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101416 上传时间:2022-0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7.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40分)、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所选答案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 2分,共40分)1 .下列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9 / 8A .从棉花纺成纱到制成布的工艺C . “神七”飞船轨道的研究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A.有颜色变化B.新能源的开发和新材料的研制D.动植物细胞的组成和结构)B .有其他物质生成D.有发光、放热现象C .有气体生成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实验时用剩的药品放回原瓶B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C.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D .实验时,若

2、液体药品的用量没有说明时,应取 1m-2mL4 .下列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天热吃雪糕时,发现雪糕慢慢熔化B .花香四溢C.洗净的铁锅常出现锈渍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食盐晶体5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下端要紧贴试管内壁B.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右手握试剂瓶,让标签向着手心,慢慢将液体倒入量筒中C.用100mL勺量筒量取10mL液体D.向试管里倾倒液体时,试剂瓶紧挨试管口6 .把带火星的木条插入一瓶气体中,木条剧烈燃烧,说明这种气体是()A.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D. 水蒸气7 .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

3、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在讨 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 科学探究中的()A.假设 B.实验 C. 观察 D.做出结论8 .如图,下列所示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儿对驳片畔飞0 ti也您电段比从饮料溢出的9 .如图所示,打开“雪碧”瓶,把从饮料中溢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的 石灰水中,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该实验验证了 气体中含有较多的()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水蒸气10 .下列对化学物质的理解正确的是()A.化学物质就是有毒有害物质B.食品中添加化学物质一定对人体有害C.化学物质绝对无毒无害D.化学物质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绚丽多

4、彩,但有些化学物质给人类带来灾难11 .实验室里下列仪器属于玻璃仪器,且可直接加热的是()A.烧杯 B.蒸发皿 C.试管 D.锥形瓶12 .下列关于各物质的叙述中,其中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B.石蜡受热会熔化C.酒精挥发D.氧气能变成淡蓝色液氧13 .市场的防晒霜都宣传可以防晒,暑假期间,我市某学校学生外出徒步旅行,准备借此机会 做一个关于某品牌防晒霜的实验,看它是否有效。其中四位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表:实验人实验方案小敏一只手背上涂上防晒霜,另一只手不涂。f后,比较两 只手背的灼伤程度。小英第f 手背上涂上防晒霜,第二天不涂。比较这两天被灼 伤的程度。小玲在同学的

5、手背上涂上防晒霜,自己的不涂。f 后,比较 自己手背和同学手背被灼伤的程度。小红手心上涂上防晒霜,手背上不涂。f后,比较手心与手 背被灼伤的程度。你认为最合理的实验方案是()A.小敏 B. 小英 C. 小玲 D. 小红14 .下列实验数据合理的是()A.用托盘天平称取12.62g的食盐B.用10mL!筒量取8.76mL蒸储水C.普通温度计上显示的室温读数为 25.68 CD.用10mL*筒量取某溶液,体积为8.2mL15 .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衿? 号 VA16 .实验结束后,如图所示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nMK17 .以下是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酒精的包装箱应贴的标志是(AB

6、CD18 .小红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错误的将食盐放在右盘里,整码放在左盘里,称得食盐 质量为15.5g (1g以下用游码)。若按正确的方法称量,食盐的质量应为()A.15gB.15.0gC.14.5g D. 14.0g19 .下列实验操作,主要不是从安全因素考虑的是()A.急于加药品时,也不可用手直接抓取B.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不可让试管口对着自己和旁人D.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20 .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摆放平稳,且学生面对刻度,他首先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 数为19mL倾出一部分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10mL,则

7、该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A.等于9mL B. 大于9mL C.小于9mL D. 无法确定 第R卷(非选择题共60分)、填空与简答(共32分)21.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用图中仪器的名称按要求填空:(1)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2)取用粉末状药品时一般选用;(3)用于吸取和滴加少 量液体的是(4)常用于给物质加热的仪器是;(5)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受热的是;(6)用来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时需用。22.不能用已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的原因是,一旦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 来,不要惊慌,应立刻。23 .酒精: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能 溶解碘

8、等物质;易燃烧;常做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 上汽化;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上述文字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有(填序号,下同);化学性质有;用途有;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有;发生的化学变化有。24 .小明同学做了 “给液体加热”的实验后,发现试管底部有裂纹,请你帮助小明分析导 致试管有裂纹的可能原因(答出两点即可,试管本身质量问题不考虑)。(1)(2)25 .做化学实验时,应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和操作规程。请仔细观察下图,找出其中存在的安 全隐患(任写两种):26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1)量取8mLzK,应选用mL的量筒。(2)胶头滴管用过后应,再去吸

9、取其他药品。(3)实验室加热烧杯里的液体时,烧杯底部应垫放.(4)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玻璃管的一端,然后稍稍用力转动插入(5)把石灰石块状固体放入试管中的方法是三、实验探究题(共28分)27 .现有火柴、一张干燥的白纸、一个光洁干燥的玻璃杯、澄清的石灰水,请你设计一个小实 验证明纸张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步骤现象结论28 . (1)在人群密集、相对封闭的大型超市和教室等地方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较 高,而氧气的含量相对较低。试设计实验证明:超市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于学校操场空气中 氧气含量。实验步骤现象结论(2)给你一段塑料管、玻璃片、集气瓶,请你用

10、简单的方法,取出(1)题中大型超市和学校操场的气体样品。(以操场为例)酒精灯的火蛤29 .如图,灯焰处a为,b为,c为。把一根火柴梗横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中,1-2秒后取出, 观察到火柴梗在处(填a、b、c)的部分最先碳化(变黑),说明。试解释家用煤气炉上都有一个高低适宜的放锅三角架?30 .初三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做“对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课题时,对收 集呼出气体的方法进行研究,他们将集气瓶盛满水,塞上带长短两根导管的双孔橡皮塞, 如图,打开A B两端的止水夹,在A端向瓶内吹气,待水全部排出后,关闭 A B两端的止水夹,即收 集到一瓶呼出的气体。(1)能否从B端向瓶内吹气?,理由

11、是(2)请你设计一种不需要打开橡皮塞便能向瓶内加入澄清石灰水的简便方法(可选择你所需要的用品)31 .以下信息对解答本题能提供帮助:无水硫酸铜白色固体遇水则变成蓝色。某同学为了研究蜡烛燃烧的 产物,设计了以下实验,如 图所示。在甲、乙两集气瓶 中充满氧气,瓶底分别装有 澄清的石灰水和无水硫酸铜 白色固体。 点燃集气瓶甲中的蜡烛,观察到蜡烛燃烧的产物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点燃集气瓶乙中的蜡烛,发现蜡烛燃烧的产物使无水硫酸铜白色固体变蓝。请回答:(1)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说明氧气具有性。(2)以上实验说明蜡烛的燃烧产物有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评价试卷班级:姓名:、我会选(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

12、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在表格中。3X15=45分)14日是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以下是我省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制作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徽州石雕B.阜阳剪纸C.铁锻制的芜湖铁画D.松枝烧制的徽墨1、2008 年 6 月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燃烧B 、玻璃破碎C、冰块融化 D、铁丝变曲3、医院给病人氧时用到类似右图所示的装置。关于该装置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B . 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C.使用该装置用来观测是否有氧气输出D.使用该装置用采观测氧气输出的运率4、古人曾将铅锻打成细细的铅条,作为笔来写字,这也是“铅笔”名的由来。铅

13、条能像铅笔一样写字,这一现象与铅的下列性质有关的是()A、硬度小B 、熔点低 C 、密度大 D 、能导电5、李明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他惊奇地发现蜡烛又能重新燃烧起来。由此,他大胆地做了一个推测,此白烟是()A、氧气B、二氧化碳 C、棉线 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6、“民以食为天”。下列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碾M B 、淘M C 、洗菜D、酿酒7、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发出强白光B、放出大量热 C 、镁条减少D 、有白色固体生成8、“全球变暖”列为“汉语盘点2007”年度国际关键词第一位,与此相关的环境问题是()A、酸雨日温室

14、效应C 、白色污染D 、臭氧层衰竭9、下列对蜡烛燃烧过程中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火焰分为三层B、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C蜡烛逐渐变短D、生成了气体二氧化碳10、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在讨论时,有的同学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引一下”。“拿磁铁来吸引一下”这“言论,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假设B 、设计实验C 、观察 D 、得出结论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化学研究的是()A、研发氢能源 B、合成新材料 C、编写电脑程序 D、用石油生产化工原料1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九点燃酒精灯B.取少量液体C+加热液体D祢取氯化铜13、

15、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的燃料为丙烷。下列关于丙烷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无色气体C.沸点为-42.1 C D.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14、下列括号中对日常生活的变化判断正确的是()A.嘴嚼M饭时有甜味(物理变化)B .玻璃窗破裂(化学变化)C.用清洁球擦洗锅上的水垢(物理变化)D .水加热后变为水蒸气(化学变化)15、实验室中不能被加热的玻璃仪器是()A.试管B .量筒 C .烧杯 D .锥形瓶二、我会填:(每空 3分,共36分)16、2008年初,我国南方遭受 50年不遇的冰雪灾害。在抗击冰雪的战斗中,百万军民上路铲并除雪。大型铲雪车的铲斗之所以能铲除坚硬的冰,因为铲斗是用镒钢制造的

16、。这说明镒钢的大,它属于(填“物理”或“化学”)性质。17、在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白糖,加热,白糖熔化变成液体,这时白糖发生了变化。若继续加热,白糖变黑,生成了碳,这时白糖发生的变化属于变化。18、下列描述中是物理变化,是化学变化,是物理性质,是化学性质(填序号)、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酒精燃烧、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木棒受力折断19、下列哪些性质可以鉴别以下各种物质,请将有关的序号填在横线上: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硬度糖水和盐水;氧气和水;铜和铝;金刚石和玻璃。三、我会探究(每空1分,共7分,其中第一空只要有一个顺序不对就不得分)20、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其实验步骤有:点

17、燃蜡烛,紧贴烛芯将火柴梗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用火柴去点白烟;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熄灭蜡烛;迅速倒转烧杯,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请回答以下问题:(1)参看(2)的实验记录,以上操作步骤的正确排序是 。(2)按要求填写下列实验现象及其结论。探究步骤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点燃前石蜡放入水中观察到的现象燃着时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所示,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选填图中字母)处最先炭化,说明此处温度。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现象,澄清的石灰水熄灭后吹灭蜡烛,观察到一缕白烟。结论:蜡烛燃烧生成四、我会写(每个符号写对得2分,共12分)21、写出下列你熟悉物质的符号(请注意大小写的区分)物质名称水氧气二氧化碳红磷镁条五氧化二磷化学符号探究步骤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点燃前浮于水面,难溶于水燃着时a,最高。水珠,变浑浊。熄灭后结论:二氧化碳和水四、我会写(每个符号写对得2分,共12分)21、化学符号H2OO2CO2PMgP2O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