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和倍数》说课稿(2).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072514 上传时间:2022-02-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2.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因数和倍数》说课稿(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因数和倍数》说课稿(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因数和倍数》说课稿(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因数和倍数》说课稿(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因数和倍数》说课稿(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因数和倍数》说课稿(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因数和倍数》说课稿(2).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因数和倍数说课稿第三小学王洪梅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我们团队所执教的是因数和倍数。一、说教材:因数和倍数 是小学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也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最重要的知识之一。 因数和倍数的学习,是在初步认识自然数的基础上, 探究其性质。 其中涉及到的内容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 相当抽象。 在这一内容的编排上与以往教材不同, 没有数学化的语言给“整除”下定义,而是在本课时通过乘法算式借助整除的模式na=b 直接给出因数与位数的概念。 这节课是因数与倍数的概念的引入, 为本单元最后的内容, 以及第四单元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提供了必须且重要的铺垫。根

2、据教材所处的地位和前后关系,确定了以下目标:知识技能目标:掌握因数倍数的概念, 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 掌握找一个数因数与倍数的方法。情感,价值目标:培养学生合作、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体会教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出一个数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缺少主动性, 一部分学生怕困难, 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 同时考虑问题也不够全面。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 主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性, 体验成功的乐趣, 通过学生的亲自探索和合作交流, 来达到学习知识,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感受数学

3、中的奥妙。三、教法与学法指导当今社会, 人类的语言离不开素质教育, 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课堂教学要围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创新精神出发,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一定的基础。 本节课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心理特征来进行教学策略和方法的设计。1、遵循学生主体,老师主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线的理念,利用学生对乘法的运算理解概念。2、小组合作讨论法。以学生讨论,交流,互相评价,促成学生对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进行优化处理,提升。巩固学生方法表达的完整性,有效性,避免学生只掌握方法的理解,而不能全面的正确的表达。四,教学过程1、揭示主题老师直接揭示主题, 大胆创新, 打破了传统

4、的为了导入而导入的教学模式。 为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提供了开放的空间。2、合作交流,理解因数,倍数的概念及其意义。教师出示前置性作业,小组内交流,汇报学习成果,教师适时点拨,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也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在交流中培养了合作学习的意识, 对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对它们之间的联系也有了更好的理解。3、学习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是本节课中技能目标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 独立的列举一个数的因数, 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得出。 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真正地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通过引导,使学生加深理解,化

5、解难点。4、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归纳寻找共性,找出不同,得出一个数的因数,使学生学会有序思考,从而形成基本技能与方法,做到即关注了过程,又关注了结果。教师的教学水到渠成,学生的学习则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5、引导学生置疑,集体交流,化解疑问便于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更好的消化理解。三、练习 练习题设计形式多样,有梯度。既注重基础,又有所提高,从而真正实现了课堂 教学的有效性。倍数与因数说课稿一、 说教材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分阶段认识了百以内、千以内、万以内、亿以内以及一些整亿的数。较为系统地掌握了十进制计数法,同时也基本完成了整数四则运算的学习。但这只是对数字的浅在认识,为学生进一

6、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基础。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一)知识、技能目标:1 、 使学生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能在1 到 100的自然数中找出 10 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 100 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2、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倍数或者因数的过程中, 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二)情感、价值目标: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

7、、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体会教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与方法。教学难点是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本班多数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缺少主动性,目的性。一部分学生怕困难,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考虑问题也不够全面。在本堂课的教学中, 主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性,体验成功的乐趣,通过学生的亲自探索和体验来达到学习知识,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感受数学中的奥妙,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三、教法与学法指导当今社会、 人类的发展离不开素质教育, 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 “以学生为本”,课堂教学要围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8、、创新精神出发,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一定的基础。 本节课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心理特征来进行教学策略和方法的设计。1、 本节课理论性的知识比较多, 课前让学生结合学案进行自学教师适当点拨。2、 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组织),学生操作、探究为主线的理念,首先从学生的操作入手,由浅入深,利用学生对乘法运算的已有认识,在操作中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3、小组合作讨论法。以学生讨论、交流、相互评价,促成学生对找一个数的倍数、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进行优化处理,提升、巩固学生方法表达的完整性、有效性,避免学生只掌握了方法的理解,而不能全面的正确的表达。4、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 , 根据学生的兴趣, 认

9、知规律 , 自己采取用教材 , 而不搬教材的教学设计。四、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利用学生熟悉的人物,找人物关系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其次引入数学中自然数和自然数之间也有各种关系,初步体会数和数的对应关系,既拉近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又培养了学生的兴趣。(二)情境体验,理解概念: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1)情境体验, 初步感知倍数和因数的意义。 让学生根据排队做操的情境体验来说出排队的不同方案,并写出算式,学生充分经历了“由形到数、再由数到形”的过程,既为倍数和因数概念的提出积累了素材,又初步感知倍数和因数的关系,为正确理解概念提供了帮助。(2)在具体的乘法算式中,理解倍数和因意义。这

10、样做不仅降低了难度,而且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拓展了空间。 根据算式介绍倍数和因数的意义, 然后让学生根据其余两道乘法算式模仿的说一说, 充分的读一读, 在通过“能说 4 是因数, 36 是倍数吗?这一反例的教学,充分感受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明确:倍数和因数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所以不能单说谁是倍数,谁是因数。(设计意图:结合具体的乘法算式介绍倍数和因数时,让学生充分地读一读, 使学生初步感受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再通过对反例的辨析,使学生的感受更加深刻。)接下来结合板书算式,考考大家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若学生没有举到除法算式, 就由老师举例一道除法算式。 “能说谁是谁的倍数,谁

11、是谁的因数吗?”学生自由发言,统一认识。小结:除法可以转化成乘法,只要满足两个自然数的乘积等于另外一个自然数,它们之间就存在倍数和因数的关系。(设计意图:将“想想做做”第 1 题改为学生自己出题,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既达到了巩固的目的,来自学生自身的材料又更加真实, 学生更容易接受。 同时考虑到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 可能所举例子比较单一, 教师就需及时 “介入” , 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从内涵上加深对倍数和因数意义的理解。)第三个环节是探索方法,发现特征 :分两个层次进行,首先找一个数的因数,为了考查学生的动手有的可能是用乘法想(乘积是20 的两个数是20 的因数)有的可能是用除

12、法想(除数和商都是20的因数)这两种方法都出现一个问题:无序。从而导致重复、遗漏现象。为了解决问题,我再次放手,小组交流,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求” 怎样找才会有序, 找到什么时候为止” ?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最后师生达成共识 : 按一定的顺序一对对的找, 找到两个数接近为止。并通过找三个数的所有因数,而找出引述的特征,从而在互相评价、充分比较、集体交流中感悟有序思考的必要性和科学性。(“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是教学取得实效的关键”。本环节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 并通过两次针对性的比较, 使学生学会灵活地、 有序地思考, 及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然后通过尝试做

13、题巩固方法。)接下来找一个数的倍数。我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了一个个问题链,什么样的数是7 的倍数?,怎样找才能有条理?比一比谁找的倍数多?能把 7 的倍数全找完吗 , 应该怎样表示问题的答案?你有什么窍门找一个数的倍数?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 小组合作, 全班交流,并在找因数特征的基础找到倍数的特征。四、联系生活,巩固应用。在这一环节设计的内容有: 考查基础知识的判断题, 天倍数因数的趣味题,拓展延伸的找正方形长、宽的题,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全员参与的题。五、课后反思1. 学生在找一个数的因数时最常犯的错误就是漏找, 即找不全。学生怎样按一定顺序找全因数这也正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所以在学生交流汇

14、报时, 我应该结合学生所叙思维过程, 相机引导并形成有条理的板书,如:36+ 1=36, 36 + 2=18, 36+ 3=12, 36 + 4=9。这样的板书帮助学生有序的思考,形成明晰的解题思路的作用是毋庸质疑的。但由于时间紧, 我只口头说了一下这样学生找出所有的因数可能会慢些。如果能书写下来,既避免了教师罗嗦的讲解,又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我相信像这样润物无声的细节,无论于学生、于课堂都是有利无弊的 ,今后这方面要多注意。2. 由于这节是概念课, 因此有不少东西是由老师告知的, 但并不意味着学生完全被动地接受。教学之前我知道这节课时间会很紧 , 所以在备课的时候, 我认真钻研了教材, 仔细分析了教案 , 看哪些地方时间安排的可以少一些, 所以我在总结倍数的特征,这一环节里缩短出示时间 , 直接以 3 个小问题出示, 实际效果我认为是比较理想的。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及时跟上个性化的语言评价, 激活学生的情感, 将学生的思维不断活跃起来,这点在这节课中做的不是很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