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课件汇编.doc

上传人:水手 文档编号:1411192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散步》课件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散步》课件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散步》课件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散步》课件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散步》课件汇编.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范文推荐- 散步课件教学目标:1品味文章语言表达上“举轻若重”的特点。以词语的选用与句式结构两方面)2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教学重点:品味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教学难点:小组活动时,寻找典型词句,体会“举轻若重”的特点和表达作用。教学方法: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建构新的学习。学习策略有: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与拓展强化。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设计:一、激发兴趣,导入学习1回忆生活,引入学习。出示问题:你们一家人一起散步会发生些什么事情?请两至三位同学讲述经历,与大家交流。(新知识的学习是在原有知识建构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

2、学习的前提,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希望给新知的学习构筑起合适的背景,以达到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情感上的沟通。)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要求:轻声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检查阅读效果:A.散步的人有哪些?B散步的季节呢?C.散步的地点?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E结果如何?(问题宜简单,学习起步阶段要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3交流感受,把握作者的感情。出示问题:读了这篇文章,你从中感受到什么?请几位同学谈谈个人的感受。肯定个性化的发现。(这

3、问题比较宽泛,目的是希望学生能注童个体的体验。)进一步研究文本:作者表达的感情是什么?(回到文本研究,文本本身始终是研究的主要对象,这一个环节也是探究本课语言特点的思维起点)总结:散步是日常生活,既轻松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在作者笔下变得那么重要。作者从中感受到责任的重大,领悟到家庭、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内涵。(总结可以请学生做。)二、师生合作,初步发现1朗读第一、二两节,师生共同探讨。朗读前提出要求:注意,文章中哪些词语或句式很“特别”。学习第一节:以学生平常习惯的表达方式作为参照进行比较,发现作者选用句式的匠心。通常习惯的表达有:我们一家四个人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妻子和儿子在田野上散步

4、。归纳比较结果:文章选用的句式有强调的意味,郑重其事地推出一个一个镜头。(进一步朗读并感受课文语言,切入到本课主要目标语言的探究,通过比较发现句式的不同寻常。)学习第二节:自主发现句式比较特殊的句子。推选用得巧的词语。句子: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词语:信服(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会发现句式与词语的选用上都有一种“举轻若重”的感觉,更深入地把握作者把小事情写得很重,写得意义不凡。)2学生归纳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作者用心选用句式与词语,整篇文章给人一种“举轻若重”的感觉,使一件平常的生活小事显得那么不同寻常。(归纳的环节非常重要,它把对具体内容的推敲上升到理性的规律性的认识。

5、)三、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1小组学习,圈画交流。出示要求:在前面学生自己阅读、发现的基础上,圈画后面几节文字中比较特殊的句式与词语,进一步探究语言。(小组活动,全员参与,教师适当帮助有疑问的小组,到一定时候教师要提醒小组及时总结,准备交流。这一阶段也可以将文章分成几部分,分别交给不同的学习小组探讨,这样有利于深入推敲每一部分文字。)2班级交流,共享发现。每个小组派代表把最重要的发现与全班共享择一个句子、一个词语。可能有的句子与词语: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的母亲老了,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我的母亲虽然高大就是整个世界。太迟、总算、熬、分歧、委屈、水波粼粼、慢慢地、稳稳地、仔

6、细教师在交流中适当引导。(分享学生的发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心与兴趣,把学习的乐趣、发现的乐趣还给学生。教学目标的真正达成在于学生自主的发现与交流中。)四、拓展:强化发现1调用积累,向课外拓展。交流明确:(1)举轻若重的语言能把小事情写得庄重、意义不凡。由学生联想平时生活或阅读中类似的例子。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如“免受鲨鱼之吻”。(2)有时举轻若重能使得文章轻松幽默,如“扛着一支铅笔”,“学生周末大逃亡”。(3)分场合与对象,轻重得体,例如北京申奥时何振梁的一席话:“无论你们今天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都将创造历史,但是只有一种决定能改变历史。你们今天这个决定将通过运动促进世界和中国的友谊,从而使全人类

7、受益2与作者原文比较,推进研究。文章选进教材时删了三处文字,出示这三句话,讨论编者删改的意图,并且评价删改的效果。(教学中,讨论编者的删改意图相对于初一的学生有一定难度,可以先请学生评价删改的效果,再揣摩编者的意图。)(教师根据学习情况决定是学生个体独立思考还是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养成平等审视的意识,作者、编者与我们是同等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与发现,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合理、能说得通就可以。)3总结无论是举轻若重还是举重若轻,关键要注意场合,把握分寸,得体是前提,在这个基础上,再追求个性化的表达,形成自己的特色甚至是风格。(学语文,更应该用语文。用中才会

8、思学,学也才会其乐无穷。)五、比较:验证发现。自读(金黄的大斗笠),比较两篇文章语言的特点,并研究造成两文语言风格截然不同的原因。(金黄的大斗笠)写了一个孩子眼中的姐弟二人的温馨世界,语言是活泼泼的。(比较是研究性学习经常用到的方法,(散步)与(金黄的大斗笠)的视角截然不同,表达的感情也相距甚远,两篇文章的语言风格也就各有千秋,这两篇文章作为一组教学材料,比较它们的语言风格,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角度。当然,教学中不要赶进度,来不及1课时完成,可以把这一项任务放在课后,作为一次研究性的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后进行适当评讲就可以了。)六、布置作业假设你是文章中的“我的儿子”,写一写这件事情,感受语言的另一种魔力。(实践是最好的学习途径,读与写的有机结合会相得益彰,事半功倍。)教学资料:一、括号内为原文删去的三句话:1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2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3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二、关于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