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1.4 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教案(1) (新版)北师大版.doc

上传人:doc321 文档编号:14077756 上传时间:2022-02-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1.4 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教案(1) (新版)北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3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1.4 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教案(1) (新版)北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3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1.4 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教案(1) (新版)北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3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1.4 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教案(1) (新版)北师大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3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1.4 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教案(1) (新版)北师大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1.4 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教案(1) (新版)北师大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1.4 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教案(1) (新版)北师大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一)课题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一)课型 新授课课标与教材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是在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及截一个几何体等内容之后而学习的。本节教学任务是: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结果,能画出简单的三视图,力图拓宽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对图形世界的认识,较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进行适当的说理,相对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推理能力。基于教材的分析, 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学情学生刚从小学升到中学,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水平较低。从不同的方向看,也

2、正是立足于此,主要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几何体,因而多为直观的操作、感受,当然也需要进行一定的抽象,如将从某个角度正视的结果抽象成视图,因而具有一定的抽象要求,但这样的抽象水平相对较低,学生应该已经具备这样的认知基础了。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在观察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2)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的三视图,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形。(二)能力训练要求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2.能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3、能画出简单组合物体的三视图。(三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重视实践、善于观察的习惯,在与他人合作、交流时和谐、友好地相处,激发对空间与图形学习的好奇心。三、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与他人合作交流,发展空间观念.2.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的不同的图形.3.能识别简单的三视图.(二)教学难点识别简单的三视图.教学方法与媒体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法.多媒体教具准备三角尺 彩笔师 生 活 动 过 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谁来告诉我这首诗的意思呢?生这首诗说的是:从前面看,觉得庐山是一座又开

4、阔又高大的山岭;从侧面看,又觉得庐山是一座险峻陡峭的高峰;再从远处和近处,从高处和低处看庐山,总觉得它千姿百态,变化无穷.师.这首诗正是诗人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了不同的景观的结果.我们这节课也学着去用诗人的眼光去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引入新课设计意图:创设实际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集中注意,二) 探究活动一: 1、 在讲台上摆放一个热水瓶、一个水杯、一个乒乓球, 二个同学站在讲台的左右两边,看讲台上的三个物品,请同学们说明各看到什么?2、讨论:若要同时看到三件物品,应在什么位置看?探究活动二:下面的四幅图形,分别是在哪个方向看到的?探究活动三:下面五幅图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 通过充

5、分的交流和操作,我们会发现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得到不同的图形.其中我们重点研究三个方向上看到的图.即主视图:从正面看到的图,左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俯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下面我们看几个由小正方体组成的图如下图所示:当我们从正面看就得到主视图;从左面看就得到左视图;从上面看就得到俯视图.(如下图所示)设计意图:让学生逐步感受从不同角度看结果不一样,逐步得到从正前方、正左方、正上方所看到的三种视图的概念。三):想想练练、巩固提高1、内容:汽车从小明身边经过,小明最先看到什么,然后呢?按先后顺序给这几幅图标上序号。(多媒体展示汽车行驶的画面)设计意图:学以致用,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6、感受不同的方向观察运动物体的不同性。2、课本23页练习2、3 (四)课堂小结 :学生谈收获。(五) 拓展提升:课本24页数学理解(六)课堂检测1、画出下图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2、画出下面每种搭法的主视图、左视图与俯视图。复备修改及设计意图创设实际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集中注意,同时引入课题.使学生在情境的诱导下,因急于解决问题而进入了一种主动学习的状态,顺利进入下面的教学环节。教师在展示台上放置三样物体(球、水瓶、水杯),使它们在一条直线上,水瓶在中间,要求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并说说你实际看到了什么?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请学生思考:同样的三样物体,为什么看到的不是一样的呢?

7、从而引出课题“从不同方向看”。渐次递进地提出问题(活动),让学生逐步感受从不同角度看结果不一样,逐步得到从正前方、正左方、正上方所看到的三种视图的概念。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思考片刻,然后进行讨论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要求学生描述出为什么是这样一个顺序,然后教师可以展示课件,让学生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对于学生的表述,注意引导他们尽可能清楚、有条理地表述。总体而言,该活动学生具有该活动的生活经验,兼之有课件的演示,学生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教学反思本节课让学生多角度观察,获得不同的信息,体验在不同位置看到的图形不同。课堂中提供了现实而有趣的数学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使课堂有了生机,有了吸引力。这节课

8、注重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让生在自由地天地中去学数学。给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注重了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的方法。观察小汽车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方向看,可以自由走动,离开坐位去观察,这样学生的获得了更大的探索机会,也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民主意识,把学生当作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把学习知识发、现知识、探究知识的机会充分让给了学生,改变以往教师用力灌,一人讲,全班听的局面。而是学生在愉快轻、松地的氛围中努力去探寻知识的奥秘。多媒体教学的运用给学生的思维带来了火花。利用电脑展示给学生几何体的组合模型,并且让模型动起来,这样学生不再是只看到静止的模型,而是从多个方向观察它,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体会到观察一个物体要全面地、多角度、透彻地观察,不能犯“盲人摸象”的错误,这有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