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污染防控与生态修复.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083981 上传时间:2022-02-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体污染防控与生态修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水体污染防控与生态修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水体污染防控与生态修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水体污染防控与生态修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水体污染防控与生态修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体污染防控与生态修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体污染防控与生态修复.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显建大孝水政水法课程论文题 目学 院专 业年 级学 号姓 名成 绩2016年3月26日水环境生态修复肖旭400715摘要 :近些年以来,随着水资源短缺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水资源保障的要求日益提高形成尖锐矛盾。而且在我国逐渐出现了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污染、水土流失等水问题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形成了致命的威胁。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受损的水生态系统,成为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关键词 :水环境;生态修复;修复技术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water environmentXiao XuSchool of Resources

2、 and Environment,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Abstract :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for the protection of water resources of the increasing demand to form a sharp contradiction. But in China has pro

3、blems of flood disaster, drought and water shortage, water pollution, soil erosion and water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has formed a deadly threat. To strengthen the wate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repair the damaged water ecosystem, which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4、task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the virtuous circl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key word : Water environment; ecological restoration; remediation technology我国水质污染现状: 2014 年,我国地表水国控断面中劣 V 类水质断面比例9.2%,基本丧失水体使用功能;不少流经

5、城镇的河流沟渠黑臭,重大及敏感突发环境事件中,超过60%涉及水污染,同时,重金属和化学等工业造成的水污染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污染物排放量超过水环境承载能力,河道水污染,湖泊富营养化,生态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态系统功能退化, 制约经济社会发展, 危害人民健康, 影响社会和环境安全。水生态修复及其目的和作用水生态修复就是利用生态系统原理, 采取各种修复受损伤的水体生态系统的生物群体及结构,重建健康的水生生态系统,修复和强化水体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并能使生态系统实现整体协调,自我维持、自我演替的良性循环。其目的和作用:水生态修复目的是修理恢复水体原有的生物多样性、连续性,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

6、潜力,同时起到保护水环境的目的,使水生态系统转入良性循环,达到经济和生态同步发展。水生态修复主要作用是通过保护、种植、养殖、繁殖适宜在水中生长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改善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消除或减轻水体污染;生态修复区域在城镇和风景区附近,应具有良好的景观作用,生态修复具有美学价值,可以创造城市优美的水生态景观。湿地的水生态修复一般需要经过较长一段时间才能趋于稳定并发挥其最佳作用。 种植水面植物 (含生态浮床和浮游水面植物) 能在较短时间发挥作用, 可作为先锋技术采用;水生态修复一般需要经过较长一段时间才能发挥作用, 3-5 年可初步发挥作用, 10-20年才能发挥最佳的

7、作用。治理工作必须立足长治久安,遵循生态学基本规律。修复任务改善水质。消除或减轻水污染,使水体在质量方面满足水生物生长的条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需求。改善水文条件。采用合理的调度模式,使水体在水量、水位和流速等方面满足水生物生长的条件。恢复或修复生物栖息地。物种保护。景观和人居环境改善。修复分类生态修复一般分为人工修复、自然修复两类。生态缺损较大的区域,以人工修复为主,人工修复和自然修复相结合,人工修复促进自然修复;现状生态较好的区域,以保护和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主要是为自然修复创造更良好环境,加快生态修复进程,促进稳定化过程。进行人工修复的区域,一方面需根据现代社会的观念和市民的愿

8、望按照城镇和农村水域的不同功能进行生态修复;另一方面应尽量仿自然状态进行修复,特别是农村区域。水生态系统得到初步恢复后,加强管理和长效管理,确保其顺利转入良性循环。修复技术对水域的水环境污染进行有效治理的前提是控制污染源,只有外源得到了有效控制,作 为末端治理技术的水环境污染治理才能见效, 不然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甚至徒劳 水环境污染实际上是典型的生态问题,因此,在对污染水域进行治理时,用生态学方法 使生态问题得到最终解决水生态修复从“控源减污、基础生境改善、生态修复和重建、优化群落结构”四方面着手。水体生态修复不仅包括开发、设计、建立和维持新的生态系统,还包括生态恢复、 生态更新、生态控

9、制等内容,同时充分利用水调度手段,使人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社 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达到持续的协调统一。水生态修复技术分类及其适用范围Classification of wate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技术分类技木名称选用污染水 域范围主要作用物理法底泥疏浚严重底泥污 染外移内源污染物人工增氧严重后机污 染促进肩机污染物降解生态调水富营养化, 有害无毒污 染通过稀释作用降低营养盐和污染 浓度,改善水质化学法:化学除藻富营养化直接杀死藻类絮凝沉淀底泥内源磷 污染将溶解态磷转化为固态磷重金属化学 固定重金属污染抑制

10、重金属从底泥中溶出生物-生态 法微生物强化有机污染促进有机污染物降解植物净化富营养化、复合性污染污染物迁移转化后外移生物膜有机污染促进有机污染物降解1、底泥疏浚底泥疏浚是在水域污染治理过程中普遍采用的措施之一。这是因为底泥是水生态系统中物质交换和能流循环的中枢,也是水域营养物质的储积库和特殊的缓冲载体,在水环境发生变化时,底泥中的营养盐和污染物会通过泥 -水界面向上覆水体扩散,尤其是城市湖泊和河道,长期以来累积于沉积物中的氮磷和污染物的量往往很大,在外来污染源存在时,这些物质只是在某个季节或时期内会对水环境发挥作用,然而在其外来源全部切断后,则逐渐释放出来对水环境发生作用,包括增加上覆水体中的

11、污染物含量和因表层底泥中有机物的好氧生物降解及厌氧消化产生的还原物质消耗水体溶解氧等, 并且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维持对水环境的影响。因此,一般而言,疏浚污染底泥意味着将污染物从水域系统中清除出去,可以较大程度地削减底泥对上覆水体的污染贡献率,从而起到改善水环境质量的作用。底泥疏浚技术据原理属物理法分类技术。外移内源污染物,这是底泥疏浚技术主要作用所含有的内容。就疏浚技术现状来看,主要包括工程疏浚技术、环保疏浚技术和生态疏浚技术等。就技术的成熟度和采用率而言,其中的工程疏浚技术居首,环保疏浚技术是近年开发并且已进入大规模采用阶段的成熟技术, 生态疏浚技术则是最近提出并且在局部实施的新技术。就实施疏浚

12、技术对水环境质量的改善效果来看,由于工程疏浚技术以往主要是用在为了疏通航道、增加库容等目的而进行的疏浚,长期的实践证明其效果欠人意;环保疏浚是以清除水域中的污染底泥、减少底泥污染物向水体的释放为目的的技术,其效果因此明显优于工程疏浚技术,而有较高的施工精度,能相对合理的控制疏浚深度,能较大幅度地减少疏浚过程中的污染是环保疏浚技术的特点; 生态疏浚是以生态位修复为目的的技术,以工程、环境、生态相结合来解决河湖可持续发展,其特点是以较小的工程量最大限度地清除底泥中的污染物,同时为后续生物技术的介入创造生态条件。然而,据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实践,就特定的水体而言,是否需要对其底泥进行彻底的疏浚,或者疏浚

13、到什么程度,还需要进行细致周密的研究论证,并且应做到视区域的污染程度、性质和疏浚目的而定,不宜一概采用,因为大规模的底泥疏浚不但需要大量资金来支持,而且被清除的污染底泥的最终处理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2、生态调水生态调水是在敏感水域普遍采用的水环境污染治理措施。生态调水的目的和方法是通过水利设施(闸门、泵站等)的调控引入污染水域上游或附近的清洁水源冲刷稀释污染水域,以改善其水环境质量。生态调水的实际作用主要体现在:(1) 将大量污染物在较短时间内输送到下游,减少了原区域水体中的污染物的总量, 以降低污染物的浓度;(2) 调水时改善了水动力的条件, 使水体的复氧量增加, 有利于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14、(3) 使死水区和非主流区的污染水得到置换。生态调水技术据原理属物理法分类技术。通过稀释作用降低营养盐和污染浓度,改善水质,这是生态调水技术主要作用所含有的内容。然而,生态调水技术的物理方法是把污染物转移而非降解,会对流域的下游造成污染,所以,在实施前应进行理论计算预测,确保调水效果和承纳污染的流域下游水体有足够大的环境容量。3、人工增氧人工增氧是在治理污染河道中较多采用的措施之一。这是因为污染严重的河道水体由于耗氧量远大于水体的自然复氧量,溶解氧普遍较低,甚至处于严重缺氧状态,此时河道的水质严重恶化,水体自净能力低下,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人工增氧能较大幅度地提高水体中溶氧含量。人工增氧的结果

15、:( 1)能加快水体中溶解氧与臭污物质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2) 能提高水体中好氧微生物的活性,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速度,这些作用对消除水体臭污具有较好的效果。人工增氧一般适宜于在以下二种情况下应用:( 1)为加快对污染河道治理的进程;(2) 作为已经过治理河道中的应急措施。人工增氧技术据原理属物理法分类技术。促进有机污染物降解,这是人工增氧技术主要作用所含有的内容。4、植物净化植物净化技术据原理属生物 / 生态法分类技术。污染物迁移转化后外移,这是植物净化技术主要作用所含有的内容。 相对于物理法和化学法而言, 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的提出较晚, 而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发展仅仅是近十多年前才

16、开始的,尤其是其中的植物净化技术是近年来才开始得到重视。 植物净化技术的最大优点是可以通过植物的吸收吸附作用,降解、转化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继而通过收获植物体的形式将有机污染物从水域系统中清除出去,因此,可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与此同时,植物的存在为微生物和水生动物提供了附着基质和栖息场所。某些植物的根系能分泌出克藻物质,达到抑制藻类生长的作用,庞大的枝叶和根系成为自然的过滤层,能截获大量的悬浮物质等,对水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特性亦能产生重要影响。作为完整的水生态系统包含种类及数量恰当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具体地说包括水生植物和鱼、螺、虾、贝类、大型浮游动物等水生动物,以及种类和数

17、量众多的微生物和原生动物等。其中,水生植物是水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其不仅是水体食物网的重要成员,同时在水体溶氧供应、营养循环中其起到重要作用,而且作为水体结构角色,还为其它水生动物提供生存空间和产卵栖息地。水生植物技术用于生态修复阶段,其主要作用: 1) 1) 净化微污染的水体, 即通过其的吸收吸附作用, 降解、 转化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而使水质得到进一步改善; 2) 作为水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为其他生物的生存、繁衍提供场所和食物。水生植物尤其是其中的浮叶和沉水植物在污染严重的水体中因生境条件不具备,因而难以成活,而修复水生态系统时有水生植物的介入,生态系统就能修复。其中生态修复和重建要注意

18、:种植水生植物要选择适合的种类和品种并合理搭配; 生态修复要选择适当时机;生态修复要创造适宜的生物生长环境;合理养殖水生动 物;提倡乡土品种,防止外来有害物种对本地生态系统的侵害。优化群落结构。结语总的来说在水体生态修复方面目前国内仍处于起步和技术探索阶段整治工作基本处于水质改善和景观建设阶段缺乏传统水利、生态系统栖息地和景观的有机结合:而国外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念及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比如日本在湿地修复水资源方面所做的工作很值得我们借鉴。 在今后的水生态修复研究工作中要多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理念逐步改善我国的生态与环境。参考文献:1. 张学勤,曹光杰.城市水环境质量问题与改善措施.

19、城市问题,2005(4).2. 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研讨会论文集fMl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3. 何旭生,鲁一晖等.河流人工强化7水工程技术与净水护岸方案m水利水电技术。2005(11) 4. 李大成,吕锡武等.受污染湖泊的生态修复.电力环境保护,2006(1).5. 张锡辉水环境修复工程学原理与应用州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6. 胡晓东,阮晓红等植物修复技术在我国水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可行性研究D1 云南环境科学, 2004, 23(1) 7. 李向心, 武周虎等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研究与进gql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4,25(4) 8. 宋海亮,吕锡武利用植物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研究与实践f11 安全与环境工程,2004, 11(3) 9. 夏会龙,吴良欢等有机污染环境的植物修复研究进展fil 应用生态学报,2003,14(3) 10. 童昌华,杨肖娥等低温季节水生植物对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