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纸上层析.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063012 上传时间:2022-02-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氨基酸纸上层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氨基酸纸上层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氨基酸纸上层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氨基酸纸上层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氨基酸纸上层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氨基酸纸上层析一、实验目的1 、通过氨基酸的分离,学习并掌握纸层析的原理和操作技术;2 、掌握分配层析法;3 、掌握影响分配系数的因素。层析分离技术是利用被分离的混合物中各组分物理化学的性质(分子的形状和大小、分子极性、吸附力、分子亲和力、分配系数等)的不同,使各组分以不同程度分布在两相(流动相和固定相)中,当流动相流过固定相时,各组分以不同的速度移动,从而达到分离。层析分离技术在 20 世纪初就已得到应用;1903 年用于植物色素的分离;1931 年用氧化铝柱分离了胡萝卜素的两种同分异构体;1944 年出现了以滤纸作为支持物的纸层析。层析分离的种类很多:1 、按流动相的状态分类:( 1)液相

2、层析( 2)气相层析;2、按固定相的使用形式分类:( 1)柱层析( 2)纸层析( 3)薄层层析等;3 、按分离过程所主要依据的物理化学性质分类:( 1)吸附层析( 2)分配层析( 3)离子交换层析( 4)凝胶层析( 5)亲和层析等。二、实验原理纸层析:是以滤纸作为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法,是 20 世纪 40 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生化分离技术。由于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所需样品量少,分辨力较高等优点而广泛的用于物质的分离,并可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缺点是展开时间较长。分配层析法:是利用物质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混合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的一种实验方法。在一定条件下,一种物质在某种溶剂系统

3、中的分配系数是一个常数即 =溶质在固定相的浓度 / 溶质在流动相的浓度。1溶剂系统:由有机溶剂和水组成,水和滤纸纤维素有较强的亲和力,因而其扩散作用降低形成固定相,有机溶剂和滤纸亲和力弱,所以在滤纸毛细管中自由流动,形成流动相,由于混合液中各种氨基酸的分配系数值不同,其在两相中的分配数量及移动速率(即迁移率Rf 值)就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移动速率: Rf=原点到层析点中心的距离/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影响 Rf 值的主要因素:Rf决定于被分离物质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以及两相间的体积比。由于在同一实验条件下,两相体积比是一常数,所以主要决定于分配系数。不同物质分配系数不同,Rf 也就不同。

4、( 1)物质的结构和分子极性:结构不同极性不同,在两相中的溶解度也就不同,物质的极性决定了物质在水和有机溶剂之间的分配情况,极性大的易溶于水中即固定相中,Rf 小;反之Rf 则较大;( 2)层析溶剂:首先,溶剂的纯度要高,否则需经预先处理(酸碱抽提,重蒸馏,脱水干燥等);其次,溶剂系统选择应考虑被分离的物质在溶剂系统中的Rf 在 0.05 0.85 ,样品被分离物质的组分的Rf 之差最好大于0.05 。再次,有些溶剂系统需必须新鲜配制,如正丁醇- 甲酸 - 水系统久放易引起酯化;最后,溶质和溶剂之间若能形成氢键,对分配系数的影响很大;( 3) pH 值:溶剂、滤纸和样品的pH 值都会影响物质的

5、解离,从而影响物质的极性和溶解度,使Rf 改变;溶剂的pH还可以影响流动相的含水量,溶剂的酸碱度大,吸水量多,使极性物质的Rf 增加(将滤纸和溶剂用缓冲溶液处理);( 4)滤纸:层析滤纸由高纯度棉花制成,要求滤纸要清洁,质地均一,厚薄一致,纤维松紧度适中,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要被溶剂所饱和。不同型号的滤纸,其厚薄程度、纤维松紧度各不相同,因此,滤纸纤维结合水的量不一样,两相的体积比也就不同, Rf 也不同;另外,滤纸的杂质也会影响Rf ,必要时进行预处理(可用0.01 0.4M 的 HCl 处理除去金属离子);( 5)室验室的温度和时间:温度影响物质在两相中的溶解度,即影响分配系数;也影响滤纸

6、纤维的水合作用,影响固定相的体积;也显著地影响溶剂系统的含水量,即影响流动相的组分比例,层析必须在恒温条件下进行,某些对温度敏感的溶剂系统,最好不配制成饱和溶液。层析时间长Rf 大。( 6)展开方式:下行法(层析缸上部有一盛展开剂的液槽, 滤纸点样端向上进入槽中,重现性差,斑点易扩散)Rf 大,上2行法 Rf 小;环行法(最好用无方向性的特制滤纸)用圆形滤纸层析时,由于内圈较外圈小,限制了溶剂的流动, Rf 较小。( 7)样品溶液中杂质:如氯化钠的存在会影响氨基酸的Rf 值。三、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1 、实验材料:谷氨酸、组氨酸、脯氨酸、亮氨酸标准品2 、仪器: (1) 毛细管 (2) 电热

7、吹风机 (3) 层析缸 (4) 层析滤纸( 5)小型玻璃喷雾器(6)铅笔、直尺等。3 、试剂:( 1)氨基酸标准溶液:亮氨酸、脯氨酸、谷氨酸、组氨酸标准品。( 2)溶剂系统:正丁醇:甲酸:水=15: 3: 2(体积比)摇匀;( 3) 0.25%的水合茚三酮溶液。四、实验步骤:1、样品的准备:称取谷氨酸、组氨酸、脯氨酸、亮氨酸标准品各1mg混合溶于 10%异丙醇中。2、滤纸的准备:取一长方形滤纸,在滤纸纵向对应的两边距边沿2cm 处,各画两条平行线,一条作前沿标志,一条作点样线,在点线上每隔2cm画一个“ +”作为点样位置,共5 个点。3、点样:用毛细管点样,中间的点混合氨基酸,两侧点四种标准氨

8、基酸;每个点样点重复点5 次,每点一次用电吹风吹干后再点下次(此时,用冷风吹干,防止氨基酸变性降解),点样点的直径应控制在2mm左右,点样完毕用大头针将滤纸做成筒形,点样面向外, 注意纸的两边不要接触。4 、展层:向层析缸中加入层析溶剂,液层不要超过点样线,(高约1.5cm,约 50 60ml 溶剂)将滤纸点样点朝下放入层析溶剂中,将层析缸密闭,待溶剂到达标志线后取出,冷风吹干。5 、显色:用喷雾器将0.25 茚三酮显色剂均匀喷在滤纸上,热风(加快反应)反应吹干显色。五、实验结果与计算:1 、用铅笔将层析色谱轮廓和中心点描出来;2 、测量原点至色谱中心和至溶剂前沿的距离,计算各种氨基酸色谱的Rf 值。3 、分析混合样品中未知氨基酸的组分。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