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079009 上传时间:2022-02-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术课堂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美术课堂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美术课堂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美术课堂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美术课堂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课堂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美术课堂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所以德育是当前学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 点之一.美国当代德育学家托马斯.里考纳认为,各科教学对道德教育来说是一个沉睡的巨人工潜力极大,所以不利用各科教学进行价值与道德教育就是一个重大的损失.但从哪些角度中又怎样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这 是许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感到困难的问题,其实课堂教学就是对学生实施德育的主要渠道之一.而美术课在这方 面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比较的优势,特别在提升和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它可以给学生以积极的思想 影响.美好的艺术形象,可以给学生展示出社会生活的画卷,展现出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

2、,形象深刻地揭示 社会生活的本质并提供区别善恶、美丑、荣辱、正义与邪恶的标准.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表达着一定的社会思 想,一定的社会道德,一定的人生价值,一定的追求与理想,使学生受到感染、启迪和教育,从而提升思想境界, 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是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 己的内心要求.针对新时期青少年成长的特点,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地淡化德育痕迹,隐蔽自己的德育意图, 充分运用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在 渗透二字上下工夫,把德育 无痕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春风化 雨,文道合一.下面就我在工作中所捕捉到的一些角度,谈谈本人的

3、点滴熟悉:一、利用优秀的导入艺术教师经精心设计的导入语言,可以营造情感气氛,将学生轻松诱入课堂气氛,从而增强其情感体念,到达 以 美育人的效果.因此可以利用此阶段将德育教育 无痕地渗透进去,使美育和结合起来,融为一体.例如在进行 中国建筑赏析课的时候,可先展示 鸟巢和 水立方等奥运场馆建筑,将学生的思绪带回到 08年的北京奥运,激 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由此导入新课,去欣赏其他的建筑作品.这样的设置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增 强了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二、利用课堂中出现的美术作品这种方法可在欣赏课中得到很好应用,由于欣赏课要用到大量的美术作品,通过对这些

4、中外古今的各种优秀 作品或有代表性的作品的介绍、赏析,使学生逐步获得审美的愉悦,同时受到教益和启迪,到达以美辅德的目的.一利用作品的创作背景.每件作品的产生都具有一定的创作背景,而许多作品的创作背景那么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如中国的 油画作品?开国大典?等.二利用作品反映的内容.许多作品内容反映的是历史上和当代的爱国人物、民族英雄和无私奉献的劳动者,这些人物事迹是十分好的 教育素材.而且优秀的中外历史名作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欣赏过程,挖掘其中的 爱国主义思想内容,可以使学生受到很深刻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唤起学生浓厚的爱国热情,振奋学生的民族精 神.还有很多作品刻

5、画的是祖国辽阔壮丽的河山和各民族的风采,有的那么是描写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让学生 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了解历史,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如:通过鉴赏达芬奇的代表作品?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可以了解14世纪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以及作为文艺复兴运动先驱的达芬奇所坚持的 人文精神;通过介绍德拉克洛瓦的名作?自由引导人民?的构图特点,不仅使学生重温了19世纪法国人民反对王权复辟的斗争史,也使学生感受到浪漫主义画派的艺术魅力,受到了美的熏陶.三利用作品的影响.在历史开展的长河中,人类创造出许多在世界上有重大影响的作品,特别是有着5000千年文明的中国,无论是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都取得了令人

6、瞩目的成就.如秦陵兵马俑、敦煌壁画以及作为世界上三种最古老 的文字之一的甲骨文等.这些对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非常有利.四利用作品的命运.在介绍文物史迹时,结合美术史如我国的近代史旧是一部民族屈辱史,长期饱受外国列强肆掠,大量优秀的 文化遗产被盗卖到海外或烧成废墟,至今仍有许多稀世珍品为他国所占有的历史史实,可以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 仇恨,进而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五利用作者的的创作意图.很多作者利用作品中的表现对象作为抒发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媒介,表露他们对社会生活的熟悉,这其中 又有很多作者借用作品来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感,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等.六利用作品创作者的生平事迹在美术鉴赏课中,结

7、合作品适当介绍作者的故事,介绍他们为追回国宝而不惜重金倾囊借债的爱国行为,不 为高官厚禄而移其志的气节,热爱大自然的生活热情及推陈出新的创造精神等.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美术知识, 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对艺术家的敬仰和爱戴,进而使学生受到人格的熏陶和心灵的净化.三、利用绘画活动在绘画课中,通过对大自然的绘画,启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让学生亲身体会和品 尝自然界中的美,使他们更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生活!学会发现美,感受美.四、利用课堂语言艺术防止说教式的德育渗透首先在语言上做调整,不应总以你们应该你们要你们必须等这一类的语言结构方式进行教育.现在的中学生可以说是见多识广,个性

8、突出.可由于他们的心智不够成熟,往往带有 主观色彩和盲目性.随着教育机制的改革,老师在学生的心中不再是至高无上的,而是像长辈、像朋友.想让这 些独立自主的学生心服口服地接受我们的教育观点,仅凭一两句你们必须的话是解决不了的.在美术课堂上,我们不能直接告诉学生们什么叫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而是要在学习和欣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发现和体会,适时的拓展,比方用讲故事的方式介绍画家的生平事迹,创设情境, 通过一些美术作品让学生们联想到战争的残酷,和平的安定;爱情的纯洁,亲情的温暖,友情的真挚等.将德育无痕地渗透到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自然愉悦的联想中情感充分升华.这比起说教式的教育方法,有效得多.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与美育是相辅相成的,它是知识传授与水平培养同时进行的,往往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神奇效果,不亚于一切思想品德课的渗透.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一切线索和资源全方位地渗透德育,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人格得以完美.当教师把这种德育的无痕原那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也就真正到达了教学的教育性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