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福利院建设提高五保供养服务水平.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410813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化福利院建设提高五保供养服务水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强化福利院建设提高五保供养服务水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强化福利院建设提高五保供养服务水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强化福利院建设提高五保供养服务水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化福利院建设提高五保供养服务水平.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强化福利院建设提高五保供养服务水平 强化福利院建设提高五保供养服务水平为适应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巩固“福星工程”成果,进一步提高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水平,根据省厅关于认真开展提升活动进一步提高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工作的通知(鄂民政发20xx16号)文件精神,*市对所辖10个镇处11所农村福利院开展了“以管理为重点,加强福利院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提升活动,通过“六抓”,稳步推进农村福利院建设,提升了五保供养服务水平。一、抓争创、强基础,提升福利院档次*市以争创全省模范福利院和合格福利院为契机,狠抓基础工作。一是完善了基础设施。经报请市政府同意,市民政局从20xx年起,计划用五年时间全

2、面完成10个镇处的农村福利院改扩建工程,采取多方筹资、重点投入、各个击破的方法,每年完成2个镇处的农村福利院的提档升级任务。两年来,当阳市、镇(处)两级共投资300多万元已完成了庙前、坝陵、河溶、玉阳四个镇处农村福利院的改扩建工程。改(扩)建了老人住宿楼、综合楼、食堂,统一添置了老人房间生活日用品。配制安装了健身娱乐场所,增设了洗澡房,落实了改水改厕。硬化了院内路面,建起了花坛、草坪,栽上了树苗,筑起了绿化带,使生产区与生活区分设,美化了院内环境。老人生活舒适,晚年生活幸福。二是按照湖北省农村合格、模范福利院标准,认真逐条对照检查,逐条落实完善,狠抓整改,20xx年底,全市11所农村福利院9所

3、创合格,其中4所农村福利院达省模范福利院标准。三是狠抓内部管理及软件建设。先后建立了各类台帐、老人信息健康档案、完善了安全值班记录、谈心活动记录、会议记录、卫生检查记录等,做到资料齐全、档案规范。二、抓制度、促规范,完善福利院运行机制*市农村福利院狠抓各项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一是完善了院委会制度,由院长任主任,工作人员、院民代表和党员代表组成院委会,院委会每月召开一次全委会,请老人参与管理院内事务,院内大事均由院委会讨论决定。院内分设服务组、生产经营组、后勤组等,推选责任性强,有正义感、热心服务的老人为组长或监督员。二是建立了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每月定期请财政所专业会计到院审计扎帐,生活费每月对

4、老人进行公布,接受老人监督。三是建立和完善了院委会议事制度、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等20多项制度,并有关制度上墙。所有工作人员的职责与经济待遇挂钩,每月进行责任考评,年终实行奖惩兑现。同时,明确了五好院民标准,每月进行五好老人检查评比活动并张榜公布。三、抓经营、谋发展,加大福利院创收力度*市农村福利院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改善院容院貌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狠抓经营创收,谋求发展之路。福利院平均拥有生产基地30亩,最多的庙前福利院达67亩,为院内创收奠定了基础。一是大力发展养殖业。*市农村福利院利用生产基地充足的优越条件,大力发展养殖业,去年牲猪出栏达百头的福利院就有4家,仅牲猪一项年创利润

5、30 万元。二是发展种植业。除各类蔬菜、食油自给有余外,还大力发展特种种植,引进、嫁接各种优良水果品种。20xx年全市实现院办经济经营收入过50万元。四、抓娱乐、搞活动,不断丰富老人精神生活所有福利院兴建了图书室、活动室,安装卫星电视接收器,每天组织老人看电视、看新闻,了解国家大事。每周组织老人学习文件、读报,开展工作人员和五保老人结对谈心活动,规定每星期工作人员与老人谈心达2次以上,在谈心中及时了解思想动态,做好疏导工作。市民政局每年还与文体局联系,定期在春节、重阳节等重大节日,请来市文化馆、民间文艺团体到院演出和放映电影。春节期间,市、镇(处)主要领导到院陪同老人过节团年、送压岁钱,使老人

6、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同时,精神生活得到了充实。五、抓培训、重学习,提高工作人员素质一是分期分批安排福利院院长到省组织的福利院长培训班学习。二是市民政局每年召开农村福利院长培训班,采取实地参观与经验介绍相结合、业务培训与互动交流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全市农村福利院的整体管理水平。三是分期分批带领福利院院长到外地参观学习,学习别人先进的管理办法以及好的经验做法。六、抓服务、求质量,实现人性化管理为使五保供养老人有在院如家的感觉,工作人员尽量把服务做到精细化、人性化。一是在保证老人一日三餐的前提下,尽量使饭菜多样化,荤素搭配,干稀搭配,软硬结合,面食与米饭结合。二是设置特护区,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明确专人

7、服务护理,实行送水上门、送饭上门、送医上门。三是医疗上确保老人有病必医,农村福利院按规定均设有小诊所,小病及时在小诊所就医,对患大病和危重病人,院里请专车送到定点医院检查治疗,派专人陪护。市民政局每年给每位老人补发100元门诊费,并为其办理农村合作医疗,院方仍支付有困难的,民政部门再次给予医疗救助。四是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市民政局每年组织安全责任小组对生产、生活上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定期开展排查,做到农村福利院无一安全责任事故发生。截止目前,全市共有五保对象1512人,其中集中供养1200人,分散供养312 人,集中供养率达79%。集中供养实际水平达1800元/年,分散1200元/年。全市11所

8、农村福利院除王店一所拟撤迁合并外,其余10所全部完成了提档升级。 心系群众规范低保管理工作创建典型单位*区是*市规划建设的现代新城中心,全区辖4办1个乡,34个社区16个村,人口20万。辖区由于集中了*城区70%的工厂企业,是*市的老工业区,也是全市现阶段低保人数较多的县市区。截止20xx年12月,全区共有城市低保对象5431户13308人,全年发放低保金2169.4万元,人月均补助水平134元;农村低保对象469户1311人,全年发放低保金79.3万元,人月均补差55元。近年来,全区全面推行社会救助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在20xx年、20xx年荣获“*省城市低保规范化管理a级、aa级单位”荣誉后

9、,区政府于20xx年制定了开展争创“全国基层低保工作规范化建设先进单位”活动的实施方案,通过动员部署、规范完善、检查验收等阶段的工作,全区低保管理设施完善、机制健全、管理规范、分类施保,社会救助水平不断提高,较好地保障了辖区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促进了社会和谐,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文明单位”。先后有25个社区被命名为“*市城市低保规范化管理示范社区”,20xx年被省民政厅推荐为2个全国表彰的基层低保工作规范化建设典型单位之一。一、领导重视,基础保障做到“四个到位”(一)思想认识到位。*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低保工作,把城乡低保规范化管理作为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内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列为区委、

10、政府为民解决的十件百姓关注的实事来抓。区委、区政府领导对城乡低保工作逢会必讲、逢检必到、逢信必签,多次深入街道、社区和低保对象家中,检查指导工作,了解低保对象的生活情况,督办工作进度,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区直相关部门积极协调配合,区档案局深入民政局、街道、社区指导低保档案管理工作,区财政、监察、审计部门加强对低保资金的检查、审计,并将结果通报全区,保证了城市低保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管理体制上形成了“政府领导、民政主管、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工作体系。(二)资金配套到位。*区在安排资金时坚持尽量压缩人、车、会、话等一般性支出,保证工资、社会保障等法定支出。20xx年区政府安排低保

11、配套资金215万元,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3.6%,远远高于省政府“关于城市低保资金由各级财政按一般预算收入的0.8-1.5%列入预算”的要求(鄂政办发20xx31号),保障了低保资金的支出需要。同时,区政府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坚持按照上年度城市低保资金支出总额的3%足额安排低保工作经费,保证了城乡低保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三)工作网络到位。区委、政府在全区核编减员、人员紧张的情况下,批准成立城乡低保局,配备了7名专职工作人员;街办、社区分别按照低保工作人员与保障人数1:20xx、1:800的比例安排60名专职工作人员,保障了低保工作的实际需要。连续4年投资逾千万元高标准建设了区、

12、街乡、村居便民服务中心,在三级便民服务中心整体规划了低保办公与服务场所,在硬件设施上要求统一达到一室、一牌、一柜、一箱、一制、一机“六个一”的工作要求,即统一建立低保工作服务场所并悬挂标识,统一各社区低保公示栏,统一配置低保档案柜,统一悬挂低保投诉举报箱,统一张贴低保管理与服务规章制度,统一配备低保办公用电脑,为低保规范化管理夯实了基础。区民政局在新建的办公大楼里为低保局安排了800平米的服务大厅,设置了低保办公室、基层站所、医疗救助办公室、农村低保救助办公室、信息中心、评审议事室、信访接待室、档案室、多功能厅等基础设施,配备了电脑、数字交换机、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扫描仪、投影机等办公设备

13、,为低保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四)制度保障到位。区政府于1997年执行国家城市低保政策,20xx年印发方案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区民政、财政联合下发了低保资金管理办法。按照*省低保管理工作规范建立健全了“一组五制”的工作制度,即建立健全社区民主评议小组、街道评审委员会、低保局审批领导小组三级组织,全面实行低保对象公开公示制度,分类管理、定期核查制度,续保登记制度,参加公益劳动制度,低保对象优先衔接就业培训制度,通过制度管理保障低保工作的科学规范。制定了低保工作分级管理责任制低保工作人员六不准首问首办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政务督查工作制度等规章制度,强化了低保工作的依法行政和行政效能

14、。在历次工作检查、资金审计中,无一例违规违纪现象发生。 二、统筹规划,组织管理标准统一(一)档案管理“三个统一”。全区普遍建立健全了低保三级工作档案,一是在区民政局建立完备的集中存放的低保对象档案、综合档案、财务档案,低保个人档案以社区为单位,分三类保障对象用a、b、c三个字母进行标示,实行一户一档,一居一柜,分类存放;二是在街道建立发放花名册、信访登记册、评议委员会记录册、综合资料等综合档案;三是在社区建立详细的低保工作台帐和统计台帐。在此基础上,全区低保档案建设实现了“三个统一”,即统一低保评议小组评议记录、低保对象公益劳动情况登记表、低保人员续保、核查登记表、低保申请登记表、低保人员台帐

15、、来信来访记录、低保申请受理证明等七本工作台帐;统一文书档案的格式标准,全区低保工作用表由区民政局统一设计、印制;统一使用低保专用软件和信息化建设标准,从20xx年起,全区建立了区、街、社区三级低保电子信息网络,实现了低保工作信息化、网络化管理,低保动态信息的电子档案录入率达100%。(二)政务公开“三榜公示”。全区按照统一标准设置了社区低保室外公示栏,通过固定的公开阵地常年公示低保政策、标准、申请低保工作流程、享受对象及增减变动情况,咨询投诉举报电话。结合低保审批环节做到“三榜公示”:一榜公示申请对象,让群众知晓申请人的情况,看是否客观真实;二榜公示社区初审结果,看群众有无争议意见;三榜公示

16、区民政局审批结果,公开请群众监督。全区统一编印了“社会救助路线图”,在低保各级站所免费提供,方便困难群众对照条件标准、申报程序申请低保、医疗、临时救助。(三)“百分考核”提高素质。为提高低保工作专干的素质,区民政局每年组织2次业务培训学习,通过培训讲课、现场观摩促使低保专干熟练掌握政策法规、提高工作技能。全区在考核评价机制上,探索了“低保审核审批百分制考核办法”,将低保申请受理、入户核查、初审评议、审核审批、公开公示、动态管理、档案填写、信访处理各工作流程细化为100分,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评比“低保规范化管理示范社区”和低保专干工作绩效挂钩。三、协调发展,操作程序科学规范(一)

17、审批程序严格规范。全区在各级低保服务窗口公示低保政策,规范全区低保申请受理、入户核查、民主评议、张榜公示、人员管理、信访接待等工作程序。入户调查做到一看家庭全貌,二问家庭收入,三查收支证件、依据,四访周围邻里和工作单位,了解家庭成员就业收入,五到工商、税务、市场管理部门进一步核实。低保审批坚持社区民主评议小组评议、初审;街道评审委员会集中社区、城管、税务部门意见进行评审;民政局审批领导小组综合各级评审意见和入户核实意见进行审批的工作流程。在实施过程中,坚持一个严格(严格程序和标准)、两个核实(核实家庭成员和家庭实际收入)、三个公开(公开享受对象、公开领取金额、公开监督电话)、四个不批(条件不符

18、的不批、不按程序申报的不批、手续缺项的不批、群众反映强烈的暂时不批)。在具体工作环节上,明确规定并公示各程序的工作要求和工作时限,做到低保审批公开、公平、公正。在低保资金的管理上,实行了财政专户管理,杜绝了挤占、挪用、截留低保金的现象。在低保金的使用上,坚持专款专用,每年接受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在低保金发放上,实行了按月社会化发放,采取将低保金从财政社保专户直接划入代发银行,进入低保对象个人帐户,保证了低保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低保对象手中,低保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二)分类施保重点保障。从20xx年起,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要求,对城市低保对象中的“

19、三无”人员、重病重残患者、多子女上学、夫妻双下岗且需独立供养无收入高龄老人的723名特殊困难群众实施了重点保障,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提高了社会救助效益。(三)动态管理限期保障。全区坚持低保对象分类管理和定期核查制度,完善进出机制,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对长期保障对象、相对稳定保障对象、明显不稳定保障对象分别按一年、半年、季度进行入户核查,对二类、三类低保对象分别按一年、半年签订脱保协议书,实行限期保障。每年4-5月份集中一个月的时间对低保对象进行一次全面核查。近5年平均动态率达到41%。在工作中,创新探索了灵活就业人员收入核定办法,通过家庭水、电、话费等基本支出倒推家庭收入的办法,突

20、破了低保家庭收入核实难的问题。(四)低保渐退促进再就业。全区在规范低保管理上坚持依法办事、人性化操作,对积极就业的低保户实行低保救助渐退制,在其就业增收以后继续享受1-3个月的低保待遇,待收入稳定以后再取消低保补助或者合理计算差额降低保障标准,以保护低保人员的就业积极性。为促进低保对象再就业,近5年来累计培训低保人员8000人次,推荐就业20xx余人,鼓励低保人员转变观念,适应市场,变消极被动吃保为主动就业,树立了周开元等一批积极就业、退出低保的先进典型。(五)动员各方开展社会帮扶。全区组织成立了慈善协会组织和慈善超市,每年组织政府职能部门和机关干部开展“送温暖、送培训、送技术、送岗位(摊位)

21、、送资金”的帮扶活动,通过辖区企事业单位和区直机关干部与困难群众交朋友、结对子,为低保对象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元旦、春节期间组织“千名干部进万家送温暖”大型慰问活动,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全区城乡困难群众给予“5个5”“3个5”一次性救助。为缓解低保对象就医的困难,积极配合“市惠民医院”惠民医疗证的发放和惠民医疗政策的宣传工作,从20xx年起启动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工作,率先实行事前、事中与事后救助相结合的便民方式,缓解了低保对象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同时,在社区医疗服务站实行社区医疗帮扶,低保对象持“社区医疗优待卡”就医享受“四减免”服务,全区低保对象年享受政策优惠、减免达200万元以上。

22、对于规范城乡低保管理工作,区委、区政府有深刻的体会和认识:一是通过规范城乡低保管理工作,有力地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化解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二是执行好党和国家的救助政策,赢得了群众的赞誉,密切了党群、干群的关系,增强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三是在国家宏观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时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民政局对农民用水者协会建设调研建议近些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加大,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县农民用水者协会组织应运而生并且迅速发展成为一支推动农业生产、促进农业与市场联结,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农民专

23、业经济组织。到目前为止,已在县民政局正式登记的农民用水者协会已达42家,正在筹备运作还未正式登记的近30家。最近,笔者对我县农民用水者协会组织的建设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对有关情况谈谈肤浅的认识和看法。一、农民用水者协会取得的成效(一)农民用水者协会的成立为农村灌区基层用水管理体制改革作出了较大贡献。农民用水者协会是非经营营利性质的农民、农业灌溉用水合作组织,是用水户参与,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的自治性农民组织,直接面向农民、服务农业。我县按照上级要求,顺应农村社会发展,大力推广以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为主的灌溉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对支斗渠下小型水利工程和田间工程的管理、维护和养护责任与工

24、程的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和管理权落实到具体的各农民用水者协会组织。全县约70个农民用水者协会为全县815条引水堰渠灌区的管理体制顺利实行改革作出了较大贡献。(二)农民用水者协会的成立为农民增改、增效发挥了作用。一是,近几年,我县农民用水者协会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小农水民办公助项目资金320多万元,末级渠改造建设项目资金近310万元,全县水利基础设施全部得到维修改造,使我县农民直接收益。二是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组织管理有效,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2.47万亩,灌区灌溉保证率由过去的60%上升到现在80%以上,粮食亩产由过去的480公斤增加到现在的600公斤。三是水费征收标准由原来平均的28元/亩

25、下降到现在平均18元/亩,农民用水成本下降1/3。(三)农民用水者协会的成立为农民的生产生活秩序的稳定发挥了良好的作用。自从灌系灌区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以后,协会选派责任心强的管水员对灌区农民用水实行有序管理,解决了长期以来的用水纠纷问题,原来经常发生的村民为水相互械斗的事件现已基本杜绝,农民生产生活用水秩序良好,农民安居乐业。(四)协会管理日趋规范。各协会制定了协会的章程,大部分协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用水管理制度、工程管理制度、水费收缴制度、工程维修用工制度、会员代表大会制度等较为完善的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运行管理制度,协会服务农民的内容具体运作方式较为民主透明、管理

26、工作日趋规范。二、农民用水者协会组织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农民用水者协会组织建立以后,为农村生产生活用水制度的改革作出了一定贡献,协会运行管理逐步规范,协会活力日益增强,但通过调查、笔者认为协会组织建设目前也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一)重发展、轻指导管理现象较严重。一是有的乡镇、村为了当时争取项目、争取资金、匆忙组建用水者协会,临时搭建协会班子,事过之后管理工作以后没有跟上来。二是有的为急着改革丢下包袱,匆忙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改革过后相关单位对其放松了管理。三是有些单位认识上产生偏差,认为各用水者协会是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服务的农民社团组织,不便干预管理,有些业务主管单位没有实施有效

27、指导管理。(二)协会发展不平衡,发展水平较低。一是各乡镇之间发展不平衡。从已登记的42家分布情况看,最多的1个乡镇已登记成立13家,有的乡镇刚刚登记成立1家。二是协会与协会之间相比发展不平衡。有的用水者协会为农民服务的措施较多、管理较规范,水费收取率较高,协会发展较快、发展水平较高。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用水者协会规章制度不健全、档案资料缺乏,组织管理松散。同时,协会管理人员素质普遍偏低,政策水平不高,一事一议的决策程序不能长期坚持,缺乏以章程为核心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自律机制,有的协会负责人不知道协会做什么,等待村支部、村委会来给其安排工作,缺乏主动意识和协会自主意识。三是用水会员观念

28、较落后。长期以来,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家庭单干思想较浓,合作意识较缺乏,对公益设施管护缺乏主体责任意识,参与协会的积极性不高,有“我参不参与村自然会为我搞好服务”的思想,等靠思想较重。(三)资金缺乏,政策滞后,协会发展缺乏保障。资金不足是农民用水者协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县有的农民用水者协会刚成立时,上级水利管理部门有少量项目资金扶持灌渠维修,办公经费主要来源于会员交纳的水费,按规定水费还要上交,过后协会经费所剩无几。农民本身就是低收入人群,对协会缴纳会费水费非常有限。遇到较大一点的自然灾害水毁工程时,协会将无力承担维修。同时,国家现行对农民用水者协会这类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组织的

29、发展没有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支持、扶持机制,其组织目前大部分处于一种缺乏资金,依附村委会,靠村干部带动开展工作的局势,没有真正形成协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独立工作格局。三、发展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建议(一)分工负责,对农民用水者协会建立宏观管理体系。农民用水者协会是服务农民的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工作发展主体靠自己。同时,各级各部门要将其视同直接服务农民的水利公益设施管护组织来对待,将国家对相关公益设施的投入重点向农民用水者协会倾斜扶持。民政部门依法对农民用水者协会按社团进行登记管理,使其成为独立的法人社会组织。水利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协会的业务指导,对群众收益面大,协会运作规范、信誉度高的农民用

30、水者协会进行适当扶持奖励,对水毁工程维修项目在政策条件许可范围内向协会倾斜发包,加强对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和工程质量监督,增加协会的服务功能和发展信心。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大对水利公益设施的财力投入,保障水利基础设施的质量,对本区域内的用水者协会组织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对运行好的协会组织进行表彰。各村党支部、村委会对本村用水者协会直接提供基层组织保障,教育村民,提高村民素质,提供必要的办公设施,为其协会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二)加强宣传,提高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树立典型、总结经验、宣传推介,使社会进一步了解协会、认识协会,努力形成一种全社会关注协会,支持协会的良好社会氛围,使协会真正

31、融入社会,增强协会和会员的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三)建立用水者协会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协会实施有效管理。任何一个社会组织都离不开上一级组织的监督管理、扶持指导,否则,它将处于无政府状态或自生自灭的生存状态,这样对农村公益服务组织的发展是很不负责任的。笔者认为,县政府有必要授权水利管理部门对用水者协会的制度建设、财务管理、档案管理、设施维护、诚信服务、工作绩效等方面建立一套较为完备的考核评价体系并组织相关部门对其考核评估,对运作管理好的用水者协会给予必要的奖励性扶持。如枝江市在前两年就是采取的对搞的好的农民用水者协会按20xx5000元不等的标准进行奖励扶持的,我们县也有必要采取奖励性扶持政策,激

32、发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加强技术和业务培训,提高协会工作人员素质。一是加强对协会工作人员的服务技术培训,使他们真正具备为农民会员服务的技术本领。一是加强对协会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科学管理、规范管理水平。(五)加强工作联络,争取工作的主动性。各协会组织在为会员服务工作的同时,积极向乡镇人民政府和县水利部门汇报工作,特别是反映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规划和存在面临的困难,争取上级政府部门的财力支持和政策支持,争取工作的主动性。同时,通过协会工作的汇报和困难反映,使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进一步了解协会在做什么,还需要什么,该支持什么,从而达到上下信息畅通、情况清楚、共同做好农村水利公益设施管护和有效使用的目的。 17 / 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