方面因素决定。双原子分子极性键?极性分子。如HClNOCO 非极性键?非极性分子。如H 2 Cl 2 N 2 O 2 多原子 分 子都是非极性键?非极性分子。如P 4 、S 8 有极性键几何结构对称?非极性分子。如CO 2 、CS 2 、CH 4 、Cl 4 几何结构不对称?极性分子。如H 2 O 2 NH 3 H 2 O 5.分子间作用

34、力和氢键 ,1,分子间作用力: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叫作分子间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 ?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它对物质的熔点、沸点等有影响。?一般的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点、沸点也越高。 ,2,氢键:是指存在于HF、H 2 O、NH 3 分子之间一种比范德化力稍强的相互作用。如HF、分子间的氢键如下: 故HF、H 2 O、NH 3 的沸点分别与同族氢化物沸点相比反常的高。 【注意】氢键不是化学键仍属分子间作用力范围。 十大名校推荐的115位高考状元学习法(考上名牌大学绝佳途径) 官方网站:化学键与晶体结构的相互关系 化学键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间较强

35、相互作用?金属晶体共用电 网状结构?原子晶体 子 对?共价键?非极性键?非极性分子极性键极性分子 非极性分子 范德华力 分子晶体配位键,特殊, 阴阳离子间静电作用?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离子晶体 定义:?分子晶体:分子间的分子间作用力相结合的晶体叫作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相邻原子间以共价键相结合而形成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叫作原子晶体。 ?离子晶体:离子间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晶体叫作离子晶体。?金属晶体:通过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较强作用,金属键,形成的单质晶体叫作金属晶体。 7.四种晶体类型与性质比较 五、溶液 ,一,分散系 1.分散系:定义:化学上把由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的粒子形成分散到另一

36、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分散剂。 2.四种分散系比较分散系 十大名校推荐的115位高考状元学习法(考上名牌大学绝佳途径) 官方网站:,二,溶液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作溶液。特点是均一、稳定、透明。2.饱和溶液、溶解度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作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作不饱和溶液。 ,2,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作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常用s表示。质量分数=S1

37、00+s 100% ,3,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食盐溶解度变化不大;Ca,OH, 2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气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4,溶解度曲线: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某溶质在不同温度时溶解度可以画出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曲线称之为溶解度曲线。 3.了解几个概念:结晶、结晶水、结晶水合物、风化、潮解 ,1,结晶: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 ,2,结晶水:以分子形式结合在晶体中的水叫结晶水它十大名校推荐的115位高考状元学习法(考上名牌大学绝佳途径) 官方网站:较容易分解出来如:Na 2 CO 3 ?10

38、H 2 O ? Na 2 CO 3 +10H 2 OCuSO 4 ?5H 2 O ? CuSO 4 +5H 2 O ,3,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化合物叫结晶水合物。结晶水合物容易失去结晶水。常见的结晶水合物有:Na 2 CO 3 ?10H 2 O,纯碱,CuSO 4 ?5H 2 O,胆矾、蓝矾,FeSO 4 ?7H 2 O,绿矾,ZnSO 4 ?7H 2 O,皓矾,MgCl 2 ?KCl?6H 2 O,光卤石,KAl,SO 4 , 2 ?12H 2 O或K 2 SO 4 ?Al 2 ,SO 4 , 3 ?24H 2 O,明矾,CaSO 4 ?2H 2 O,石膏,H 2 C 2 O 4 ?2H

39、 2 O,草酸,。 ,4,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和较干燥的空气里失去部分或全部结晶水的现象叫风化。 ,5,风化本质:结晶水合物分解。Na 2 CO 3 ?10H 2 O ,无色晶体, Na 2 CO 3 ?H 2 O ,白色粉末,+9H 2 O ,6,风化现象:由晶体状逐渐变成粉末状。因此凡具有此现象的自然过程都可称为风化如岩石的风化它显然不属于结晶水合物失去结晶水的过程。 ,7,潮解:某些易溶于水的物质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汽在晶体表面逐渐形成溶液或全部溶解的现象叫潮解。 ,8,易潮解的物质有:CaCl 2 MgCl 2 NaOH等。 ,9,粗盐易潮解而精盐不易潮解。这是因为粗盐中含有十大名校推荐

40、的115位高考状元学习法(考上名牌大学绝佳途径) 官方网站:少量MgCl 2 杂质的缘故。 4.胶体 ,1,定义:分散质的微粒在1nm,100nm之间分散系叫作胶体。 ,2,分类:按分散剂的状态分为液溶胶:Fe,OH, 3 胶体、淀粉溶液固溶胶:有色玻璃气溶胶:烟、云、雾 ,3,性质:?丁达尔现象,可用来鉴别胶体和溶液, ?布朗运动 ?电脉现象 ?胶体聚沉,加入电解质、加入带异种电荷的胶体、加热均可使胶体聚沉,。 5.胶体的应用,解释问题, ?沙洲的形成 ?卤水点豆腐 ?明矾,或FeCl 3 ,净水 ?工业制皂的盐析 ?冶金工业电泳除尘等等。 六、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一,化学反应速率 1

41、.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单位:mol/,L?min,或mol/,L?s, v=ct 2.同一反应里用不同物质来表示的反应速率数值可以是不同的但这些数值都表示同一反应速率。且不同物质的速率比值等于其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如反应mA+nB=pC+qD的v ,A, ?v ,B, ?v ,C, ?v ,D, =m?n?p?q 3.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十大名校推荐的115位高考状元学习法(考上名牌大学绝佳途径) 官方网站:决定因素:参加反应的物质本身的性质影响因素: ?浓度: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单位体积发生

42、反应的分子数增加反应速率加快。 ?压强: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加压强气体体积缩小深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温度:升高温度时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反应速率加快。一般来说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的2,4倍。 ?催化剂:可以同等程度增大正逆反应速率。 ?其他因素:增大固体表面积,粉碎,光照也可增大某些反应的速率此外超声波、电磁波、溶剂也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注意】?改变外界条件时若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也一定增大增大的倍数可能不同但不可能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固体纯液体浓度视为常数不能用其表示反应速率它们的量的变化不会引起反应速率的变化但其颗粒的大小

43、可影响反应速率。 ,二,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状态: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变的状态。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十大名校推荐的115位高考状元学习法(考上名牌大学绝佳途径) 官方网站:,1,“等”即v 正 =v 逆 。 ,2,“动”即是动态平衡平衡时反应仍在进行。 ,3,“定”即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浓度保持一定。 ,4,“变”即条件改变、平衡移动。 ,5,与途径无关外界条件不变可逆反应无论是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都可建立同一平衡状态。 3.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1,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叫作化学平衡移动。 ,2,化

44、学平衡移动规律勒沙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浓度:增大反应物,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压强: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温度: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 4.分析化学平衡移动的一般思路改变条件速率不变:如容积不变时充入惰性气体 速率改变程度相同,v 正 =v 逆 ,使用催化剂或对气体体积无变化 十大名校推荐的115位高考状元学习法(考上名牌大学绝佳途径) 官方网站: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移

45、动程度不同,v 正 ?v 逆 ,浓度压强温度平衡移动 5.化学平衡计算时常用的2个率:,1,反应物转化率=转化浓度 起始浓度100%=转化物质的量 起始物质的量100%,2,产品的产率= 实际生成产物的物质的量 理论上可得到产物的物质的量100% 七、电解质溶液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弱电解质的电离特点 ,1,微弱: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是部分电离、电离程度都比较小分子、离子共同存在。 ,2,可逆:弱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电离出离子、离子又可重新结合成分子。因此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可逆的。 ,3,能量变化:弱电解质的电离过

46、程是吸热的。 ,4,平衡:在一定条件下最终达到电离平衡。 2.电离平衡:当弱电解质分子离解成离子的速率等于结合成分子的速率时弱电解质的电离就处于3电离平衡状态。电离平衡是化学平衡的一种。同样具有化学平衡的特征。条件改变时平衡移动的规律符合勒沙特列原理。 3.电离平衡常数:对一元弱酸或一元弱碱来说达到平衡后的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跟溶液未电离的分子浓度之比是一个常数这一常数叫电离平衡常数简称电离常数用k表示。如:CH 3 COOH CH 3 COO - +H + K a =c,H + ,?c,CH 3 COO - , c,CH 3 COOH, ,25? K a =1.810 -5

47、,NH 3 ?H 2 O NH +4 +OH - K b =c,NH +4 ,?c,OH - , H 2 O, ,25? K b =1.810 -5 , c,NH 3 ?k值的大小表达了一定温度下弱电解质的难易程度。k值越大该弱电解质越易电离;k值越小该弱电解质越难电离故可根据k值大小判断弱电解的相对强度。 ,三,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 1.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 H 2 O是一种极弱电解质:2H 2 O H 3 O + +OH - 25? c,H + ,=c,CH - ,=10 -7 mol?L -1 水的离子积 kw=c,H + ,?c,OH - ,=10 -14 ,25?, ?kw只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