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制作总结和感想.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093543 上传时间:2022-02-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葡萄酒制作总结和感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葡萄酒制作总结和感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葡萄酒制作总结和感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葡萄酒制作总结和感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葡萄酒制作总结和感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葡萄酒制作总结和感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葡萄酒制作总结和感想.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葡萄酒的制作总结和感想通过结合上网查找葡萄酒的制作方法和长辈们提供的经验,我 们小组共进行了两次葡萄酒的制作实验, 第一次被误解为不成功,第 二次目前还未出结果.现先描述第一次制作葡萄酒的过程.我们先到菜市买了一个可以密封的玻璃瓶,之后到水果摊购置 葡萄,由于水果摊的阿姨推荐,我们便买了一些熟透的葡萄和一些新 鲜的葡萄由于熟透的葡萄不够,所以才买一些新鲜的葡萄.我们先把葡萄带梗在水中侵泡几分钟,然后稍微冲洗,之后把梗去掉,放 在篮子里晾干,当时由于心急,有用吹风筒吹葡萄,待葡萄晾干后, 把葡萄放入瓶后,手带一次性手套把葡萄捏碎,捏完后的葡萄约占瓶子的1/2,之后放入约为葡萄容量1/4的冰糖,密

2、封,放到阴凉处.在第二天观察瓶内葡萄的时候会看到有气泡一直从下往上冒, 大概2-3天后,捏碎的葡萄上方有一层白色的膜和几个白色气泡膜, 据所查的资料可知这层白膜叫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漂浮在空气中的有害细菌,当酒液被醋酸菌污染后,就会在自酿葡萄酒的外表形成一 层白膜.4-6天后葡萄皮的颜色脱落的差不多,溶液的颜色为浅紫色, 颜色不为紫色可能和我们所选用的葡萄品种有关.直到第26天,葡萄和溶液依旧没有和其它组一样分层, 至此,我们小组以为我们的制 作失败了,便把葡萄酒过滤出来,品尝了一下该葡萄酒之后储存在另 一个小点的塑料瓶处,该葡萄酒的味道偏向于葡萄汁,带有一点酒味. 第二天我们发现装在塑料瓶里

3、的溶液仍然有气泡从下往上冒,瓶底由于过滤不彻底依旧还有一层偏土黄色的固体颗粒,我们猜想这是遗留 的酵母菌群,在11.5至11.8号期间,由于气温下降,塑料瓶内的气 泡冒的越来越少了,不过由于塑料瓶的气密性不是很好, 所以可以在 瓶口处闻到酒味.因此,我们推测即使发酵了大约 26天后玻璃瓶内 的葡萄和酒没有分层,也不能判断实验失败,或许这跟所选的葡萄品 种和所放的糖量有关.而对于制作葡萄酒过程中是否应该加糖,加多少糖这个问题,在网上有网友说:“利用葡萄本身含糖量发酵后的酒 度较低,不能长时间保存.加糖发酵可以增加酵母所需的碳源,使发 酵酒度提升到15-16度,易于保存和提升品质.也有网友说:“如

4、果 要高品质的葡萄酒就不要加糖,由于葡萄酒的酒精度主要来源于葡萄 果糖的发酵转换.如果是自家喝的,不是很在意,可以加适量果糖. 而笔者认为加了糖既增加了葡萄酒的酒精度数也增加了甜度,由于我们无法保证在我们品尝葡萄酒的时候酵母菌已经把果糖分解完了.现说说我们第一次制作葡萄酒过程的缺乏,首先我们购置的葡萄 不是很足,根据标准为占瓶子的 2/3,但是由于实验结果还未出来,所以也不能认为占瓶子的1/2行不通.第二,在晾干葡萄的过程中最 好自然晾干,虽然不知道用吹风筒吹是否会影响葡萄表皮的酵母菌, 但自然晾干或许更好.第三,由于气温不是很稳定,所以最好把葡萄 酒放置在恒温箱里而不是阴凉处.第一次葡萄酒制

5、作成品图现描述第二次制作葡萄酒的过程.这次我们购置了能够占玻璃瓶 2/3的新鲜葡萄,与第一次唯一不同的地方是我们在自然晾干葡萄的过程中葡萄是带着梗晾干的. 我们 在11.2日制作好葡萄酒,于11.5日把葡萄酒放入恒温箱,在11.6日 拍摄了下示图片.此时瓶内一直冒气泡,且上表层形成了一层膜,和冒出白色泡泡.下列图为11月9日拍摄的图,此时葡萄肉和溶液有明显分层,且 溶液颜色呈深紫色,而葡萄肉外表的白色薄膜消失,笔者认为白膜消 失的原因是1、瓶内所留空气不是很多,所产生的醋酸菌并不是很多 2、此时酒精的浓度到达可以把醋酸菌杀死的地步.此外,瓶内仍持 续冒气泡.11月9日图11月9日图下列图为11

6、月13日图,其情况和11月9日相差不大.由于第二次制作葡萄酒的结果也没有出来,所以无法知道第二次制作的方法是否可行,不过按目前的情况来看,笔者还是持乐观的态 度的.制作葡萄酒的感想:笔者的阿姨曾在家中制作过葡萄酒,不过笔者当时只是品尝者, 对葡萄酒的制作也不感兴趣,由于笔者认为制作葡萄酒很复杂很难, 不是笔者随随便便就能做成的.然而,由于生物课的需要,我选择制 作葡萄酒,由于相比其它工程我对此的兴趣还是比拟大的, 在查阅了 资料和询问长辈后,我惊喜的发现其实制作葡萄酒不难. 于是我便和 组员一起进行了第一次葡萄酒的制作, 心中满怀期待,认为我们一定 会成功,也期待着能够喝到自己亲手制作葡萄酒的

7、那天的到来,不过在葡萄酒发酵了十多天后,我们发现我们组的葡萄酒的颜色没有像别 组的葡萄酒一样为深紫色和分层后,我就逐渐有进行第二次葡萄酒制 作的心理准备.因此,在第26天,我们把葡萄酒进行粗过滤后的第 二天便制作了第二瓶葡萄酒,把第一次制作的葡萄酒放在一个塑料瓶 子里而不是倒掉或者喝掉由于不放心喝了会不会影响身体,因此只 是品尝了几口,心里想知道继续放置它会发生什么现象.现在,我 认为我们的这一举动是正确的,由于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发现瓶 子内的葡萄溶液依旧发酵,酒味也越来越浓.从中我学到一个道理就 是,做生物实验不一定要根据前人的说法或者根据常规结论来断定一 个实验的成败,由于在做这个实验的过程中不确定因素有很多. 就如 我们组第一次制作的葡萄酒,虽然它没有和其他组的一样分层, 颜色 也没有和其他组的一样呈深紫色,但从被放置在塑料瓶的葡萄酒的情 况来看,它还是会成为葡萄酒的,只是过程相比照拟久.这或许就是 创新所需的一种熟悉吧,不要局限于前人所总结或者得出的结论, 因 为前人曾经进行实验的环境和我们现在进行实验的环境是不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