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与“导思”──《海燕》教学.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085477 上传时间:2022-02-0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4.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读”与“导思”──《海燕》教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导读”与“导思”──《海燕》教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导读”与“导思”──《海燕》教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导读”与“导思”──《海燕》教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读”与“导思”──《海燕》教学.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导读与“导思?海燕?教学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导读,而导读的关键是:让学生依赖自己,求诸课本,熟读精思,决不能寄希望于听别人的讲解。所谓导,就是导以思考方向,授以学习方法。是指引,而不是代劳。讲?海燕?这一课,至少要使学生领会文中假设干自然景物的象征意义。导读的重点,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认识到:海燕是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象征,大海、波浪是革命人民的象征。备课时,我们一般都是考虑如何教。其实当我们考虑如何教的时候,应当着重考虑如何学。教的过程就是学的过程,教与学是统一体,不可分割。教师的导读必须建立在学生如何学的根底上。起初,我按如何教的角度考虑如何使学生认识到文中的象征意义,考虑再三,总觉得必

2、须直接讲出来,否那么,无法引导学生自己认识到。以前屡次也就是这样教的。现在想来,那完全是越俎代庖,不是导,而是灌。当我的思考从如何教转到如何学的角度时,我想,如果直接告诉学生自然景物的象征意义,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就会提出: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是的,我也应当问问自己:我是怎么看出来的?这就是如何学的问题。研究教法必须与研究学法结合起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把我是怎么看出来的方法讲清楚,就必须把看读与思的联系揭示出来,那么在导读之中自然而然就提出了导思的问题。导思是导读的具体化,读始终伴随着思,两者相辅相成,是到达懂这个目的的手段。我是怎么看出来的呢?是从参考书上看出来的吗?那么参考书又从哪儿得知

3、的呢?是高尔基写完了?海燕?又把含义告诉了别人吗?显然不是。一切都是文章本身所固有的。细读?海燕?,就会意识到大海象征着人民,海燕象征着无产阶级先锋战士还有其他的象征意义,这里姑不详述。要意识到,当然需要一个条件,那就是捕捉语句中隐含着的、作者要传达的信息。得到了这些信息,用不着谁告诉文中的象征意义,读者自己就可以意识到了。那么,所谓导读与导思,就是引导学生捕捉语句中隐含的信息。引导得好,象征意义就可以水到渠成,由学生自己认识到,用不着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我是这样进行导思的。先要求学生读完课文和注解,就随即提出以下问题,引导思考的方向,教给捕捉信息的方法:这篇课文没有写硝烟炮火,也没有写刀光剑景

4、,可是很不宁静,令人感到一种剧烈斗争的气息。你感觉到了吗?从哪里能看出来?斗争的双方各是些什么呢?能答复这些问题的句子俯拾即是,略举两三例: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狂风紧紧地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句子都透露着剧烈斗争的信息。从第一句里可以看出斗争的双方是乌云和大海;第二句中狂风与巨浪为敌,因此狂风属于乌云一方的,巨浪当然属于大海的;第三句大海又与闪电搏斗,很清楚,闪电是乌云一方的。海燕属于哪一方的呢?课文中也清楚地透露出来:它在大笑,

5、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很显然,它是大海一方的。斗争看出来了,斗争的双方也看出来了,接着的导思就应当提出进一步的问题:它们中哪是正义的一方呢?课文中也有暗示。如果学生答不出,可以再具体地导以思考的方向:作者是哪个阶级的作家?他贬抑了哪一方?歌颂了哪一方?从注解中可以得知作者是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代表。他在文中写狂风时用了一个贬义词恶狠狠地,显然他贬抑的是反动的一方具体地说就是乌云一方。那么哪是正义的,哪是反动的也清楚了。这样,顺理成章,完全依赖课本,不必讲什么背景就读懂了。其象征意义是由教师导思,学生自己认识到的。这就根本解决了我是怎么看出来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