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地区”活动探索(人教版).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107034 上传时间:2022-02-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极地地区”活动探索(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极地地区”活动探索(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极地地区”活动探索(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极地地区”活动探索(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极地地区”活动探索(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极地地区”活动探索(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极地地区”活动探索(人教版).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极地地区活动探究(人教版)一、 剖析课标“活动要求“极地地区是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的内容,它附属于课程标准“认识区域中的“认识地区,是“认识地区的最后一个区域,也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必学区域。1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并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特点。本条课程标准对“活动的要求:提供区域地理位置示意图,让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认知和概述地理位置;组织活动或设置问题,让学生对该区域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进展概述。2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特点。本条课程标准对“活动的要求:通过阅读地图和气候图表,归纳总结该区的气候特征。设置活动让学生分析气候特点背后的原因,感受自然要素之间的联络。3运用地图和其它资料

2、,指出某区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本条课程标准对“活动的要求:通过阅读资源分布图,理解本区的资源种类和分布。设置活动让学生探寻极地地区资源丰富的原因。4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开展极地地区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地区环境的重要性。本条课程标准对“活动的要求:通过设问以及联络过去学过的知识,知道自然环境的主要方面:地形、地势、气候、生物等。设置活动让学生认识南、北极地区科学考察的重要原因以及极地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二、 审视教材“活动编写本章人教版教材内容的知识系统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独特的自然环境、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教材设置3组“活动、2组问题6个小问,并提供1

3、1幅图示、5份阅读材料作为辅助。三、 优化课堂“活动内容活动1:复习式导入【活动内容】回忆“经纬线和经纬度知识,答复以下问题。1 地球上有没有所有经线同时穿过的地方?2 南、北极地区跨越了多大的经度范围?3 南、北极地区位于东半球还是西半球?【设计意图】考察学生对经纬网的理解;锻炼学生的空间思维才能;深化理解极地地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为后续学习作好铺垫。活动2:南、北极地区方位投影图的阅读1 图的中心点是什么地方?2 图中以南、北极点为中心向外呈放射状的一系列直线是什么线?3 图中以南、北极点为中心的同心圆表示什么线?4 图中的方向如何确定?5 地球自转方向在这张图中如何标注?【设计意图】方位

4、投影图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较难理解,所以通过一步步深化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考虑,进一步让学生深化理解极地地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为后续学习作好铺垫。活动3:南、北极地区纬度位置和范围的判读1 指出南、北极两个地区的范围。说出南极地区、南极点、南极洲、南极大陆几个概念的联络和区别。2 比较南、北极地区海陆分布差异,并说出南极地区被哪三个大洋环绕?北冰洋被哪三个大洲环绕?【设计意图】确定南、北极地区的范围,纠正和标准生活中人们常常混用南、北极点和南、北极地区的现象,同时回忆大陆与大洲的区别和联络;南、北极地区海陆分布差异是造成两地自然环境差异的主要原因,在说明范围、组成的同时还为学生理解自然环境打下根底。

5、活动4: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特点及差异的归纳【活动内容】学生分为四组,自学教材P9395,包括教材P95活动2,分别讨论南、北极地区的气温、降水、风力大小、代表动物的差异,答复以下问题。 1 南极地区“冰雪高原的“高是如何造成的?2 南极地区成为世界“冷极的原因是什么?3 “白色沙漠说明南极地区降水相当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4 南极地区成为“风库的原因是什么?【设计意图】通过自学,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南、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比照学习两极地区的气温、降水、风力大小、代表动物的差异,可让学生加深理解其区别;4个问题的设置不仅让学生知道两极地区的差异,而且能明白差异的原因。活动5:南、北极地区

6、科学考察意义的讨论【活动内容】自学教材P9697以及教材P98活动2,完成以下要求。2阅读教材“图10.1南极地区,找出南极地区主要的矿产资源。想一想煤、石油的形成条件,为什么在如此寒冷的南极地区还有煤矿、油田和气田?3南极地区除了矿产资源还有哪些资源?【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我国和世界各国主要科学考察站的方位,一方面稳固方位投影图的阅读,另一方面明确我国昆仑站建立在南极地区的科考意义,激发爱国情怀。并结合气候运用南北半球季节相反的知识,以及正是因为南极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人迹罕至的地方才没有人破坏,才能使原始的自然环境得以完好保存。知道科学家详细是怎么进展科学研究的,也可激发学习兴趣、求知和探

7、究欲望。理解南极地区的资源,一方面进一步使学生理解南极地区科学考察的意义,还让学生深化意识到学以致用的道理,把过去学过的大陆漂移知识运用起来解决问题。理解我国北极地区的黄河站,同样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并学会知识的迁移,知道人们研究北极地区同样有资源的需求以及气候、海洋、生物等研究价值。活动6:南、北极地区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的探析【活动内容】阅读教材P9899,包括2个阅读材料,再观看教师课前准备的图片、视频资料,完成以下要求。1 说明极地地区出现了哪些环境问题。2 讨论:面对最后一块净土,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设计意图】图片、视频可强化学生对极地地区环境问题的直观认识,激发环保意识。环境问

8、题详细化可让学生讨论保护措施时有的放矢,认识到环保离自己并不远,自己的日常生活也会影响到“远在天边的极地地区。这种把现实生活的“小事同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地区环境问题这样的“大事联络在一起,有助于培养学生全球意识与可持续开展观念。四、 稳固课堂“活动成果课程标准对活动的目的要求主要通过课堂“活动得以实现,但从教育规律看,学生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尤其是需要平时落实并坚持的详细行为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活动应延伸到课后,详细问题设置上可加强其拓展性、开放性,更能弥补课堂活动时间短、不便详细落实的缺乏。本章最后一个活动:为环保提出可采取的详细措施,就可以延伸到课后。向全校或社区做一次极地地区环保宣传,关注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方式如何影响极地地区环境。学生可既在活动过程中理解相关事件与知识,也可在教育别人的同时也得到自我教育。本文档【“极地地区活动探究(人教版)】更多文档欢迎访问wendang.chazidia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