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 .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089052 上传时间:2022-02-0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 .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 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心理特征及护理。方法 在临床护理患者过程中,观察患者急性期的心理特征,并针对这些特点,总结相应的护理措施,来解决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异常心理特征。结果 使患者在住院期间拥有轻松愉快的心情,更好的配合医护治疗,提高治疗效果,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结论 脑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正确的认识脑出血,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康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脑出血;心理特征;护理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约占全部脑率中的20%30%,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

2、的病变有关,即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年龄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脑出血的患者往往由于情绪冲动,脖颈用力时突然发病,早期死亡率很高,约有半数患者于发病数月内死亡,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具有高发病龄、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而急性期患者在经历对疾病不可预知的茫然到接受疾病的状态,要经历一个较长而痛苦的心理历程。过重的心理负担会导致病情的恶化和愈后的疗效,因此调整患者心理情绪对于愈后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心理护理就是在护理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心理活动规律,以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根底,通过与患者的相互交流,影响和改变患者的心理和行为,为治疗和康复提供最正确

3、的心理环境。有调查发现有70%以上患者在患病后对突发疾病的严重后果尚未适应,很难面对现实,对自己目前的心理与身体健康状况难以接受而感到不满,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早期康复训练,不仅可以缩短治疗时间,还可以最大程度的促进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 1 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常见的心理 1.1疑心、否认心理 患者病情开展急促,多在几小时内呈进行性加重,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的表现如失语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从而不能接受这一事实,持否认或疑心的态度,疑心诊断有误,否认自己患病,拒绝接受住院治疗,心存梦想,不愿面对自己的疾病。 1.2焦虑恐惧心理 脑出血大多突然发病,并且常会造成肢体语言功能障

4、碍,表现为肢体麻木,乏力,言语不清,失语,突然地变故让患者不能立即接受,就会变得焦虑恐惧不安。 1.3悲观失望的心理 因疾病所致丧失肢体能力,生活不能自理,精神上很难接受而悲观,缺乏勇气面对现实,认为自己成为残匪,人生的意义也就到此结束,对生活失去信心。 1.4忧郁疑虑心理 生病对任何人都是一种不愉快的事,有的患者担忧家庭经济困难,治疗费用缺乏,或担忧疾病愈后不佳,有的年轻人担忧婚姻破裂,有的老年人担忧给子女增加负担等都会导致抑郁心理。 1.5急躁易怒心理 患者常有较强的自尊心,生活挑剔,喜欢周围人顺从自己,稍有不随意就极不快乐或发脾气。 1.6依赖心理 有些患者比拟娇嫩,情绪脆弱,认为他需要

5、别人的照顾,本来自己可以做的事也让别人干,变的被动,顺从,依赖。 2 护理 心理护理作为优质护理的重要组成局部,表达在护士与患者交往的举手投足之间,即可与其他护理操作同步进行,也可作为一种护理方法单独开展,应贯穿整个护理过程中。优质护理效劳兼顾患者身、心健康,就必须紧紧围绕脑出血急性期病程短、变化快、预后差等特点,积极调解患者情绪、变化患者心境、抚慰、鼓励,使患者尽快接受现实,顽强与疾病作斗争。 2.1加强入院宣教 患者入院后护士应及时进行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及文化程度,就主要心理矛盾进行心理疏导,从而调整患者的情绪,尽快接受事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到达最正确效果。 2.2加强疾病知识的宣教 应指导患者和家属了解疾病的根本病因,主要危险因素和危害,告知本病的早期病症和就诊时机,掌握康复治疗知识与自我护理的方法,帮助分析和消除不利于疾病康复的因素。 2.3增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疗效取决于患者的重视程度,首先用温和的语言、熟练的操作、丰富的医疗护理知识取得患者的信赖。主动与患者谈心,对于焦虑、忧郁的患者更要多抚慰多鼓励,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但要防止养成患者的依赖心理,影响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广中.医学心理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61-1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